光绪湘城仿古录 乾隆长沙府志 康熙长沙府志 崇祯长沙府志 嘉靖长沙府志
发布时间:2019-12-09 点击数:3175
光绪湘城仿古录十七卷首一卷
陈运溶撰。运溶,字云畦,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是志始修於光绪十年(1884),光绪二十年成书付梓。全书首列自汉迄唐历史疆域图十二,沿革表、街巷表二,分十四类,约二十余万字。长沙自汉唐以来,即为湖湘首邑,地称名郡,名胜向无专书记载。是志引用旧籍四百馀种,提要钩玄,著录长沙及附郭二县掌故约五百余条,实为长沙名胜古迹第一部专志。类目所记不少资料并能补长、善两县志之所未备。凡所采录,并附艺文於有关各条之下,使事相关联,意各有属,逆源穷流,事俱典雅,从侧面反映了历史名城长沙之故貌。是研究长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志所录,断自明季,断限未免过早,且所录多撮自旧籍,不可逐一审定,难免谬误之处。有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乾隆长沙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今渑池)人,举人,乾隆十二年(1747)任长沙知府。雄图,字砺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文清,字廷鉴,号九溪,湖南宁乡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荐授三礼、律吕馆纂修官,补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著作有《乾隆宁乡县志》、《仪礼分节句读》、《九溪诗文集》等数十余种。是志修於乾隆十二年,阅九月成书,记事止於是年四月。正文分二十八门七十七目约八十余万字,为苏佳嗣纂修的《康熙长沙府志》之续本,但内容增添甚多。如建置添万寿官、故王府、贡院、抚标;兵制添这武场;水利添湘益垸堤;学校添中额弟子员数;赋役添长茶卫、屯田之类。又将奏疏、移交、告示归之政绩,将表、章、序、论、文、说、诗、赋归之艺文,使义例更为简当,内容更为丰富,篇幅几占全书三分之一。是志亦重人物,职官、选举门录自汉迄清乾隆历代官宦、科举、辟荐约一万四五千人,并附其爵秩、乡贯与时代,其中名宦、人物传约二千余人,依时代先後次第记叙,徵事纪人,颇具特色。此外,如星野、疆城、赋役、学校、风俗诸门类之末,各有附论,以示劝讽,亦为志中值得称许之处。有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康熙长沙府志二十卷
苏佳嗣修,赵宁、王骏参订。佳嗣,字哲人,辽阳襄平(今辽宁辽阳)正红旗人,疟生,康熙二十二年(1684)任长沙知府。宁,字管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监生,长沙府同知,著有《长沙府岳麓志》八卷。骏,字仲千,浙江萧山人,监生,长沙府通判。是志始修於康熙二十三年,记事亦止於是年,二十四年书成付梓。正文分二十四门七十五目约五十万字。是志汇集所属十州县之成书,山川、风俗、胜迹皆从旧志,参以群书,细加厘订,别无附会。长沙所属州县俱属水乡,祥异门载属境内历年来严重旱涝灾害达七八十次之多,旧志於水利寥寥数言,附於建置之末,是志将水利特立一门,详记各州县江河陂塘堤坝六百余处,以明水利灌溉及水息概况,因事制宜,分类确切,具见卓识。学校志考核翔实,载各属州、县学及书院共四十余所,并详记其始创兴废。他如疆域志记所属州县之道里、编户、并参以名胜;沿革志记所属建置分合、名称由来,按年表列,先作图表,述以史实,然後分县记叙,条理明晰,言简意赅。是志尤重人物,长沙古今名郡,地灵人杰,历代名贤,不可胜数,是志均依年代一一编列。如名宦有贾大傅等三百六十余傅;流寓纪屈平等四十余人;名流有蒋碗、李东阳等六百余记,可见、搜采之宏富。而"列女"仅志晋虞二女以来百二十人,又足见编录之审慎。典章、艺文所录诗、文、记、奏疏、条议等,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是志体例严谨,资料宏富,是研究明末清初湖南政治、经济、文教、制度之重要参考史料。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崇祯长沙府志十卷
