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聊城县志 堂邑县志 博平县志 茌平县志

发布时间:2018-10-07 点击数:4093
聊城县志

①四卷。何一杰纂修。何一杰号彦修,陕西泾阳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举人,顺治十六年(1659)任聊城知县。按聊城县志,创修于明万历十七年(1589)知县韩子廉。此志为二修,上距韩志已七十余年,时代屡经变迁,如户口赋税之消长,疆域、风俗之变迁,皆急须重新纂修。何一杰掌聊城后,乃博采籍传,以旧志为依据,载者因之,未载者补之,历时一年而成新志。《聊城县志》康熙二年(1663)刻本。此志基本上仅是增补旧志,内容较简陋。然每志之前,附有小序,言及有关沿革、利病或涉及政务,便于读者使用。②十二卷,首一卷。清陈庆蕃修,叶锡麟、靳维熙纂。陈庆蕃,监生出身,宣统二年(1910)任聊城县知县。叶锡麟,举人出身,邑人。靳维熙字约斋,邑人,光绪十四年(1888)优贡,肄业尚志堂,以文学而知名。很受山东巡抚张曜赏识,奏保教职。二十年(1894)夏,署莒州学正,课士循循善诱,并兼日照县教谕训导,文风大振,科第盛极一时,关城阳书院官课,得士尤多。科举废后,设校士馆,高等小学堂,历任馆长、堂长,不久调升沂州府中学监督,兼任莒州统计处总办。《山东通志》莒、日、沂三地采访员。1911年归里。邑志自康熙二年知县何一杰重修后,已二百年未有续者,中经兵燹,新学输入,叶锡麟续辑志稿若干卷,未成而卒。陈庆蕃莅位后,正值清朝廷锐意变法,力行新政,省城设局修通志,檄各州、县重修邑乘,以资参考。陈庆蕃乃延靳维熙负责编选,依照旧志,仿通志体例,历时数月,遂成新志。《聊城县志》宣统二年刻本。全书十二卷首一卷,分为:卷一方域志,卷二建置志,卷三田赋志,卷四学校志,卷五典礼志,卷六职官志,卷七选举志,卷八人物志,卷九列女志,卷十艺文志,卷十一通纪,卷十二杂缀。书后附耆献文征五卷。卷首有序、目录。此志基本承袭旧志而作,无大增损。虽较旧志加详,然仍是简略不备。其中以人物志与艺文志搜罗最富,人物增列五十余人,艺文志所收诗文太多,尚觉繁冗。

堂邑县志

①三卷。明王应乾修,郭毓秀增修。王应乾,淮阴人,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进士。三十五年(1607)任堂邑知县。郭毓秀,古鄗人,顺治二年(1645)任堂邑知县。按堂邑志,创修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县令黄元春,未竟而去职,继其志者,万历三十年(1602)县令喻祖绳。他聘乡耆继续纂修,然未成书而去职。万历三十五年王应乾任堂邑知县,始将邑志修成。郭毓秀宰堂邑后,又根据王应乾旧志为之增补,疑者考之,繁者删之,挂漏者增之,舛讹者厘正之,历数月而告竣。《堂邑县志》万历三十八年(1610)刻,顺治三年(1646)增刻本。此志较为严谨,其中户口、赋役、风俗、职官等,叙述详核。② 二十卷。清卢承琰修,刘淇纂。卢承琰字禹锡,辽海(今辽宁)人,康熙四十五年(1706)任堂邑县知县。刘淇,邑人。卢承琰掌堂邑后,见旧志体例无章,舛伪相望,于四十九年(1710)开局增修。聘邑中博学刘淇等,详征精讨,仍据旧闻,更增新材,历时数月,邑志遂成。《堂邑县志》康熙四十九年(1710)刻本。全书二卷,分为:卷一疆域、建置、沿革、星野、形势、城池,卷二里甲,卷三山川、封建、公署、学校,卷四户口,卷五赋役,卷六仓庾、祠祀、兵防、铺递、漕渠、桥梁、坊表、寺观,卷七古迹、丘墓、风俗、物产、灾祥,卷八至卷十职官,卷十一名宦,卷十二至卷十四选举,卷十五至卷十七人物,卷十八至卷十九艺文,卷二十缘起、述例。此志体例完备,内容丰富,考据精审。唯设门三十二,殊觉繁冗。其尚有光绪十八年(1892)刻本。

