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淮安府志各种版本介绍
发布时间:2018-12-30 点击数:4908
据《江苏旧方志提要》及丁志安先生《淮安方志漫谈》,明清两朝淮安府志有多种版本。如今网上已有一些电子版。大体如下:
一、[成化]淮安府志 (明)杨昶修,金锐纂
昶,字永明,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天顺5年(1461)任淮安知府。锐,字宗润,号省葊,山阳人。正统6年(1441)举人,授蕲州知州,迁广信知府。以文学著称。著有《省庵集》、《漫叟日录》等。此志创于明天顺5年,成于成化年间。其本不传。据《淮安艺文志》(同治10年刻本)卷3所收史敏《成化淮安府志后序》:“……天顺辛巳,仁和杨永明公来作郡守,而一新政教,留意郡志也已久……谘于前史官广信守金公宗润,以图成之……然后一郡阖十一州县,自建置、沿革、郡名、郡表、风俗、宦绩、人物、诗文,凡二十六条”。
二、[正德]淮安府志 十六卷图一卷/明薛修,陈艮山纂 ——明正德13~“年(1518~1519)刻本
,字全卿,魏县人。明弘治9年(1496)进士。历知旌德、建平诸县,正德8年任淮安知府。艮山,字景善,莆田人。弘治14年进士。正德10年任山阳教谕。此志起笔于正德12年,稿成后由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致仕顾达(字存道,直隶大河卫人。成化14年进士)校正,“辍工于13年”。卷12《官守》,记事止正德14年。此志为现存最早的淮安府志,且为海内孤本,原本现藏台湾。首冠舆图27幅,以揭一府之全势。全志分16卷:卷1~2建置:沿革、郡名、郡表、分野、疆域;卷3~4风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5~6规制:城池、街市、坊镇、里图、津梁、官制(建官表)、公署;卷7~8学校:儒学、社学、书院、科贡;卷9民事:户口、贡赋、课程、孳牧;卷10兵戎:甲兵、民兵、屯田;卷11祠祀:坛壝、祠庙、寺观、陵墓;卷12官守:漕运、台使、部使、郡守、县令、教职;卷13人物:人物、贞烈、流寓、仙释;卷14古迹;卷15纪异;卷16词翰:文献、旧遗、名英世纪。该志文简事详,去取得当,讹误尚少。《建置》一改郡县志多拟《汉书》,以天文为首的旧例,重在实用。《人物》中义民、武职,仅录旌表和有大功者,去其冗杂,实为可取。全志不记修志源流,使前此府志失去考索。明初大运河成为漕运的唯一水道,而淮安府为南北转运咽喉,而书中类目不设漕运、河防,未能反映地方特色。
三、[万历]淮安府志 二十卷/(明)郭大纶修,陈文烛纂 ——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
文烛,字玉叔,明沔阳人。嘉靖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卿。隆庆4年(1570)至万历2年任淮安知府。著有《二酉园诗文集》。据山阳(今淮安市)县学训导、浙东黄九川此书《跋语》:“淮安乃天下名郡,幅员千里,其间事端如林,旧志舛驳,且历年久,所当增损者无算”,陈文烛来任后,患之,始为此志。全书凡20卷。卷1郡代纪、郡县表;卷2秩官表、人物表;卷3建置志;卷4田赋志;卷5河防志;卷6学校志;卷7兵卫志;卷8祥异志;卷9艺文志;卷10循吏传;卷11宦迹传;卷12名将传;卷13忠列传;卷14名贤传;卷15仕籍传;卷16隐逸传;卷17侨寓传;卷18孝义传;卷19贞节传;卷20外传。前有序、目录、图谱、附图16帧。《郡代纪》远溯黄帝、颛顼,尧舜时期,下迄明代。郡县、秩官、人物一律列表,简洁明了。《宦迹》、《名将》、《忠烈》、《名贤》、《仕籍》诸传所收人物颇多,较能体现“淮安乃天下名郡”的特点。各卷之前均有小序,交待本卷缘起、内容,卷后附以跋语,总论本卷,或就其中某一重要事物作出评论。当时的漕运总督衙门驻于淮安,而本志仍不设《漕运》,一蹈《正德志》复辄,未免失当。