雷起龙修,吴道行纂。起龙,四川井研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十二年(1639)任长沙知府。道行,字见可,号嵝山,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诸生,著有《岳麓书院志》、《善化县志》、《嵝山集》等。是志始修於祟祯十一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於是年底。正文分二十门六十二目,现存约三十万字。长沙府志於明嘉靖间曾经纂修,是志体例一因旧志,仅内容稍有损益。如旧志中"监司与邵守同列,防范之要呃不书,人物世代品行不核",今志悉为改正;田赋门一条鞭法,旧志亦略而不载,今志则备记之,并依《赋役全书》分县详注各款编派,对当时藩租、王田溢额,亦能据事宜书,如在赋役王田项内载长沙吉王府所占膳田、额川总数多达二十七万余亩,几遍及所属州县,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兼并土地和残酷剥削之一斑。祥异门详记了崇祯四年至十二年五次大小地震以及崇祯末年浏阳、湘乡、湘潭、醴陵等地农民起义之实况,为研究长沙地区自然灾害及农民斗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是志体例完善,史料丰富,为湖南明代方志之上品。有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1978年静电复印本。
嘉靖长沙府志六卷
潘镒修,张治、徐一鸣纂。镒,字希平,号叠峰,江西婺源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九年(1530)至十二年,长沙知府。治,字文邦,号龙湖,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著有《龙湖文集》。一鸣,字伯和,号渌江,晚号白石子、渌江迂人,湖南醴陵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礼部上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江西提学,贬松江知府,著有《渌江集》。是志上承元大德邓桂贤《长沙府志》,下据嘉靖七年孙存、杨子林《长沙府志稿》,新增嘉靖初年近事,始修於嘉靖十二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上于是年。正文分五谱十二纪,名宦纪下列十二述,约十四万字,为四修长沙府志。卷首列序、目录、舆图十三幅。郡县沿革记长沙府属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安化、攸县、茶陵、益阳十二州县,上起唐虞三代,下迄明成化十九年(1483),於春秋战国为楚,秦置长沙郡,汉称长沙国,寻改长沙邵,六朝复称长沙国,兼置湘州;唐改称潭州,五代宋元仍旧,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长沙府。郡县世谱表列唐虞迄明辖隶归属国、邵、州、军、路、府、州、县源流;封建世谱表列西汉迄明嘉靖长沙王侯封爵就藩,子孙世袭沿革,详记明吉、潭、谷、襄王藩封略况,是研究历代长沙藩王的珍贵史料;郡守以下历任年谱、十二州县职官历任年谱纪府州县各类职官一千五百余人的姓名任里、任职年限,选举年谱表列一州十一县白宋迄嘉靖十三年进士、举人、岁贡等科第人士二千二百多人,堪称长沙人物大全。地理记述"星沙"、"熊湘"、"三湘"的名称由来;建置纪详记吉王王城位置,潭、襄、谷上府地址;正祀纪载长沙府贾太傅祠、先贤祠、定王祠、真德秀祠、文庙、吴王(芮)庙、周昭上庙、丘墓纪存轩辕黄帝、屈原、吴内、张浚、胡安国、裴休、夏元吉、扶王(扶蛮王飞棺)等名人古墓葬;名胜纪载府属熊湘阁、定王台、湘江亭、八景台、道乡台、贾谊故宅等古迹及各州县胜景等,均有裨於长沙历史名城建设与文博考古研究;名宦纪十二述为儒治、经略、死忠、迁寓、郡守、邑令、师范、乡贤、忠节、孝友、隐逸、烈女共二百二十余人传略,备载长沙历代人物,实属难能可贵。是志体例别具一格,悉遵《史记》,谱表结合,图文并茂,详近略远,史料宏富,为明代湖南方志典范。有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
