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邑侯文公去思碑记(选自《郓城县志》)

邑侯文公去思碑记(选自《郓城县志》)

发布时间:2018-08-11 点击数:1173

【碑文】


侯治郓三载,以部檄征入御史台。郓人德之,刻石以示不忘。侯去此而为御史,他日复能庇诸郓人与否?是未可知。


为政在德,善教得民。或者乃谓人心大异于古,古之道不可用于今。夫岂信然,故化行于豺虎,而言不能信于朋友,诚与不诚故也。以勤事责人而必从,以一毫加诸人而莫能受者,恕与不恕故也。始侯以胥吏案牍多,于里书习久舞文罔上蠹民。乃置其尤者,于法承宣之务。自藩臬以至府州邻邑文蝶纷委,吏顾愕然,而挥判略无停滞。邑有豪奸,惯持官长短。诸游食无赖恣横乡曲,尽其党,戍于边。寿张、梁山巨盗王世杰等数往来为民害。遣民兵袭其巢,余党遁散。 德府地亩在境内,岁督赋者至,每过额取之而私其余。侯戒督者勿复来,岁输其赋于长史司。后又收其赋于公,以候督者,遂为常。己未,诏减明年田租之二,适侯以献最去京师,租纳如故。侯归,急白所司。时都宪何公下其例于他处,尽获免岁征。边储列柜庭下,令民各书里甲、姓名、纳数、日月于一纸,投之柜中。而去监收者,不得与民甚便之。里河旧通漕运,岁发浚河,卒领以官。壬子,黄河溢。筑河陵冈,上源渐涸。明年,罢其官。浚卒之供遣如昔,民疲莫能支。侯力请于上曰:“法随时立,政以时迁。黄陵冈既筑河,不必浚管。河官既罢,卒不必设”。竟得停发。邑城久倾圯,而池不积水。障水堤亦久废,夏水涨溢,民且忧湮没。侯以政成年丰,信而劳民。工匝二旬,城告完,池亦深广。毁淫祠宇为社学,激劝士类。戊午,科目遂盛于前。城中为市者五,不足以聚商赡民。增为十,民欢趋之。部檄至郓,郓父老伺其行,咸遮道扳舆,不忍其去。呜呼!文侯治郓三年,惠政之所被及,能使民没世不忘,可谓有遗爱矣。侯之治,本以诚心而加诸其民者,恕惟古循吏率用是道,推而达之,天下无迳不可。岂但一邑侯用之一邑,而一邑化。予嘉其能用古道以为治,亦以验人心不异于古。古之道未尝不可行于今也。侯名森,字宗严,长洲人。丁未进士,补庆云令。政将成,以内艰去任,服除改郓城云。


【注释】


檄:檄文,古代官府征兵、征用人才或声讨敌人用的文书。这里应理解为吏部的任命文书。


文森:直隶长州县人。由进士,弘治五年任。廉能兼著,威惠并行。擢御史,有声。仕至南赣巡抚。


里河:即明代郓城境内的灉河(清代改称赵王河,自红船口东北流,经水堡、刘口、潘渡、肖皮口等处-卢注)。《郓城县志》载:“入郓者为古灉河,又为枣林河。自双河口北迳李家庄,至阎什口,行一百二十里,入濮州界。又东北至红船口,入郓城界为西里河。又东北迳殷家庙、水堡集,至五岔口,冷庄河水入之。”


【文章大意】


文知县在郓城主政三年,后被提拔到御史台工作。郓城人感念他的德政,树碑立石以表达不会忘记文森是从郓城知县走上御史台官位的。至于文森在御史的岗位上能否继续保护郓城人,这个不用考虑(郓城人感念的是他的恩德,立碑并不是为了求他办事)。


为政在德,善教得民。有人会说,现在人心世道与上古时代大相径庭,古代的规则不能用于当今,这话并不确实。教化能施行于豺虎之间,却不能使朋友坚信,这里头,有诚与不诚的原因。辛勤从事承担的责任,人们必然会跟从。把一丝一毫强加给别人,别人就很难接受,这里面有宽容与不宽容的原因。


起初,文森看到衙门里的办事人员案牍,多与里书串通勾结,他们带着积习,舞文弄墨,盘剥民众,便让他们中的突出者来从事上承下达的工作。从省里的、府里,一直到州里,各种文书繁多,办事人员看到后感到惊愕,而文森知县办理起来却没有一点迟误。县里有豪经奸人,总喜欢抓官员的把柄。诸种游食的无赖姿意横行,横行乡里。文森知县将他们一网打尽,罚他们戍边。寿张县的梁山巨盗王世杰等人几次到往来残害百姓,文森知县便安排民兵袭击了王世杰的老巢,使他们的余党都逃走了。在郓城境内,有德府的地亩。每年前来督促税赋的人员,每每超额收取,而把多了来的那部分据为私有。文森警告他们不要再来,而是直接将税赋交到长史司。后来又收德府的赋于文公处。从此,通过文森知县督赋税,形成了常例。己未年时候,朝朝廷下诏减免次年田租的十分之二。正巧那个时候文森因事去到京师,郓城办理人员仍是按上年的数额收的。文森知县回到郓城,听说此事,便急忙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相关部门。此时都察院都御史何公同意单独处理,郓城便获得了免征岁租的政策。对于供应边塞的储备粮,在库房下排放柜子,让缴纳者写上里甲、纳租者姓名、数额和时间,投到柜子里面。而前去监收的工作人员,不得与缴纳的民人随意通融。里河以前是通漕运的,每年都要疏浚,参与施工的士卒由官员带领。壬子年黄河泛滥和,筑河陵冈,上游的水源逐渐干涸。到了第二年,把去掉了负责领河工的官员。而疏浚人员的供应开支还和以前一样,群众疲管不能支给。文森知县极力向上级反映说:“法随时立,政以时迁。黄陵冈既然筑河,我们这里就不必疏浚管理。治理河道的河署既然取消了,那负责治河的河工使不必再设”。由于文森知县的力急,这项支出最终取消了。


县城的城墙毁坏已外,护城河也无法存水。障水的堤也已久废,夏水的时候洪水涨溢,老百姓都担忧被淹。文森知县因为政绩有成效年岁丰收,便坚定地发动群众施工治理。工程用二十天的时间,城墙便修好了,护城河也变得又深又宽。文森知县还毁掉了过滥过多的祠庙,以此办社学,激励劝说学子们读书。到戊午年的时候,学子们考中的科目便比以前多了。县城里有五处市场,不能满足买卖需求,便增加到十个,群众很高兴去这些市场交易。


提拔文森担任御史的调令送到郓城,郓城的父老乡亲前来送行,十分留恋,不愿文公离去。感慨啊,文森主政郓城三年,好的政策惠及百姓,能使百姓永世难忘,可以说是有“甘棠遗爱”。文森知县治理郓城,靠一颗诚心而施行于民众,大概就是古代循吏都使用的办法。将这些办法推而达之,天下没有不适合的地方,哪里只是一个知县使用便一个县里取得成就。我嘉许文森能采用古代的办法来治理他主政的区域,也用来验证人心并不与古人有所差异,古代的办法未尝不可以施行于当今。


文知县叫文森,字宗严,是长洲人。他是丁未科进士,补庆云县知县。当时为政将有成就,却遇到母亲去世,服孝三年而暂弃官职。服阕复任是,改任郓城知县。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