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县志中吴姓人物
(未校对版,欢迎专长古文宗亲标点或白话)
忠节
吴与兴
荣安人,桐城训导,蘧于诗经,诸生得其教者甚众,官至按察副使。
吴晋昭 字克明。
康熙十二年志作普昭,邑诸生家于孙家桥距邑城三十里许,崇祯丁丑以贼氛偪近率民就所居宅团聚,格斗十余日,妻孙氏痛夫难哭泣三月而死。其四子光璘殉之,妇李氏亦不食三月而死。七子光耀时赘于龙城山许氏避乱江干许为贼获,义不受辱骂贼而死,谓一门五义云。
吴日暠 字汉章
用先子官廕生才技绝人名盛白下,甲申援攘秦准西南,推日暠为保障读诰谕之辞一字一哭后以枕藏唐王三诏为家奴所首被执死于市。
吴恩濊 字咏民
嘉庆庚申年遵例捐纳吏目分发陕西值教匪猖撅上宪嘉其能派委督解军响并台站黾勉奔驰目不交睫者四十昼夜,积劳病卒大宪具以奏闻奉
上谕吴恩濊等虽未躬列行閒但自军典以来承办军务亦曾著有劳绩病故,究属歿于王事著加赠府知事衔崇祀陕西昭忠祠,又宜昌知府金之忠亦歿于王事例入昭忠祠,事载宦蹟。孙昇嘉庆十八年客河南滑县知县强克捷幕中与妄林氏俱死滑县之难入祀忠义祠(以上续修)
孝友
吴希枕 字尚清
父(亻能),有七子虽沃土犹为仰屋希忱笔耕而归,其资秋毫不入私室将析产弟希建欢曰奈何使公艺笑人既不获命则推巳分于昆弟自取水鄉数椽君子谓希枕难为兄希建难为弟父卒于俭岁殡葬所需皆希枕拮据之自出不醵同氣一钱辍希恦卒贫甚希忱立解所服以敛之。
吴日旦 字孟暘
性孝尝遇亲疾日旦刲股和药以进疾得瘳人成均考授建安丞两署县印有循吏声抚军为之优荐寻迁云南按察经历丁难归时值岁荒寇乱煮穈赈饥施棺掩骼好行其德后举乡饮大宾,年八十卒。
吴忱周 字尚文
贡成均父命分产辞曰家本不丰儿且饩于黌使儿日肥伯季日瘠不忍也于是祖遗别业悉无所受尝夜读邸舍主人婦□就焉日若夫吾友也尔纵不愧夫宁不愧友乎婦惭而退。
吴德坚 字尔玉
邑廪生通经史敦孝义素履端方每事必以古人为法孀母姚氏明末寇乱骂贼死德坚终生思慕不忘或有时闻人语及流寇辄悲悼涕泗废寑食者粥日食贫传经遇从昆弟孤苦者推衣食母与共亲自训诲若严师焉生平性不容人过是是非非鲜所顾惜冣喜奖进后学邑之知名者多出其门所著有逸溪集传世。
吴龙雯 字鳞次
少负雋才试辄高等食饩三十年膺岁薦而卒天性纯孝家无馀资而滥膏之供必腆待父疾衣不解带药必亲尝号泣祷天愿以身代父临终强起书可谓孝矣四字奖之。
吴而强 字天健
节母齐待之严画令从塾师受书夕则自督课力学十余年为文奇肆自恣弱冠補郡庠生母疾病走数百里求医治不愈剜股进又不愈于是每夜盥漱焚香礼斗达旦願減已算增母寿久之母病痊尝至省以数十金为仆买婦已成券矣询其主以负官税故( )妻遂遗之不索直更资以金其仁厚多类此体素赢卒年二十五乡里莫不惋惜焉。
吴善承 字滌传号菂船
康熙时人少润略肆志山水间喜歌太白七言诗声振林木群鸟为之飞舞老年父撄手足不仁疾医者告以不治遂祷于北斗每夜跣足被髮焚香跪告涕泗交颐既復得视寝膳者十有余年母病凡起卧饮食皆手扶持而进奉之自衣衫干湿及粪溺之器必亲职其劳不假嫗婢不离寝帷寒暑无间者七八载性好飲酒是时招客者烛至则扃其户以善承言有老母独任其去率以为常坐客有至感泣者常奉母命候舅氏于福清暑过五福岭迂盗忽一乞人状貌奇伟以戈逐之盗惧而逃夜梦其人身衣五采衣曰吾北星使以君纯孝故来相救当时人欲举其孝坚辞弗许舅氏张汾州廷炎欢曰吾以薄宦游四方至于汾水与吾姐别久矣骨肉之情多所未尽而吾甥以暮年而事年埀九十之亲曲尽其孝然后知古孝子忠臣烈女非尽史册所传也卒之日邑人私谥曰孝逸先生一子早亡姪孙询承其后方式济字渥源号沃登峄子年甫周随大母吴迁居金陵越七年捐养哭泣尽哀经旬不索食動合礼度有若成人十六補诸生省墓桐城来往枞阳与诸老宿唱和積诗盈帙旋北上從同里到北固游经义为时所推以余力工绘事康熙戊子举京兆己丑成进士需次中书舍人辛卯归省金陵撄家难待兩尊人出关躬自炙坑莝荆棘风雪中两手皆裂暇则昑昹承欢杜门屏迹著有易说未定稿六卷五经一得若干卷龙沙纪略陆塘诗稿卒年四十有二乾隆十六年以子观承贵併其先世赠官如制式济为人心存仁厚家居时其妻欲为置妾请于其母许之矣有婢具容慧戚属某方买以重价或举为言即正色曰是吾见自襁褓中者于心安乎论其父母自择配焉癸巳北上有富宦愿与观承兄弟婚者异辞谢之曰诸君固高谊然吾不欲以忧患累人且虑儿辈恃此隳志气也族弟薪传尝与同客病疾汗闭业者皆避去式济独抱持同卧得汗而解人以为盛德之所云。
吴生菖字引年一字节甫
县学生前明黃州知府叔度元孙七岁父騊客京师转客山左为医于诸城昌药间既久书间断绝仲子生茁间闻所在徃待一纪亦未有归计于是父子流寓山圧三十七年是时家贫甚母何作苦勤女红养舅姑生菖以教授菽水一夕寢墪中忽大吧哭失声既寤益长号悲甚诸生驚起问曰吾乃见吾父骸骨于梦中也天明吾行矣诸生皆泣自桐城至青州二千余里斧资不具时方徂暑足跡素未尝出里闬屡濒于死乃得达卒奉父携弟归归逾年而父卒明年弟生茁始生子诒澧诒澧生七岁生菖授徒南乡崔氏擕之往读寢沐爬掻字启句发凡十年诒澧補诸生又八年领乡薦先捷音至数日而生菖卒
吴国绂字胜若号健壮
天性纯孝年十六失怙呼号惨切葬后廬墓三年事母曲尽诚敬母卒復廬墓三年弟妹婚嫁毕诸弟以母遗命求析居绂自贲不获止後季弟山若家渐落乃復合之四弟惕若早亡抚其孤嫠尤为曲尽绂产不及中人而为善不倦里人欲举其孝行绂力拒之事遂寢。
吴诒鹏字搏青一字踰鲲
性孝友家贫苦读授徒为业兄亦贫甚诒鹏以修脯所入分瞻之兄失偶遗姪未週诒鹏今其妻分子乳以饲兄子乾隆三十三年大疾母病几殆诒鹏刲股煎汤以进母遂痊姊婿以疾死遗孤三岁迎姊及甥归家养诲以成姊志及姪与甥成立俱为婚娶乡里无不称孝友著有苔吟集。
吴挹桂字亦肇
性醇慤善事二亲父严挹桂常齋栗屏气或终夜或解衣恐有命不即至也家故贫亲所嗜物必竭力营致饮膳必俻以待急需己饘粥敞衣而已兄弟同室早辍举子业专攻经学古文著有续礼记纂言十卷仪礼要义八卷希颜堂文集十二卷
吴溯云字扶青
府学生色養无逹以父客台湾溯云往省视至甫数日父病逝哀毁盖笃扶襯渡海值飓风大作舟几覆溯云号泣愿以身代躍赴水中忽有一木浮之而起风平舟定时以为至孝所感云
吴舜年字庚馀
明大司马用先八世孙用先晚居秣陵因家焉故又为上元人舜年幼读书因家贫亲老棄业医以为養母患风庳举动需人舜年书营菽水夕归则扶掖病一夜数起习以为常母病殆舜年夙夜祈以身代母瘳父復病残废舜年以一身内外扶持无倦嘉庆戊寅秋父卒计待疾凡七年其待母疾衣不解带尝药滌牏者已二十余年矣妻胡与舜年共劳苦十三载先卒舜年不娶母年八十余尚无恙人以为孝所感所致族里欲为请旌舜年力辞曰子之事亲分也敢以是求名乎子廷贵少力学克承家训娶某氏双瞽外舅请为置不可人推其厚德道光辛巳