陈运溶撰。运溶,字云畦,湖南善化(今长沙)人。是志始修於光绪十年(1884),光绪二十年成书付梓。全书首列自汉迄唐历史疆域图十二,沿革表、街巷表二,分十四类,约二十余万字。长沙自汉唐以来,即为湖湘首邑,地称名郡,名胜向无专书记载。是志引用旧籍四百馀种,提要钩玄,著录长沙及附郭二县掌故约五百余条,实为长沙名胜古迹第一部专志。类目所记不少资料并能补长、善两县志之所未备。凡所采录,并附艺文於有关各条之下,使事相关联,意各有属,逆源穷流,事俱典雅,从侧面反映了历史名城长沙之故貌。是研究长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习俗的重要参考资料。是志所录,断自明季,断限未免过早,且所录多撮自旧籍,不可逐一审定,难免谬误之处。有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乾隆长沙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吕肃高修,张雄图、王文清纂。肃高,字南村,河南新安(今渑池)人,举人,乾隆十二年(1747)任长沙知府。雄图,字砺山,河南洛阳人,举人。文清,字廷鉴,号九溪,湖南宁乡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荐授三礼、律吕馆纂修官,补内阁中书,升宗人府主事,著作有《乾隆宁乡县志》、《仪礼分节句读》、《九溪诗文集》等数十余种。是志修於乾隆十二年,阅九月成书,记事止於是年四月。正文分二十八门七十七目约八十余万字,为苏佳嗣纂修的《康熙长沙府志》之续本,但内容增添甚多。如建置添万寿官、故王府、贡院、抚标;兵制添这武场;水利添湘益垸堤;学校添中额弟子员数;赋役添长茶卫、屯田之类。又将奏疏、移交、告示归之政绩,将表、章、序、论、文、说、诗、赋归之艺文,使义例更为简当,内容更为丰富,篇幅几占全书三分之一。是志亦重人物,职官、选举门录自汉迄清乾隆历代官宦、科举、辟荐约一万四五千人,并附其爵秩、乡贯与时代,其中名宦、人物传约二千余人,依时代先後次第记叙,徵事纪人,颇具特色。此外,如星野、疆城、赋役、学校、风俗诸门类之末,各有附论,以示劝讽,亦为志中值得称许之处。有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康熙长沙府志二十卷
苏佳嗣修,赵宁、王骏参订。佳嗣,字哲人,辽阳襄平(今辽宁辽阳)正红旗人,疟生,康熙二十二年(1684)任长沙知府。宁,字管亭,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监生,长沙府同知,著有《长沙府岳麓志》八卷。骏,字仲千,浙江萧山人,监生,长沙府通判。是志始修於康熙二十三年,记事亦止於是年,二十四年书成付梓。正文分二十四门七十五目约五十万字。是志汇集所属十州县之成书,山川、风俗、胜迹皆从旧志,参以群书,细加厘订,别无附会。长沙所属州县俱属水乡,祥异门载属境内历年来严重旱涝灾害达七八十次之多,旧志於水利寥寥数言,附於建置之末,是志将水利特立一门,详记各州县江河陂塘堤坝六百余处,以明水利灌溉及水息概况,因事制宜,分类确切,具见卓识。学校志考核翔实,载各属州、县学及书院共四十余所,并详记其始创兴废。他如疆域志记所属州县之道里、编户、并参以名胜;沿革志记所属建置分合、名称由来,按年表列,先作图表,述以史实,然後分县记叙,条理明晰,言简意赅。是志尤重人物,长沙古今名郡,地灵人杰,历代名贤,不可胜数,是志均依年代一一编列。如名宦有贾大傅等三百六十余傅;流寓纪屈平等四十余人;名流有蒋碗、李东阳等六百余记,可见、搜采之宏富。而"列女"仅志晋虞二女以来百二十人,又足见编录之审慎。典章、艺文所录诗、文、记、奏疏、条议等,约占全书三分之一。是志体例严谨,资料宏富,是研究明末清初湖南政治、经济、文教、制度之重要参考史料。有康熙二十四年(1685)刻本。
