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庆海州志 顺治海州志 嘉庆古朐考略 嘉庆海州志 乾隆云台山志 道光云台新志
发布时间:2019-12-09 点击数:4945
隆庆海州志
十卷(明)张峰纂修,裴天祐校正,郑复亨补辑 明隆庆6年(1572)刻本;1962年12月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连云港市古称海州,州名始于东魏武定7年(549),除沭阳、涟水等属县的分并更变外,海州的辖境与今连云港市相当。峰,字维直,号养斋,福建惠安人。嘉靖29年(1550)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中,四川按察司佥事等职。嘉靖43年(1564)谪任海州同知,权知州事,后迁绍兴府通判。天祐,字顺之,赣榆人,张峰同科进士,曾巡按山东,晋为大理寺卿,又擢任光禄寺卿。归乡后杜门著述,有《拙逸亭稿》。复亨,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由举人知海州,曾任松江,淮安府同知。该志纂修人原为张峰,嘉庆45年,峰调离,仅成8卷,天祐“校而正之’,并曾做过增订的工作。隆庆5年,复亨来知海州,补辑成后2卷。所设门目为:卷1舆图(历代沿革、历代郡名、分野、形胜、城池、疆域、图里、街市、集镇、铺舍);卷2山川(诸山、诸水、津梁、土产、风俗);卷3户赋(户口、田粮、起运、存留、驿传、坐派、加派、土贡、课程、盐课、商税、马政、屯田);卷4治典(治署、属署、武署、寓署、坛庙、历代官制、武职、郡守佐);卷5教典(学校、建官、科贡);卷6名宦;卷7人物(武勋、孝义、隐逸、人物外传、女德);卷8杂志(流寓、神医、仙释、勇士、怪异、灾异、杂祠、丘墓、古迹);卷9恩典(文职浩、武职诰);卷10词翰(记、碑、铭、赞、诗),计62目。目录前有淮安府知府陈文烛《序》。前8卷载有纂修者大量的论述。如卷1的10目甲,除《历代沿革》和《铺舍》后无“张氏论曰”外,其他8目皆有张峰就本目有关的内容所作的评述。甚而在事目之后,也加以评述,如卷2《山川·土产》目下,于五谷、果实、菜、食货、花、竹木、鸟兽、鳞介、畜、药材等子目后逐一加以讨论。其中对五谷的论述;“海州水田少而旱地多,故民间以麦为重,谷次之,黍豆又次之。夫寒暑燥湿,丘陵薮泽,性各有宜,兼殖五种,以备灾害,勤生者之事也……。”足见张峰十分看重方志的资政作用,其论也很有见地。每卷开头,往往还有说明设卷目的和依据的简短小引,颇近于凡例。在内容方面,户口、盐课、土产等门目记述最详。不足之处与明代许多方志一样,失之于过分简约。如方志必须交代备核精详的地史沿革,而兹编简而不确,或无释,或释而不明。其《历代郡名》称“秦始置朐山县”、“汉分置朐山县”,可谓大不精当,而指述东海郡治“即今州治无疑矣”,缺少必要而信实的考订,殊为可惜。有些门目的统属,也欠伦理,如风俗、土产归山川,铺舍归舆图,驿传归户赋等等。
顺治海州志
