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续纂山阳县志 宣统河下志 淮安河下志 山阳风物志
发布时间:2019-12-20 点击数:2997
宣统续纂山阳县志
十六卷 邱沅,王元章修,段朝瑞等纂 民国10年(1921)刻本。沅、元章,民国10年左右曾先后任淮安知事。朝瑞,字笏林,号椿花阁、蔗湖退叟,邑人,廪贡生,曾任海州学正。著有《邵氏姓解辨误》、《徐节孝先生年谱》、《张力臣先生年谱》、《吴山夫先生年谱》、《渭南诗集校补》、《徐集小笺》等。此志作于民国8年。其时山阳虽已改称淮安,但因记事止宣统3年(1911),故仍题“山阳”。凡16卷。卷1疆域:风俗、物产;卷2建置:城池(围砦附)、仓庾、坛庙(寺观附)、驿递、街市、坊镇、桥渡、塘堰、善堂、坊表;卷3水利:闸洞、各乡水道(堤围附);卷4漕运:盐课、关榷;卷5职官;卷6民赋:里图、户口、田赋(杂办杂税附)、解拨、蠲振、屯卫(人丁田赋附);卷7学校、学宫、学额、学田、礼乐器、试院、书院、义学(学堂附);卷8选举(毕业奖附、考职附);卷9军政、新军、征兵、警察;卷10人物;流寓、忠义;卷11~12列女;卷13艺文;卷14古迹、古井、丘墓;卷15杂记:兵戎、祥祲;卷16刊误。本志对于光绪后各项“新政”,专设子目,附入大类,如《警察》附《军政》、《轮船》、《电报》附《杂记》,颇能反映时代面貌与特点。旧志屡屡收录闺媛、方外,斯编则概不缉续。《刊误》纠正《同治志》之误,引证颇精。《艺文》仅录书目,另编有《山阳艺文志》8卷,附于书后。“段氏、周氏,皆邑之耆旧名流,分任纂辑,故文辞丽雅,足为续纂志书之佳本。疆域门之风俗物产一篇……是徐太史钟恂撰,……尤为可读云。”(《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宣统河下志
十四卷首一卷 王觐宸撰,程业勤增订 稿本。程业勤《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河下,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河下镇。觐宸,字光伯,江苏丹徒人,生平不详。业勤,字景韩,江苏淮安河下人,清光绪8年(1882)贡生。觐宸作稿未定,业勤继而成之,时间待考。记事止清宣统元年(1909)。志共14卷,卷首为各类小序;卷1界域总叙、围砦、巷陌、水道;卷2桥渡、公署、关口、义学、义举、坊表;卷3祠宇、丘墓、会馆;卷4第宅;卷5~7园林;卷8~11人物;卷12选举;卷13艺文;卷14古迹、丘墓、杂缀。立目较全,史料翔实,且引文大都注明出处。卷1《巷陌》、《水道》、《湖泊》等在详尽叙述之外,又注有古今异名及相关典故。卷2《官署》有关牛痘局的记载颇具史料价值。卷13《艺文》所录书目多有提要,引用资料繁富。书末有罗振常《跋》。《罗跋》对之颇为推许:“体例谨严,搜采繁博,……俨具史才,……竟成巨制。”
淮安河下志
十六卷 王光伯原辑,程景韩增订 中国书局抄本。光伯即觐宸,景韩即业勤,简介俱已见前。此书凡16卷,与《宣统河下志》略异。卷1疆域、水道;卷2桥渡、围砦、公署、巷陌;卷3学堂、义举、坊麦;卷4祠宇;卷5第宅;卷6~8园林;卷9~11人物;卷12科目(列女附:忠义、节孝、烈妇、义妇、烈女、贞女)、释道;卷13流寓;卷14~15艺文;卷16古迹、丘墓、杂缀。所记与《宣统志》略同。
山阳风物志
一卷 (清)吴昆田纂 清光绪17年(1891)上海著易堂《小方壶舆地丛钞》排印本。昆田,生平已见《光绪淮安府志》提要。此志前无《序》,后无《跋》,亦无目录、标题,文中所记的主要内容,依次为形胜、风俗、物产、纠俗措施。其中风俗首服饰习俗,次婚姻习俗,次丧葬习俗,次祭祀习俗,次生产习俗,次岁时习俗,土产首五谷,次蔓,次蔬,次果,次丝絮,次药物,次兽,次鳞。记述时间起自五代,止于晚清。编者力主“风俗与世移易”,注重风俗与社会的关系,着力动态地记述民俗风情的古今变化。如服饰习俗中由古代的“冠服朴素,非仕宦不衣缯帛”,到清初因漕运极盛、“纲盐顿集”而形成的“被服穷谶绮”、“争为侈靡”,再到晚清战乱频仍而衣着的“稍稍复古”,等等。在记述方法上,个性事物浓墨如泼,共性事物惜墨如金。淮安旧属漕运中枢,樯桅林立,商贾如云,编中于形胜、习俗中一再及之。至于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仅用“皆恒俗也”一笔带过。