博平县志

①五卷。清堵嶷修,张翕纂。堵嶷,湖北汉阳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康熙元年(1662)任博平县知县。张翕,山东茬平人,进士出身,纂有《茬平县志》。考博平县志,创修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知县胡瑾,再修于万历十九年(1591)邑人冯训,此后七十余年间未有续修者。堵嶷宰博平县后,邀集名士,谘贤绅,延张翕为主纂。开馆设局,访辑旧闻,以冯训本为蓝本,补七十余年所缺文献和事,历时数月,博志遂成。《博平县志》康熙三年(1664)刻本。全书五卷,分为:卷一星野辨、岁运谱、吉祥考、疆域图、地理志,卷二山川纪、胜景录、古迹考、田赋籍、城宇图、坛庙纪,卷三官师表、选举表、宦业传、人物传,卷四土俗纪、民风解、时政论,卷五艺文录、动植录。此志体例诡异,其将旧志风俗分为土俗、民风,以示注重民俗文化。此外,卷末增设动植录,以代物产,不愧卓识。然不足之处为山川、城宇、胜景、古迹、坛庙均可合并,以求简洁明了,此志则分门记述,深觉繁复。尚不失为佳本。②六卷。清杨祖宪修,乌竹芳纂。杨祖宪字星岩,湖北人,廪生出身,道光十一年(1831)任博平知县。杨祖宪掌博平县,见旧志残缺失次,且文字模糊,几不可辨识。况旧志自康熙三年知县堵嶷修后,又一百六十年未修,版之存者,仅十之二、三,简编不备,考证莫从,乃四处访求完本,购取府志,广为搜罗、详为征询,凡文物典章,名贤节孝,从前旧有者,则重编次,后来者,则斟酌续增。历时三月而告成。《博平县志》道光十一年刻本。此志体例全部承袭旧志,无大更改。其增设村落纪一门,以赋役、户口为基础,为此志之优点。

茌平县志

①四卷。清王画一修,张翕纂。王画一,河北广宗县人,贡监出身,顺治十八年(1661)任茌平县知县。张翕详见康熙《博平县志》。按茌平旧志,创修于明万历十年(1582)前令王国弼,再修于万历三十年(1602)邑令吴道明,此志为三修。其上距吴道明志已五十余年,中经变迁,其间灾祥休咎、吏治臧否、风俗变化、人文衰盛及户口增消、国赋盈缩,历年越久,无所笔记,文献则将湮没。王画一宰茌平县,乃聘邑人张翕,委以编葺,采辑搜询,不数月新志告竣。《茌平县志》康熙二年(1663)刻本。全书四卷,分为:卷一天文、赋役、户口等,卷二人物、职官等,卷三至卷四艺文。此志体例不完备,内容极为简略。然其极重视人口、赋役,记述尚详。②五卷。清王世臣修,孙克绪等纂。王世臣,贡生出身,康熙四十三年(1704)任茌平县知县。孙克绪,邑人。王世臣掌茌平,因取旧志阅之,见时距前志之修,已四十余年,此数十年间,所存简册,大多散失,深惧此后更难网罗,决意及时修纂。此时本邑诸生复请重修邑志,乃命诸生中之俊彦者,广搜博采,历时数月而告竣。《茌平县志》康熙四十九年刻本。此志基本承袭旧志,略有增续而已。其中疆域、方物,全部依照旧志,山川、形胜略有增改,风俗、艺文更续较多。然旧志的舛错,也相沿承。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