四、[天启]淮安府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明)宋祖舜修,方尚祖纂 ——明天启6年(1606)刻本;崇祯增刻本;清顺治5年(1648)递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遗漏首一卷
祖舜,山东东平人。明万历44年(1616)进士。天启3年任淮安知府,升陕西兵备副使。尚祖,福建莆田人。举人。明天启2年任东河船政同知,崇祯元年(1628)升任应天府知官。该志纂修姓氏后记有“天启6年丙寅五月端午吉旦竣梓。”但卷14《选举志·举人》记事却止于崇祯2年,说明崇祯间有人增修过。又志首有清顺治5年淮安知府索荣衮《重修淮安府志序》,故定为明天启6年刻清顺治5年递修本。原本藏台湾,稀世罕见。全书分为12志,首为淮安府舆地图说,图凡18幅。卷1~2舆地志: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3建置志:城池、公署、驿铺;卷4~7秩官志:历代建官、皇朝宪台、漕运总兵、部使、府官、州县官、学官、名宦、宦绩、武绩;卷8学校志:儒学、礼学、书院;卷9典礼志:坛庙、秩礼、祠宇;卷10兵戎志:武署、卫所、兵营;卷11~12贡赋志:户口、田粮、征差、条鞭、杂征、课程、部税、今匠、马驿、长大、军饷、钱法、盐课、壮勇、关兵;卷13河防志:河源、分漕、堤堰、防守;卷14《选举志》:科贡、荐辟、武科、例监、勋爵、封荫、杂阶;卷15~18人物志:仕迹、列将、忠烈、孝义、儒林、文苑、隐逸、列女、侨寓;卷19~2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23~24丛纪志:古迹、寺观、丘墓、仙释、方技、祥异、瘅恶、丛谈。是志破天章、宸翰冠首的旧例,将御制文收入《艺文》,较为合理。《凡例》记述了淮安府修志源流,为研究府志原委提供了有用资料。《西游记》的作者,向有争议。卷19《艺文·淮安文目》吴承恩条目下记“《射阳集》、《春秋列传》、《西游记》。”这对研究吴承恩与《西游记》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但全志内容记载较零乱,类目统属不清,讹误不少。
五、[康熙]淮安府志 十三卷首一卷/(清)高成美修,胡从中纂 ——清康熙24年(1685)刻本。
成美,辽东人。清康熙21年任淮安知府,升任淮扬道按察司副使。从中,字师虞,号天放,—号栋居,山阳人。明崇祯15年(1642)举人。著有《藉湖堂诗集》等。是志由成美任总裁,从中纂,“凡二阅月而志成”。记事止康熙24年。卷首冠淮安府境全图18幅。卷1舆地志:图考、星野、疆域(形胜附)、沿革、山川、风俗、物产;卷2建置志;城池(隅图、巷市、坊镇、关坝、津梁附)、公署(驿铺附);卷3职官忐:历代建官、名宙宦绩(武绩附);卷4学序志:儒学(书院附)、武学(附);卷5典礼志:坛壝、庙祀;卷6兵制志:职官(汛池附);卷7贡赋志:户口、田粮(条鞭、杂征原目附)、驿传、盐课(灶勇、关兵附)、芦政(附)、蠲恤;卷8漕运志:职官屯卫;卷9河防志:治法纪略;卷10选举志:科名、武科、贡监(征辟附)、勋爵、貤恩(胄荫附);卷11人物志:先哲仕绩(列将附);忠烈;孝义、德义(附)、文苑;隐逸;流寓;列女(贤媛、贤母、孝妇、烈妇、孝女、贞女、义烈妇、节妇)、仙释、方技;卷1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13丛纪志:古迹、寺观、陵墓、杂录。该志纠正了旧志瑕疵,增设《漕运》,《芦政》等类目,反映了地方特色。《河防志》、《贡赋志》收录较详,《两河变迁修治纪略》,资料价值颇高,反映了清初康熙为巩固统治,恢复经济,重视治河和蠲恤钱粮的时代特点。志前收有旧序,为研究府志修志源流的有用资料。由于成书过速,故讹误较多。
