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泰兴县志 宣统泰兴县志续 民国泰兴县志稿 道光泰兴志略
发布时间:2020-03-02 点击数:2433
光绪泰兴县志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烜纂,清光绪12年(1886)刻本。激云,字白卬,湖南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光绪10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曾烜,字夝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该志接续前志,记述嘉庆18年(1813)至光绪12年史实。卷前有陈钦铭、杨风朝、杨激云诸《序》。卷首图,卷1~5区域志(沿革、准望、分率、乡聚、河渠);卷6~9建置志(城垣、公署、义宇、名迹);卷10~15经制志(赋役、学校、典礼、营伍);卷16~17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迹列传);卷18~22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国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卷23~26列女志(节妇前录、节妇续录、节妇今录、贞孝、义烈合录);卷末志余(述异、谈逸)。是书长于文笔,而疏于事实,志中疏漏失实甚多。如宋军南霸塘败金,明代新河口歼倭等当地重大历史事迹竟率略未载。民国时金鉽曾专作志朴8卷,志校6卷,足资弥补该志之遗误。
宣统泰兴县志续
十二卷首一卷 泰兴县志补 八卷 泰兴县志校 六卷/王元章修,金蘅意纂,民国19年(1930)稿本,民国22年刻本,泰州古籍书店抄本。元章,锦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郊)人,民国5年调任泰兴知县。金蘅意,名鉽(1871—1950),字蘅意,号陶宦,泰兴县人。光绪17年(1891)优贡,19年举人,2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与林旭友好,戊戌变法中,长假返里休养。历任县学堂总教习,南菁高等学堂教务长兼督学,曾去日本考察。后任江楚编译局分纂。宣统初年,任江苏通志局协纂,辛亥革命时,被举为泰兴县民政长,民国元年改任县知事,后任彭泽县官。袁世凯恢复帝制后请病假回乡,专事纂志,先后总纂泰兴、如皋两县县志,分纂南通县志艺文志,复任江苏通志编纂。抗战后被聘为国史馆编修,因病未能就职。著有《江山小阁诗文集》。民国7年,江苏省长公署通令所属各县重修县志,王元章乃设编修,延沈文翰,金鉽主其事。历3年采访事竣,而沈氏病卒,由金氏排缵编纂。最终于民国19年定稿,至22年方刊印。在编纂过程中,金、沈关于志例问题曾有争议,沈认为宜改前志而为之。金则以为:“自来史家积习喜改旧文,大率新志成,而旧志亡,既无以见前人之得失,又何从质后人以是非?不如取前志既成后之事赓续成编,其前志之讹误者校正之,疏略者补益之,两本并行,事相因而体实创。”后金氏遂成续、补、校志3种,合之而为一书。《志续》前有民国13年王元章《序》、19年李详《序》、20年柳诒徵《序》、21年金鉽《序》。记事起自上古,迄于宣统3年(1911)。门目以《光绪志》为本,子目只续部分内容。《志补》系增补光绪志之阙漏,时间迄至光绪末年。补录门目内容有:卷1区域志(沿革、风气、物产、河渠);卷2建置志(城垣、公署、名迹);卷3经制志(赋役:芦课、屯田、群田、征榷、蠲恤、附盐法)、典礼、军备;卷4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绩列传);卷5~7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清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技艺、侨寓、方外、节妇前录续录今录、贞烈孝义合录、艺文);卷8志余(述异、谈逸)。《志校》系校正《光绪》志之舛误。门目基本同《志补》,唯于《区域志》增形势、方言、乡聚,《建置志》增义宇,《经制志》增学校、营伍。该志取材广博,不但参阅图书典籍、官廨档案,而且搜集私家谱牒、祠墓石刻;舆图系以近代科学方法测绘制成;《志校》中有《志原》,详细考述泰兴县志纂修源流,又罗列各志书志目,这对泰兴已佚旧县志,亦可考知其崖略。时人对该志多持褒辞,如柳诒徵志《序》曰;“续志虽仍旧目,而于其义所未安者多所更定。校、补两刻,贯穴群籍,箴伪辑佚,尤足以见学识所系逡先霄壤焉。”