十卷(清)刘兆龙修,赵昌祚等纂 顺治17年(1660)刻本;康熙9年(1670)刻本。刘兆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刘兆隆”,疑误。兆龙,字六御,江西安福人,贡生,顺治16年(1659)迁知海州。昌柞,贡生,邑人。参与编修工作的还有肖汝藿、金世玮。汝藿,号葵庵,荚山人,顺治17年任海州学正。世玮,号子韦,太仓人,顺治14年任海州府学训导。是志较多地因袭了《隆庆海州志》的体例而又有所更动;卷3《户赋》改设“一州田地大总”、“一州人丁大总”、“一州本色漕米大总”、“东西二所辨屯纪略”,删去隆庆志中原有的《盐课》;卷4《治典》的子目中,将《郡守佐》调至《武职》之前,卷7《人物》中删去《人物外传》,增设《历代名臣》;将《孝义》分设《孝子》、《义夫》、《义民》、《补遗孝义》;将《隐逸》改作《隐德》;卷9《恩典》中,增设《云台山敕谕》;卷10《词翰》中增设《疏》,并将《诗》改作《名诗集》。与《隆庆海州志》相同子目内容的载述也有所增订,如《历代沿革》的一开头就提出“海州本禹贡徐州之域”一句,将海州的历史上溯到三千年前。其余同于《隆庆志》。刘兆龙序指述该志说:“凡山川、形胜、疆域、规制、户口、盈缩、赋役、登耗以及科第文献之盛,忠荩孝义之节,犁然悉备,掌故足征。”《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旧志》包承认它“自天启以来数十年之文献藉以不湮,其功亦未可泯也。”康熙9年再刻时,卷4《治典·知州》增毕秀传记,卷10《词翰》增毕秀的《诸山赡庙碑记》、《文昌楼碑》。毕秀,山东济南新城人,康熙6年米知海州。
嘉庆古朐考略
十二卷末一卷(清)乔绍傅撰 传抄本。古朐即海州。绍傅,字霖岩,海州人,著有《廿一史摭遗长编》、《经说撷要》、《书泉记梦》等。与兄乔绍侨齐名,人称“江北二乔”。据书前《许桂林序》,许桂林等人“辑《嘉庆海州志·拾遗》,而霖岩亦将撰《续考略》”,《古朐考略》之有续书,可知《古朐考略》成书较《[嘉庆]海州志》为早。卷1历朝州郡沿革考;卷2分野考、山川考、食货考、户赋考、职官考;卷3名宦考;卷4名献考、武勋考;卷5艺文考;卷6金石考;卷7选举考、恩纶考;卷8大事考;卷9忠义考、孝行考、独行考、侨寓考;卷10后妃考、列女考;卷11方伎考;卷12灾祥考、轶事考、附录质疑。前有嘉庆15年(1810)许桂林《序》,《选举考》记事至嘉庆8年。编者以考命名,各卷设目亦曰考,故考订史料力求“详审”而“有裨掌故”。如卷1《历朝州郡沿革考》较旧志精详条理,参征古籍辨析论证,学术价值较高。同时,还能注意避免与旧志过多的重复,如注明某目“见旧志”、“余见××志”。但对食货、户赋乃至山川等经世致用性强的门目却载述较少,对名宦、思纶、忠孝、后妃、列女等目却又有过多的铺张扬厉。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唐仲冕修,许桂林,许乔林等纂 嘉庆13年(1808)刊本;16年重刻本;1981年台湾省海川同乡会据嘉庆16年本影印本。嘉庆13年本、1981年影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仲冕,字六枳,一字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58年(1793)进士,嘉庆7年来任海州知州,11年移知通州,官至陕西布政使,三权巡抚事。桂林(1779~1822),字同叔,号月南,海州人,嘉庆21年举人。《清史稿·儒林》有传。