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留言板
收藏本站
首页
县志下载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下载须知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分类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浙江
山西
安徽
内蒙古
湖南
河南
山东
江西
上海
江苏
广西
陕西
广东
湖北
福建
甘肃
台湾
云南
海南
港澳
四川
青海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志下载
>
陕西
>
道光鄜州志(校注版)PDF下载
道光鄜州志(校注版)PDF下载
价格:
¥10.00 元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富县,是一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地灵人杰。
富县,秦、汉设雕阴、直路、襄洛县。东晋、北朝先后置长城县、三川县。隋置上郡、洛交县、三川县。唐武德元年(618),改上郡为鄜州,沿宋、元、明、清,辖县三、五不等。民国元年(1912),废鄜州、设鄜县,辖原鄜州直隶地。1964年9月,因“鄜”字生僻,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富县。
富县,地处陕北交通要塞。今是两条铁路、两条国道、两条高速公路交汇之地,昔乃“两战奠基”、名将尉迟及诗圣杜甫署临之域。春秋战国时期,有秦、魏“雕阴之战”。此战之胜,对于秦王朝其后能终胜群雄、一统天下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唐代贞观年间,鄜州都督、名将尉迟敬德在鄜州扩城建塔、操演兵将,统领边关四州兵马,威镇一方;天宝后,诗圣杜甫避乱客居鄜州期间,赋写了《羌村三首》、《北征》等十余篇千古不朽诗作。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领导指挥的“直罗镇战役”,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为中国共产党最终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作出了重大贡献。
富县,地域宽广,资源丰富,文化、经济繁荣。县域面积4182平方公里,既有平坦的“五指塬”,又有宽阔的“两河川”。探明矿产资源储量石油1501万吨、天然气14.6亿立方米、煤炭2.3亿吨、紫砂陶土500万吨;拥有森林2580平方公里,草地933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高达84%。发现各类文物、文化遗址、遗存630多处,馆藏文物600多件;既有著名的天下第一古钟“唐宝室寺铜钟”、陕北四大石窟之一“石泓寺石窟”、“富县九塔”、“鄜州八景”,又有剪纸、薰画、陶艺、飞锣、竹马等民间艺术。富民之苹果产业开发已成规模,产品行销海内外;强县之油煤产业开发如火如荼,前景广阔诱人。建国以来,富县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在三个文明建设中取得了辉煌成就。
富县有志书,始于明·万历十二年(1584)御史中丞、鄜州人王邦俊编纂的《鄜州志》。之后,史不绝书,传录有序,仅清朝、民国志书就有四种版本。其中清·道光十三年(1833)编纂的《鄜州志》,计四部五卷四十三目九万七千余字。其对历史事件、域地物产、建置田赋、山川古迹、人物艺文等诸多方面,给予了略古详今、文笔简约的精当记述,实乃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为了挖掘旧志资源,传承古代文明,弘扬先进文化,富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鄜州志》校注委员会”,对清·道光十三年鄜州直隶州知州吴鸣捷主持编纂的《鄜州志》进行点校注释,并整理成《<鄜州志>校注》予以出版。《<鄜州志>校注》忠于原志,勘误释疑,方便阅读,其出版发行不仅为守一方之土、主一方之政的领导者制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靠的历史依据,同时也为本县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以及来富县投资发展、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了解富县、宣传富县、建设富县,提供了详实可信的资料。
目前,致力共同富裕目标的富县人民在中共富县县委、富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按照“果菜富民、油煤强县、开放带动、项目支撑”的发展思路,抢抓西部大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历史机遇,克难攻坚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正在群策群力推动富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鄜州志>校注》的出版发行,无疑对社会各界通晓历史、熟悉县情、追昔抚今、加快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历史文化财富。
富县地方志办公室校注的这部175年前留下的《鄜州志》,不只是前人留给今人、后人的一部典籍,更是一部历史、一种精神、一笔无形的财富!此次的校注、整理、再版,就是把这种精神和财富继承下来,传播下去,永远造福于富县人民!