六、[乾隆]淮安府志 三十二卷/(清)卫哲志等修,叶长扬、顾栋高等纂 ——清乾隆13年(1748)刻本;清咸丰2年(1852)刻本。
哲治,字我愚,号鉴泉,河南济源人。拔贡。清乾隆10年任淮安知府。长扬,字尔翔,号定湖,吴县人。官太史。栋高,字震沧,无锡人。为清代名学者,著作宏富,有《毛诗类释》、《司马温国文正公年谱·遗事》等。乾隆10年哲治来守是郡,12年延叶长扬,顾栋高等修志,“阅两载始克就绪,而剞劂未成,以迁擢去。”13年陈肇奎来摄郡事,“亟董告成”。记事止乾隆13年。全志目录依次为:舆图、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城池、河防(黄河、淮河、运河、总说、各厅工程上黄河四属、各厅工程下黄河两属、增设厅营)、海防、水利、漕运、学校、书院(义学附)、公署(仓庾、汛池、育婴、普济附)、赋役(蠲赈、积贮附)、盐法、关税、风俗、兵戎、营制、职官、名宦(忠烈、镇抗大辽、守令佐贰、师儒)、选举(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恩贡、拔贡、岁贡、副榜贡、优贡、保举、贡监)、勋舜(貤封、胄荫附)、封建、人物(孝烈、仕迹、将略、德义、文苑、隐逸、流寓、方外、方技)、列女(贤母、孝妇、烈妇、节妇、贞女)、物产、五行、坛庙、驿传、古迹(冢墓附)、艺文(奏疏、传记、诗赋)、辨讹杂记。是志取材丰富、体例完备、並有所创新。别立《辨讹》卷,纠正旧志的纰谬,考证较详。创《积贮》一卷附《赋役》后,博采以汉文帝至雍正朝有关积贮的论述,为研究救荒史的参考资料。《河防》收录较详,“如汉王景之治河、汴,万千年而无虞。元贾鲁之至正河防,其功甚伟,是为后代蓍龟,旧志尽阙,今尽采入,事核辞约,可为谈水者枕中秘。”然书中内容也偶有失误。咸丰2年(1852)丁晏重梓府志(咸丰2年刻本),虽言“因其旧之,不加损益”;实于卷18《职官》中有增修内容,且记事止乾隆14年,同时也改正了乾隆本的一些讹误。如卷27《驿传》末页,乾隆本为:“……自乾隆十三银起,统在桃源县地丁项下编支。”咸丰2年刻本将“银”改为“年”等。
七、[光绪]淮安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孙云锦修,吴昆田,高延第纂 ——清光绪10年(1884)刻本。
云锦,字海岑,朝阳人。贡生。清光绪6年任淮安知府,8年回任。昆田(1808—1882),原名大田,字云圃,号稼轩,清河人。清道光14年(1834)举人,官内阁中书委署侍读。著有《山阳风俗物产志》、《清河县志》、《安东县志》、《漱六山房全集》。延第(1823—1886),字子山,号槐西居士,山阳人。著《北游纪程》、《老子证义》、《涌萃山房文集》等。是志始纂于清光绪7年10月,迄9年4月蒇事。纪事止光绪10年。牌记为:“光绪10年甲申仲夏刊成”。全志分40卷首1卷。卷首序、凡例、图说;正文为:郡县、建置沿革表、疆域(形势、四至、分星、风俗)、物产、城池(公署、坛庙、仓庾、驿铺、街市、乡镇、津梁、善堂、围砦)、河防(黄河、淮河、运河、海防附、支河湖荡、闸洞堤圩)、漕运(盐课、榷关附)、职官表、民赋(蠲赈附)、学校(学宫、学田、学额、名宦词、乡贤祠、试院、书院、义学)、贡举表(征辟附)、军政、仕迹、人物、列女、古迹(丘墓附)、艺文、杂志(灾祥、寇乱附)。纂者吴昆田等人为郡中名彦,时淮郡县志大抵皆出其手,故资料丰富,详简得当。淮郡为南北漕运之冲,《河防》、《漕运》记裁尤详。《列女》门,旧志往往病之,略者不足彰幽隐,烦则累牍不可容。是志仅存列女名氏,以事迹存邑志,勿庸烦费。《艺文》但列书目,不记诗文,因同治12年(1873)郡人所辑《淮安艺文志》已略备。卷2《疆域·风俗》听记咸丰年间,纲盐改票,致使淮安城西“河运单微,贸易衰……向之铜山金穴湮为土灰,百事罢,生计萧然。”为研究乡镇之兴衰的有用资料。另该类目又载:清乾隆7年(1742)山阳县令金秉祚关于教民种棉、纺纱织布的《纺织议》,以及卷27《仕迹》记有乾隆16年淮安知府赵酉“……损赀募吴中织妇数十人制纺织诸具置廊庑间,召妇女学习……”等资料,对研究淮地纺织手工业发展史有史料价值。但其古迹不注存废,艺文不汜存佚,实不可取。