吴宗城字依祖号听松
庠生博学能文尤长于诗不求闻达以讲经传世为已任敦孝弟家庭雍睦有古处风。
吴生锦字庚南号耕岚
邑增广生天性醇厚事亲孝敬嗜学善诗文与兄锐齐名友爱笃执有古姜被风乾隆丙子秋应应省事时兄同舟将赴江苏悴病痢甚不忍入关送兄归里亲待汤药罔或离兄卒染疾十日亦歿生子诒浯少殇以胞姪诒沅诒济嗣诒沅登已酉贤书仕凤阳县教谕貤赠如其官。
吴诒濓字班洛号寄巢习号颖传
邑诸生经术湛深有生胶序为人持正不阿龄叠丧二亲泣血哀号诚信兼至事继母极孝待两弟友爱逾常既壮授徒观察萧应植方伯庄兆奎延训子弟多历年所及艾岁制军汪志伊薦主光泽讲席并课其子皆敬信焉著有晚翠山房诗若干卷子逢年候选巡政厅慷慨好义古处是敲孙翊昌道光壬午癸未联捷进士桑梓咸以为善人之报云。
官蹟
吴善
国子监生洪武初仕至广平知府时高皇御下以严善恪修其职上悦之在广平精详勤敏惠施百姓政声焯焯云。
吴檄字用宣号皖山
明正德十六年(1521)进士。初授湖北襄阳府推官。后入京,官户部主事,转武选司郎中。因竭力反对都督佥事姜奭升职,被调任外职,任湖广参议,转山东、云南副使,终陕西参政。正德间进士少有气节初授襄阳推官决疑狱赈韤民绰有能声历官户部转武选郎都督僉事姜爽奏边功乞升事下职方议职方曰可乃下武选擬官檄曰法斩首二百以上者陞一级爽斩级未满八十当赏不当升况其功犹未覈耶大司马讃乃愧服刘民誉者其父从世庙起兴藩赐锦衣卫指挥民誉欲袭职讃主之檄劄(同扎)曰法非汗马功不世今其父从龙爵耳焉得袭讃裂劄投地曰必与之檄固不可讃自为劄以千户请诏不许檄亦以是外補清介之操始终一致尤嗜古力学长于诗所著有兵部集子自峒。
吴一介字元石号菲庵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初授河南光州知州,改禹州,升江西副使,备兵湖西。后持节监南越军,进河南右布政使。为政清廉,曾说:“自有生以至盖棺,无一日不可死;自筮仕以至宦成,无一日不可罢休。”
光胥吏半贵家如喜弄文持短长终一介任莫敢?令者擢屯田员外郎工曹之役无不关中人者时修洪应乐成二殿造景王陵城广渠门虞度无虚日一介过自滌洗中人所奇货视者罔敢肎一钱陵制当哀冲太子十九奏成裁七千有奇所裒几至十万他裁省称是擢江西副使俻兵湖西有杀人者三人并论死立出其从二人会广东峒贼卞豹等屠电白电令弃城走诏举边材京兆尹毕锵疏一介以闻遂移节监南越军至则选遗将卒授方略擒卞豹破降数万当时武功称最进河南右布政使致仕卒一介至性孝友居恒衣大布饭脱栗屏一切玩好为图书自娱桐无城一介与盛汝谦倡议建之及流贼之乱桐赖以全祀乡贤祠。
吴承恩字本赐
嘉靖间选贡为阴令黃河南徒民患承恩祷于河河忽北去四十里又令民于其坝筑堤植柳数十万耕牧其中遂为沃土后大饥延堤民剥柳膚为食曰此吴公活我柳也擢潞南别驾吏民号泣遮道父老携钱境上曰赤子实赖生养而父母空裏行请受此赆承恩曰昔刘宠受民一钱吾不逮乃引二钱祀乡贤祠。
吴僖字仕悦
嘉靖间贡士任宝庆切劘清白令誉皭然太守嘉其学行不以下吏迂平头归竹簏从两楹过问何物役夫覆之僅得檀香楂数升许守为歎久之。
译:吴僖字仕悦,嘉靖间贡士任宝庆府经历(五品官),好名声清清白白,有士大夫清廉正直。然而太守嘉奖他的学行而不以下官吏,无官而归。背竹篓从两楹过去,问是什么物品,役夫覆盖之答曰:只有檀香楂几升左右。太守为之感叹很久,后勅授修职郎正八品官。
吴自峒字伯高号石兰
吴檄幼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初授行人以清望选翰林院待诏,充裕王讲官,正色开陈多所禅院穆庙即位以自峒清官。后升尚宝卿,再升太常寺卿,转南右通政。自峒爱乡爱民,桐城建城,须拆民居,自峒说:“吾产可破,民居则不可损”,自让田园界地,以筑城墙。民居无片瓦之折,至今诵之孙绍志廕生仕至南宁太守,
吴用先字体中一字本如号余庵
明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授江西临川知县,均赋平役,卓有政声。入京为户部主事,后出任浙江按察使,调布政使,升都御史,巡抚四川。因疾辞官,居家八年,复起用为兵部侍郎,总督蓟辽。著有《<周易>筏语》、《寒玉山房集》、《抚蜀疏》行世。
吴应琦字景韩号玉华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由太常寺博士,提升监察御史,巡按云南。沐藩骄横,难以治理,应琦巡按属部,利用沐藩父子争夺权利的矛盾改封沐黔为国公,将印授予其子,两藩遂合一。吴应琦在云南兴修学宫、奖励教育。在此期间,他考察到当地每年要向朝廷贡金,苛税繁重,就此愤而上疏,请求朝廷免除贡金。他说:“庙廊之黄金五千,闾阎之白镪不下五万,自皇上御极四十三年,进金二十几万……滇地本不产金……,括之绝域,贡之上方,而使荒徼有卖子鬻女之惨。”应琦列举滇地百姓嚣悍易动的特点,上奏说:“百姓足,君孰不足?”要求朝廷按抚为主。后得到了朝廷的许可,免去了滇地的贡金。
应琦在云南兴利除弊,得到百姓的拥护。不久因父亲去世回归故里。守孝满,还朝时得总宪邹元标的信任,请授应琦为浙江道御史。吴巡视顺水、保和时,阉党互相警告说:“吴应琦刚正秉公,切莫在此期间违反法规行事。”应琦在迁大理寺少卿时,坚辞不就,在皇帝诏书一再催促下,勉强出任南大理寺卿。不久,仍辞官回家。卒于乡,时年82岁。
吴善谦字伯亨号黄岭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举人,初任台州推官,以政绩卓异升监察御史。奏疏频上,深得朝廷嘉许。后因执法忤怒权贵,辞官归里。年七十七卒。
吴叔度字勿铭号青芝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授工部主事,寻改黄州知州,倡导文学。因性疏阔遭忌,左迁光州,再入为工部郎。因病卒。子孙皆以文行著称。
吴国琦字公良号雪岩
明崇祯四年(1631)进士,初授浙江兰溪知县,升漳州推官,疏沉狱八百余案,升兵部主事。时国家多难,乃撰《渡江九策》,每策千余言,皆中时务。著有《水香阁集》等。子宏安顺治壬申进士。
