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介绍
-
志丹,是一块古老的土地,青史悠悠,物华天宝,古迹累累。
志丹原称保安,地以人传,公元1936年为纪念刘志丹将军而更名。志丹位于华夏文明发祥地的陕北黄土高原西北部,素有“高原要塞”之称。远古时代,先民就在这里开疆拓土,秦汉起这里是民族融汇的中心地。自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设保安军至今已逾千年。志丹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至迟始于战国时代。之后,史不绝书,传录有序,存世至今的志书,仅清代就有4种版本。这无疑是一笔珍贵的历史文化财富。
古往今来,县志一直被视为“资治、教化、存史”的重要典籍。为此,地方志办公室根据省、市要求,决定将清光绪年侯昌铭编纂的《保安县志略》予以点校注释,整理出版。该志共上下两卷,8篇约8万余字。在历史事件、建置沿革、自然资源、地理、赋税、农林水牧、军事、手工业、庙宇、学堂、习俗、艺文等诸多方面,都保留了许多翔实的地情资料,弥足珍贵。其中的许多记载,可以补史之缺,详史之略,续史之无。而且志书文笔简约,行文晓畅,读来令人手不释卷。
为了确保校注工作的顺利进行,县政府专门成立了“《保安县志略》校注委员会”。由县志办具体组织实施,邀原延安市政府副秘书长薛悦彦同志点校注释,并纠错正讹,拾遗补缺,释疑解惑,历时一年有余。
清光绪年的《保安县志略》校注本的出版发行,将会为守一方之土、主一方之政的各级决策者制定发展规划、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依据。也自然会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了解志丹、建设志丹的乡土文献,具有重要的收藏价值。
在新世纪里,渴望发展的志丹人在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抢抓西部大开发和秀美山川建设等历史性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强县富民战略,使志丹县两个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因此,《保安县志略》校注本的出版问世,无疑对各界通晓历史,熟知地情,追昔抚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会为后世留下一笔丰厚的文化财富。
客服 QQ : 1224567231( 微信同号 )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付款 → 客服发货
发货方式: QQ、邮箱、微信、网盘( 任选 )
因全国地方志数量较多,还有许多县志未发布到网站,如果您在本站的县志搜索里面未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可以联系客服帮您查找,中国县志大全网 7×24 小时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