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方志:[汉]冀州风土记 [康熙]畿辅通志 [雍正]畿辅通志 [乾隆]畿辅义仓图
[汉]冀州风土记
东汉卢植撰,为我国最早的地记之一。已佚,存目见于《补后汉书·艺文志》,其云: “卢植《冀州风土记》, 《御览》卷一百六十一引之。”《太平御览》卷一百六十一,州郡部七,河北道上引曰:“卢植《冀州风土记》曰: ‘冀州圣贤之泉薮,帝王之旧地。’”
[康熙]畿辅通志
于成龙修,郭棻纂,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刻本。清代以前,直隶(河北)非独立行省,其行政权直属中央六部。因而前未有志。至康熙年间设直隶巡抚,直隶始成为独立行省。康熙十九年(1680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奉诏创修畿辅通志。旋卸任,事未竟,继任格尔古德终其事。康熙二十一年四月成书。全书共四十六卷二十二门:图、星野、建置沿革、疆域形势、山川、城池、学校、兵制、公署、古迹、户口、田赋、风俗、帝后、封建、职官、选举、名宦、流寓、人物、艺文、杂志。自雍正以来,一些学者以该志成书仓促,多有疏漏,而颇有微词。然此志为河北省创修的第一部总志,对研究河北省历史提供了全省最早的综合性资料。
[雍正]畿辅通志
唐执玉、李卫等修,田易等纂。雍正十三年(1735年)刻本。一百三十卷。全书三十门,分为诏谕、宸章、京师、建置沿革、形胜疆域、山川、城池、公署、学校、户口、田赋、仓廒、盐政、兵制、关津、驿站、河渠、水利营田、陵墓、祠祀、寺观、古迹、风俗、物产、封爵、职官、选举、名宦、人物、艺文。此志对前修《康熙畿辅通志》的错误和疏漏予以纠正、补充。较前志内容翔实,体例完备,是一部为后人称道的志书。
[乾隆]畿辅义仓图
清方观承编,乾隆十八年(1753年)刊本。此书系直隶总督方观承遵旨筹办义仓备赈告成时绘刻,分贮于布政司库及本州、县、卫。最后装为六轴,奏呈皇帝。全书按州、县、卫各为一图,计图一百四十四幅,绘有三万九千六百八十七村,设仓一千零五个。图旁附以文字,详记四至八到里程,所属村数,每若干里(十五至四十里)为一仓, 及仓名、仓址、仓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