另,还有两种府志备录,惜传世较少,或久佚,目前网上尚无电子版:
其一,淮安府神光两朝实录备草 四十一卷/(明)杨于臣纂。
于臣,字子世,一作名世,号篁里。郡廪生。博学多才,不乐举子业,精研经史,兼通百家小说。此志修者无考。据《[天启]淮安府志》卷19《艺文》总督漕运吕兆熊《淮安府实录备草序》:“编辑,则郡诸生杨于臣”。又《[乾隆]山阳志》卷21记有“杨于臣尝辑《淮安府神光两朝实录备草》四十一卷”、《[光绪]淮安府志》卷38《艺文》记有“杨于臣,《桂玄堂集》、《淮安两朝实录备草》四十一卷”都说纂者为杨于臣。惜传本早佚。
其二,[崇祯]淮安府实录备草 二十二卷/(清)牟廷选修,吴怀忠纂 ——清抄本;民国抄本。
廷选,锦州人。清顺治5年(1648)任淮安府事。怀忠,临安人。贡生,清顺治间任淮安府训导。此书修于清顺治6年,“阅8月方克成帙”。记明天启6年(1626)至崇祯17年(1644)事。首为廷选《序》。正文分22款,每款1卷。卷1敕渝;卷2铨除;卷3户口、田粮;卷4城池;卷5学政;卷6赋役;卷7漕运;卷8科贡;卷9税课;卷10兵政;卷11盐法;卷12钱法;卷13海船;卷14马政;卷15刑名(宽宥、恤刑、辨明、审录);卷16河道;卷17战守;卷18祥异、灾伤;卷19忠孝节义;卷20建言;卷21人才,卷22隐逸。每卷首有引论提其要。文事简核。书中专立《刑名》一门,为他书罕见。卷《敕谕》,收备较详,其中有关贪官害民种种时弊的论述,对研究明末的社会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编采平列体,无所统属,次序不顺,结构松散。除此清抄本外,另有2种抄本传世。一为清抄本,今存卷1~7;一为抄本,存卷11~14。似为同一府本。与足本相较,多《官制》1卷,各卷内容多寡详略也不尽相同,似经后人增删过。
一、[成化]淮安府志 (明)杨昶修,金锐纂
昶,字永明,明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明天顺5年(1461)任淮安知府。锐,字宗润,号省葊,山阳人。正统6年(1441)举人,授蕲州知州,迁广信知府。以文学著称。著有《省庵集》、《漫叟日录》等。此志创于明天顺5年,成于成化年间。其本不传。据《淮安艺文志》(同治10年刻本)卷3所收史敏《成化淮安府志后序》:“……天顺辛巳,仁和杨永明公来作郡守,而一新政教,留意郡志也已久……谘于前史官广信守金公宗润,以图成之……然后一郡阖十一州县,自建置、沿革、郡名、郡表、风俗、宦绩、人物、诗文,凡二十六条”。
二、[正德]淮安府志 十六卷图一卷/明薛修,陈艮山纂 ——明正德13~“年(1518~1519)刻本
,字全卿,魏县人。明弘治9年(1496)进士。历知旌德、建平诸县,正德8年任淮安知府。艮山,字景善,莆田人。弘治14年进士。正德10年任山阳教谕。此志起笔于正德12年,稿成后由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致仕顾达(字存道,直隶大河卫人。成化14年进士)校正,“辍工于13年”。卷12《官守》,记事止正德14年。此志为现存最早的淮安府志,且为海内孤本,原本现藏台湾。首冠舆图27幅,以揭一府之全势。全志分16卷:卷1~2建置:沿革、郡名、郡表、分野、疆域;卷3~4风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5~6规制:城池、街市、坊镇、里图、津梁、官制(建官表)、公署;卷7~8学校:儒学、社学、书院、科贡;卷9民事:户口、贡赋、课程、孳牧;卷10兵戎:甲兵、民兵、屯田;卷11祠祀:坛壝、祠庙、寺观、陵墓;卷12官守:漕运、台使、部使、郡守、县令、教职;卷13人物:人物、贞烈、流寓、仙释;卷14古迹;卷15纪异;卷16词翰:文献、旧遗、名英世纪。该志文简事详,去取得当,讹误尚少。《建置》一改郡县志多拟《汉书》,以天文为首的旧例,重在实用。《人物》中义民、武职,仅录旌表和有大功者,去其冗杂,实为可取。全志不记修志源流,使前此府志失去考索。明初大运河成为漕运的唯一水道,而淮安府为南北转运咽喉,而书中类目不设漕运、河防,未能反映地方特色。
