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内蒙古方志:〔民国〕蒙藏新志 〔民国〕绥远通志稿 〔咸丰〕和林格尔厅志 〔咸丰〕古丰识略

发布时间:2018-09-23 点击数:2509

〔民国〕蒙藏新志


黄奋生编著。民国二十七年(1938)中华书局铅印本。全一册三编十六章。第一编蒙藏地方概述:疆域及区划、地形、都市、气候及地质、人口、生活及风俗,蒙藏之文字七章。第二编国民政府时代下蒙藏施政之根据:计有中山先生关于蒙藏之遗教、国民党最高会议关于蒙藏之决议案及宣言、训政时代之蒙藏行政、政治、党务、教育、宗教、经济、交通、其他九章。


〔民国〕绥远通志稿


郭象伋、阎肃、李泰棻、荣祥等编纂。1931年始修,1936年底成稿一百二十卷,约二百万字。手写本,今藏内蒙古图书馆。1939年, 傅增湘继任总纂,约请张星烺、张月烺、王光伟、吴丰培、孙楷第等,根据初稿修订成第二稿,分六志、三十六门、子目七十,一百一十六卷。1944年由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内政部送交日本东京东亚文化研究所印刷出版,1945年装订成册,适逢美机轰炸东京,该志全部被毁。1946年国民党绥远省政府派人从傅增湘处取回初稿一百一十三卷(比原稿少七卷)。1956年内蒙古图书馆派人赴北京,从傅增湘遗物中找回第二稿半数草稿。1970年荣祥、郭灵墅、崔毓珍、李怡如、阎秉乾、张中齐、于存灏、张恺然、邢复礼、赵淑普、张登鳌、张万仁等十二人,对该稿进行整理修订,编成《绥远通志》第三稿,一百卷,一百一十八册,三百多万字。志稿所记内蒙古西部地区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资料充实,包罗古今。其中疆域沿革二卷,除按省、县、盟旗三部分记述外,还把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分合迁徙贯穿其中,卷后附有“绥远省历代疆域沿革表”。“垦务卷”,对绥远放垦始末,记述详尽,是研究边疆开发史和探讨当地畜牧业向农业转化的重要资料。“水利卷”,记述黄河后套的水利发展历史。“商业卷”,记载翔实,材料来自实地调查。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已对《绥远通志》第三稿详加校勘,即将出版问世。


〔咸丰〕和林格尔厅志


又名《和林格尔域志》。托明纂。清咸丰二年(1852)刊本。四卷。卷一为疆域、沿革、星野、山川、关隘、古迹、村庄;卷二为风俗、物产、田赋、户口、寺庙;卷三为人物;卷四为艺文。该志体例未备,记叙简略,如山川、河流、古迹、物产、寺庙诸目仅列名以存。全志唯风俗、人物、艺文稍详,且艺文又多为无关政事的游览之作。


〔咸丰〕古丰识略


又名《归绥识略》,钟秀、张曾纂。清咸丰九年(1859)成书。手抄本。分天、地、人、物四部,四十卷。《古丰识略》是记载呼和浩特地区历史地理及蒙汉人民社会生活情况的最早的一部志书。《古丰识略》系初稿。《归绥识略》是在初稿基础上由张曾修改增补而成。两部《识略》编撰体例和内容基本相同。《归绥识略》删去了《古丰识略》中的占候、象警、关津、宸翰、风俗、书籍六卷,增修了卡伦和使臣两卷,成三十六卷,较《古丰识略》的文字更加精炼,内容更为充实。当时的学者徐继畬认为是书“上稽往古,仿采旧文,较内地郡县各志,独为核实。”《古丰识略》未刊行。《归绥识略》在光绪年间有刻本问世,但流传极少。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