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李联琇 李元度 杨同桂 欧樾华 俞樾
发布时间:2018-10-07 点击数:1771
李联琇
字季莹,一字小湖,清江西临川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大理寺卿。致仕后主讲于钟山、惜阴二著名书院。同治九年(1870)参加《江西通志》的编纂,出力颇多。光绪七年(1881)又主纂《崇明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此志体例简要而完备,足为近代邑志之善本。考证、凡例两篇,皆极精美。”其他著作尚有《好云楼初二集》、《采风札记》等。
李元度
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超然老人,清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咸丰年间入曾国藩幕,官至贵州布政使。博学能文,尤肆力掌故地理之书。其《国朝先正事略》、《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均为传世之作。他主纂《南岳志》、《平江县志》,还与曾国荃、郭嵩焘同纂《光绪湖南通志》。其于志体,力主“方志之体不宜袭史体”,而务遵康熙钦定《河南通志》之成式,诚属失当;然于纪述内容,主“详赡”而不尚“简要”,则殊为得体。
杨同桂
字伯馨,清直隶通州人。少日随其父宦于海龙厅,后投笔从戎,光绪十七年(1891)任《吉林通志》局提,分纂舆地,光绪二十年任长春府知府,后转任吉林府知府,未几卒于官。其在关外有年,对东北地区地理习得其熟。在海龙厅时,于诗礼之暇,考证古今,与黄县孙宗翰同撰《盛京疆域考》六卷,此书记历代东北之疆域,以正史地理志为纲,而引诸书以证之,考据精辟,为后世所征引。此书有《聚学轩丛书》本、《辽海丛书》本。杨氏又著《沈故》四卷,记辽东掌故百数十事,如三十年代在海龙发现的女真字石碑,早在四十年前已被杨氏拓得并详录于此书中。
欧樾华
字蓉冈,清广东曲江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三年(1864)举人。所著志书有《韶关府志》、《曲江县志》,几乎在同一时期完成两部志书。
俞樾
字荫甫,号曲园。清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历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等职。咸丰七年(1857)年罢官,此后致力著述、讲学。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著述丰富,所撰《春在堂全书》,有二百五十卷之多。与方宗诚同纂〔同治〕《上海县志》三十二卷,另纂有〔光绪〕《川沙厅志》十四卷,并审定《镇海县志》四十卷。
字季莹,一字小湖,清江西临川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至大理寺卿。致仕后主讲于钟山、惜阴二著名书院。同治九年(1870)参加《江西通志》的编纂,出力颇多。光绪七年(1881)又主纂《崇明县志》。《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称“此志体例简要而完备,足为近代邑志之善本。考证、凡例两篇,皆极精美。”其他著作尚有《好云楼初二集》、《采风札记》等。
李元度
字次青,又字笏庭,自号天岳山樵、超然老人,清湖南平江人。道光举人,咸丰年间入曾国藩幕,官至贵州布政使。博学能文,尤肆力掌故地理之书。其《国朝先正事略》、《国朝彤史略》、《名贤遗事录》均为传世之作。他主纂《南岳志》、《平江县志》,还与曾国荃、郭嵩焘同纂《光绪湖南通志》。其于志体,力主“方志之体不宜袭史体”,而务遵康熙钦定《河南通志》之成式,诚属失当;然于纪述内容,主“详赡”而不尚“简要”,则殊为得体。
杨同桂
字伯馨,清直隶通州人。少日随其父宦于海龙厅,后投笔从戎,光绪十七年(1891)任《吉林通志》局提,分纂舆地,光绪二十年任长春府知府,后转任吉林府知府,未几卒于官。其在关外有年,对东北地区地理习得其熟。在海龙厅时,于诗礼之暇,考证古今,与黄县孙宗翰同撰《盛京疆域考》六卷,此书记历代东北之疆域,以正史地理志为纲,而引诸书以证之,考据精辟,为后世所征引。此书有《聚学轩丛书》本、《辽海丛书》本。杨氏又著《沈故》四卷,记辽东掌故百数十事,如三十年代在海龙发现的女真字石碑,早在四十年前已被杨氏拓得并详录于此书中。
欧樾华
字蓉冈,清广东曲江人。咸丰十一年(1861)拔贡,同治三年(1864)举人。所著志书有《韶关府志》、《曲江县志》,几乎在同一时期完成两部志书。
俞樾
字荫甫,号曲园。清浙江德清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道光三十年(1850)进士。历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等职。咸丰七年(1857)年罢官,此后致力著述、讲学。曾主讲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等。著述丰富,所撰《春在堂全书》,有二百五十卷之多。与方宗诚同纂〔同治〕《上海县志》三十二卷,另纂有〔光绪〕《川沙厅志》十四卷,并审定《镇海县志》四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