三、[万历]淮安府志 二十卷/(明)郭大纶修,陈文烛纂 ——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
文烛,字玉叔,明沔阳人。嘉靖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卿。隆庆4年(1570)至万历2年任淮安知府。著有《二酉园诗文集》。据山阳(今淮安市)县学训导、浙东黄九川此书《跋语》:“淮安乃天下名郡,幅员千里,其间事端如林,旧志舛驳,且历年久,所当增损者无算”,陈文烛来任后,患之,始为此志。全书凡20卷。卷1郡代纪、郡县表;卷2秩官表、人物表;卷3建置志;卷4田赋志;卷5河防志;卷6学校志;卷7兵卫志;卷8祥异志;卷9艺文志;卷10循吏传;卷11宦迹传;卷12名将传;卷13忠列传;卷14名贤传;卷15仕籍传;卷16隐逸传;卷17侨寓传;卷18孝义传;卷19贞节传;卷20外传。前有序、目录、图谱、附图16帧。《郡代纪》远溯黄帝、颛顼,尧舜时期,下迄明代。郡县、秩官、人物一律列表,简洁明了。《宦迹》、《名将》、《忠烈》、《名贤》、《仕籍》诸传所收人物颇多,较能体现“淮安乃天下名郡”的特点。各卷之前均有小序,交待本卷缘起、内容,卷后附以跋语,总论本卷,或就其中某一重要事物作出评论。当时的漕运总督衙门驻于淮安,而本志仍不设《漕运》,一蹈《正德志》复辄,未免失当。
四、[天启]淮安府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明)宋祖舜修,方尚祖纂 ——明天启6年(1606)刻本;崇祯增刻本;清顺治5年(1648)递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遗漏首一卷
祖舜,山东东平人。明万历44年(1616)进士。天启3年任淮安知府,升陕西兵备副使。尚祖,福建莆田人。举人。明天启2年任东河船政同知,崇祯元年(1628)升任应天府知官。该志纂修姓氏后记有“天启6年丙寅五月端午吉旦竣梓。”但卷14《选举志·举人》记事却止于崇祯2年,说明崇祯间有人增修过。又志首有清顺治5年淮安知府索荣衮《重修淮安府志序》,故定为明天启6年刻清顺治5年递修本。原本藏台湾,稀世罕见。全书分为12志,首为淮安府舆地图说,图凡18幅。卷1~2舆地志: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3建置志:城池、公署、驿铺;卷4~7秩官志:历代建官、皇朝宪台、漕运总兵、部使、府官、州县官、学官、名宦、宦绩、武绩;卷8学校志:儒学、礼学、书院;卷9典礼志:坛庙、秩礼、祠宇;卷10兵戎志:武署、卫所、兵营;卷11~12贡赋志:户口、田粮、征差、条鞭、杂征、课程、部税、今匠、马驿、长大、军饷、钱法、盐课、壮勇、关兵;卷13河防志:河源、分漕、堤堰、防守;卷14《选举志》:科贡、荐辟、武科、例监、勋爵、封荫、杂阶;卷15~18人物志:仕迹、列将、忠烈、孝义、儒林、文苑、隐逸、列女、侨寓;卷19~2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23~24丛纪志:古迹、寺观、丘墓、仙释、方技、祥异、瘅恶、丛谈。是志破天章、宸翰冠首的旧例,将御制文收入《艺文》,较为合理。《凡例》记述了淮安府修志源流,为研究府志原委提供了有用资料。《西游记》的作者,向有争议。卷19《艺文·淮安文目》吴承恩条目下记“《射阳集》、《春秋列传》、《西游记》。”这对研究吴承恩与《西游记》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但全志内容记载较零乱,类目统属不清,讹误不少。
