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介绍
-
民国续修南郑县志(校注版)PDF下载
校注说明
一、《续修南郑县志》(下称《续志》),南郑县知事郭凤洲、柴守愚总纂,南郑名儒蓝培原主修,于民国8年(1919)设局编纂,民国10年脱稿成书。该志行世以来,仅有一种版本,本次校注即以此为工作底本,参校清乾隆五十九年知县王行俭创修的《南郑县志》,光绪二十年候补知县孙万春继修的《南郑县志》等完成的。
二、《续志》校注包括校勘、分段、标点、注释,以适合具有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览为出发点。具体校法参照陕西省地方志编委会《关于陕西方志古籍整理办法》及中华书局《古籍点校通例》进行。
三、校勘以校正《续志》文字、史料的歧异之处为目的。一般笔误混淆的字,直改,不出校记;确有实据,明显讹误脱衍的字、名词、术语、时间等,则改动原文:以小号字标圆括号者为讹误字词,与原文字号同、标方括号者为改正字词,并出校记,有的注明改动理由;对虽有疑问而证据不足者,不改原文,在校记中表明观点;对本相异而难断是非者,在校记中注明异同,不改原文。
四、对《续志》的《序》、《艺文》等重新分段,便于阅读理解。标点按国家统一规定使用的标点符号。
五、注释以史实的解释、考证为主,兼及文字释义、注音。注释中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批判封建糟粕,又尊重历史,不苛求古人。对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词汇、语言,虽不合当今需要,但也无需逐条批驳,读者阅读时自明。对生僻字标注汉语拼音及同音汉字。
六、校记与注释一律随文加注号。一般短文及表注于篇末,篇幅长的分段对号注释。校记以“按”的形式出现。条目一般不重复出注,个别前后相关需重出者,则注明见前某处注。
七、《续志》原文竖排,今改为横排;正文用四号字,原双行小字用五号字。原文的小序采取两边各缩一格的排法;部分文后说明文字,采用左边缩一格的排法,原部分比正文低三、四格的文字(属正文),改为与其它正文相同的排版格式。
八、原文使用的繁体字,除部分人名、地名(注明今地名)及另有所指者外,余均改用国家已公布的简化字。异体字一般改为现今常用字。
九、为保持资料的完整性,方便读者,对《续志》原收录的《纪乱词》、《曹洪报魏太子书》等诗文所省略者,以附录形式补充其余部分于该文或注后。
续修南郑县志序
昔萧酂侯入咸阳,尽收秦图籍,具知天下要塞。高祖用兵,卒赖其利。盖自周设职方,分土分民,国各有史,家各有乘。秦并六国,设郡县,严挟书之律,独图籍掌之官司,而文献之厄为甚。马迁以旷代奇才,穿穴今古,作《史记》,绍绝学。体例精严,遂开后来志书家之祖。
新田幼寡学植,弱冠厕身军旅,仆仆戎马间十有余年,军行半天下,所经名都巨邑,尝因兵事资讨,过辄考其县志,以备即戎之助。指掌聚米,开悟独多,始叹古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得力于图籍之言,为不我欺也。
往岁提师关中,奉命防陕南,苦战匝月,汉中略定,而驻军总部以南郑为适。南郑于胜国隶汉中府,号为附郭首县,绾毂水陆,富拟巴蜀。自国家设镇道以来,倚为屏蔽。在今日大势,不独轻重陕南一隅而已。况天汉美名,著闻历代。山川锺毓之秀意,必有魁杰通儒,网罗遗闻,扶斯文以不坠,终以未睹为憾。
今春,南郑知事阮君翱伯,以续修新志见贻,并索序于余。披览嘉慰,益叹斯志之成,诸君子力勤而志苦。汉中在兵家为必争之地,诸君子类载战事,上溯秦汉,下逮民国,中间于设险防御,尤兢兢深致意焉。殆亦有感于中而发耶!新田忝持兵柄,责在固圉,得是编以启予,嘉惠袍泽,不啻前导。
新志续前县令王朴园而成。同治乱后,《王志》付诸劫火。诸君子抱残守缺,于多事之秋,毅然以著述为己任,自开局汽蒇事,不及三年,遂使此邦文献绝而复存,岂非一时盛举欤!故特叙其有关于用兵之道,以答阮君之请。至若斯志之佳,海内有目共赏,不复赘论云。
壬戌四月,帮办陕西军事陆军第
七师师长合肥吴新田撰
客服 QQ : 1224567231( 微信同号 )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付款 → 客服发货
发货方式: QQ、邮箱、微信、网盘( 任选 )
因全国地方志数量较多,还有许多县志未发布到网站,如果您在本站的县志搜索里面未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可以联系客服帮您查找,中国县志大全网 7×24 小时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