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陈兰彬 黄君钜 宋继郊 郭嵩焘 邹伯奇
发布时间:2018-10-07 点击数:1882
陈兰彬
字荔秋,清广东吴川人。咸丰进士,曾任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为我国早期著名外交官,晚年归里从教。主修志书有《高州府志》、《吴川县志》、《石城县志》。尚著有《使美百咏》、《重次千文》等。
黄君钜
字仲尊,号丹崖,清末广西武缘(今广西武鸣)人。壮族。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历官云南浪穹、富民、易门县知县,宾川州、武定直隶州、广西直隶州知州。晚年辞官归里,就岭山书院山长。在云南任上,闻闾里筹办志事,即提出征集文献“宜悉数”,对待事物“诚平允”, “莫假丹铅轻笔削。”光绪年间,与其子诚沅纂《武缘县图经》,因绘图精细,考核详悉,向为志界推崇。著有《燕石漫藏》、《丹崖诗钞》。
宋继郊
字述之,也作树芝,号梅花道人。清河南开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曾任许州学政和汝宁、陈州、南阳等府教授。幼慕武亿之学,笃志搜罗古今,著述博雅称富。撰有《东京志略》、《梁园志余》、同治《祥符县志稿·古迹志》、《邑乘备采》、《祥符县采访初稿》、《相国寺志略》、同治《宜阳县志》等志书。其手稿《东京志略》为其方志代表作,约一百二十万字。设宫殿、官署、神祠、楼阁、坊市、形胜、风俗、建置、灾异、歌谣、人物等门。
郭嵩焘
字伯琛,号筠仙,晚更号玉池老人,清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入曾国藩与僧格林沁之幕,官至广东巡抚,奉命出使英、法,为我国第一任驻外公使。回国后,以讲学著书终其生。他纂修了《湘阴县图志》,还参与了《光绪湖南通志》的编纂,名列第二总纂。郭氏认为“郡县志,非徒以资考证,实亦经世之学也”。其于湖南通志之体例,则力主以谢蕴山《广西通志》为圭臬,均为有识之见。
邹伯奇
字一鹗,又字特夫,清广东南海人,南海诸生。他是我国第一架太阳系表演仪的制造者,是我国第一个把哥白尼学说应用于实践的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热心修志的科学家。所修志书有《南海县志》、《南海县图志说》、《历代地图》、《皇清地理图》。同治间还任《广东图说》绘图职。其中, 《南海县志》后人称为善本。另著有《学计一得》等多种。
字荔秋,清广东吴川人。咸丰进士,曾任礼部左侍郎、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等职。为我国早期著名外交官,晚年归里从教。主修志书有《高州府志》、《吴川县志》、《石城县志》。尚著有《使美百咏》、《重次千文》等。
黄君钜
字仲尊,号丹崖,清末广西武缘(今广西武鸣)人。壮族。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历官云南浪穹、富民、易门县知县,宾川州、武定直隶州、广西直隶州知州。晚年辞官归里,就岭山书院山长。在云南任上,闻闾里筹办志事,即提出征集文献“宜悉数”,对待事物“诚平允”, “莫假丹铅轻笔削。”光绪年间,与其子诚沅纂《武缘县图经》,因绘图精细,考核详悉,向为志界推崇。著有《燕石漫藏》、《丹崖诗钞》。
宋继郊
字述之,也作树芝,号梅花道人。清河南开封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举人。曾任许州学政和汝宁、陈州、南阳等府教授。幼慕武亿之学,笃志搜罗古今,著述博雅称富。撰有《东京志略》、《梁园志余》、同治《祥符县志稿·古迹志》、《邑乘备采》、《祥符县采访初稿》、《相国寺志略》、同治《宜阳县志》等志书。其手稿《东京志略》为其方志代表作,约一百二十万字。设宫殿、官署、神祠、楼阁、坊市、形胜、风俗、建置、灾异、歌谣、人物等门。
郭嵩焘
字伯琛,号筠仙,晚更号玉池老人,清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曾入曾国藩与僧格林沁之幕,官至广东巡抚,奉命出使英、法,为我国第一任驻外公使。回国后,以讲学著书终其生。他纂修了《湘阴县图志》,还参与了《光绪湖南通志》的编纂,名列第二总纂。郭氏认为“郡县志,非徒以资考证,实亦经世之学也”。其于湖南通志之体例,则力主以谢蕴山《广西通志》为圭臬,均为有识之见。
邹伯奇
字一鹗,又字特夫,清广东南海人,南海诸生。他是我国第一架太阳系表演仪的制造者,是我国第一个把哥白尼学说应用于实践的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热心修志的科学家。所修志书有《南海县志》、《南海县图志说》、《历代地图》、《皇清地理图》。同治间还任《广东图说》绘图职。其中, 《南海县志》后人称为善本。另著有《学计一得》等多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