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泰州志 崇祯泰州志 康熙泰州志稿 雍正泰州志 道光泰州志
发布时间:2020-02-01 点击数:1926
万历泰州志
十卷(明)李存信修,黄佑、章文斗纂,明万历32年(1604)刻本(残,存卷1—4);清抄本;泰州新华书店1963年手抄本(名曰完本,实为4卷残本抄本)。存信,字会疏,江西广昌县人,万历29年至34年任泰州知州。佑,江西广昌县人。文斗,字月鹿,泰州人,贡生,工古文词,以岁荐任浙江定海丞,著《定海三赋》,曾分纂《嘉靖惟扬志》。先是,章氏编成志稿,后存信来任后邀其同乡友人黄佑来泰就其稿本加以纂修,黄乃“就馆舍蚤夜删定之,四阅月而就。”卷前有两淮直指吴县蒋养庵、太仆寺少卿州人陈应芳以及李存信、黄佑4序,修志姓氏、凡例、目录、舆图。凡10纲58目。卷1辨职方(星野、疆境、沿革、形胜、街市、乡都、风俗);卷2陈经制(城池、学校、署廨、坊表、铺舍、桥渡、兵戎);卷3程物土(户口、贡赋、力役、马政、河渠、盐课、物产);卷4叙官联(职制、莅任、驻札);卷5识遗爱(牧政、师表、抚台、海道);卷6考入仕(辟荐、进士、举入、岁贡、例监、武举、椽辟);卷7标名节(理学、名臣、孝子、武勋、隐流、修士、流寓、尚义、期寿、贞节);卷8沐恩光(貤封、荫子、武胄);卷9备幽异(坛塘、庙祠、寺观、异占、古迹、畸术、丘墓);卷10铨艺文(征治、征献、征胜)。舆图中有陈应芳作泰州、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州县水利7图,直观地再现了当时诸县水利风貌。序言中有较多的方志理论阐述,如明确提出修志是地方官吏的职责,陈切对方志认识上的时弊。《贡赋》中详细记载全州田亩数、夏秋税粮数、均徭数、驿传民壮用银数及各项支出细目。这些为民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但后人亦有讥其“芜杂”,“简陋”者。
崇祯泰州志
十卷图一卷(明)刘万春纂修,明祟祯6年(1633)~17年刻本;清康熙58年(1719)魏锡祚刻本;传抄康熙58年本;恨不读书堂抄本;抄本;油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李自滋修,误。万春,字公孕,泰州人,万历44年(1616)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刘氏因《万历州志》“操觚者颇简陋”,而《天启州志》“错杂不驯,出入失当”,遂于天启4年(1624)参考两志草创成稿,后经几度修改,至崇祯5年方基本定稿,次年由知州李自滋校梓,至崇祯17年成书。卷前有天启4年翁延寿《序》、崇祯6年姚思孝《序》、刘万春《序》、凡例、舆图。凡8志54目。纲目设置近于《万历志》,唯小目归并与各卷题名略有不同。其中《官师志》同于前志《叙官》、《识遗爱》、《选举志》同于前志《考入仕》、《沐恩光》、《艺文志》(8—10卷)同于前志卷10《铨艺文》,《方外志》同于前志《备幽异》,等等。下限一般记至崇祯6年,但《官师志》内秩官记至崇祯12年,而《方外志·灾祥》记至崇祯17年。志中强调“纪民间疾苦,政事利弊”,对于害政者如代征灶粮之事,多所采录。每门前有总序,每目后有“外史氏曰’,行文中也常展开议论。如《建置志·城池》中曰:“城郭沟池以为固,皆所以御暴而保民也。