吴德操字鉴在号凫客
明代人。隆武间(1645—1646),由大学士黄道周引荐,授福建长汀知县,永历(1647—1661)时升监察御史。因刘承允擅权被夺职。后复原职,巡按广西。升大理寺丞。卒于广东。著有《西台封事》2卷。
吴坤元(1600—1679)女字璞玉一字至士
吴道谦女,潘金芝妻,潘江母。幼从叔祖吴应宾读书。诗与同县女诗人方维仪、章有湘并称。孀居二十余年。女红之暇,吟咏不辍。著有《添愁集》、《松声阁文集》1卷,《松声阁集》2卷、《二集》2卷、《三集》2卷、《续集》l卷。
吴道凝字子远
官谕应宾子,清顺治四年(1647)进士,初任山东长清知县,改浙江奉化县,少负才略,豪放不羁。长于诗赋、古文。善草书,自谓得李北海笔意。著有《大指斋集》12卷。
吴道观字容若号逵田
清顺治六年(1649)进士,授河南商水知县。为政宽平,劝农重教,提倡节俭,禁溺女。民有生女者,名为“桐女”,以示报答。后谢事归,家居十余年,食淡茹素,正容端坐而逝。
吴子云字霞蒸号五崖
清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历庐州府教授、国子监助教,迁户部郎中。河南提学道增秩,以参议用。补成都同知。先后辖雅州、温州、屏山政务,皆以清廉著声。[
吴玉藻字冰持号菊堂
清康熙间,以明经授内阁中书,历主马湖、雅州、温江、屏山诸州县政事。补升成都府同知。勤于政事,案无留牍。卒于官署。
吴昉字五玉号恕齐
通经学古自守以正康熙乙卯副榜居家友爱所遗田尽推与诸季善诱后学江南北從学者数百人授丰县教谕丰故陋数百年罕观甲科昉至以文教为已任日召诸弟子督课之方文炳遂以甲午领乡薦昉兩授县印有豪民杀人者辇千金千释昉立抵法年八十卒开放手工于官士民道祭者皆哭失声著有诗古文辞藏于家。
宦蹟
吴嵩字绍封号素轩
府学生性重厚谦谨历任沭阳桃源定远教谕所至扶植寒畯教诲不倦升直隸南皮知县勤于案牍多惠政邑人戴其德勒石颂之著有仪园诗文集。
吴元念字在宫号芳
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官云南建水知州,摄临安府印,辨冤案、惩诬控、建书院、修桥梁,滇人颂德不已。升户部员外郎。
吴元悳字懋斯
官刑部主事擢郎中部有疑狱黠吏援多例以蔽之同司皆画诺元悳力诤白于上官乃得平反寻出守贵州思州府思州地处极边官斯土者多厌其贫元悳清廉自矢饮食服御皆取赀于家以充公用又出其廉俸为修城垣缮治完一切不以累薥吏去官日吏民诵之居乡慷慨好施乐善不倦人多沐其德云。
吴贻诚字荃石号竹心
清代人。曾南游福建,北至京师,任直隶河工,补交河主簿。雍正七年(1729)迁大城丞。大城素称河防要地。因其熟练河务,深受制府信任。代理安东县印,又升静海知县,补新河知县。年四十九卒。著有《竹心诗草》。
吴诒澧字泽在号华川
性孝七岁母病目日夜虔祷愿以身代及长好学笃行辞色不苟凡乡里事少涉疑难无不片言立折之乾隆庚寅举人壬辰进士历任江西靖安安福永宁赣县知县口碑载道靖安建有生祠里人享祀及调安福时百姓扶老携幼酒醴綵与相望数十里攀辕涕泣于赣兴利除害革除陋规以卓异升云南大关同知署景东厅值民变犷悍不知法诒澧化之以德民气以淳捐立书院与其俊秀者讲读其中后署澂江府以公罢官归所著古文三集诗十四卷。
吴逢圣字眉爽号铁侬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考取学正,授兴化县教谕。历万泉、平遥知县,保定府同知,台湾知府,善决疑狱。从台湾解印归时,猝与盗船相遇,盗见其空无一物,乃叹息说:“确是好官。”著有《铁侬诗集》。
吴昆字汝梅
性聪颖异常幼读书师口授毕辄能背诵工诗文補县学生年三十官江西新淦知县冶理平恕士民咸德之甫期年以疾卒于任
理学
吴应宾 (1564—1635)字尚之一字客卿号观我
方伯一介四子,少颖异,母孙氏十梦飞星入口而生,五岁入墪日诵千言十四岁博览群籍,登明万历十四年(15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以目疾告归。天启中,以同里左光斗、方大任推荐,诏加左春坊左谕德,兼翰林院侍读。崇祯甲戍桐有民乱,逊于效怅然曰天下自此不太平也,至南弯别墅(今吕亭乡)坐而逝,年七十。著有《宗一圣论》10篇、《古本<大学>释论》5卷、《<中庸>释论》12卷、《性善解》1卷、《悟真篇》、《方外游》、《采真稿》、《学<易>斋集》各若干卷。门人姚康等称为宗一先生,子道凝。
儒林
吴曰永字化国号南芲
应琦孙瘭膳生博学工文甫冠即病咯血然攻苦不少辍虽家席丰厚粥粥善下弗异单寒会友人约观函史上下编其友畋渔经岁乃竣日永日程八十篇不尽不止有他故不果明日则倍之明日又不果则又倍之三阅月卒业随意按之可覆也尝累书若帷端坐其中药椀芸编充牣杂错迨卧病床褥犹远摉近讨移日併夜奋然以古通儒自期卒时纔二十有四所著有遂高堂十笏轩文集昇元阁诗集燕鸟集乐府擬乐府变史述史论策略砌花亭杂纂计古吉光集独览病中语共十五种友人潘木厓为之传(以上顺治十四年前志)
吴道济字汝楫
幼颖悟弱冠能文郡学生崇祯壬午副榜笃行力学与兄道观有郊祁之誉援徒奉母菽水必亲膺岁薦先期早卒诗文遗稿若干卷为人传诵。
吴道轼字瞻苏
邑诸生恂恂自守家贫遭乱采菱芡以供亲生养死葬皆以礼课诸生徒凡通鑑性理诸书点定至再購古文词者户处屡满崇祯未徵辟不就为学以德行为宗。
吴曰跻字乳星
府学生与雷都三十子为文会名噪大江南北后同学多显仕者数以书招之?不往同邑姚康善藻繿人物每举日跻以式训子弟著有易用?意四子讲义等书卒年九十一。
吴直字生甫一字景梁号井迁
清乾隆元年(1736)举人。工于诗,善雄辩。著有《四书杂辨》5卷、《学庸释义》6卷、《经义药石》4卷、文集4卷、诗集2卷,多散佚,仅存《井迁文集》传世。[
吴询字重约一字湘麓号画溪
县学生,工诗文和隶楷,深究《易》学。历游齐鲁、闽粤、豫章、钱塘、匡庐、武夷,学益精博。著有《四书讲义》10卷、《矩轩〈周易〉》5卷、《易象》3卷、《画溪逸语》7卷、《杂记》7卷。
文苑
吴循字炎牧
工部道新长子年十七补县学生博学多才随父宦游往来吴越间一时名宿如願修远张尔公吴园次汪苕文辈争推重之侨寓白门与过江诸子联文会还桐復萃里中名彦结同声社一时学者宗之著有周易图解忍齐诗文集子昌全仁纯俱有文行为诸生。
