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志人物】明万历年间南宫知县—邢侗
邢 侗
【原文】邢侗,临邑①人,进士。能书②,与董其昌③齐名。万历④中知县事。公正廉洁,先教化⑤后文法⑥。在任五年,野无不耕之田,下无废学⑦之士,盗息讼简⑧,吏民爱之,号曰邢父。擢御史,邑人建祠祀之。
(清道光《南宫县志》,清光绪、民国略同)
【注释】① 临邑:今德州市临邑县。② 书:指书法。③董其昌(1555—1636)明代书画家,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华亭派”的主要代表,官至礼部尚书。④万历:是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1573年-1620年。⑤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⑥文法:指柔性法制。⑦废学:荒废学业;中止学习。⑧讼简:指狱讼稀少。
【译文】邢侗,德州临邑县人,进士出身。擅长书法,与明代书画家董其昌名望相当,明万历年间任南宫知县。他施政公正廉洁,处理社会矛盾先进行风化政教,然后实行柔性法制。在南宫县任职五年,使各地村外没有不耕种的闲田,民间没有荒废学业的学子,偷盗行为停止,告状入狱者稀少。老百姓都很爱戴他,号称“邢父”。升任御史以后,人们建祠纪念他。
(清道光《南宫县志》,清光绪、民国略同)
【琐述】邢侗(1551-1612)字子愿,号知吾,自号啖面生、方山道民,晚号来禽济源山主,世尊称来禽夫子。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生于临邑县(今山东临邑县)万柳村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超常颖悟,勤奋好学。7岁即能以大笔书写大字,14岁时已阅尽家中大量藏书。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山东督学邹安福见到邢侗的楷书后夸赞:“此儿书法有前辈风,是天下才也!”遂召至济南泺源书院读书,传为齐中美谈。18岁(1568年)考取拔贡,隆庆四年(1570年)考中举人,万历二年(1574年)24岁时进士及第,主考官于慎行看见其殿试卷后叹道:“徐淮以北固无比”。邢侗及第与其他进士一起按惯例在京师骑马游城时,迎面坐轿而来的跋扈宦官冯宝令进士改道,邢侗勒马挺身而出,大气凛然地与其对峙,迫使其改道而行。此举一时轰动京师,四方学子无不慕其高雅而欲结交。万历三年(1575年)四月,邢侗授南宫知县。临行前其父叮嘱他:”吾家故温,不需若养,祓除其心,以和惠民“,并教之”在官廉,岁以农入佐之“。其意是说,我们家能温饱,不需你佐官养我,暂不要考虑孝顺我,去为南宫百姓谋福利吧。千万不能贪污,每年我以家廪收入资助你。
邢侗上任后的第一个举措就惊动全县。当时县衙有两本账,一本是“官拨”,用于日常政务,动此银即为贪污;另一本是“杂入”,知县可以随意调拨。邢侗将两本合为一本,表示不动一两为己。他还告诫家眷”廪食囊衣,悉自家中具之,不以烦邑人”。接下来,不出三、五日,将数年所积陈案一一理清。怨者申,罪者认,相讼者双方无不帖服其“清明”。邻县枣强,有一桩多年难断之旧案,请邢侗协助审理,届时问明情由,片言而决。双方叹其“果而公”。其后,邢侗籴粮入库,以备荒年。万历七年(1579年),筹资重修文昌阁,开辟玉带街,兴教化,正风俗,劝垦耕,周济寒士,岁课月试。诸生中登科者相继不绝。三年后,考绩循良,连任南宫,又二年大治,“野无不耕之田,下无废学之士”。盗息讼减,吏民爱之,号称“邢父”。