著有《太玄后知》、《参同契金隄大义》、《步纬简明法》、《宣西通》、《内篇》、《算牖》、《擢对》、《半古丛钞》、《盐议愚筹》、《日月合璧五星联珠考》、《琴思山房传声谱》等40多种,100多卷。乔林(1775~1852),号石华,许桂林二兄。嘉庆12年举人,曾任山东平阴知县,以防堵功,钦加京衔。嘉庆13年会试,取国史馆誊录。归里后,主持海州讲席。于地方文献类著述甚丰,编辑过《海州文献录》、《东平州志》、《朐海诗存》、《云台新志》、《票盐志略》、《板浦许氏支谱》等,并为李汝珍《镜花缘》作序。梅鼎,嘉庆9年进士,候选郎中。据目录前《修辑姓氏》,总修为唐仲冕、帅承祖2人,分修为李巍等13人,采辑为吕昌际等9人,编辑为汪梅鼎,凌廷堪,许乔林、许桂林等10人。但据《古朐考略·序》、《海州文献录·序》及《苍梧片影》等有关载述分析,该志始纂于嘉庆9年5月,主纂人是许桂林,且《纪事表》由他亲笔所成,《沿革表》、《山川考》、《职官考》也是在他主持志馆时完成,后因病足由许乔林接替。凌廷堪从乾隆60年任宁国府教授直至嘉庆14年去世,从未回到海州参与志书的编纂工作。汪梅鼎虽曾“撰沿革表,山川等考”,但中途离海去京,也不能算作主要编纂人。卷首设宸翰、恩纶2纪,正文为舆地、山川、建置、食货、学校、祀典、海防7考、良吏、人物、列女3传、艺文、金石、寺观、冢墓、拾遗、叙述6录,凡29目,113子目,40余万言。志书一经揭旗面世,赞辞鹊起,当时号称“近代方志之冠。”《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说它伟大似《景定建康志》。在内容安排上充分利用图,如食货图详细地描绘农、盐田和滩涂以及运盐河口的分布,并附有实用性很强的图说。绘图参用裴秀的“分率”、“准望”诸法,有许多可贵的创新。于自然现象,如对康熙7年(1668)大地震的载述,能就先兆、声、电、喷泉、天像、河像、海像、地形、地貌、动植物生态等进行详尽而生动的描绘,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唐仲冕和二许皆为深得考据学派要旨才识卓越的学者,对沿革、舆地、人物等方面的悬疑,抵牾能做到不徇众谀,不凭私臆,或十分审慎地考订,或附以说明存疑。但因受戴震“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的影响,详沿革,略纪事,且采摭史料比较轻视野史、稗乘中有价值而又可信的地方史料。主纂者在对待先父祖的立传和封赠上,未能严格地遵循“不私其亲”的“志乘史法”,也为后人所讥。
道光海州文献录
十六卷(清)许乔林撰 清道光25年(1845)刻本,抄本。此志为嘉庆志的拾遗及嘉庆志以来海州的“改观”和“变易”的补缺,由许乔林“以四十年之心力”所辑资料编次而成。卷1方域录;卷2群山录;卷3水利录;卷4胜迹录;卷5票盐录;卷6仓储录;卷7学校录;卷8祀典录;卷9寺观录;卷10宦迹录;卷11人物录;卷12列女录;卷13艺文录;卷14金石录;卷15杂缀录;卷16考证录。各卷开头皆加案语,表述编纂凡例,简概旧志旧籍所载及其遗缺,交代设录缘由。由于编辑的宗旨是补缺,故所载内容零章短篇,难成系统。撰者在目录后的小识中也已声明:“凡唐志已具者兹不复衍”,‘踵吾师善化唐公州志之后补其偶遗,绩所未及’,这对续修志书者无疑是重要的借鉴,同时也继承了嘉庆志“不听妄骋臆说”的传统,标示了乾隆学派“经心史识、择精语详’的治学风范。但过多地载述名臣奏议,如收录童石塘太守有关水利论著达2千余言,加之辑存大量的诗赋原文,造成失衡,有碍志体。