十六卷 邱沅,王元章修,段朝瑞等纂 民国10年(1921)刻本。沅、元章,民国10年左右曾先后任淮安知事。朝瑞,字笏林,号椿花阁、蔗湖退叟,邑人,廪贡生,曾任海州学正。著有《邵氏姓解辨误》、《徐节孝先生年谱》、《张力臣先生年谱》、《吴山夫先生年谱》、《渭南诗集校补》、《徐集小笺》等。此志作于民国8年。其时山阳虽已改称淮安,但因记事止宣统3年(1911),故仍题“山阳”。凡16卷。卷1疆域:风俗、物产;卷2建置:城池(围砦附)、仓庾、坛庙(寺观附)、驿递、街市、坊镇、桥渡、塘堰、善堂、坊表;卷3水利:闸洞、各乡水道(堤围附);卷4漕运:盐课、关榷;卷5职官;卷6民赋:里图、户口、田赋(杂办杂税附)、解拨、蠲振、屯卫(人丁田赋附);卷7学校、学宫、学额、学田、礼乐器、试院、书院、义学(学堂附);卷8选举(毕业奖附、考职附);卷9军政、新军、征兵、警察;卷10人物;流寓、忠义;卷11~12列女;卷13艺文;卷14古迹、古井、丘墓;卷15杂记:兵戎、祥祲;卷16刊误。本志对于光绪后各项“新政”,专设子目,附入大类,如《警察》附《军政》、《轮船》、《电报》附《杂记》,颇能反映时代面貌与特点。旧志屡屡收录闺媛、方外,斯编则概不缉续。《刊误》纠正《同治志》之误,引证颇精。《艺文》仅录书目,另编有《山阳艺文志》8卷,附于书后。“段氏、周氏,皆邑之耆旧名流,分任纂辑,故文辞丽雅,足为续纂志书之佳本。疆域门之风俗物产一篇……是徐太史钟恂撰,……尤为可读云。”(《续修四库全书提要》)。
宣统河下志
十四卷首一卷 王觐宸撰,程业勤增订 稿本。程业勤《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河下,即今江苏省淮安市河下镇。觐宸,字光伯,江苏丹徒人,生平不详。业勤,字景韩,江苏淮安河下人,清光绪8年(1882)贡生。觐宸作稿未定,业勤继而成之,时间待考。记事止清宣统元年(1909)。志共14卷,卷首为各类小序;卷1界域总叙、围砦、巷陌、水道;卷2桥渡、公署、关口、义学、义举、坊表;卷3祠宇、丘墓、会馆;卷4第宅;卷5~7园林;卷8~11人物;卷12选举;卷13艺文;卷14古迹、丘墓、杂缀。立目较全,史料翔实,且引文大都注明出处。卷1《巷陌》、《水道》、《湖泊》等在详尽叙述之外,又注有古今异名及相关典故。卷2《官署》有关牛痘局的记载颇具史料价值。卷13《艺文》所录书目多有提要,引用资料繁富。书末有罗振常《跋》。《罗跋》对之颇为推许:“体例谨严,搜采繁博,……俨具史才,……竟成巨制。”
淮安河下志
十六卷 王光伯原辑,程景韩增订 中国书局抄本。光伯即觐宸,景韩即业勤,简介俱已见前。此书凡16卷,与《宣统河下志》略异。卷1疆域、水道;卷2桥渡、围砦、公署、巷陌;卷3学堂、义举、坊麦;卷4祠宇;卷5第宅;卷6~8园林;卷9~11人物;卷12科目(列女附:忠义、节孝、烈妇、义妇、烈女、贞女)、释道;卷13流寓;卷14~15艺文;卷16古迹、丘墓、杂缀。所记与《宣统志》略同。
山阳风物志
一卷 (清)吴昆田纂 清光绪17年(1891)上海著易堂《小方壶舆地丛钞》排印本。昆田,生平已见《光绪淮安府志》提要。此志前无《序》,后无《跋》,亦无目录、标题,文中所记的主要内容,依次为形胜、风俗、物产、纠俗措施。其中风俗首服饰习俗,次婚姻习俗,次丧葬习俗,次祭祀习俗,次生产习俗,次岁时习俗,土产首五谷,次蔓,次蔬,次果,次丝絮,次药物,次兽,次鳞。记述时间起自五代,止于晚清。编者力主“风俗与世移易”,注重风俗与社会的关系,着力动态地记述民俗风情的古今变化。如服饰习俗中由古代的“冠服朴素,非仕宦不衣缯帛”,到清初因漕运极盛、“纲盐顿集”而形成的“被服穷谶绮”、“争为侈靡”,再到晚清战乱频仍而衣着的“稍稍复古”,等等。在记述方法上,个性事物浓墨如泼,共性事物惜墨如金。淮安旧属漕运中枢,樯桅林立,商贾如云,编中于形胜、习俗中一再及之。至于上元、清明、端午、中元、中秋、冬至等节,仅用“皆恒俗也”一笔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