……然地利不如人和,行仁政以收众心,庶无形之干千也哉! ”《人物志》中专设《理学》一目,详述“泰州学派”师承渊源、学术成就、主要代表人物情况等,突出了地方特点。体例严谨,文字精湛。《四库全书总目》对它评价颇高;“意主黜伪存真,颇不徇其乡曲。其论学究而蓦理学之堂,方技而割隐君之席,及谀墓之文,虽工不录者,皆切中州郡志书之弊也。”康熙58年,魏锡祚据崇祯刻本重刊,虽称“不敢加损一字”,实多有删节之处,如不仅将称清兵为“奴酋”、‘奴骑”等语删去,且将关于如皋县的记载亦予删除,而如皋在雍正初年才划隶通州,殊为失当。
康熙泰州志稿
六卷(清)宫伟镠、陆廷抡撰,民国9年(1520)韩国钧编印《海陵丛刻》本;《春雨草堂全集》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伟镠,字紫阳,泰州人,祟祯16年(164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清入关后退居故里,著有《春雨草堂全集》。廷抡,字悬圃,兴化县人。工古文词,清入关后不肯应试,应聘家馆讲课。宫氏邀请陆氏于宫宅北园编撰此志。康熙12年(1673)稿成,只纂《秩官》、《人物志》数卷,初名《微尚录存》。《雍正州志.凡例》称:“太史纂《人物志》四卷。”据夏荃《退庵笔记》:“其单行本余曾见之,有序,有例言,有圈点……与《春雨草堂集》中所刊志稿小异”,“今《春雨草堂全集》有《州志稿》六卷。”盖后增补而成。《雍正扬州府志》以为顺治间修,误。内容为:卷1记(州志前后记、形胜关系、秩官人物记、社稷坛记、山川坛记、郡厉坛记)、论赞(山川论赞、古迹论赞、河渠论赞、儒林论赞等);卷2考辨论次(《宋史》泰州、泰州论辨、周末宋初州司论次、状元王公俊又考、仲公并载泰志论次、许公元载名贤论次、侨寓论次、八景论次、丹井论次、云路孔新堤论次、十仙堂像十仙考)、论(钱粮附论、河渠附论二则、名宦乡贤特祠论、乡饮酒礼论);卷3~4列传(秩官);卷5~6列传(名贤、笃行、文学、孝子、义侠、贤孝、侨寓、艺事)。《海陵丛刻》本韩国钧作有《跋》。该志虽非州志完稿,但由于宫氏家藏宋《(淳裙)吴陵志》抄本,此编多所采录,故保存有不少宋代泰州志书资料,弥足珍贵.
雍正泰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褚世暄修,陈九昌等纂,清雍正6年(1728)刻本。世暄,宇华峰,宣化(今属河北张家口市)人,雍正5年任泰州知州。九昌,镶黄旗人,雍正元年任泰州同知。该志几原封不动地将康熙间魏锡祚重刻《崇祯志》列于前,次录州人宫伟镠《微尚录存》(即《康熙)泰州志》)、《庭闻州世说》等在志书中内容,后附顺治元年以来80多年间现成的文献资料。褚氏《序》中言此作法,是因“将欲轻 采访,则恐以一时之德怨为是非,而独断不疑,又虑以一偏之臆见为毁誉”,实际是雍正初文网渐密,操觚者惴然不敢越矩致然。。卷前有舆图、世喧《序》、康熙魏锡祚重刊《序》、旧序、重辑姓氏、凡例、修志备考书目、目录。志书中首列宸章,其后,大体依《崇祯志》。文献资料收录翔博,新增内容约为《崇祯志》之倍,而又以《艺文志》所增文、词、序、记诸方面为最。资料收录据褚氏《序》称“虚衷采纳,勿滥勿苛,每一人一事,必经伦堂会议而后定,是非褒贬,凭于舆论”,不过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意志罢了,而且资料收录的实际也并非如此。如《艺文志·诗赋》新增内容诸多歌舞升平的应制诗、咏景诗,而“封翁言行例入乡贤,贵人子弟必立佳传。”(夏荃《退庵笔记》)该志在立目上亦有不当,如将灾祥入《职方志》门的《水早》。