吴易字久可
中翰士衡冡子县学生七岁能属文读书有志节孝事嫡母扶幼弟成立推已产与之均性恬淡醇谨喜讲书工制举业试辄高等与游皆名下士同里宿儒杨古度者好著书易悉捐资锓之板著有梅( )集。
吴绍方字繁仲号日山
康熙乙酉举人少孤秉孀母林氏训奋志苦学为世父水部所爱家故贫二十即授经传博勢贽以养母生徒多所造就声闻四方钦慕者不远千里致书币卒年六十八著有绳繩山房诗文集。
吴衔字柳宽号健乘
县学生工制艺为古文力追归太僕视鹿门遵严辈不屑也九龄丧母事庶母曲尽孝谨俻得父欢分其产为三以二嫁两姐乡里称道之著有深柳堂事轩诗文集。
吴兆升字观农
好读书过疑义必博学多闻者相質辨晰乃已久客蜀中寻览古蹟题咏殆遍诗名日甚归里一载卒著有染学斋集。
吴陵字晓晹
国子监生性极魯三十后忽通悟诗学放翁斥亦工书著有见山楼集今散轶都尽惟所书海潮菴联额尚存识者宝之。
吴詠字鹤沙号花村
康熙戊寅年由贡生充镶蓝旗官学教习候造知县品学端篴尤具知人之监会年大将军年羹尧开府秦中延之入幕欵接甚殷詠觉其举动乖方力辞而去未几年事败入咸服其先见焉卒年九十二著有律陶诗一卷花村集四卷。
吴瓯玉字西()号仁齐
府增生少有雋才慷慨以功名自许不屑屑事章句之学年二十始攻举业即補学生乡试三薦不售去而学医随试辄验人酬之金却不受著有对鸥轩文集十五卷医学寻宗八卷。
吴尚字上誉号丹峰
岁贡生书法颜鲁公精力直透纸背书亦擅场居京师雷常熟蒋文肃幕最久世所传文肃遗迹多出其手。
吴自高字若山一字慈受
家贫笃学于书无所不读为诗文典博华瞻尤工书法雍正中张文和延为记室乾隆初文和总理事务奏自高随直办事凤夜宣劳庭拜为人慎密之。
清乾隆初监生。张廷五延为记室,章疏恒出其手,后授翰林院待诏,官至刑部员外郎,因病辞官归里。著有《桐城县志补正》、《秋荫轩集》、《善卷堂四六注释》10卷。
吴三以字伯顧
县学生嗜古博学制义深得金嘉鱼宗?古文穿穴班马韩欧掇其精采学者多称之。
吴阶泰字公安号数峰
考授州同知天才秀挺淹贯群籍少负奇气磊落不羁屡试?售即弃去从事诗酒游历所经题咏殆徧弔古诸杂什尤板排奡一时名下多推重之著有过岭愚溪浮湘浮海燕游北归诸集。
吴虬字仞翔号清波
嗜学躭吟咏家故贫尝累日不举火坐斋中吟咏不辍忘其腹之枵隣人知其绝粒而馈之竟食亦不谢家藏书甚富一日见其架上蠧鱼往来检视已齿伤其半乃歎日吾平生以书为命书之伤死之兆也乃焚其书于白湖之滨为文以送之慟哭而返果于是年卒著有嚢中草十卷江上草罒卷杏园草六卷春闺诗集唐一卷咏梅集唐百首。
吴元振字赤符
国子监生深沈好学性至孝母卒哀毁骨立人比之何子平每督学按臨试辄冠军以浮山赋得名尤脍災人口著有尃舟集。
吴谬字海屏
县学生恬澹寡少孤力学母殁蔬食布衣绝意进取闭户读书教两弟成立工诗善绘事著有归雅堂诗集。
吴南田字以行
县学生少孤鲜兄弟年十六奉大父母俱年九十余均得其欢心叔母张孀居无子南田事之如母请。
吴肖元字踰龙号觉梦
县学生幼孤贫课徙养母居丧哀毀书礼侨居金陵二十余年与沈德潛秦大士辈论诗文无虛日生平慷慨好义建家塾以课族人募田数百亩为合族子孙读书膏火试资乡人称之。
吴贻詠字惠连号种之
隆隲次子少颖悟绝伦生十四年而孤居父丧有至性族人异之家贫无以自存兄贻诚谋食京师贻詠笂笂无依尝长夏至日晡不食犹诵读不辍每府院试往返皆徒步羹藜炊黍有人所不能堪者年二十五始补县学生旋北上就兄任所肄业国子监应京兆试会兄贻诚卒于官奉母马归舟过临清适贼匪王倫滋事舟中烽处相望舟人大恐僮僕奔散贻詠意气间暇抚慰集众舟乃适发作南归记事诗有全家苟被俘义在必骂贼兄死死淘洫相携八九原治然无愧色之.语同人壮之中乾隆癸卯举人年四十八矣癸丑中会试第一改翰林院庶吉士丁母忧服阕散馆改刑部主事旋授吏部验封司主事生平与物无忤其处部务慈祥简要每见重于同官长吏属文严整精密未尝有草书虽改生徒文亦必蝇头细楷俾阅者了然诗宗盛唐年七十一卒于官著有芸晖馆诗文集。
吴灿字赤霞号映江
贡生少孤为继祖母姚所抚育灿事之克尽孝养善为工绘事著有掌亭诗钞子泽堦亦能诗。
吴巨珩字儒怀号白崖
国子监生与族弟巨琇皆嗜酒工诗巨珩兼精书法佳者几人二王之室诗则清刚隽上不拘故常著有振雅山房诗稿巨琇字靖之诗才警敏顷刻可数十篇生≒所著几及万首芡倣四溟山人灯韻诗作七言律绝三十首一夕而就人争诵之著有荃石诗稿常招集里中诸诗人唱和无虚日文酒之盛一時称最同时胡瑄字斗才号星汉北游燕蓟南历吴越著有含翠山房诗集。
吴潮字青莱号海晏
乾隆庚戍贡生选授蒙城县教谕事亲纯孝少年博学能文章为名诸生诗宗唐贤书法董元宰为人磊落大雅遨游罒方所至皆延掌书院门下多掇科笫尤精于字学著有字学辨正十卷海晏诗集九卷。
吴中兰字伯芬号香畹
县学生孝友好学学使者大兴朱筠以国士目之后筠弟相国文正珪抚皖亦深相器重授徒于外月归省亲闻病即星夜归侍汤药不解衣赤数月反值忌辰及展墓器必尽哀数十年如一日枞阳白鹤峰据江山之胜中兰与同人醵赀建文昌阁岁时祭祀旁搆屋为子弟讲课所其他利济之事多称是待人谦厚而严不可犯奖善规过里党敬而畏之学讶古文于刘大櫆得其义法后以岁贡选建平县训导牒下而中兰已前卒矣著有环翠轩文钞二卷闭存诗草四卷。
吴中芝字叔庄
资忮沉颖幼从兄中兰受书既已通其义训潜绎载箱考论古事自泰汉来人物臧否亹亹(尾尾)言之兼锐意心性之学常闭室默坐若有所得故处境益贫而貌益粹工于诗著有对溪草二卷得六代三唐作者之意卒年二十二。
吴躍字观澜字号荫泩
岁贡生选授广德州训导性刚正破产葬亲不为势利所夺尝置义仓以备水旱买塚地为族戚之贫绝者殡葬二十余棺抚孤姪为完婚授产绩学工文出入经史一时能文者多出门下乡先辈姚鼐尝称为真读书人著有墨芘斋文集。
吴金荣字宝传号眉轩
少随父元念云南建水任所及元念解组归金荣十七岁攻苦殖学補弟子员旋食气以岁贡终平生( )户著书不撄世故自先祖子云起家河南学道世席华庶而金荣恪遵?彛训祓服儒素一如寒士性沉静寡言笑所著文有蘭言初集=集藏于家次子思洋嘉庆辛酉举人。
吴韶字敔堂
性敏异劢志攻书文名溢于庠序而攻苦不辍尝中夜兀坐领会群书家人进之食不觉也著有孟子标义敔堂诗抄子家骏文翰并诸生文焕嘉靖戊辰举人句容教谕。
吴庚枚字登虞
贻詠子幼秉家学工诗文乾隆己西举人景山官学教习期满以知县用嘉庆己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士充。
吴孙珽字伯搢号子方