五、[康熙]淮安府志 十三卷首一卷/(清)高成美修,胡从中纂 ——清康熙24年(1685)刻本。
成美,辽东人。清康熙21年任淮安知府,升任淮扬道按察司副使。从中,字师虞,号天放,—号栋居,山阳人。明崇祯15年(1642)举人。著有《藉湖堂诗集》等。是志由成美任总裁,从中纂,“凡二阅月而志成”。记事止康熙24年。卷首冠淮安府境全图18幅。卷1舆地志:图考、星野、疆域(形胜附)、沿革、山川、风俗、物产;卷2建置志;城池(隅图、巷市、坊镇、关坝、津梁附)、公署(驿铺附);卷3职官忐:历代建官、名宙宦绩(武绩附);卷4学序志:儒学(书院附)、武学(附);卷5典礼志:坛壝、庙祀;卷6兵制志:职官(汛池附);卷7贡赋志:户口、田粮(条鞭、杂征原目附)、驿传、盐课(灶勇、关兵附)、芦政(附)、蠲恤;卷8漕运志:职官屯卫;卷9河防志:治法纪略;卷10选举志:科名、武科、贡监(征辟附)、勋爵、貤恩(胄荫附);卷11人物志:先哲仕绩(列将附);忠烈;孝义、德义(附)、文苑;隐逸;流寓;列女(贤媛、贤母、孝妇、烈妇、孝女、贞女、义烈妇、节妇)、仙释、方技;卷1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13丛纪志:古迹、寺观、陵墓、杂录。该志纠正了旧志瑕疵,增设《漕运》,《芦政》等类目,反映了地方特色。《河防志》、《贡赋志》收录较详,《两河变迁修治纪略》,资料价值颇高,反映了清初康熙为巩固统治,恢复经济,重视治河和蠲恤钱粮的时代特点。志前收有旧序,为研究府志修志源流的有用资料。由于成书过速,故讹误较多。
六、[乾隆]淮安府志 三十二卷/(清)卫哲志等修,叶长扬、顾栋高等纂 ——清乾隆13年(1748)刻本;清咸丰2年(1852)刻本。
哲治,字我愚,号鉴泉,河南济源人。拔贡。清乾隆10年任淮安知府。长扬,字尔翔,号定湖,吴县人。官太史。栋高,字震沧,无锡人。为清代名学者,著作宏富,有《毛诗类释》、《司马温国文正公年谱·遗事》等。乾隆10年哲治来守是郡,12年延叶长扬,顾栋高等修志,“阅两载始克就绪,而剞劂未成,以迁擢去。”13年陈肇奎来摄郡事,“亟董告成”。记事止乾隆13年。全志目录依次为:舆图、建置、沿革、疆域、山川、城池、河防(黄河、淮河、运河、总说、各厅工程上黄河四属、各厅工程下黄河两属、增设厅营)、海防、水利、漕运、学校、书院(义学附)、公署(仓庾、汛池、育婴、普济附)、赋役(蠲赈、积贮附)、盐法、关税、风俗、兵戎、营制、职官、名宦(忠烈、镇抗大辽、守令佐贰、师儒)、选举(进士、举人、武进士、武举、恩贡、拔贡、岁贡、副榜贡、优贡、保举、贡监)、勋舜(貤封、胄荫附)、封建、人物(孝烈、仕迹、将略、德义、文苑、隐逸、流寓、方外、方技)、列女(贤母、孝妇、烈妇、节妇、贞女)、物产、五行、坛庙、驿传、古迹(冢墓附)、艺文(奏疏、传记、诗赋)、辨讹杂记。是志取材丰富、体例完备、並有所创新。别立《辨讹》卷,纠正旧志的纰谬,考证较详。创《积贮》一卷附《赋役》后,博采以汉文帝至雍正朝有关积贮的论述,为研究救荒史的参考资料。《河防》收录较详,“如汉王景之治河、汴,万千年而无虞。元贾鲁之至正河防,其功甚伟,是为后代蓍龟,旧志尽阙,今尽采入,事核辞约,可为谈水者枕中秘。”然书中内容也偶有失误。咸丰2年(1852)丁晏重梓府志(咸丰2年刻本),虽言“因其旧之,不加损益”;实于卷18《职官》中有增修内容,且记事止乾隆14年,同时也改正了乾隆本的一些讹误。如卷27《驿传》末页,乾隆本为:“……自乾隆十三银起,统在桃源县地丁项下编支。”咸丰2年刻本将“银”改为“年”等。