崇祯长沙府志十卷
雷起龙修,吴道行纂。起龙,四川井研人,明天启五年(1625)进士,崇祯十二年(1639)任长沙知府。道行,字见可,号嵝山,湖南善化(今长沙)人,诸生,著有《岳麓书院志》、《善化县志》、《嵝山集》等。是志始修於祟祯十一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於是年底。正文分二十门六十二目,现存约三十万字。长沙府志於明嘉靖间曾经纂修,是志体例一因旧志,仅内容稍有损益。如旧志中"监司与邵守同列,防范之要呃不书,人物世代品行不核",今志悉为改正;田赋门一条鞭法,旧志亦略而不载,今志则备记之,并依《赋役全书》分县详注各款编派,对当时藩租、王田溢额,亦能据事宜书,如在赋役王田项内载长沙吉王府所占膳田、额川总数多达二十七万余亩,几遍及所属州县,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兼并土地和残酷剥削之一斑。祥异门详记了崇祯四年至十二年五次大小地震以及崇祯末年浏阳、湘乡、湘潭、醴陵等地农民起义之实况,为研究长沙地区自然灾害及农民斗争史提供了珍贵的原始资料。是志体例完善,史料丰富,为湖南明代方志之上品。有崇祯十二年(1639)刻本,1978年静电复印本。
嘉靖长沙府志六卷
潘镒修,张治、徐一鸣纂。镒,字希平,号叠峰,江西婺源人,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嘉靖九年(1530)至十二年,长沙知府。治,字文邦,号龙湖,湖南茶陵人,正德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太子太保,著有《龙湖文集》。一鸣,字伯和,号渌江,晚号白石子、渌江迂人,湖南醴陵人,正德十二年进士,官礼部上事,吏部验封司员外郎、江西提学,贬松江知府,著有《渌江集》。是志上承元大德邓桂贤《长沙府志》,下据嘉靖七年孙存、杨子林《长沙府志稿》,新增嘉靖初年近事,始修於嘉靖十二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上于是年。正文分五谱十二纪,名宦纪下列十二述,约十四万字,为四修长沙府志。卷首列序、目录、舆图十三幅。郡县沿革记长沙府属长沙、善化、湘阴、湘潭、浏阳、醴陵、宁乡、安化、攸县、茶陵、益阳十二州县,上起唐虞三代,下迄明成化十九年(1483),於春秋战国为楚,秦置长沙郡,汉称长沙国,寻改长沙邵,六朝复称长沙国,兼置湘州;唐改称潭州,五代宋元仍旧,明洪武五年(1372)改为长沙府。郡县世谱表列唐虞迄明辖隶归属国、邵、州、军、路、府、州、县源流;封建世谱表列西汉迄明嘉靖长沙王侯封爵就藩,子孙世袭沿革,详记明吉、潭、谷、襄王藩封略况,是研究历代长沙藩王的珍贵史料;郡守以下历任年谱、十二州县职官历任年谱纪府州县各类职官一千五百余人的姓名任里、任职年限,选举年谱表列一州十一县白宋迄嘉靖十三年进士、举人、岁贡等科第人士二千二百多人,堪称长沙人物大全。地理记述"星沙"、"熊湘"、"三湘"的名称由来;建置纪详记吉王王城位置,潭、襄、谷上府地址;正祀纪载长沙府贾太傅祠、先贤祠、定王祠、真德秀祠、文庙、吴王(芮)庙、周昭上庙、丘墓纪存轩辕黄帝、屈原、吴内、张浚、胡安国、裴休、夏元吉、扶王(扶蛮王飞棺)等名人古墓葬;名胜纪载府属熊湘阁、定王台、湘江亭、八景台、道乡台、贾谊故宅等古迹及各州县胜景等,均有裨於长沙历史名城建设与文博考古研究;名宦纪十二述为儒治、经略、死忠、迁寓、郡守、邑令、师范、乡贤、忠节、孝友、隐逸、烈女共二百二十余人传略,备载长沙历代人物,实属难能可贵。是志体例别具一格,悉遵《史记》,谱表结合,图文并茂,详近略远,史料宏富,为明代湖南方志典范。有嘉靖十三年(1534)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