餍枚子少负奇气俊迈不羁与同里刘开张聪咸姚莹左朝第方东树诸子为友不屑屑作举子业为诗古文慷慨任气下笔千言从官京师游歙鲍侍郎?星门下桂星吹为奇才屡应示试不售屏弃时艺专力古学尝以书投乡先辈姚鼐与论汉学鼐复书褒美有天下才之目体素羸弱以苦思劳神遘疾卒年四十一著有不知不愠斋诗文集小桃源诗话。
吴偆字仕富号素修
性纯悴孝友少攻举子业既壮即弃去绝意仕进务实学穷究经史与人接?容和敬无少长贵贱咸得其心结庐麻溪好吟咏邑令天台陈勉广信方伦沂州张崇徳皆造访纳交以诗篇相酬和顾文字外不通一刺晚年树槐于庭自号绿窗立义。
吴世宦字以忠号?畴
性豪爽敦仁让造次必循礼法与人论辨析织微闻者无不豁然心解或劝之应试笑而不答时引弟子至深林中与之言孝弟忠信乡人目为真处士明亡散发若狂独处一室茹蔬果屏酒肉吟呻如负病者不与人相见顺治戊子卒临终泣曰偷生数年矣长啸一声而绝。
吴鸞字扶臀号述斋
国子监生幼纯孝以伊川有人子大可不知医之语因弃业习岐黄之之学尤精于痘科辨证卒年八十。
笃行
吴礼字以敬
有孝行居亲丧?痛呕血水浆不入口者五日葬祭皆如仪族里师之尝为徳于乡之穷乏者饥养以粟疫代之耕贷焚其卷而了无德色雅有经史之癖遘疾累月手不谆批家人问之曰我自乐此不为疲也永乐初诸民一家三丁则抽一从军不从者刖礼絃诵是从而从兠鍪空靡县宫既廩习骄积悍是戾府也为人先而以戾府贻子孙乎遂就刖言笑自若曰世得逭于戾矣制轻车游庐落闲卒年八十余。
译:吴礼字以敬,有孝行,为父母守丧,痛哭吐血,水米不入口五天。葬祭都像仪族里的老师;曾有徳于家乡。见贫穷饥饿的常以粟送之,带疾病与其耕种;有还不起贷的烧焚借据;而毫无带有道德色彩很有诚意的。癖患病数月总是不停的批阅事务,家里人问之则说:我自己喜欢这种不为疲惫的办事。永乐初年各地人民一家三人就抽一人从军,不服成者把脚砍掉。礼弦诵:这是不服从也得服从,政府的凶悍政策如此粗暴,难道政就以粗暴的政策给予人民吗。于是就停止谈笑自如说:世人难逃避这罪过了。自制小车在部落间闲游,年八十余而逝。
吴晓字思韦
邑诸生笃学安贫食无监妻问晓曰若天原不生此味炊无米曰我命必不为无米卒年八十余清风劲节表于乡里。
吴善养字伯敬
诸生有行谊置义田以瞻族之贫者族叔承力无子给膳田终其身其父承?效于典修祭仪及養营祠堂于正
吴一卞字元和
邑诸生年十四口吮父疽家政最肃既辛子则摭孝顺阴?事实为里巷之谣使之习诵尤骂于宗族尝建祠置祭田属其子应宓世世勿变三党中婚嫁殡葬力不能举者辍以身任之。
吴希周字尚文
由郡学生贡成均父命分产辞曰家本不丰儿且饩于费序使儿日肥伯季日瘠不忍也于是祖畛別业悉无所受所取一于三者场舍园圃而己妻余中岁善病或惎之买妾弗从诸生彭宾以孝闻岁下下希周于发放日独抗声言士以行为本行以孝为先彭宾之孝在汉法必为二千石何爱一青衿不以劝为子者辞旨慷慨学使者韪之彭宾遂得復时论壮之熊郡丞方握篆虞广文以笾豆不治问诸里胥熊以为难上将辱之庭广文遂乞归希周后至问学篆安在则屌之同官矣谓虞曰先生独不念修郤者求多?书闲乎急走受篆者讽以僚友之义乃復得篆戶簿书察秋毫熊竟不得所欲因率众白熊曰大人不欲教子弟乎奈何使忠信之师以微罪自劾熊语塞气夺乃不听广文行其危言劲节类如此。
吴修龄字印度
邑诸生少倜傥不事家人上产家贫笔耕数百里外为父母僖羞有所闙其妻出杂佩佐之年三十丧妻炷然曰妇贤若此何忍復求琴瑟遂不再娶棘( )屡蹶因叹曰吾篝灯数十年欲博堂上欢耳又己矣遂闭关茹素以寄蓼莪之思焉。
吴汝亮字兰嶽
性豪侠不屑细务家贫好读书虽无擔石之储泊如也教子有义方择师取友里中咸以为法妻方亦能勤织絍相夫成家俱七十余岁以寿考终子先登先攀邑庠生孙子云顺治乙未进士。
吴道谦字牧之
邑诸生应寰子十七補弟子员以孝友谨厚称母丧哀毁踰礼三年不露齿笶事父及季父尤恭谨虽盛暑凝寒必衣冠待立父疾日勤汤药父亡弟道约甫七岁抚爱有加凡田庐臧获惟庶母王是取躬营丧葬他无问焉与诸生笪光宏善其父为讒夫所搆大谴于邑候会其仲有薮盗之佃展转遷戳爰书上闻祸且及光宏子父宵征道谦微服徒行送之郊野资以金人皆危之曰吾尽吾心而已奚懼患为光宏卒因其赀取胜竟以家免君子以为素交晚近所未有也居恒一室之内礼法自持妻张氏亦能执归道事尊章诚敬每食必躬为治具旦暮同诸姑卧起不失长幼序善病尝曰不孝莫大于无后入门五年即出簪饰易百金为夫买媵广嗣俄举子德音鞠育过于所生子甫週而夫卒艰辛抚孤虽一饮一食必亲为调護及长延师教诲赖以成立卒之后十四年流贼犯桐掘墓焚棺至道谦与张氏之柩方开面如目如生贼相视骇惧掩之而去论者谓积善之报焉。
吴用榖字似之
邑诸生少失恃每念母劬劳辄悲痛竟日事王母如母三十年无倦色依依严父之前虽髦年犹如赤子其妻感泣曰吾幼背慈帏归又失姑何命之不犹承惧者将在祖姑遂竭力待色养惟躬督女工综理内政家亦渐以饶焉用糓尚气节尝赴友人难不避限险以求必济同人以事相( )经然诺者力谋其成然后已邑中有大利病或彼此搆争得其片言立决。
吴应惠(宪)字君厚
一卞第四子生而孝友事父兄婉纯谨周旋家庭无闲言居乡里敦尚仁义岁大饥出所蓄麦以赈贫者族人被刦为裹粮治装以归之少负文名善钟王书法性恬澹尝有尘外想结茅城西龙井冲额曰唐西谱取山静日长之义时与淄流往还后移家浮渡一日沭浴端坐而逝四子仲道观已丑进士商水令。
吴应宠字畏卿
一介五子幼失怙以不逮父为痛伏腊县帧必谛视横泗事母程怡声愉色壮年犹如孺子竭力独养不累诸兄奉诸兄恭谨少时伯攘其产遂甘贫供菽水终身不言临卒犹诚其子曰必独养祖母以成我志为人愿愨坦易虽处世胃萧然若寒素布袍粗糲自称清白吏子与人和蔼而砥躬严漯慈惠好义客中有同舍生病没泞中脱骖以载赠金舁归得活见溺者辄捐槖泅出之询知胥迫赎锾復代为之纳里人服其纯德子五长道新丁卯举人工部主事。
吴承颜号锦崖
万历间岁贡生幼聪慧书经一再览无遗忘九岁即能独文游膠庠声名籍甚一时德业文章裒然为后进矝式门下士举郡邑茂才不下数十人时人比之马扶风以明经渴选補建安丞凡陋例羡金一切谢却之攝崇安建安寿宁三邑皆有廉声以用诎其才乞休归归里惟图书数卷优游林泉十五年足不入城市三举大宾以子善谦贵封文林郎广东道监察御史(以上顺治十四年前志乡贤併人)。
吴用器字汝璉号栗村
明季寇乱母有足疾不能行用器负以逃流离万状刻不忍离荒叹之馀拮据衣食一有馀積悉以济邻里之贫者取不厌多与不言惠里中待以晨炊甚众。
吴用侃字直宇
万历间人性泽樸素不芍取有梅姓者由紫花墩适罗昌河道经用侃屋旁遗金而去用侃往田间得之念必有返求者因力作以伺梅至市始觉失金仓皇覔于来处用侃询之以实告乃还其金梅感谢分半予用侃竟不受。
吴昌字世亨