乾隆云台山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崔应阶重编,吴恒宣校订 清乾隆37年(1772)刻本。云台山在今连云港市。应阶,清湖北江夏人,进士,曾任江苏布政使、江苏按察使,官至工部尚书,乾隆35至39年任漕运总督。恒宣,字来旬,本山阳(今淮安)人,后入海州籍。其时漕运总督署在淮安;应阶于任漕运总督的次年赴云台山,感云台山旧志缺略荒谬,《云台山图》又不详,因参考旧志,遍证群书,重加编纂,才脱稿,以被召入京,遂请恒宣校订付刻。凡8卷首1卷末1卷。卷首序文、凡例、目录、图绘;卷1原委(形胜、称谓、迁变)、山岭(湖河泉潭汪涧附、堰坝附)、城村、胜迹;卷2寺观、物产;卷3~7艺文(序、记、传、赞、碑、铭、墓表、跋、诗、词);卷8艺文(诗)、轶事;卷末辨讹。云台山原为海中小岛,古称郁洲,清康熙间始与大陆相连,卷1《原委》以大量笔墨记述它的变迁,并专立迁变目详记其事。清顺治初,清廷曾尽徙沿海居民于内地,云台山亦在其中,康熙间经江之范等多方奔走,始获开禁复山,居民重返家园,卷3、5艺文所收帅颜保、陈台孙、徐越等《复山集》序、跋及有关奏疏,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山上多雄峰异石奇树,名胜古迹有花果山、水帘洞、三元宫等,卷2胜迹一物一记,如数家珍,卷首图26幅,其中也大都是有关景点的。如蟠龙松图仅绘蟠龙松一株,枝干曲屈,盘旋如虬龙,类于现在的特写。编者以岩壑之胜与山水原为一体,故将湖、河、泉、潭、汪、涧附于山岭之后,而海堰湖堤介于山水之间,故又附于湖河泉潭之后。篇中于收录标准掌握颇严,胜迹唯征诸文献,见于篇什者始采摭,艺文非本地人之作,不关山石者不入,旧志所载而典籍无考者皆入轶事,但顾乾36景、黄申瑾24景,虽然不乏附会,却予以收录。此严彼疏,未能划一。
道光云台新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元淮修,许乔林纂 清道光16年(1836)郁洲书院刻本;抄本。元淮,清松滋人,曾署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淮北海州分司运判。乔林,生平已见《(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提要。道光12年、15年,两江总督陶澍两登云台山,奏改票盐之法,与僚属题咏碑记极一时之盛,且其时去崔应阶,吴恒宣《云台山志》860余年,其间有关于国计民生的地方史料数倍于前,于是元淮乃聘乔林纂辑《云台新志》。全书16门。卷首图;卷1恭纪恩荣;卷2建置(山海形胜、仙名异同、郡县沿革、裁复原委);卷3纪事;卷4山水(云台山、云台后顶及湖南诸山、湖北诸山、海中诸山、海、湖河浦泉、潭闸沟汪、堰坝、桥梁);卷6城村;卷7~8胜迹;卷9~10寺观;卷11物华;卷12票盐;卷13灵植;卷14金石;卷15艺文;卷16丛谭;卷17杂缀;卷18考证,卷末叙录(旧志,自叙)。前有陈文述等3序,修辑衔名,凡例。云台物产,向以食盐为主,但晚清经营纲盐的盐商或挪用公款,或拖欠盐税,盐价昂贵,私盐增多,税收大减。道光11年,陶澍奏准,只要交纳一定税款,不论士商,都可发给官票,允许运销食盐,书中特立《票盐》一门,分上、下两部分详论此事。