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邑侯王公去思碑记 (《郓城县志》选注)

邑侯王公去思碑记 (《郓城县志》选注)

发布时间:2018-08-11 点击数:1436

【碑文】


公名远宜,以霸下名籍,辛丑进士,奉命来令郓。郓故黄河废都,土湫斥易,水不恒得。岁民既苦征输,而又介在曹、濮、济、汶之间,行河使者岁修宣房瓠子故事,所縻民间钱岁数百万。邑里萧条,日寻圯颓,欲化民利病使之见德难矣。


公六年于吾民而赤子怀之与之,以所欲而一切自我为政。不以督责先激奖,而民不扰催科;不以封投委主纳,而民不扰奇羡;不以起解付监收,而民不扰赔累。酌仓庾之费而工食盘剥排贴有额,调兑运之苦而脚价碾扬供亿。自官念赴俵之艰难,则预出买骏之金而构空群;思递驰之苦则优给刍牧之资,而裁应间架改收于概人而民借市利,商税不入于土著而民免加征,是皆公之所以我与民者。


而又无日不讨吾民而训之以嚣争之不可长也,两造之不可易也。而民廉于讼,不旁逮、不滥责、不纾稽,而讼廉于费,乡风者登之于旌善之榜。其有不率而城旦、鬼薪列于申明之木,尸诸五父之衢。左顾而劝,右顾而惩,人有身,身有家,是公之所以民与民者。


他若修通济等桥十余处,大兴种植,云树千章,连荫百里,是又公所争之地以与民者也。


间者,旱魃为疟,孑遗待命。公持诚步祷,甘澍立应。复陈元等五十余户,开阡陌数千余亩,是又公所乞之天以与民者也。


而且请留义仓以备荒民,请发赈以济贫民,请煮粥以济饥民,三请而无不得当矣。而且兴学程材,月再课而殿最之廪庖相继,而青衿思奋矣。而且饬学宫,建文昌及忠臣祠,绰楔维堞并新者三十余所,屹为壮观。是又以千载气色与民矣。


而民何以与公哉!民不胜任德,尸祝而勒之贞珉,俾余为记,纪其略。


【注释】


霸下:这里指霸州。


王远宜:字汝致,直隶霸州人,由进士,万历三十年任郓城知县。


宣房瓠子:典出《史记·河渠书》:西汉元光中, 黄河决口于瓠子,二十余年不能堵塞, 汉武帝亲临决口处,发卒数万人,并命群臣负薪以填,功成之后,筑宫其上,名为宣房宫 。借指该处之黄河水。 泛指防河治水。


绰楔:古时树于正门两旁,用以表彰孝义的木柱。


尸祝:有多个意项,如主祭人、祭祀、崇拜。此处用“祭祀“意。


仓庾: 贮藏粮食的仓库。


奇羡:多余,盈余。


俵:分给,发给。


空群:出自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 本义指善识人的人能把有才能的人选出来。


不率:不服从,不遵守。


城旦:中国秦汉时期针对男犯的一种徒刑,其意思是"治城"。


鬼薪:古代一种徒刑,指男犯要为祭祀鬼神而去上山砍柴,是比城旦舂较轻的刑罚。


五父衢:古道路名,位于山东曲阜县东南。《礼记·檀弓》:"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


两造:语出《书经·吕刑》"两造具备,师听五辞"。《周礼·司寇》载:"以两造禁民讼,入束矢于朝,然后听之"。意思是说原告和被告双方都到"法庭"上来,都交纳一束代表"正直"的箭,然后"法官"才开始审理。如果有一方不来、或者不交箭,就说明他理亏不直,自认败诉。后来人们就把"两造"专指有关争讼的双方当事人。


封投:当为“封状承买”。商人、民户向政府买扑坊场、河渡、墟市、坑冶等时,在政府指定期限内,将愿出价钱写于状内,封口上交,政府售与出价高者。


供亿:即供给,供应。


兑运:明代漕运方式之一。由官军代运漕粮,百姓付予相应的路费和耗米。


【文章大意】


王公叫王远宜,是河北省霸州人。他是辛丑年的进士,奉朝廷的命令,到郓城做知县。


郓城是旧年黄河冲坏了的县城。这里虽然容易被积水毁田,但想长年得水也不容易。每年老百姓苦于各种赋役。因介于曹州、濮州、济宁、汶上等州县之间,管理河道的部门不断安排治河工程,每年縻费民间数百万钱。县署比较萧条,建筑一天天颓圯,想教化民众消除弊端成就治理之功,那是很难的。


王公在郓城任知县六年,把郓城百姓看作是自己的赤子,关怀他们,给予他们支持和帮助。他以自我为政,想做什么便按自己的想法去做,(而不是看那些条条框框,也不搞那些假的虚的东西}。他治理地方,并不是严督苛责,而是从正面激励奖赏,如此,则人民群众就不用担心官吏上门催讨赋税。不把招标投标的事完全交给主持收纳的人员,如此,则人民群众就不担心被人多收去钱财。不把运送物资的事完全付给监收人员,如此,则人民群众不用担心多搭不明不白的钱。事先计算好粮库的费用,那么,工钱伙食钱等方面使不致被人盘剥太多。为了解除百姓的困难,实行兑运的办法,让官军代运漕粮,而百姓完全有能力支付相应的路费和耗米。考虑到招募吏员的困难,就早早地物色好可用之人。念及邮递不容易,就优待邮差,给他们养马的费用。使用市场上用公平之人,人民群众都何以利些实惠。商业税只收外人的,不收本地人的,本地百姓便不用增加税赋。以上这些,都是王公用自己能掌握的官方资产、权力和政策给予百姓的实惠。


王公没有一天不想着教育治下的人民,教导他们喧嚣争论之风不可长,不要认为打官司多么容易。在他们的劝诫下,老百姓很少打官司,不旁及无辜的人,不随便责备别人。所以,乡风变得很好,受到上级的表彰,登上了光荣榜。对于那些不遵纪守法而受到惩处的情况,则出告示晓谕群众,公布在大街小巷。就这样,一边是表扬好的,劝人向善;一边是惩罚恶的,诫人守法。让人知道,为人有自身,自己又有家庭,必须学好向善,而不能违法犯罪。这就是王公以群众的资源给人民以教育。


其他的事,比如王公组织力量修建通济桥等十多处桥梁,大力但是导种树,使树荫连云,逶迤百里,这又是王公争来的土地给予群众的实惠。


有的时候出现旱灾,受灾群众性命有忧,盼望政府给予救济。王公便十分认真地为人民祈祷,并能立时得到上天普降甘霖的回应。陈元等五十余户恢复了正常生活,新开千余亩农田,这又是王公向上天乞求得来而给予人民群众的。


王公还申请保留义仓以备遇灾荒时救济群众,请求发放赈灾粮以接济穷苦的群众,安排煮粥以施济于饥饿的流民,这三请没有一处不是很正当的。而且王公还振兴学校,确保县学的粮米供应和伙食,使学子们能安心读圣贤书,一门心思发愤努力。并且,还整饬学宫,修建了文昌祠和忠臣祠,并设立劝人忠孝节义的标志三十余个,很是壮观。这,又是王公给人民群众以千载传承的浩然正气。


那么,郓城的百姓,拿什么来给予王知县呢!老百姓感念王公的治理之德,为他建立生祠,并立碑传扬他的事迹。让我写这篇碑记,以记其大略。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