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内府舆图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汉唐地理书钞 水经注图 历代舆地图
乾隆内府舆图
清代地图。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编成。该图从纬度五度为一排,共十三排,故又称《十三排图》。该图所用的绘图方法和比例同《皇舆全览图》一致,但内容更为丰富详密。图幅范围不仅包括当时的中国,而且包括亚洲大陆。该图影响较大,如李兆洛的《皇朝一统舆地全图》、董方立的《皇清地理图》、邹世诒的《大清一统舆图》多依据它。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
清代地理著作汇编。计有初编、补编、再补编各十二帙,一千四百三十六种。王锡祺编,始于光绪三年(1877年),历二十一年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始成。包括地球总论、各州形势、各省地理、旅行纪程、山水游记、风土物产等著述,兼及少数民族风俗生活、欧美各国见闻。多数出于作者亲身经历,内容较为详实,为研究历史地理、编写地方志的重要参考文献。
汉唐地理书钞
清王谟编。原书计划为三百八十八种,因王谟辑时年已八十多岁,未能把所辑的地理书全部刻完。计划几经改变、刻了多少无从考订。中华书局1961年版《汉唐地理书钞》,以所见的一、二两册外,又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钞本比勘、增补了未刻本二十种,合计七十种,为现今比较完备的本子。并收刻了善化陈运溶辑湖南省境内的古地志六十六种。故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汉唐地理书钞》是汉唐时期古地志最为完备的辑佚本。
水经注图
清末杨守敬、熊会贞绘制。完成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采用古今对照、朱墨套印的形式绘成,次年刊行。与他们师生二人同时完成的《水经注疏》互为印证、相得益彰,其成就超越前人,为研究我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书。其间也有误谬之处。
历代舆地图
清末学者杨守敬编撰,学生熊会贞参校并绘图,完成于宣统年间。首为《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表现历代疆域大势,次为春秋战国至明,详示各代疆域、政区和山川形势,最后为两汉至明代四裔图,共67篇、分订34册。以《大清一统舆图》为底图,迭加古地图,以“古墨今赤”(即古代内容用黑色、清代内容用红色)法进行古今对照。每幅图前有序表,图中间隙有简短说明,较以往的历史地图全面精详。为《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以前,我国最好的一本历史地图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