云台山多古奇松,其睡松、蟠龙松比《洛阳伽蓝记》建中寺之千岁古树犹鼻祖之于远孙,编者仿元刘大彬《茅山志》例,设立《灵植》一门,为前此云台各志所无。崔应阶《云台山志》甄采逸文虽称典博,但滥载诗序、寿序、榛楉不剪,此则严加筛选,“文以景附”。全书虽洋洋20卷,但详而不杂,言而有据,是清代山志中一部创新之作。卷首图凡26幅,皆“粲名列眉,便于披览”,“足资济胜指南”。山志评论家曾称赞它“手持寸编,可赅全史”。
十卷(明)张峰纂修,裴天祐校正,郑复亨补辑 明隆庆6年(1572)刻本;1962年12月上海古籍书店《天一阁藏明代地方志选刊》本。连云港市古称海州,州名始于东魏武定7年(549),除沭阳、涟水等属县的分并更变外,海州的辖境与今连云港市相当。峰,字维直,号养斋,福建惠安人。嘉靖29年(1550)进士,曾任兵部员外郎中,四川按察司佥事等职。嘉靖43年(1564)谪任海州同知,权知州事,后迁绍兴府通判。天祐,字顺之,赣榆人,张峰同科进士,曾巡按山东,晋为大理寺卿,又擢任光禄寺卿。归乡后杜门著述,有《拙逸亭稿》。复亨,明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由举人知海州,曾任松江,淮安府同知。该志纂修人原为张峰,嘉庆45年,峰调离,仅成8卷,天祐“校而正之’,并曾做过增订的工作。隆庆5年,复亨来知海州,补辑成后2卷。所设门目为:卷1舆图(历代沿革、历代郡名、分野、形胜、城池、疆域、图里、街市、集镇、铺舍);卷2山川(诸山、诸水、津梁、土产、风俗);卷3户赋(户口、田粮、起运、存留、驿传、坐派、加派、土贡、课程、盐课、商税、马政、屯田);卷4治典(治署、属署、武署、寓署、坛庙、历代官制、武职、郡守佐);卷5教典(学校、建官、科贡);卷6名宦;卷7人物(武勋、孝义、隐逸、人物外传、女德);卷8杂志(流寓、神医、仙释、勇士、怪异、灾异、杂祠、丘墓、古迹);卷9恩典(文职浩、武职诰);卷10词翰(记、碑、铭、赞、诗),计62目。目录前有淮安府知府陈文烛《序》。前8卷载有纂修者大量的论述。如卷1的10目甲,除《历代沿革》和《铺舍》后无“张氏论曰”外,其他8目皆有张峰就本目有关的内容所作的评述。甚而在事目之后,也加以评述,如卷2《山川·土产》目下,于五谷、果实、菜、食货、花、竹木、鸟兽、鳞介、畜、药材等子目后逐一加以讨论。其中对五谷的论述;“海州水田少而旱地多,故民间以麦为重,谷次之,黍豆又次之。夫寒暑燥湿,丘陵薮泽,性各有宜,兼殖五种,以备灾害,勤生者之事也……。”足见张峰十分看重方志的资政作用,其论也很有见地。每卷开头,往往还有说明设卷目的和依据的简短小引,颇近于凡例。在内容方面,户口、盐课、土产等门目记述最详。不足之处与明代许多方志一样,失之于过分简约。如方志必须交代备核精详的地史沿革,而兹编简而不确,或无释,或释而不明。其《历代郡名》称“秦始置朐山县”、“汉分置朐山县”,可谓大不精当,而指述东海郡治“即今州治无疑矣”,缺少必要而信实的考订,殊为可惜。有些门目的统属,也欠伦理,如风俗、土产归山川,铺舍归舆图,驿传归户赋等等。
顺治海州志
