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虞世基、贾耽、陆羽、李吉甫、杜光庭
虞世基
隋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字茂世。曾受业于顾野王,博学有高才。隋炀帝时,任内史侍郎,专典机密,参掌朝政。大业初年,内史舍人豆卢威等撰《区宇图志》,属辞比事全失修撰之意。隋炀帝遂令重修,由虞世基总检。世基先命学士各序一郡风俗,奏拟请体式。蜀郡、吴郡、京兆、河南四郡先成,奏上,敕付世基择善用之。乃拟《吴郡序》以为体式,及图志第一副本新成八百卷奏之。隋炀帝以部秩太少,更遣重修,成书一千二百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一百二十九卷,今已佚。卷头有图,叙山川则卷首有山川图,叙郡国则卷首有郭邑图。图上绘有山川城邑。此书在当时甚为贵重。
贾耽
字敦诗,唐沧州南皮(今河北南皮县)人。天宝间举明经,补临清尉,累迁至汾州刺史、义成节度使,贞元九年(793)始,居相位十三年,封魏国公。耽好地理学,尤其注重西北边陲的地理状况,每遇来自各地人士和曾出使各国使节,详询各处山川地理情势及风俗民情,积数十年乐此不倦。曾用裴秀制图六法,绘《陇右山南图》及《海内华夷图》等,创地图标识的“古今殊文”法。他所谓“九丘”属于“古经”。裴秀的“六体”为制图新意,他师范其法,制图之不足,辅以别录。因附《右山南图》,制《右山南九州别录》。并撰有《古今郡县道四夷述》、《贞元十道录》、《皇华四达记》、《吐蕃黄河录》等地理著述。
陆羽
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县)人。唐肃宗上元初(760)迁隐苕溪(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自称桑苎翁,阖门著书。撰有《吴兴图经》、《湖州刺史记》、《吴兴历官记》、《顾渚山记》、《杼山记》、《慧山记》、《虎丘山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有关湖州、杭州、常州的地方志书,以及跨越地区的《南北人物志》。对湖州志书的编纂影响甚深,后人有“湖郡有专志,启始竟陵陆羽《吴兴图经》”之说。此外,著有《君臣契》、《源解》、《江表四姓谱》、《占梦》、《茶经》等书。
李吉甫
字宏宪,祖籍赵州(今属河北省)人。唐御史大夫李栖筠之子。以荫补左司御率府曹参军,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监修国史。为唐代著明宰相,又是一位卓越的方志地理学家。撰《元和郡县图志》四十卷,历陈各地理书“搜古而略今”, “采谣俗者多传疑失实,饰州邦而叙人物,因丘墓而征鬼神”,写丘壤山川,于“攻守利害” “皆略而不书”诸弊。《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体例亦为最善。后来虽迭相损益,无能出其范围”。别有《元和郡县国计簿》十卷、《古今地名》三卷、《删水经》十卷等书。
杜光庭
唐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字宾圣,号东瀛子。博通经史,工词章。唐懿宗时,试科不中,遂入天台山为道士。先后撰有《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青城山记》一卷、《武夷山记》一卷、《西湖古迹事实》二卷。另有关道教论著十多种,达一百六十余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