成化间邑诸生服业郡斋其师以武弁之昌率诸生请代而孚窒之讼上徹九阍累年资斧不继庠有周生述助义錄醵之四方昌天性淳厚恬淡好学常曰道无定体即物可见乐无定处随在各足著有嘉言一册。
译:吴昌字世亨,成化年间城镇学生,城镇服装业的老师,以武冠之,昌率领诸生,请代而窒息的信任,诉讼上达九门,用几年的钱也上不起学校,有周生倡议,帮助义录、四方凑钱。昌天性淳厚,清静好学。常说:道无固定的体,就物可见,快乐无定处,随在各人自己。著有嘉言一册。
吴仲汚字元海
少有至性笃于友受隆庆丁卯科主人家犹壁立尽以父所分田舍推之兄弟未几仲汚卒亦抚诸孤尽力后以子叔度贵赠如其官。
吴道坤字平之
县学生轻财好施尝因无子买妾知为良家道坤遂赠装遣还復娶王氏姬病且笃有育子姬郑氏刲股以疗王遂得愈门以内不相妬而相咸若此至桥梁津渡鈌圯及寒无衣负无价者道坤尤多方济之邻里高其义与弟道亨一时有两彦方之称。
吴道亨字约之
道坤弟事后母笃孝每疾必亲尝汤药兄弟五人析箸各八十緍亨独竭力供父母膳不以累诸昆季督家政四十年一钱不苟建祠置田老有存恤幼有膏火耕有補助丧有赙赠一邑皆以为法子德秀有父风。
吴德秀字真来
县学生少迂母病思食鱼遍求不得忽于小涧湧出巨鳞烹而进之效过于药人称孝感每迂年饥谷贵必平价罗之或贵买贱售或春借秋取乡里好义者亦效为之全活甚众。
吴昌大字与皆
县学生少孤事孀母至孝课学以供滫瀡井延师教诸幼弟成立俱为完娶遗产自取磽塉而分弟以胰粤东巡抚朱闻昌大名厚币聘为书记以母老不就卒终其养母丧致毁成疾服方阕而歿。
吴兆玉字汝书
中翰日昶之子国子监生赋性孝友母卒哀号逾礼庐于墓侧风雨不避常于金陵买僕询知为良家子遣之归不索其值又尝拾遗金于塗即访其人还之嗜古善书尤长篆隶著有汉篆四书五经考核精详笺注條析学者宗之子嵩亦善承家训以明经授沛县学博。
吴元溥字歌熙
生而颖慧嗜诗书闭关浮渡十余年手披口诵昼夜不輟学业遂大成入都馆于同邑张相国家寄顺天籍为诸生后以贡生入成均每课艺出两司成交口誉之由此名噪都城下至性尤过人兄光涵守备灵州卒于任所灵州边缴地去家七千里而光涵身后无长物元溥得凶问重趼奔赴经营资斧扶其櫬而还抚育诸孤姪如已子焉卒年六十五岁。
吴用铭字士新
廷尉应琦子崇祯癸未贡生侨居白下生平尚气节轻货利尝出已赀分给族党之贫乏者终身无间里人称之。
吴之俊字子明
性至孝倡高祖墓祀之储明季寇气籍无存者之俊经画之丝毫弗私積累得十緍乃集伯叔昆弟更代理其息墓祀以丰从弟之暹字周泰号介庵候选县丞正直好施捐置义田赡族人至今赖之著有闻园诗集。
吴仲谋字举之
廷尉应琦孙县学生性淳朴寡言笑先世侨白门至仲谋乃奉母归乡里闭户数十年手一卷不释率子弟惟谨笃厚亲故推解无德色。
吴国荃字慕亲
县学生博通经史两试棘( )不售遂绝意进取兄弟四人己居仲与叔弟同为侧出先是嫡母虐使其母感国荃孝谨乃化为慈厚岁饥赀以赡乡里闻有争讼者徃偷之人皆愧悔晚年息交绝游日手一编贵游访之皆避不见卒年七十一。
吴一相号澹庵
里中有以居宅抵?逋者相子登峰欲代償以告相相曰速行之笑必告性诚静年八十余精神盖健郡守张楷屡徵不起里人方贞观传其事。
吴庆字鑑苏
国子监生家僅中赀而仗义好施与每久雨严寒择窘迫者令人密送钱米以赒之岁终必散米以济邻里为人排难解纷有可成人之美者虽多金必竭力办给一日于墪旁拾得布袱里银四十两坐守以俟至五鼓有二人来左右寻觅知为失袱者叩得实开袱数银以还之失者问姓名不答妻王亦贤能有识凡庆之施与小大无太赞成之庆死后三十余年行善事如庆存日卒年八十四。
吴隆隲字邓又号退馀
国子监生考授州同知幼勤学工诗文七入秋闈不迂性宽和好施予雍正八年岁饥?金账贷家以中落骂于友爱族人有贫之者每节衣食以助之有不肖子弟盗伐阴树禁之不止肃衣冠诣祖墓哭之乡人莫不感动尝与其弟于除夕三鼓谒祖祠归见:童子于路哭其哀问之则族子也苦无依遂与弟润六各携一子归抚育之长为授室年六十一始举长子贻诚又十年复举次子贻詠人皆以为厚德之报卒年八十四著有拙馀轩诗草。
吴詠树字万斯号稽峰
国子监生亲见七代乾隆癸丑赐七叶衍祥匾额旋于嘉庆元年举孝廉方正年九十六岁而卒詠树治家有法同( )一百三十八人每食男女以班一味之甘必与共一人有疾举家斋素勤耕织寸缕尺布悉貯于公衣服所给华朴不同室中从无诟誶声宅前有桑二株鹊巢其“数十年一日鹊归巢而鸠随之遂同楼宿詠树歿三年后始析箸詠树长子殿扬有二男轮香翰香克绳武誓不更析其后缌功同( )亦八十余口。
吴巒字桐嵒
国子监生幼颖异九岁工制举文侪辈推服父亦爽世居枞阳镇北道患泥淖欲甃以石未果卒巒年甫十二不及除丧即购石鸠工费金千余同里刘大櫆纪其事于碑母沈好施予顺意承志尤敦任?纵兄某久滞京师老且病巒遗人責金迎之归病为医歿为之殡为人伉真乡里争者得一言无惧服子中兰岁贡生。
吴如春字敏来号铁山
父麟庆休宁岁贡生著有远青轩诗稿如春积学笃行补桐城县学生友爱诸弟百口同( )家无闲言尊师儒课子弟甚严戚友来读其家者多取巍科官年八十自乡圍出犹建步游金陵城南北藏书数乃卷湍砚歙墨必觅良工精製之与弟如旭如景姪巨瑄巨琇皆以能诗世其家。
吴元应字鸟谷号企泉
性仁厚兼有幹济才处家庭孝友倍笃里中捐输兴作糶谷赈恤之事皆慷慨任之如董理永惠仑体仁局思义所与同邑善士商办详而有法其有贪乏告贷者悉如其愿以去。
吴诒德字德润号南山
幼慧颖读书知大义年十九失怙哀毀备至事母孝养诚顺数十年如一日性乐施济不计有无贫乏不能自存及老弱无告婚丧莫备者咸赈给之嘉庆癸酉岁?平糶设粥糜道里相望乐育反进里中人士为所成就者甚众既沒乡里咸思慕之。
吴诒福字轮香號白华
国子监生幼勤学祖詠树最钟爱父殿扬尝有事他出诒偪代父承颜左右无远泳树纂修家谱将竣梦人告曰奈何遗我苗裔问之曰在河南之祥符县诒福只身裹粮往访之果得五人詠树举孝廉方正赴省考验诒福左右随侍時朱文正抚安省称其执礼不愆足徵家法赠彩缎二匹詠树年老苦足寒诒福伴眠八载守母丧三年不出门户。
吴诒松字圣田号詠泉
国子监生以捐赈授九品卫为人端厚无戏言见有趋时好而不循规度者必直言无隐而和乐坦易不设城府人以思畏而爱之有缓急相谈者必代为决策尽其情事辄就性朴素无外慕好施子所为善虽子弟不令知家故贫以勤俭粗给乾隆乙已岁大饥有称贷者辄予之其贫病不能自存而未以情告者必叩门饩之粟逾岁大熟偿者纳之不偿者焚其卷后渐裕施亦渐博嘉庆庚申淫雨积旬山水暴至沿河庐舍一夕荡尽民皆枵腹露宿贻松予之席以蔽风雨设饘粥任以鹽豉日就其家食之有少年素不快贻松有违言众怒欲欧之捅至门谢罪贻松自引咎以好言慰解之甲戌岁不登既捐谷佐糶又日自出米数十石减直而溢其量迂尤窘迫者辄阴纳直槖中还之率以为常买租二百八十余石捐为父田以赡族人未竣事疾病革诚诸子刻期续成之。
