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盩厔县志 雍正重修高陵县志 雍正重续鄠县志
发布时间:2019-03-29 点击数:1593
雍正盩厔县志
雍正二年《盩厔县志》 董霑修纂。董霑,江苏赣榆人,康熙六十年(1721)任盩厔知县。该志对康熙二十年(1681)章泰所修《盩厔县志》作了厘定与拾遗补缺,增补内容,结构卷帙篇目则未作更改。今已佚失不存。
雍正盩厔县志
雍正十年《盩厔县志》 朱文炳修。已佚,唯乾隆《盩厔县志》存其序。朱文炳,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雍正六年(1723)任盩厔知县。作者认为“邑之有志,如国之有史也。史以明得失之迹,而志以著因革之宜,俾后来者有所折衷。”此次修志距雍正二年《盩厔县志》仅8年,在体例上仍一如其旧未作更动,内容在其基础上有所拾遗补缺。
雍正重修高陵县志
雍正《重修高陵县志》 丁应松修,樊景颜纂,10卷,序图1卷。樊景颜,清西安府高陵县孝义里(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药惠乡)人,家贫好学,擅长诗文,以著作自娱。该志始修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雍正十年(1732)成书刊印。卷首有县境全图、五渠图、县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四景图。正文分地理、建置、赋役、官师、选举、人物、艺文7门81目。记事止于雍正十年(1732),续补了明嘉靖《高陵县志》以来近200年史料。此志《艺文志》有3卷,并增加了祥异。全志体例精当,记事简明。四景图所绘高陵四景之鹿塬碧绕、渭水秋风、云槐精舍、隆昌夜月,至今仍为当地乡民津津乐道。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合阳县文化馆、南京地理所、台湾图书馆等藏有原刻本;高陵县地方志办公室存有原刻本影印件。
雍正重续鄠县志
雍正《重续鄠县志》 鲁一佐修,周梦熊纂,5卷。成书于雍正十年(1732),记事止于雍正八年(1730)。主修人鲁一佐,直隶正红旗汉军附学生,雍正六年(1728)任鄠县知县。九年(1731)接知府饬令重修邑志,但此时距前志仅14年,可续之事不多,因奉命行事,诚惶诚恐,自感“鄠县小邑,西周丰京故里也。历来人物制经,辉煌千古,冠冕三秦,探讨一有弗周,咎将何及!以是承檄之下,彷徨累时,莫知攸措”,该志在康熙《鄠县志》的基础上补辑增续而成,分补遗、建置、官师、人物、艺文等5门,各为1卷。因补前志疏漏,续近期之史料,故与康熙《鄠县志》合刻,共6册,前4册为康熙《鄠县志》,后2册为雍正《重修鄠县志》,特点是收录艺文较多,全书约3.6万字,其中艺文篇约2万字。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存有雍正十年(1732)刻本。
雍正二年《盩厔县志》 董霑修纂。董霑,江苏赣榆人,康熙六十年(1721)任盩厔知县。该志对康熙二十年(1681)章泰所修《盩厔县志》作了厘定与拾遗补缺,增补内容,结构卷帙篇目则未作更改。今已佚失不存。
雍正盩厔县志
雍正十年《盩厔县志》 朱文炳修。已佚,唯乾隆《盩厔县志》存其序。朱文炳,顺天大兴(今北京市大兴县)人,雍正六年(1723)任盩厔知县。作者认为“邑之有志,如国之有史也。史以明得失之迹,而志以著因革之宜,俾后来者有所折衷。”此次修志距雍正二年《盩厔县志》仅8年,在体例上仍一如其旧未作更动,内容在其基础上有所拾遗补缺。
雍正重修高陵县志
雍正《重修高陵县志》 丁应松修,樊景颜纂,10卷,序图1卷。樊景颜,清西安府高陵县孝义里(今陕西省西安市高陵县药惠乡)人,家贫好学,擅长诗文,以著作自娱。该志始修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雍正十年(1732)成书刊印。卷首有县境全图、五渠图、县城图、县治图、学宫图、四景图。正文分地理、建置、赋役、官师、选举、人物、艺文7门81目。记事止于雍正十年(1732),续补了明嘉靖《高陵县志》以来近200年史料。此志《艺文志》有3卷,并增加了祥异。全志体例精当,记事简明。四景图所绘高陵四景之鹿塬碧绕、渭水秋风、云槐精舍、隆昌夜月,至今仍为当地乡民津津乐道。北京图书馆、故宫博物院、陕西省图书馆、陕西合阳县文化馆、南京地理所、台湾图书馆等藏有原刻本;高陵县地方志办公室存有原刻本影印件。
雍正重续鄠县志
雍正《重续鄠县志》 鲁一佐修,周梦熊纂,5卷。成书于雍正十年(1732),记事止于雍正八年(1730)。主修人鲁一佐,直隶正红旗汉军附学生,雍正六年(1728)任鄠县知县。九年(1731)接知府饬令重修邑志,但此时距前志仅14年,可续之事不多,因奉命行事,诚惶诚恐,自感“鄠县小邑,西周丰京故里也。历来人物制经,辉煌千古,冠冕三秦,探讨一有弗周,咎将何及!以是承檄之下,彷徨累时,莫知攸措”,该志在康熙《鄠县志》的基础上补辑增续而成,分补遗、建置、官师、人物、艺文等5门,各为1卷。因补前志疏漏,续近期之史料,故与康熙《鄠县志》合刻,共6册,前4册为康熙《鄠县志》,后2册为雍正《重修鄠县志》,特点是收录艺文较多,全书约3.6万字,其中艺文篇约2万字。北京图书馆、陕西省图书馆存有雍正十年(1732)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