民国泰兴县志稿
金鉽纂,稿本。《泰兴县志稿》尚未编次厘定,凡4册,以“元”、“亨”、“利”、“贞”标立。元册;民政志(户口、乡聚)、区域志(四境、乡聚、分率、风俗、水道、河渠、津梁)、建置志(公所、教堂、防卫、警察、巡警局、邮政、义仓、善堂、仓廒、义冢)、区域志(古迹、寺观、赋利、屯田、海关、厘捐、书院、义学、学堂、学校)、食货志(物产、轮步);亨册、祭祀、官师志(印庄巡检)、人物志(科第、贡举、应例、效力、封赠、封荫、附贡、学校串业、武达、武科、耆寿、方技、节妇、烈妇、孝妇、贤母、贞寿、贞孝)、志余;利册、孝友、忠烈、文苑、宦绩、武勋、义行、寓贤、方外;贞册、闺秀、烈妇、贞孝、孝妇、贤母、贞寿、灾异。因系初稿本,故门目前后重叠杂出。每部分内容记述之后,注分纂人姓名。各门类迄止时间不一,最迟至民国9年(1920),主要内容为记民国改元后事。如《轮步》中有关本县光绪26年(1900)创设利济小轮公司,祥茂公司、大达公司,宣统元年(1909)创设高港怡和、鸿安、宁绍大轮公司的记述,等等。
道光泰兴志略
四卷(清)何萱撰。萱,字石闾,泰兴人。岁贡生,摈弃举业,杜门潜研,精音韵之学,著《红露山人集》。该志共分为8个门类;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表微。邹鹤征在志《序》中说:“邑人何君石闾,博学有识土也,虑旧志之未善,为载汰而更定之。芜者节,秽者剃,冗杂者削,征实补遗,两阅月而书成。”并誉之“载笔谨严,修词条达,非深得古志乘之体裁而能若是欤?”江苏著名志家金鉽于宣统间曾见该志稿本.他在《[宣统]泰兴县志校·志原》中亦誉道;“愚意泰兴邑乘,独何氏质实而典雅,具有史法。”并附录该志邹《序》。邹《序》对修志主张也颇有见地。如在修志的文风上,他主张“载笔谨而严,修词简而达,舍此二者弗贵也。”他还指陈官修方志的偏弊:“士大夫往往铺张,醵金设局,赍厚币延当代之名重为总其事,而邑之荐绅弗与焉。彼陋砸者无论矣,间有一、二博学有识之士,或格于势而难言,或言之而未必合。草创成书,芜秽冗杂。”都确有道理。
二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杨激云修,顾曾烜纂,清光绪12年(1886)刻本。激云,字白卬,湖南善化(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光绪10年由军功署任泰兴县令。曾烜,字夝谷,南通州(今南通市)人,陕西即用知县,工文词。该志接续前志,记述嘉庆18年(1813)至光绪12年史实。卷前有陈钦铭、杨风朝、杨激云诸《序》。卷首图,卷1~5区域志(沿革、准望、分率、乡聚、河渠);卷6~9建置志(城垣、公署、义宇、名迹);卷10~15经制志(赋役、学校、典礼、营伍);卷16~17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迹列传);卷18~22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国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卷23~26列女志(节妇前录、节妇续录、节妇今录、贞孝、义烈合录);卷末志余(述异、谈逸)。是书长于文笔,而疏于事实,志中疏漏失实甚多。如宋军南霸塘败金,明代新河口歼倭等当地重大历史事迹竟率略未载。民国时金鉽曾专作志朴8卷,志校6卷,足资弥补该志之遗误。
宣统泰兴县志续
