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三位横山县令与三部县志的故事

三位横山县令与三部县志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9-15 点击数:1347

回首横山历史,辽阔的大地上曾烙刻下一串串艰难前行的脚印,唱响过一曲曲高亢激昂的颂歌,编著过一册册字字珠玑的志书。横山的每一处地貌、每一个民俗、每一次变革都存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历久弥新,历久弥醇。这里的河流山川、树木花草、贤达民众都应该记住这样三个人的名字,他们是清代的苏其炤、何丙勋和民国初的刘济南。是他们用自己辛劳的汗水,浇筑完成了三部鲜活的志书,才让横山的辉煌历史为后世广泛记忆,才让横山淳朴善良的民风民俗被后人广为传承,才让横山的优秀儿女没有堙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这三部志书极大的丰富了横山的历史文化遗产,将永远是横山历史文化中最璀璨、最熠熠闪光的。


清乾隆三年(1738)三月,广西郁林州人苏其炤出任怀远县县令。上任伊始遭遇大旱,次年又遇地震,民舍多有塌毁。作为百姓衣食父母的苏县令体恤民艰,减赋放粮,休养生息,官民共度荒年。清乾隆六年,天年好转,他在县城修了粮仓,建了斋学,创修了文庙、书院。为了振衰起敝,苏其炤思谋为怀远县修一部志书,教化民众,资治施政。他经常说,国不可无史,县不可无志。为了实现理想,苏其炤每有闲暇就独骑毛驴,不畏寒暑行走在怀远县的山山峁峁,沟沟岔岔,详考沿革遗迹,记录风土人情。经过两年的栉风沐雨,披星戴月,立县以来第一部《怀远县志》终于完成,该志书以苏其炤所行之事为导引,以山川民俗历史沿革为概要,以职官科举孝廉人物为主线,全书三卷两册,分天文,赋役、物产、名胜等24篇计5万余字。这部《怀远县志》的出现,一改怀远有史无志的历史,为后世研究了解横山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政12年后,苏县令擢升,怀远百姓感恩戴德,涕泪送别。


时隔一百年后,道光十八年(1838)浙江山阴人进士何炳勋任怀远知县,兴利革弊,勤政亲民。一次在外地书摊上,何县令偶然发现了苏其炤编纂刊印的、早已散失的《怀远县志》,随即购回,因字迹漫漶,不便观瞻,随即重新刊印了此书。何炳勋主张:“志者,是以志地、志人、志事、志言而昭示来兹者也。凡邑中之宜志者,若久远且湮灭不志,将不传怀邑也。”为此,道光十八年何炳勋怀着治县深情与义不容辞的责任,遍访民间,了罗诸疑,考核增入,亲自执笔,历时四年,在苏县的《怀远县志》的基础上,写成了8万余字的第二部《怀远县志》,在当今我国史志林中也属精品。何公在县域西北沙漠中反复勘察寻找,发现并考证了掩埋千年的统万城,绘图编撰,开大夏统万城研究之先河。何公经常以干练文笔讴歌县境内山川美景,抒怀明志。


民国十年,河南巩县人刘济南调任横山县长,他热衷文教,竭力筹资兴办学校,改良私塾,督修文庙,横山人文鼎盛前所未有。刘济南力主再修《横山县志》,组建了县志局,并召本县人氏、铨州判邑、拔贡曹子正协力纂修。四年后曹公积劳成疾,不幸辞世,刘济南也因各种原因不久卸了任。曹子正的儿子曹颖僧秉承先意,博览史籍,参阅书谱,考证史实,通宵达旦,笔耕不辍,于民国十七年四月,一部十三万余字四卷十五篇六十多章的《横山县志》终编纂完成。县志完成之时,全陕大旱,赤地千里,县上无钱刊刻志书,已经卸任的刘济南知道情况后鼎力资助,将部分家储及筹措所得的五百银洋,全部拿出来用在县志的刊印上。此志笔法简约优美,内容丰富全面,堪称名志。


三位县令呕心沥血、跋山涉水完成了三部县志,横山人民是不会忘记苏其炤、何炳勋、刘济南的。三位县令虽然境遇不同,政绩有别,但就排除万难完成县志这一千秋功业上却如出一辙,志同道合。他们的事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苏其炤开启了横山县志的编著,何炳勋传承完善续写,刘济南为县志刊印慷慨解囊,和刘县一起的曹子正即使离世,仍然不忘叮嘱其后人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县志编撰事业,其高尚人格,难道不值得后人顶礼膜拜吗?不值得万世褒奖,永驻青史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三位县令已经伴随着历史的尘埃长眠于地下,但是三部志书却在书架上依旧光彩夺目,流光四溢,真所谓“人活百年,纸存千年”。全国至上而下正在编纂三级志书,我史志人守清贫、耐寂寞、抵诱惑,伏案夜耕,秉笔直书,不畏寒暑,忘我工作,载记历史,传承文明,以资于政,教化于民。编纂的这一笔笔沉甸甸的宝贵精神财富,让中华民族有了今天的自信和自强。


正是:

 

硕贤功业留乾坤,皇皇巨著传到今。


鞠躬尽瘁三县令,青史不忘修志人。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