河北枣强县令南宪仲于邢侗是同榜进士,南宪仲到枣强当县令以后,突然病故在任上,他的妻子也染病去世了,留下一个幼弱的儿子和两个仆人,情景非常凄惨。邢侗闻讯非常伤悲,他惋惜南宪仲英年早逝,可怜留下的幼儿在枣强举目无亲。刚巧,京城的一个督学到南宫来巡察,邢侗向他说明南宪仲的不幸遭遇,提出自己要亲往枣强县替南宪仲处理丧事。督学感动地说:“你做的是古人高尚的义举,我应请替南宪仲给你下跪。”邢侗赶到枣强,料理完丧事后,又检查登记了南宪仲的行囊和遗物。他当众取出三十两银子给宪仲的一个老仆人,杜绝了个别不怀好意的人趁机窥探钱财的念头,暗中又拿出自己几个月的俸禄送给老仆人,让他作回家的费用。又告诉老仆人要精心照料南家遗孤。后来邢侗还是不放心,有派了两名得力的随从护送他们安全回到老家。任命赞扬邢侗对待南宪仲比桃园结义的情谊还重。
万历八年(1580年)六月,提升入京,为监察御史。万历九年(1581年)三月,出按河东巡盐政,所部河南、山西、陕西数千里。当时,各州府吏对私贩盐者捕获不及,便捉其家人抵罪入狱,十有九死,却罚不着贩私盐者。邢侗就命令下级,对已经逮捕的人,允许其家人用钱回赎。结果拯救了很多被冤枉的人,并且所得赎金累万。他锱铢不染,对送来的谢银不开封便驳回。
万历十一年(1583年),邢侗湖广参议。闲暇之余,非常;留心碑帖石刻,每到一处遍访名流学士,结交了很多知心朋友。其间,有大盗以海为穴,为民害二十年。邢侗巧设防略,令所司擒住,斩之弃世以示众,解散其余党。其中有三个小头目本该杀,邢侗念其亲友子女,以“树敌莫多”违抗规章将其释放。结果因此而“夺俸”三月,邢侗却高兴地说:“吾以三月俸,全三人命,所得多矣!”从此,黎民得以过平安日子。当时正逢荒年,邢侗随机开赈放粮,时候才奏报皇上,所以老百姓没有外出逃荒的。
邢侗后来督漕米,二年中两次往返淮河,不急于催科,故民无紧迫感。其间,有人逢迎他送来精致的凉席,被他呵斥退回。他回乡探亲时,没有携带任何吴楚物产,皆为宝剑、书籍,还有十两俸银。其父笑道:“此真吾子也!”。
万历十四年(1586年)二月,升至陕西行省太仆寺少卿,邢侗虽然赴任,但不适意。当时朝政腐朽堕落,国家的主宰不理朝政,大臣难以见皇上,奏疏泥牛入海,宦官弄权,官员互相倾压,危机四伏,令邢侗心灰意冷。他觉得政治抱负难以实现,遂采取了韬晦之计,托辞以“亲老归养”,三次上书恳请恩准,至是年五月获准返乡。此时邢侗官至四品,三十六岁。
邢侗居家孝伺双亲,和睦乡里。他表示:不夺民一亩田,不占民一间房。为给乡亲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他买下城东南隅城墙下空闲荒旷的地方,营造一座园林,取名“烁园”。内设26景,大多是因地造形,非常简陋。靠水塘而建的名“思曼湖”,依土丘而建的名“犁邱台”,凿小池而建的名“优錛罗池”。其中第7景名“来禽馆”,是他读书的地方,为三间瓦房,也很普通。该园建成后,“外户部闭,与众共之”。乡里百姓可以随意步入观赏,邢侗如果遇到来人,还“和颜接引,殷勤劳问”。邢侗如果外出路遇亲老,乘车的时候就下车,骑马的时候就下马,谦和礼让。其父有一次坐在车上让人推着去看园内各景,邢侗拿着铲子侍候在身旁,每过一景必先前往,铲平路上小土堆,垫平小坑沟,使车行平稳。