道光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清道光7年(1827)刻本:清光绪34年(1908)胡维藩、朱枚补刻本。有庆,天津人,道光4年任泰州知州,6年再任。铃,安徽怀宁人,道光7年任泰州知州。桂,江苏江浦县人,禀贡生,嘉庆23年(1818)任泰州学正,道光元年再任。道光4年,王氏莅州任后即创修州志,不久奉委北行监收海运。继任知州陈道坦接任继修,复以丁忧去任。刘氏摄州篆后克终其事。凡越3年乃成。卷前有王有庆序、陈道坦序、凡例、职名。卷首泰州四境图、城池图和水利图;卷1建置沿革(星野附、祥异附);卷2疆域(乡都附、庄镇附);卷3山川;卷4河渠;卷5风俗;物产;卷6城池(街市坊巷附);卷7公署(义局附);卷8学校(书院附、义学附);卷9赋役(蠲赈附、前明马政附);卷10军政(驿站附);卷11盐法;卷12祠祀(坊表附);卷13~14秩官表;卷15~16选举表(封荫附);卷17事略;卷18寺观;卷19古迹、冢墓;卷20名宦;卷21~27人物(儒林、忠节、孝友、仕绩、文苑、笃行、隐逸、艺术、流寓、释道);卷28~29列女;卷30~33艺文;卷34金石;卷35杂志;卷36旧序。该志续自雍正州志。因乾隆33午(1768)由泰州析出东台县,故于分县后的东台人物事迹概不录。兹编比雍正州志不仅在体例上较为严整,而且内容也较详明适当。如《艺文》删略与当地无关的内容以及一些呈状牌示、祭文墓志之类,而专立《金石》一目,汇集有关文献资料。但是书秉笔者虽为梁桂等人,而董其事者实州之富室高銮,而书中为高氏立传者竟12人,滞私之弊实在太过。
十卷(明)李存信修,黄佑、章文斗纂,明万历32年(1604)刻本(残,存卷1—4);清抄本;泰州新华书店1963年手抄本(名曰完本,实为4卷残本抄本)。存信,字会疏,江西广昌县人,万历29年至34年任泰州知州。佑,江西广昌县人。文斗,字月鹿,泰州人,贡生,工古文词,以岁荐任浙江定海丞,著《定海三赋》,曾分纂《嘉靖惟扬志》。先是,章氏编成志稿,后存信来任后邀其同乡友人黄佑来泰就其稿本加以纂修,黄乃“就馆舍蚤夜删定之,四阅月而就。”卷前有两淮直指吴县蒋养庵、太仆寺少卿州人陈应芳以及李存信、黄佑4序,修志姓氏、凡例、目录、舆图。凡10纲58目。卷1辨职方(星野、疆境、沿革、形胜、街市、乡都、风俗);卷2陈经制(城池、学校、署廨、坊表、铺舍、桥渡、兵戎);卷3程物土(户口、贡赋、力役、马政、河渠、盐课、物产);卷4叙官联(职制、莅任、驻札);卷5识遗爱(牧政、师表、抚台、海道);卷6考入仕(辟荐、进士、举入、岁贡、例监、武举、椽辟);卷7标名节(理学、名臣、孝子、武勋、隐流、修士、流寓、尚义、期寿、贞节);卷8沐恩光(貤封、荫子、武胄);卷9备幽异(坛塘、庙祠、寺观、异占、古迹、畸术、丘墓);卷10铨艺文(征治、征献、征胜)。舆图中有陈应芳作泰州、高邮、宝应、兴化、盐城诸州县水利7图,直观地再现了当时诸县水利风貌。序言中有较多的方志理论阐述,如明确提出修志是地方官吏的职责,陈切对方志认识上的时弊。《贡赋》中详细记载全州田亩数、夏秋税粮数、均徭数、驿传民壮用银数及各项支出细目。这些为民赋的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文献资料。但后人亦有讥其“芜杂”,“简陋”者。