吴文昇
国子监生原箱浙江自其祖迁居枞阳至昇已三世少贫与兄华封谋生产数十年家稍裕枞阳后街长里许岁久不治每阴雨行人苦泥泞昇独力修之族人无告者月洽以钱米戚友中凡有所求无不应里人?中兰等建议建文昌阁于白鹤峰昇力赞成之且先出重赀以为倡其勇于为善类如此。
吴兑和字宗甫号松亭
国子监生兄弟四人敦友爱伯兄鼎新邑诸生兑和与其二弟居恒迭侍出必左右护持内外雍睦终身无闲言其祖岁贡生大陞尝秉户政捐已赀葺新祠宇兑和踵父祖之跡而益大之增置祭田辑修家乘族有流离他境归而失其邱陇者必为復之戚党中有求赀者每与疾而往虽甚争无不立解。
吴聿骏字文昇
朝珍之长子也事亲以孝闻兄弟友爱终身不析产性尤好施嘉庆甲戍岁太旱倡仪募捐购米以裕民食癸未水災不远千里绳谷以归平价罗之里人均?其惠亲友之穷乏者贷其钱谷未尝责其偿又善排难解纷人服其耿直年未六旬以病辛闻者无不悼惜。
吴祚字永胤号朴学
县学生,明清革鼎,由金陵归里,隐西环山中,辟荒种菜,隐居四十年,晚年爱好佛学,著《骈雅》160卷。
吴瓯玉号仁斋
生活于清雍正乾隆间。为县学生,弃科举行医,潜心医学。对前贤方药医用,留心察验,从不盲目仿模,故临症施治每奏奇效。著有《医学寻嘉鱼宗?古文穿穴班马韩欧掇其精采学者多称之。
吴元德字懋斯
清代人。官刑部主事,升郎中。乾隆三十六年(1771)出任贵州思州知府。
吴潮字青莱号海晏。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恩贡生。选授蒙城县教谕。著有《字学辨正》10卷、《海晏诗集》9卷、《茂林赋略》若干卷。
吴嵩字绍封号素轩。
清府学生。历任沭阳、桃源、定远教谕,扶植贫寒士子,教诲不倦。升直隶南皮知县。著有《仪园诗文集》。
吴询字重约一字湘麓号画溪。
清县学生,工诗文和隶楷,深究《易》学。历游齐鲁、闽粤、豫章、钱塘、匡庐、武夷,学益精博。著有《四书讲义》10卷、《矩轩〈周易〉》5卷、《易象》3卷、《画溪逸语》7卷、《杂记》7卷。
吴赓枚字郭虞号春麓。
清嘉庆四年(1799)进士,以翰林院庶吉士充实录馆纂修。改授礼部祠祭司主事,升郎中,纂修《会典》及《学政全书》。升山东道监察御吏,转掌扫:西。后主讲安庆书院。著有《吴御史奏稿》2卷、《惜阴书屋文集》4卷、诗钞14卷。
吴逢盛字纫甫号桐庵。
清嘉庆六年(1801)举人,世传儒学,为乡里大师,诗文高古,书法遒劲。著《三礼考异》等,年八十卒。
吴庭恽 字振行,号蝠山,初名泰临。
清嘉庆十六年(1811)进士,任四川某县知县,母丧归里。后起补四川定远知县,权合州,升涪州知州。著有《蝠山家训》。
吴廷康(1769—1837)宇康甫,一字赞甫,号元生、晋斋,晚年更号茹芝。
清代人,官浙江县丞。工书善画,嗜金石篆刻。著有《慕陶轩古砖录》、《桃溪雪传奇》等。今桐城县博物馆藏有其七言、六言对联。
吴汝纶(1840—1903),字挚甫
南乡会宫(今属枞阳县)人。清代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重要作家之一。
吴汝纶出身贫寒,少时曾以鸡蛋换松脂照明夜读。同治三年(1864)中举人,翌年中进士,授内阁中书。曾国藩慕其才,留佐幕府,切磋学问,为“曾门四大弟子”之一。后任深州(今河北深县)、冀州(今河北冀县)知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署深州,下令没收被地方豪绅侵占的学田1400余亩,为开办书院的经费。书院建成后,吴汝纶亲自讲课,以致“民忘其吏,推为大师”。在冀州“锐意兴学”,以教育推动地方政事。故深、冀两州文化教育事业盛极一时。光绪十五年(1889),吴汝纶辞官从教,任保定莲池书院山长。
吴汝纶虽为桐城派作家,但不固守“桐城家法”。力主废科举、办学堂,学习西方科学知识。认为“此时国力极弱,由于上下无人。人才之兴,必由学校。我国以时文为教,万不能自保种类,非各立学堂,认真讲求声、光、电、化之学,不能自存。”(《与张春元》)他看到“吾国旧学实不敷用”,西学势在必行,“非有实本领,不足以与外人相抵”(《桐城学堂招考说帖》)。光绪二十八年(1902),经清督学大臣张百熙荐举,授吴汝纶五品衔,充京师大学堂总教习。五月,清廷派吴汝纶赴日本考察学制,他不顾年老体衰,事必躬亲,深入各校考询。对日本的教育理论、制度、设施和施教方法详加考览,尽录所得,编成《东游丛录》一书。这是我国最早介绍日本教育的专著。
吴汝纶在日本考察期间,函告桐城地方耆老,阐述办新学的意义,准备在家乡普及国民教育,开办学堂。同年秋回国后,寓居省城安庆,借巡抚衙门南院,筹建桐城学堂(今桐城中学之前身)。他自任堂长,亲手拟定“桐城学堂招考说帖”、“开办桐城学堂章程十七条”等文稿。并为勉励桑梓后代而亲笔题写“勉成国器”匾额和“后十百年人才奋兴,胚胎于此;合东西国学问精粹,陶冶而成”的楹联。翌年春患病逝世。
吴汝纶长于文学,工于经史,尤精于评点校勘。著有《<易>说》2卷、《<尚书>故》3卷、《<夏小正>私笺》1卷、《文集》4卷、《诗集》1卷、《尺牍》7卷、《深州风土记》22卷、《东游丛录》4卷,于民国时编成《桐城吴先生全书》出版发行。
吴鳌(1739—1799)字龙海号漪澜
清代西乡(今练潭)布衣诗人。幼聪颖,六岁从师,渎私塾三年,家贫废学,从师学理发糊口。余暇读唐宋及当时名流诗著,依声立格,喜作“近体诗”自娱。知己慕其才思,劝他应试,他奉答一联云:“无须应试,我行我素;何必求官,吾爱吾庐。”自嘲“浮生不学林和靖,鹤子梅妻累尚多。”地方官员闻其名,招入幕,固辞不就。他毕生不仕,终身不娶,构居于横山练水之间。嘉庆四年(1799),知己索观旧作,遂集成《爱吾庐诗钞》。评者谓吴诗“笔秀词清,老于声律,如寒潭之贮秋月,微风之拂河汉,朝岚夕翠之掩映于高林古木,而羁禽野鸟之翔于风雨中也”。其诗集不求付梓传世,自叹“既不求于生前,复何望于身后”。嘉庆六年,濬县周光邻始刊于贵池。翌年,潜山熊宝泰再刊于潜山。抗日战争期间,县人第三次重印。