祖籍东阿的邢侗座师于慎行在来老家居住时,邢侗每年都要去问候。于慎行应召入朝拟任宰相时经过临邑,邢侗置酒饯行,特意说明不要推荐自己。于慎行卒后回乡安葬,邢侗闻讯飞马迎丧于都城外,一直送到东阿,并料理丧事,撰写碑文。丧日持缰,泪如雨下。邢侗归乡时,其妻陈氏怀有八个月的身孕。此前,从十七、八岁开始,陈氏“间岁有孕”,生有四男,三个早夭,只剩一个9岁男孩邢王瑞。这时陈氏又怀孕在身,经常做恶梦,身体肿胀,医生开了许多药,陈氏摆手拒绝,担心对胎儿不利,临产又经苦痛,“诸医环诊进药不奏效”,不久去世。邢侗悲痛异常,呜呜恸哭。他对陈氏留下的独子宠爱有加,可儿子却怀才不遇,屡试不第,以至抑郁成病,34岁时英年早逝。邢侗哀伤愈年,遂致大病,40余日不愈。临死神思不乱,自理衣襟,正容端坐而瞑。时在万历四十年(1612年)四月,享年62岁,葬于临邑县城西南大芦村西南邢氏西莹。
邢侗一生,无论读书、做官,还是后期闲居在家,诗、文、书、画始终伴随左右,尤其于文学、书法造诣颇深。明代万历前期,他与于慎行等人一起,倡言文学革新,反对模古,主张诗有“别才”、“别趣”,倡导雄浑大雅、朴茂浑成的诗风。其存世的《来禽馆集》中就有诗五卷,包括五言诗、五七言律诗和绝句等五百余首。还有序、颂、纪、銘等各体,精彩纷呈,被时人推崇说:“子愿(邢侗)文体沿六朝,而精凿整洁,新奇充满,出入秦汉,无六朝人强造不根,夸多伤烦之病”。“宗经则情深而不诡,风清而不杂,事信而不诞,义直而不回,体约而不芜,文丽而不淫”。邢侗还以擅长志书而闻名,他主纂的《南宫县志》世评为“核而文,严而直,信史笔也”。应聘纂修的《武定州志》,体例完备,成为名志。后又应聘修《临邑县志》,均对地方志起到历史性传承作用。
邢侗在绘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偶作意写卷石、莎草、长松、修竹,游戏点缀,罗罗见其清淑,大抵仿叔明、元章笔意。”不以丹青为长,不过略以自适,却也落落大方。他在其《题沈周花果》说:“画以三笔五笔得其神者佳。虽笔笔工整、敷彩浓丽,即得其妙,神亦难至。”他绘事方面的修养品位由此可窥见一斑。
邢侗的文化艺术成就,还是以书法为最。他24岁以前主要学习对象是沈度、王宠、赵孟頫这些元明书法家,对他们的书法风格掌握的十分娴熟。从25岁至55岁,以学习和弘扬二王书法为主,兼学魏晋唐宋各家,其作品“居然有龙跳虎卧之致,试取临池妙墨错杂诸名帖中,不辨古今”,与当时的名帖难以区分。邢侗56岁志62岁,是形成个人面貌,挥洒自如时期。他在二王德草书基础上,进一步提纯,开辟一片新天地。“晚末数载中超神入化,墨渖淋漓,满楮生动。巧夺天工,可谓各臻其至,亦各极其趣也”。其晚年虽然并非有意为书,但多具自然潇洒之趣,结字宽博疏朗,笔画挺拔雄健,既不同于晋唐人书,也与元明诸家有别,确实体现了独特的个人风貌。晚年尤精章草。其晚岁写出自己特色之作,多为信札,流传不广;加之身处穷乡僻壤,又不多同外界接触,故其影响远不如其他大家。但当时仍与董其昌、米万钟、张瑞图合称“明末四家”,人称“北邢南董”、“邢张米董”,其名居首,足见也曾显赫一时。后人评之“上自宫禁,远及四夷君长,购得只字,宝为九鼎”。万历令内竖以邢侗字扇进览,为击节称赏,命女史学其书,遂置以图记。朱宗伯出使,从人适携邢书二幅,购之黄金同价。琉球使者入贡,愿多住些天,买到邢书才去。邢司马玠至高丽,有李状元妻,托致书子愿,愿为弟子,自恨身为女子,不能入中国。邢侗传世书迹有《临王羲之帖》《论书册》《古诗卷》《临晋人帖》《书札卷》《来禽馆集》等。其中《来禽馆集》至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抄入《四库全书》,《石莒蒲图》扇面现存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除故宫博物院外,今伦敦博物馆,日本、东南亚诸国和台湾、上海、长春、四川、湖北等博物馆皆有存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