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密市(密县)历代修志情况介绍
发布时间:2020-04-24 点击数:5908
密县修志始于明成化二十年(1484),万历元年(1573)、崇祯七年(1643)两次续修。明代三部志书均已失传。
清顺治十年(1653)刊本八卷,现仅有残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十六年刊本设“治地志”“治官志”“人物志”“艺文志”四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康熙三十四年(1659)刊本设“方域志”“建置志”“赋役志”“职官志”“人物志”“艺文志”六卷,藏于国家图书馆。
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密县志》十卷,较之顺治、康熙刊本,增加“漕米”“礼乐”“里保”“风俗”“驻防”“封荫”等,现仅有残本一卷,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完整版本。
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共十六卷,另有卷首一卷;民国13年(1924)刊本共二十卷。这两个版本保存比较完整。
1982年5月成立密县志编纂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密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均简称“县志编委会”),组织、领导开展新方志编纂工作;县志编委会下设总编辑室,具体负责县志编纂工作,指导基层志、专业(部门)志编纂;各乡(镇)及县直单位普遍建立领导机构。县志编委会印发关于征集《密县志》资料的通告,培训了一批基层修志人员;县志总编室制定编纂方案,拟定编目大纲,全县共组织编纂队伍300余人。
1983年5月至1986年为新编《密县志》资料收集阶段,本着“不厌其详,力求完备”的精神,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原则,以通告、函调、查档、外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系统地查阅了县档案馆保存的各时期的档案,县广播站保存的新闻稿和《密县报》;赴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收集了不少珍贵资料。至1985年底,总编室共收到各单位提供的资料2000余万字。县志总编室还组织人力对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进行校注,校注本1995年3月荣获河南省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清顺治十年(1653)刊本八卷,现仅有残本藏于国家图书馆;十六年刊本设“治地志”“治官志”“人物志”“艺文志”四卷,藏于国家图书馆;康熙三十四年(1659)刊本设“方域志”“建置志”“赋役志”“职官志”“人物志”“艺文志”六卷,藏于国家图书馆。
乾隆十五年(1750)重修《密县志》十卷,较之顺治、康熙刊本,增加“漕米”“礼乐”“里保”“风俗”“驻防”“封荫”等,现仅有残本一卷,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有完整版本。
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共十六卷,另有卷首一卷;民国13年(1924)刊本共二十卷。这两个版本保存比较完整。
1982年5月成立密县志编纂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密县史志编纂委员会,均简称“县志编委会”),组织、领导开展新方志编纂工作;县志编委会下设总编辑室,具体负责县志编纂工作,指导基层志、专业(部门)志编纂;各乡(镇)及县直单位普遍建立领导机构。县志编委会印发关于征集《密县志》资料的通告,培训了一批基层修志人员;县志总编室制定编纂方案,拟定编目大纲,全县共组织编纂队伍300余人。
1983年5月至1986年为新编《密县志》资料收集阶段,本着“不厌其详,力求完备”的精神,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的原则,以通告、函调、查档、外访、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系统地查阅了县档案馆保存的各时期的档案,县广播站保存的新闻稿和《密县报》;赴全国各地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收集了不少珍贵资料。至1985年底,总编室共收到各单位提供的资料2000余万字。县志总编室还组织人力对嘉庆二十二年《密县志》进行校注,校注本1995年3月荣获河南省史志优秀成果一等奖。
上一篇:嘉靖版汀州府志重现天一阁始末 下一篇:浙江省开化县历代修志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