地方志之编,实为优秀文化传统。明清时代,凡有卓异远见、旨在建树的地方官员,无不留心志乘,以修志为首选要务。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之初,即拨乱反正之初,国家就立即恢复这一优良传统,迄今已近30年。30年来,全国修志规模空前,新志成果数百万计,堪称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此期间,富县新志已成10多年,旧志整理又以全新面貌面世,《富县年鉴》亦已创修,第二轮修志已经启动,不日将再登大雅之堂。可知富县党政领导及地方志机构,对方志事业之重视,真抓实干,成果迭出,实是方志事业之幸,富县之幸!
受委托两度审改之后,富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张北琳先生再次请序,我值此《<鄜州志>校注》即将面世之机,特书感慨,以表祝贺!不足为序。
校 注 说 明
一、本次点校、注释的五卷本《鄜州志》,由清·道光年间鄜州直隶州知州吴鸣捷主持、总纂,州同谭瑀、州儒学训导徐效陵、经正书院主讲牛巘、知县路上林等编辑。编纂始于道光九年(1829)七月,至道光十三年(1833)纂就刻版。前任知州、前陕西巡抚鄂山及时任陕西巡抚、前任知州杨名飏等,应邀作《重修鄜州志序》。该志现藏于富县档案馆。
二、本次校注清·道光十三年《鄜州志》(以下简称“原志”),依据了包括《史记》、《汉书》、《明史》、《清史稿》等“二十五史”,《资治通鉴》、《左传》、《陕西通志》、《<延安府志>校注》等清以前历史正史以及本志内容所涉及的有关典籍。本次校注所使用的各类史书、志书、文献、典籍,均在相关注释中或引用处注明。
三、原志为纲目体、直排本。本次校注,改为横排。在将原志直排改为现代横排过程中,对原志卷、目次序及记述顺序未作变动,但根据横排方式和内容需要,对原志版式作了必要调整,并依据内容层次作了分段处理和朝代划分。
四、原志所用繁体字改为规范简化字。其中人名、地名中繁体字凡属专用字者不改;属通用字者改为规范简化字;通假字一般不改,仍依其旧。
五、标点符号以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31日颁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为准。
六、对发现原志中的史实错误或疑误及脱讹倒衍之处,予以校勘。凡改动原志的地方,用方、圆括号等表示:圆括号()内表示注释或添加,方括号[]内表示勘正,□表示脱漏。
七、对疑为脱讹倒衍,但无确凿资料证实者,不作改动,只作校勘注释说明。对明显的误刻、脱讹之处直接改补,不作校勘注释。
八、古人引用文献典籍,每有省改。凡仅文字表述有出入,但文意畅通且无歧义者,一般尽量保持原志原貌,不作改动;凡文意、文字表述均有出入者,作校勘注释说明。
九、避讳改字不作纠正,个别影响理解文意的避讳字,作校勘注释说明;对旧地名大部分作了注解,未注者烦请读者查究。
十、为了阅读方便,对原志中帝王、甲子等纪年随文跟注公元纪年,对生僻字亦随文跟注汉语拼音。
十一、字体使用:正文、文后注释一律用宋体字,文内注释(即随文跟注,包括正文和文后注释之注释)、“艺文”、按语、序言的落款、作者姓名统一使用楷体字;汉语拼音、公元纪年等各种阿拉伯数字,一律使用宋体字;添加、勘正内容字体,随同前后文字体。
十二、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原志,本校注将原志中所附地图作了重新清绘。同时,本校注在志前、志中据原志内容添加了部分地图、照片;在志后附以据原志和有关志书而整理的《鄜州建置沿革表》、《富县建置沿革表》。
十三、校勘之处以(1)、(2)、(3)……等在需要出校的字、词、句后右上角标示,校勘注释置于纲、目或篇末之后。
十四、保留原志作者观点、见解,不作评价。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上一个:
旬邑文史资料第九辑:古豳旬邑.PDF下载
下一个:
光绪佛坪厅志(点校本)PDF下载
在线客服
QQ交谈
联系方式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