七、[光绪]淮安府志 四十卷首一卷/(清)孙云锦修,吴昆田,高延第纂 ——清光绪10年(1884)刻本。
云锦,字海岑,朝阳人。贡生。清光绪6年任淮安知府,8年回任。昆田(1808—1882),原名大田,字云圃,号稼轩,清河人。清道光14年(1834)举人,官内阁中书委署侍读。著有《山阳风俗物产志》、《清河县志》、《安东县志》、《漱六山房全集》。延第(1823—1886),字子山,号槐西居士,山阳人。著《北游纪程》、《老子证义》、《涌萃山房文集》等。是志始纂于清光绪7年10月,迄9年4月蒇事。纪事止光绪10年。牌记为:“光绪10年甲申仲夏刊成”。全志分40卷首1卷。卷首序、凡例、图说;正文为:郡县、建置沿革表、疆域(形势、四至、分星、风俗)、物产、城池(公署、坛庙、仓庾、驿铺、街市、乡镇、津梁、善堂、围砦)、河防(黄河、淮河、运河、海防附、支河湖荡、闸洞堤圩)、漕运(盐课、榷关附)、职官表、民赋(蠲赈附)、学校(学宫、学田、学额、名宦词、乡贤祠、试院、书院、义学)、贡举表(征辟附)、军政、仕迹、人物、列女、古迹(丘墓附)、艺文、杂志(灾祥、寇乱附)。纂者吴昆田等人为郡中名彦,时淮郡县志大抵皆出其手,故资料丰富,详简得当。淮郡为南北漕运之冲,《河防》、《漕运》记裁尤详。《列女》门,旧志往往病之,略者不足彰幽隐,烦则累牍不可容。是志仅存列女名氏,以事迹存邑志,勿庸烦费。《艺文》但列书目,不记诗文,因同治12年(1873)郡人所辑《淮安艺文志》已略备。卷2《疆域·风俗》听记咸丰年间,纲盐改票,致使淮安城西“河运单微,贸易衰……向之铜山金穴湮为土灰,百事罢,生计萧然。”为研究乡镇之兴衰的有用资料。另该类目又载:清乾隆7年(1742)山阳县令金秉祚关于教民种棉、纺纱织布的《纺织议》,以及卷27《仕迹》记有乾隆16年淮安知府赵酉“……损赀募吴中织妇数十人制纺织诸具置廊庑间,召妇女学习……”等资料,对研究淮地纺织手工业发展史有史料价值。但其古迹不注存废,艺文不汜存佚,实不可取。
另,还有两种府志备录,惜传世较少,或久佚,目前网上尚无电子版:
其一,淮安府神光两朝实录备草 四十一卷/(明)杨于臣纂。
于臣,字子世,一作名世,号篁里。郡廪生。博学多才,不乐举子业,精研经史,兼通百家小说。此志修者无考。据《[天启]淮安府志》卷19《艺文》总督漕运吕兆熊《淮安府实录备草序》:“编辑,则郡诸生杨于臣”。又《[乾隆]山阳志》卷21记有“杨于臣尝辑《淮安府神光两朝实录备草》四十一卷”、《[光绪]淮安府志》卷38《艺文》记有“杨于臣,《桂玄堂集》、《淮安两朝实录备草》四十一卷”都说纂者为杨于臣。惜传本早佚。
其二,[崇祯]淮安府实录备草 二十二卷/(清)牟廷选修,吴怀忠纂 ——清抄本;民国抄本。
廷选,锦州人。清顺治5年(1648)任淮安府事。怀忠,临安人。贡生,清顺治间任淮安府训导。此书修于清顺治6年,“阅8月方克成帙”。记明天启6年(1626)至崇祯17年(1644)事。首为廷选《序》。正文分22款,每款1卷。卷1敕渝;卷2铨除;卷3户口、田粮;卷4城池;卷5学政;卷6赋役;卷7漕运;卷8科贡;卷9税课;卷10兵政;卷11盐法;卷12钱法;卷13海船;卷14马政;卷15刑名(宽宥、恤刑、辨明、审录);卷16河道;卷17战守;卷18祥异、灾伤;卷19忠孝节义;卷20建言;卷21人才,卷22隐逸。每卷首有引论提其要。文事简核。书中专立《刑名》一门,为他书罕见。卷《敕谕》,收备较详,其中有关贪官害民种种时弊的论述,对研究明末的社会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编采平列体,无所统属,次序不顺,结构松散。除此清抄本外,另有2种抄本传世。一为清抄本,今存卷1~7;一为抄本,存卷11~14。似为同一府本。与足本相较,多《官制》1卷,各卷内容多寡详略也不尽相同,似经后人增删过。
上一篇:冀州历朝历代的作家和作品 下一篇:明清时期淮安府志的修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