十卷(清)刘兆龙修,赵昌祚等纂 顺治17年(1660)刻本;康熙9年(1670)刻本。刘兆龙,《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作“刘兆隆”,疑误。兆龙,字六御,江西安福人,贡生,顺治16年(1659)迁知海州。昌柞,贡生,邑人。参与编修工作的还有肖汝藿、金世玮。汝藿,号葵庵,荚山人,顺治17年任海州学正。世玮,号子韦,太仓人,顺治14年任海州府学训导。是志较多地因袭了《隆庆海州志》的体例而又有所更动;卷3《户赋》改设“一州田地大总”、“一州人丁大总”、“一州本色漕米大总”、“东西二所辨屯纪略”,删去隆庆志中原有的《盐课》;卷4《治典》的子目中,将《郡守佐》调至《武职》之前,卷7《人物》中删去《人物外传》,增设《历代名臣》;将《孝义》分设《孝子》、《义夫》、《义民》、《补遗孝义》;将《隐逸》改作《隐德》;卷9《恩典》中,增设《云台山敕谕》;卷10《词翰》中增设《疏》,并将《诗》改作《名诗集》。与《隆庆海州志》相同子目内容的载述也有所增订,如《历代沿革》的一开头就提出“海州本禹贡徐州之域”一句,将海州的历史上溯到三千年前。其余同于《隆庆志》。刘兆龙序指述该志说:“凡山川、形胜、疆域、规制、户口、盈缩、赋役、登耗以及科第文献之盛,忠荩孝义之节,犁然悉备,掌故足征。”《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旧志》包承认它“自天启以来数十年之文献藉以不湮,其功亦未可泯也。”康熙9年再刻时,卷4《治典·知州》增毕秀传记,卷10《词翰》增毕秀的《诸山赡庙碑记》、《文昌楼碑》。毕秀,山东济南新城人,康熙6年米知海州。
嘉庆古朐考略
十二卷末一卷(清)乔绍傅撰 传抄本。古朐即海州。绍傅,字霖岩,海州人,著有《廿一史摭遗长编》、《经说撷要》、《书泉记梦》等。与兄乔绍侨齐名,人称“江北二乔”。据书前《许桂林序》,许桂林等人“辑《嘉庆海州志·拾遗》,而霖岩亦将撰《续考略》”,《古朐考略》之有续书,可知《古朐考略》成书较《[嘉庆]海州志》为早。卷1历朝州郡沿革考;卷2分野考、山川考、食货考、户赋考、职官考;卷3名宦考;卷4名献考、武勋考;卷5艺文考;卷6金石考;卷7选举考、恩纶考;卷8大事考;卷9忠义考、孝行考、独行考、侨寓考;卷10后妃考、列女考;卷11方伎考;卷12灾祥考、轶事考、附录质疑。前有嘉庆15年(1810)许桂林《序》,《选举考》记事至嘉庆8年。编者以考命名,各卷设目亦曰考,故考订史料力求“详审”而“有裨掌故”。如卷1《历朝州郡沿革考》较旧志精详条理,参征古籍辨析论证,学术价值较高。同时,还能注意避免与旧志过多的重复,如注明某目“见旧志”、“余见××志”。但对食货、户赋乃至山川等经世致用性强的门目却载述较少,对名宦、思纶、忠孝、后妃、列女等目却又有过多的铺张扬厉。
嘉庆海州直隶州志
三十二卷首一卷(清)唐仲冕修,许桂林,许乔林等纂 嘉庆13年(1808)刊本;16年重刻本;1981年台湾省海川同乡会据嘉庆16年本影印本。嘉庆13年本、1981年影印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仲冕,字六枳,一字陶山,湖南善化人,乾隆58年(1793)进士,嘉庆7年来任海州知州,11年移知通州,官至陕西布政使,三权巡抚事。桂林(1779~1822),字同叔,号月南,海州人,嘉庆21年举人。《清史稿·儒林》有传。著有《太玄后知》、《参同契金隄大义》、《步纬简明法》、《宣西通》、《内篇》、《算牖》、《擢对》、《半古丛钞》、《盐议愚筹》、《日月合璧五星联珠考》、《琴思山房传声谱》等40多种,100多卷。