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沅州府志 光绪重修会同县志 嘉庆会同县志 乾隆会同县志
发布时间:2019-12-01 点击数:2749
乾隆五十五年沅州府志四十卷首一卷
张官五修,龚琰纂。官五,字任齐,浙江萧山人,监生,官朝议大夫,乾隆五十二年(1786)沅州知府。琰,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举人,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五芷江知县。是志上承康熙杨志,乾隆七年朱志稿,二十二年瑭志,新续乾隆二十二年至五十四年近事,始修于五十三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五十四年。正文分三十二门,附七目,约六十四万字,为十修沅州志书。卷首列沅州府舆地全图、府城,府治、府学、考棚、书院、八景诸图,黔阳、麻阳舆地分图,图象精密准确,于府属城镇街市,山脉河流,名胜古迹,无不备载,为湘西各志舆图上乘,是研究清代沅州历史地理的形象资料;山川详述名山大川的方位形势,发源流经地域,河流使用利弊,有益农田水利建设:古迹记附郭芷江县之金吾营、奇字营、镇东楼、副柏、雁塔、唐明皇像;黔阳诸葛营、芙蓉楼,麻阳的明满朝荐读书处、孙贤细柳营及平苗题名石等三 十余处,详诸葛亮征南蛮、孙贤平苗史事;记兵独立为门,详录唐宋迄清兵戈战事,镇抚苗疆史事五十余次,于五代两宋瑶民起义,明朝苗人对"叛",南明抗清战史,李自成余部刘体仁、郝摇旗、李锦、高一功归明御清军事活勤,均纪载甚详,清初湘西四十八寨瑶彝人民改土归流近事,共一万六千余字堪称沅州兵事大全,对研究苗瑶民族史。南明史,提供了翔实的文字资料。祥异记,"乾隆五十年芷江大雨,雹如鸡鹅卵,榆树湾,新田、江坪一带,桐茶皆枯;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日,芷江县城乡地微动,黔阴地亦动"。系当时实地采访,翔实可信。人物、艺文占全志篇幅二分之一以上,详记沅州各类人士数百;艺文分上中下三卷,录存诗文词赋数百篇,有刘鸿泰《九溪分合考》、胡哲《修大佛寺记》等名作。是志体例精审,搜才广博;损益恰当,论断严谨。堪称府志佳构。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
乾隆二十二年沅州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瑭珠修,朱景英、郭瑗龄纂。珠,长白(今吉林)正白旗人,曾任工部郎中,乾隆十八年(1753)任沅州知府。景英,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曾任福建宁德知县。瑗龄,贡生,乾隆十二年芷江儒学训导。乾隆六年沅州升府,辖芷江、麻阳,黔阳三县,前知府朱琰曾修府志,将就而卒,未勒成书;乾隆二十二年瑭珠奉檄修志,越岁成成。正文 不分纲目,列二十八门,凡三十二万五千字。卷首冠图七幅,卷二附沅州府古今沿革表,详考府县建置沿革之分合增省,纠正历代桀误;山川门考名目源流,述自然景色,并及相关历史传说、名胜古迹,形容贴切,言辞畅美,几似山水游记;学校门记明山、耀文、宝山、锦江四书院的创建原由。建置规模,可供清代书院史考证;风俗门详载"岁时",是研究民俗学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关"打花鼓"。"扮采茶妇"、"舞龙灯"、"打春"的记载对探索湖南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卷四十八以沅郡多兵事,别立"纪兵"一门,详载唐元和六年(811)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沅州境内大小兵事,依年系事,条理清晰,内含许多有关苗族历史的资 料;是志尤重人物,除职官、选举、名宦、列女,释道各门记载外,人物门另分儒林、文苑、忠义、孝友等八类,以五万余字的篇幅,记录了上千人物,至为可贵。此外,物产门所载"明山石"之产地、分类、质地、用途等亦具参考价值。作为首创府志,是志不仅内容丰富,考证翔实,而且编撰体例也十分完备:其一,征引俱载书名,便于查考;其二"各类有两见,或从其所重,则语家详;或虽非所重而 例不宜遗,则语稍略,俱注明详见某处。考异俱明所指。"其三,"于各类无可入而又不宜遗者"汇入志余门;其四,职官、选举、人物三门头绪繁密,前载多误,是志或依衔名,或以时代,各分数类,一览了然。惟不立诗文门,"同有章句涉及此境者散人各门内,因事分隶",惜为微瑕。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光绪会同乡土志拟稿
佚名修纂。 是志不分卷目,为光绪年间修纂,记事止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全书近三万字。是志广采博收,资料丰富,对县邑之历史政治、兵事耆旧、风土人情、氏族户口、宗教实业、地理概貌、古迹祠庙、桥梁学堂、山川水利、物产贸易等均记载详备,层次分明,言词简洁,是一部较好的乡土志书。有清抄本。
光绪重修会同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孙炳煜等修,黄世昌等纂。炳煜,字耀廷,河南荥阳人,同治进士,光绪元年(1875)会同知县。世昌,号乐堂,邑人,同治拔贡,州判。是志成书于光绪二年,同年付梓,记事止于光绪元年,为嘉庆志重修本。正文分十五门八十五目,约十二万字。有县境、县城等图。体例和内容因袭旧志者多,较嘉庆志略详。外纪志载灾祥、兵乱颇详,如有关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攻破县城以及咸丰同治间太平军在邑境活动情况的记载,是珍贵的近代史料。秩祀志记庙祀、坛祀、祈祷、救护、家祭、图文并茂。人物掌故,分列于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四志,具秩祀各占全书的四分之一,都是重头类目。是志新增食货志一门,记邑中户口、田赋、起解、存留、屯田、杂税、惠恤、物产,堪称得当,与嘉庆志大异其趣,足见著者卓识。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民国间石印本。