崇祯泰州志
十卷图一卷(明)刘万春纂修,明祟祯6年(1633)~17年刻本;清康熙58年(1719)魏锡祚刻本;传抄康熙58年本;恨不读书堂抄本;抄本;油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李自滋修,误。万春,字公孕,泰州人,万历44年(1616)进士,官至浙江布政司参政。刘氏因《万历州志》“操觚者颇简陋”,而《天启州志》“错杂不驯,出入失当”,遂于天启4年(1624)参考两志草创成稿,后经几度修改,至崇祯5年方基本定稿,次年由知州李自滋校梓,至崇祯17年成书。卷前有天启4年翁延寿《序》、崇祯6年姚思孝《序》、刘万春《序》、凡例、舆图。凡8志54目。纲目设置近于《万历志》,唯小目归并与各卷题名略有不同。其中《官师志》同于前志《叙官》、《识遗爱》、《选举志》同于前志《考入仕》、《沐恩光》、《艺文志》(8—10卷)同于前志卷10《铨艺文》,《方外志》同于前志《备幽异》,等等。下限一般记至崇祯6年,但《官师志》内秩官记至崇祯12年,而《方外志·灾祥》记至崇祯17年。志中强调“纪民间疾苦,政事利弊”,对于害政者如代征灶粮之事,多所采录。每门前有总序,每目后有“外史氏曰’,行文中也常展开议论。如《建置志·城池》中曰:“城郭沟池以为固,皆所以御暴而保民也。……然地利不如人和,行仁政以收众心,庶无形之干千也哉! ”《人物志》中专设《理学》一目,详述“泰州学派”师承渊源、学术成就、主要代表人物情况等,突出了地方特点。体例严谨,文字精湛。《四库全书总目》对它评价颇高;“意主黜伪存真,颇不徇其乡曲。其论学究而蓦理学之堂,方技而割隐君之席,及谀墓之文,虽工不录者,皆切中州郡志书之弊也。”康熙58年,魏锡祚据崇祯刻本重刊,虽称“不敢加损一字”,实多有删节之处,如不仅将称清兵为“奴酋”、‘奴骑”等语删去,且将关于如皋县的记载亦予删除,而如皋在雍正初年才划隶通州,殊为失当。
康熙泰州志稿
六卷(清)宫伟镠、陆廷抡撰,民国9年(1520)韩国钧编印《海陵丛刻》本;《春雨草堂全集》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伟镠,字紫阳,泰州人,祟祯16年(1643)进士,官翰林院检讨,清入关后退居故里,著有《春雨草堂全集》。廷抡,字悬圃,兴化县人。工古文词,清入关后不肯应试,应聘家馆讲课。宫氏邀请陆氏于宫宅北园编撰此志。康熙12年(1673)稿成,只纂《秩官》、《人物志》数卷,初名《微尚录存》。《雍正州志.凡例》称:“太史纂《人物志》四卷。”据夏荃《退庵笔记》:“其单行本余曾见之,有序,有例言,有圈点……与《春雨草堂集》中所刊志稿小异”,“今《春雨草堂全集》有《州志稿》六卷。”盖后增补而成。《雍正扬州府志》以为顺治间修,误。内容为:卷1记(州志前后记、形胜关系、秩官人物记、社稷坛记、山川坛记、郡厉坛记)、论赞(山川论赞、古迹论赞、河渠论赞、儒林论赞等);卷2考辨论次(《宋史》泰州、泰州论辨、周末宋初州司论次、状元王公俊又考、仲公并载泰志论次、许公元载名贤论次、侨寓论次、八景论次、丹井论次、云路孔新堤论次、十仙堂像十仙考)、论(钱粮附论、河渠附论二则、名宦乡贤特祠论、乡饮酒礼论);卷3~4列传(秩官);卷5~6列传(名贤、笃行、文学、孝子、义侠、贤孝、侨寓、艺事)。《海陵丛刻》本韩国钧作有《跋》。该志虽非州志完稿,但由于宫氏家藏宋《(淳裙)吴陵志》抄本,此编多所采录,故保存有不少宋代泰州志书资料,弥足珍贵.