乔林(1775~1852),号石华,许桂林二兄。嘉庆12年举人,曾任山东平阴知县,以防堵功,钦加京衔。嘉庆13年会试,取国史馆誊录。归里后,主持海州讲席。于地方文献类著述甚丰,编辑过《海州文献录》、《东平州志》、《朐海诗存》、《云台新志》、《票盐志略》、《板浦许氏支谱》等,并为李汝珍《镜花缘》作序。梅鼎,嘉庆9年进士,候选郎中。据目录前《修辑姓氏》,总修为唐仲冕、帅承祖2人,分修为李巍等13人,采辑为吕昌际等9人,编辑为汪梅鼎,凌廷堪,许乔林、许桂林等10人。但据《古朐考略·序》、《海州文献录·序》及《苍梧片影》等有关载述分析,该志始纂于嘉庆9年5月,主纂人是许桂林,且《纪事表》由他亲笔所成,《沿革表》、《山川考》、《职官考》也是在他主持志馆时完成,后因病足由许乔林接替。凌廷堪从乾隆60年任宁国府教授直至嘉庆14年去世,从未回到海州参与志书的编纂工作。汪梅鼎虽曾“撰沿革表,山川等考”,但中途离海去京,也不能算作主要编纂人。卷首设宸翰、恩纶2纪,正文为舆地、山川、建置、食货、学校、祀典、海防7考、良吏、人物、列女3传、艺文、金石、寺观、冢墓、拾遗、叙述6录,凡29目,113子目,40余万言。志书一经揭旗面世,赞辞鹊起,当时号称“近代方志之冠。”《续修四库全书提要》说它伟大似《景定建康志》。在内容安排上充分利用图,如食货图详细地描绘农、盐田和滩涂以及运盐河口的分布,并附有实用性很强的图说。绘图参用裴秀的“分率”、“准望”诸法,有许多可贵的创新。于自然现象,如对康熙7年(1668)大地震的载述,能就先兆、声、电、喷泉、天像、河像、海像、地形、地貌、动植物生态等进行详尽而生动的描绘,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唐仲冕和二许皆为深得考据学派要旨才识卓越的学者,对沿革、舆地、人物等方面的悬疑,抵牾能做到不徇众谀,不凭私臆,或十分审慎地考订,或附以说明存疑。但因受戴震“悉心于地理沿革,则志事已竟”的影响,详沿革,略纪事,且采摭史料比较轻视野史、稗乘中有价值而又可信的地方史料。主纂者在对待先父祖的立传和封赠上,未能严格地遵循“不私其亲”的“志乘史法”,也为后人所讥。
道光海州文献录
十六卷(清)许乔林撰 清道光25年(1845)刻本,抄本。此志为嘉庆志的拾遗及嘉庆志以来海州的“改观”和“变易”的补缺,由许乔林“以四十年之心力”所辑资料编次而成。卷1方域录;卷2群山录;卷3水利录;卷4胜迹录;卷5票盐录;卷6仓储录;卷7学校录;卷8祀典录;卷9寺观录;卷10宦迹录;卷11人物录;卷12列女录;卷13艺文录;卷14金石录;卷15杂缀录;卷16考证录。各卷开头皆加案语,表述编纂凡例,简概旧志旧籍所载及其遗缺,交代设录缘由。由于编辑的宗旨是补缺,故所载内容零章短篇,难成系统。撰者在目录后的小识中也已声明:“凡唐志已具者兹不复衍”,‘踵吾师善化唐公州志之后补其偶遗,绩所未及’,这对续修志书者无疑是重要的借鉴,同时也继承了嘉庆志“不听妄骋臆说”的传统,标示了乾隆学派“经心史识、择精语详’的治学风范。但过多地载述名臣奏议,如收录童石塘太守有关水利论著达2千余言,加之辑存大量的诗赋原文,造成失衡,有碍志体。
乾隆云台山志