吴鳌一生桀骜不羁,得钱沽酒尽醉,醉则高卧长吟,终以饥寒交逼、贫苦无依而卒于茅屋中。其弟吴鲸借资营葬于今练潭乡磨基山麓。前竖“诗碑”一方,碑额横书:“吴漪澜之墓”,碑中竖行楷书阴刻自挽诗:“生前一醉浑如死,死去还如大醉眠。落日苍山烟雾里,乱坟荒冢不知年。”1985年9月,桐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吴鳌墓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吴芝瑛(1868—1934)女 字紫英号万柳夫人
南乡高甸(今属枞阳县)人。近代著名爱国女士、书法家、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父吴康之,历任宁阳、禹城、蒲台、武城、郓城知县,工书善诗,有《鞠隐山庄诗集》传世。伯父吴汝纶,系桐城派作家、教育家。吴芝瑛幼承家学,博及群书。稍长工文章、诗词、书法。十九岁离故土桐城,嫁无锡文士廉泉。光绪二十三年(1897),廉泉任清廷户部郎中,芝瑛随夫移居北京,以诗、文闻名京师。北京公理教会协会和书院院长美国人麦美德,慕其才华,结为女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庚子之役后,清廷为满足侵略者要求赔偿的欲望,加捐各种税务,势家富户乘机高抬物价,国人饥寒交迫。吴芝瑛叠箱当桌,瓦片作砚,于街头挥毫卖字,募“爱国捐”。并上书清廷,提出“产多则多捐,产少则少捐,无产则不捐”的主张,因有损于达官显贵的利益,遭权贵们百般诋毁。吴芝瑛愤激而倾向革命,暗中与革命党联系,以其名望和身份,掩护遭清廷搜捕的革命党人吴稚晖等。
吴芝瑛居京与女侠秋瑾为近邻,二人同有匡时济世之志,遂结为至交,互换兰谱。光绪三十年夏,她筹资助秋瑾赴日本留学。不久,吴芝瑛随夫南下,于上海曹家渡建小万柳堂归隐,自号“万柳夫人”。翌年,秋瑾归国筹办《中国女报》,她与女友徐自华解囊相助。光绪三十三年秋瑾在绍兴被害,芝瑛闻讯,悲恸欲绝,与徐自华营葬秋瑾遗体于杭州西泠桥畔,徐自华撰墓表,芝瑛书丹,题墓碑“呜呼鉴湖女侠秋瑾之墓”。世称其事、其书、其文为“三绝”。继而在小万柳堂筑“悲秋阁”以示纪念。同时还发表了《秋女士传》、《秋女士遗事》等文章,并作“西泠吊秋”七绝四首。清廷对此恼羞成恨,欲加害吴芝瑛、徐自华,但慑于国内外舆论压力,未敢贸然行动。
袁世凯专权称帝。袁氏之子袁克俊是吴芝瑛小女儿的未婚夫。在共和存亡的关键时刻,吴芝琐毅然投入反袁斗争。其致袁氏书说:“总统者,为吾民服务之首领,文言之总统,质言之一眼役之头耶,服役之头儿之位,何篡?”,“公朝去,而吾民早安;公夕去,而吾民晚息;公不去,而吾民永无宁日。”
早年其父在桐城遗产有良田数百亩,她不顾族人反对,慨然捐作办学之用,在浮山创办“鞠隐学堂”,使贫困子弟得以就读。著《帆影楼纪事》、《帆影楼旧藏画目》,辑《小万柳堂丛刻》5种。《桐城高甸吴氏宗谱》收录她吊奠秋瑾诗10首。
吴越吴越(1878—1905)字梦霞后改孟侠
县市乡(今城关镇)人。近代民主革命烈士。父尔康,早年在浙江任小官,后在县城教私塾。吴越七岁丧母,随父就读塾中。十二岁起,屡应童子试不中,十九岁后,弃学八股文,好读史,“每读明史,朗诵长吟,感叹唏嘘不能置。”光绪二十六年(1900)到上海,欲进广东言馆。因该馆偏重外语,乃离沪北上。光绪二十八年,经邑人吴汝纶荐举,入保定高等师范学堂读书,常聚友议论时政。光绪二十九年,得邹容《革命军》一书,反复阅读,“适其时奉天被占,各报传警,至是而知家国危亡之在迩,举昔卑污之思想,一变而新之。”开始,一度推崇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后读《警世钟》、《孙逸仙》、《黄帝魂》及《中国白话报》,思想又起变化:“乃知此前梁氏之说,几误我矣!”
吴越在保定高等师范学堂学习期间,同爱国志士蔡元培、秋瑾、陈天华、杨守仁、赵声等先后结识和交往。每与友人“谈及国亡种削之势,辄饮泣不止。”并在保定创办两江公学、《直隶白话报》,在青年中传播民主革命思想。光绪三十年,吴越参与革命党人赵声等人组建的北方暗杀团,任支部长。光绪三十一年七月,他得知清廷将派载泽、绍英等五大臣出国考察宪政,认为这是清廷为巩固专制统治,采取欺骗和麻痹人民的一种手段。于是决定暗杀载泽等人,以揭露清廷的阴谋。他潜入北京,侦知五大臣出国日期。9月24日,五大臣在北京正阳门站登车,即将出发。吴越身携炸弹赶往车站,见戒备森严,无法靠近,便急忙买了一套无顶官服,乔装官方仆从,登上五大臣专列,正要投弹时,机车与列车接轴,车身强烈震动,炸弹落入车厢引爆,五大臣仅载泽、绍英受轻伤,而吴越本人不幸肢断腹裂,壮烈牺牲。
吴越殉难后,面目血污,模糊难辨,陈尸数日,无人认领。后侦缉人员至桐城驻北京会馆,始知发难者为吴越。光绪三十三年四月,《民报》临时增刊“天讨号”,首次披露吴越《暗杀时代》一文,同时将其致章炳麟与未婚妻的绝命书公布于众,世人始知吴越为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而成仁。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寻获吴越遗骨营葬于安庆平头山。其故乡桐城县城易名孟侠镇,并创建孟侠中学以作纪念。
吴逸生(1899—1959)字季超
高桥乡人,肄业于两江师范农政学堂。曾任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长,桐城中学、麻溪女中、浮山中学等校教员或校长。抗日战争时,为救亡运动奔走呼号。建国后,历任县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县政协委员、副主席,副县长。著有《墨子注释》、《如不及轩文稿》。
2015年中秋吴福和摘抄于安庆
未校对版,欢迎专长古文宗亲标点或白话。
由于族内修谱建祠工作的启动,没有时间对其深究。发到网上的的目的:是想对爱好研究吴姓人物的宗亲有一点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