雍正泰州志
十卷首一卷(清)褚世暄修,陈九昌等纂,清雍正6年(1728)刻本。世暄,宇华峰,宣化(今属河北张家口市)人,雍正5年任泰州知州。九昌,镶黄旗人,雍正元年任泰州同知。该志几原封不动地将康熙间魏锡祚重刻《崇祯志》列于前,次录州人宫伟镠《微尚录存》(即《康熙)泰州志》)、《庭闻州世说》等在志书中内容,后附顺治元年以来80多年间现成的文献资料。褚氏《序》中言此作法,是因“将欲轻 采访,则恐以一时之德怨为是非,而独断不疑,又虑以一偏之臆见为毁誉”,实际是雍正初文网渐密,操觚者惴然不敢越矩致然。。卷前有舆图、世喧《序》、康熙魏锡祚重刊《序》、旧序、重辑姓氏、凡例、修志备考书目、目录。志书中首列宸章,其后,大体依《崇祯志》。文献资料收录翔博,新增内容约为《崇祯志》之倍,而又以《艺文志》所增文、词、序、记诸方面为最。资料收录据褚氏《序》称“虚衷采纳,勿滥勿苛,每一人一事,必经伦堂会议而后定,是非褒贬,凭于舆论”,不过反映了当时统治者的意志罢了,而且资料收录的实际也并非如此。如《艺文志·诗赋》新增内容诸多歌舞升平的应制诗、咏景诗,而“封翁言行例入乡贤,贵人子弟必立佳传。”(夏荃《退庵笔记》)该志在立目上亦有不当,如将灾祥入《职方志》门的《水早》。
道光泰州志
三十六卷首一卷(清)王有庆、刘铃等修,梁桂等纂,清道光7年(1827)刻本:清光绪34年(1908)胡维藩、朱枚补刻本。有庆,天津人,道光4年任泰州知州,6年再任。铃,安徽怀宁人,道光7年任泰州知州。桂,江苏江浦县人,禀贡生,嘉庆23年(1818)任泰州学正,道光元年再任。道光4年,王氏莅州任后即创修州志,不久奉委北行监收海运。继任知州陈道坦接任继修,复以丁忧去任。刘氏摄州篆后克终其事。凡越3年乃成。卷前有王有庆序、陈道坦序、凡例、职名。卷首泰州四境图、城池图和水利图;卷1建置沿革(星野附、祥异附);卷2疆域(乡都附、庄镇附);卷3山川;卷4河渠;卷5风俗;物产;卷6城池(街市坊巷附);卷7公署(义局附);卷8学校(书院附、义学附);卷9赋役(蠲赈附、前明马政附);卷10军政(驿站附);卷11盐法;卷12祠祀(坊表附);卷13~14秩官表;卷15~16选举表(封荫附);卷17事略;卷18寺观;卷19古迹、冢墓;卷20名宦;卷21~27人物(儒林、忠节、孝友、仕绩、文苑、笃行、隐逸、艺术、流寓、释道);卷28~29列女;卷30~33艺文;卷34金石;卷35杂志;卷36旧序。该志续自雍正州志。因乾隆33午(1768)由泰州析出东台县,故于分县后的东台人物事迹概不录。兹编比雍正州志不仅在体例上较为严整,而且内容也较详明适当。如《艺文》删略与当地无关的内容以及一些呈状牌示、祭文墓志之类,而专立《金石》一目,汇集有关文献资料。但是书秉笔者虽为梁桂等人,而董其事者实州之富室高銮,而书中为高氏立传者竟12人,滞私之弊实在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