十二卷首一卷 泰兴县志补 八卷 泰兴县志校 六卷/王元章修,金蘅意纂,民国19年(1930)稿本,民国22年刻本,泰州古籍书店抄本。元章,锦县(今辽宁省锦州市郊)人,民国5年调任泰兴知县。金蘅意,名鉽(1871—1950),字蘅意,号陶宦,泰兴县人。光绪17年(1891)优贡,19年举人,21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与林旭友好,戊戌变法中,长假返里休养。历任县学堂总教习,南菁高等学堂教务长兼督学,曾去日本考察。后任江楚编译局分纂。宣统初年,任江苏通志局协纂,辛亥革命时,被举为泰兴县民政长,民国元年改任县知事,后任彭泽县官。袁世凯恢复帝制后请病假回乡,专事纂志,先后总纂泰兴、如皋两县县志,分纂南通县志艺文志,复任江苏通志编纂。抗战后被聘为国史馆编修,因病未能就职。著有《江山小阁诗文集》。民国7年,江苏省长公署通令所属各县重修县志,王元章乃设编修,延沈文翰,金鉽主其事。历3年采访事竣,而沈氏病卒,由金氏排缵编纂。最终于民国19年定稿,至22年方刊印。在编纂过程中,金、沈关于志例问题曾有争议,沈认为宜改前志而为之。金则以为:“自来史家积习喜改旧文,大率新志成,而旧志亡,既无以见前人之得失,又何从质后人以是非?不如取前志既成后之事赓续成编,其前志之讹误者校正之,疏略者补益之,两本并行,事相因而体实创。”后金氏遂成续、补、校志3种,合之而为一书。《志续》前有民国13年王元章《序》、19年李详《序》、20年柳诒徵《序》、21年金鉽《序》。记事起自上古,迄于宣统3年(1911)。门目以《光绪志》为本,子目只续部分内容。《志补》系增补光绪志之阙漏,时间迄至光绪末年。补录门目内容有:卷1区域志(沿革、风气、物产、河渠);卷2建置志(城垣、公署、名迹);卷3经制志(赋役:芦课、屯田、群田、征榷、蠲恤、附盐法)、典礼、军备;卷4秩官志(古今官属年表、仕绩列传);卷5~7人物志(选举表、宋元明人列传、清初以来见旧志者列传、嘉庆以来列传、技艺、侨寓、方外、节妇前录续录今录、贞烈孝义合录、艺文);卷8志余(述异、谈逸)。《志校》系校正《光绪》志之舛误。门目基本同《志补》,唯于《区域志》增形势、方言、乡聚,《建置志》增义宇,《经制志》增学校、营伍。该志取材广博,不但参阅图书典籍、官廨档案,而且搜集私家谱牒、祠墓石刻;舆图系以近代科学方法测绘制成;《志校》中有《志原》,详细考述泰兴县志纂修源流,又罗列各志书志目,这对泰兴已佚旧县志,亦可考知其崖略。时人对该志多持褒辞,如柳诒徵志《序》曰;“续志虽仍旧目,而于其义所未安者多所更定。校、补两刻,贯穴群籍,箴伪辑佚,尤足以见学识所系逡先霄壤焉。”
民国泰兴县志稿
金鉽纂,稿本。《泰兴县志稿》尚未编次厘定,凡4册,以“元”、“亨”、“利”、“贞”标立。元册;民政志(户口、乡聚)、区域志(四境、乡聚、分率、风俗、水道、河渠、津梁)、建置志(公所、教堂、防卫、警察、巡警局、邮政、义仓、善堂、仓廒、义冢)、区域志(古迹、寺观、赋利、屯田、海关、厘捐、书院、义学、学堂、学校)、食货志(物产、轮步);亨册、祭祀、官师志(印庄巡检)、人物志(科第、贡举、应例、效力、封赠、封荫、附贡、学校串业、武达、武科、耆寿、方技、节妇、烈妇、孝妇、贤母、贞寿、贞孝)、志余;利册、孝友、忠烈、文苑、宦绩、武勋、义行、寓贤、方外;贞册、闺秀、烈妇、贞孝、孝妇、贤母、贞寿、灾异。因系初稿本,故门目前后重叠杂出。每部分内容记述之后,注分纂人姓名。各门类迄止时间不一,最迟至民国9年(1920),主要内容为记民国改元后事。如《轮步》中有关本县光绪26年(1900)创设利济小轮公司,祥茂公司、大达公司,宣统元年(1909)创设高港怡和、鸿安、宁绍大轮公司的记述,等等。
道光泰兴志略
四卷(清)何萱撰。萱,字石闾,泰兴人。岁贡生,摈弃举业,杜门潜研,精音韵之学,著《红露山人集》。该志共分为8个门类;地理、建置、祠祀、田赋、官师、人物、选举、表微。邹鹤征在志《序》中说:“邑人何君石闾,博学有识土也,虑旧志之未善,为载汰而更定之。芜者节,秽者剃,冗杂者削,征实补遗,两阅月而书成。”并誉之“载笔谨严,修词条达,非深得古志乘之体裁而能若是欤?”江苏著名志家金鉽于宣统间曾见该志稿本.他在《[宣统]泰兴县志校·志原》中亦誉道;“愚意泰兴邑乘,独何氏质实而典雅,具有史法。”并附录该志邹《序》。邹《序》对修志主张也颇有见地。如在修志的文风上,他主张“载笔谨而严,修词简而达,舍此二者弗贵也。”他还指陈官修方志的偏弊:“士大夫往往铺张,醵金设局,赍厚币延当代之名重为总其事,而邑之荐绅弗与焉。彼陋砸者无论矣,间有一、二博学有识之士,或格于势而难言,或言之而未必合。草创成书,芜秽冗杂。”都确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