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崔应阶重编,吴恒宣校订 清乾隆37年(1772)刻本。云台山在今连云港市。应阶,清湖北江夏人,进士,曾任江苏布政使、江苏按察使,官至工部尚书,乾隆35至39年任漕运总督。恒宣,字来旬,本山阳(今淮安)人,后入海州籍。其时漕运总督署在淮安;应阶于任漕运总督的次年赴云台山,感云台山旧志缺略荒谬,《云台山图》又不详,因参考旧志,遍证群书,重加编纂,才脱稿,以被召入京,遂请恒宣校订付刻。凡8卷首1卷末1卷。卷首序文、凡例、目录、图绘;卷1原委(形胜、称谓、迁变)、山岭(湖河泉潭汪涧附、堰坝附)、城村、胜迹;卷2寺观、物产;卷3~7艺文(序、记、传、赞、碑、铭、墓表、跋、诗、词);卷8艺文(诗)、轶事;卷末辨讹。云台山原为海中小岛,古称郁洲,清康熙间始与大陆相连,卷1《原委》以大量笔墨记述它的变迁,并专立迁变目详记其事。清顺治初,清廷曾尽徙沿海居民于内地,云台山亦在其中,康熙间经江之范等多方奔走,始获开禁复山,居民重返家园,卷3、5艺文所收帅颜保、陈台孙、徐越等《复山集》序、跋及有关奏疏,保留了不少这方面的资料。山上多雄峰异石奇树,名胜古迹有花果山、水帘洞、三元宫等,卷2胜迹一物一记,如数家珍,卷首图26幅,其中也大都是有关景点的。如蟠龙松图仅绘蟠龙松一株,枝干曲屈,盘旋如虬龙,类于现在的特写。编者以岩壑之胜与山水原为一体,故将湖、河、泉、潭、汪、涧附于山岭之后,而海堰湖堤介于山水之间,故又附于湖河泉潭之后。篇中于收录标准掌握颇严,胜迹唯征诸文献,见于篇什者始采摭,艺文非本地人之作,不关山石者不入,旧志所载而典籍无考者皆入轶事,但顾乾36景、黄申瑾24景,虽然不乏附会,却予以收录。此严彼疏,未能划一。
道光云台新志
十八卷首一卷末一卷(清)谢元淮修,许乔林纂 清道光16年(1836)郁洲书院刻本;抄本。元淮,清松滋人,曾署两淮都转盐运使司淮北海州分司运判。乔林,生平已见《(嘉庆)海州直隶州志》提要。道光12年、15年,两江总督陶澍两登云台山,奏改票盐之法,与僚属题咏碑记极一时之盛,且其时去崔应阶,吴恒宣《云台山志》860余年,其间有关于国计民生的地方史料数倍于前,于是元淮乃聘乔林纂辑《云台新志》。全书16门。卷首图;卷1恭纪恩荣;卷2建置(山海形胜、仙名异同、郡县沿革、裁复原委);卷3纪事;卷4山水(云台山、云台后顶及湖南诸山、湖北诸山、海中诸山、海、湖河浦泉、潭闸沟汪、堰坝、桥梁);卷6城村;卷7~8胜迹;卷9~10寺观;卷11物华;卷12票盐;卷13灵植;卷14金石;卷15艺文;卷16丛谭;卷17杂缀;卷18考证,卷末叙录(旧志,自叙)。前有陈文述等3序,修辑衔名,凡例。云台物产,向以食盐为主,但晚清经营纲盐的盐商或挪用公款,或拖欠盐税,盐价昂贵,私盐增多,税收大减。道光11年,陶澍奏准,只要交纳一定税款,不论士商,都可发给官票,允许运销食盐,书中特立《票盐》一门,分上、下两部分详论此事。云台山多古奇松,其睡松、蟠龙松比《洛阳伽蓝记》建中寺之千岁古树犹鼻祖之于远孙,编者仿元刘大彬《茅山志》例,设立《灵植》一门,为前此云台各志所无。崔应阶《云台山志》甄采逸文虽称典博,但滥载诗序、寿序、榛楉不剪,此则严加筛选,“文以景附”。全书虽洋洋20卷,但详而不杂,言而有据,是清代山志中一部创新之作。卷首图凡26幅,皆“粲名列眉,便于披览”,“足资济胜指南”。山志评论家曾称赞它“手持寸编,可赅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