嘉庆会同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朱澎等修,夏昌言等纂。澍,字润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州厅经历,嘉庆二十三年(1818)会同知县。昌言,字湘渔,湖南湘潭人,嘉庆优贡,嘉庆二十三年会同县儒学教论。是志抬修于嘉庆二十四年,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五十六目,约二十九万字。有县境、县城等图。是志博探兼综,较乾隆志叙事稍详,类目新增水利、典籍、金石、外纪,分述邑中经济、文化等史事,又增设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矿厂、蠲政等目,义例明晰,言词简略,颇具特色,为研究会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保存和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
乾隆会同县志十卷首一卷
于文骏修,梁嘉瑜纂。文骏,江苏金坛人,乾隆进士,会同知县。嘉瑜,字湘怀,号兰皋,邑人,雍正拔贡,山西偏关知县,投文林郎、知州,著有《澹园全集》。是志始修于乾隆十八年(1753),记事亦止于是年,翌年成书付梓。正文分十门六十七目,约十七万字。有县境图、县城图等。舆地、建置、礼制、田赋、官师、选举、人物、形势、外纪、艺文诸志,资料颇为详备,文词亦简洁无繁。如外纪志灾祥目记明清间境内发生的四次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叙述目记雍正十三年(1735)苗族人民起义反抗清朝统治阶级的壮举都较为详细,是珍贵的史料。是志体例完整,博采穷搜,详思考订,勘酌损益,不失为一方史乘佳构。有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977年抄本。
张官五修,龚琰纂。官五,字任齐,浙江萧山人,监生,官朝议大夫,乾隆五十二年(1786)沅州知府。琰,江苏江宁(今南京)人,举人,乾隆四十八年至五十五芷江知县。是志上承康熙杨志,乾隆七年朱志稿,二十二年瑭志,新续乾隆二十二年至五十四年近事,始修于五十三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五十四年。正文分三十二门,附七目,约六十四万字,为十修沅州志书。卷首列沅州府舆地全图、府城,府治、府学、考棚、书院、八景诸图,黔阳、麻阳舆地分图,图象精密准确,于府属城镇街市,山脉河流,名胜古迹,无不备载,为湘西各志舆图上乘,是研究清代沅州历史地理的形象资料;山川详述名山大川的方位形势,发源流经地域,河流使用利弊,有益农田水利建设:古迹记附郭芷江县之金吾营、奇字营、镇东楼、副柏、雁塔、唐明皇像;黔阳诸葛营、芙蓉楼,麻阳的明满朝荐读书处、孙贤细柳营及平苗题名石等三 十余处,详诸葛亮征南蛮、孙贤平苗史事;记兵独立为门,详录唐宋迄清兵戈战事,镇抚苗疆史事五十余次,于五代两宋瑶民起义,明朝苗人对"叛",南明抗清战史,李自成余部刘体仁、郝摇旗、李锦、高一功归明御清军事活勤,均纪载甚详,清初湘西四十八寨瑶彝人民改土归流近事,共一万六千余字堪称沅州兵事大全,对研究苗瑶民族史。南明史,提供了翔实的文字资料。祥异记,"乾隆五十年芷江大雨,雹如鸡鹅卵,榆树湾,新田、江坪一带,桐茶皆枯;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日,芷江县城乡地微动,黔阴地亦动"。系当时实地采访,翔实可信。人物、艺文占全志篇幅二分之一以上,详记沅州各类人士数百;艺文分上中下三卷,录存诗文词赋数百篇,有刘鸿泰《九溪分合考》、胡哲《修大佛寺记》等名作。是志体例精审,搜才广博;损益恰当,论断严谨。堪称府志佳构。有乾隆五十五年(1790)刻本。
乾隆二十二年沅州府志五十卷首一卷
瑭珠修,朱景英、郭瑗龄纂。珠,长白(今吉林)正白旗人,曾任工部郎中,乾隆十八年(1753)任沅州知府。景英,武陵(今湖南常德)人,曾任福建宁德知县。瑗龄,贡生,乾隆十二年芷江儒学训导。乾隆六年沅州升府,辖芷江、麻阳,黔阳三县,前知府朱琰曾修府志,将就而卒,未勒成书;乾隆二十二年瑭珠奉檄修志,越岁成成。正文 不分纲目,列二十八门,凡三十二万五千字。卷首冠图七幅,卷二附沅州府古今沿革表,详考府县建置沿革之分合增省,纠正历代桀误;山川门考名目源流,述自然景色,并及相关历史传说、名胜古迹,形容贴切,言辞畅美,几似山水游记;学校门记明山、耀文、宝山、锦江四书院的创建原由。建置规模,可供清代书院史考证;风俗门详载"岁时",是研究民俗学的珍贵资料,其中有关"打花鼓"。"扮采茶妇"、"舞龙灯"、"打春"的记载对探索湖南民间艺术的形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卷四十八以沅郡多兵事,别立"纪兵"一门,详载唐元和六年(811)至清雍正十三年(1735)沅州境内大小兵事,依年系事,条理清晰,内含许多有关苗族历史的资 料;是志尤重人物,除职官、选举、名宦、列女,释道各门记载外,人物门另分儒林、文苑、忠义、孝友等八类,以五万余字的篇幅,记录了上千人物,至为可贵。此外,物产门所载"明山石"之产地、分类、质地、用途等亦具参考价值。作为首创府志,是志不仅内容丰富,考证翔实,而且编撰体例也十分完备:其一,征引俱载书名,便于查考;其二"各类有两见,或从其所重,则语家详;或虽非所重而 例不宜遗,则语稍略,俱注明详见某处。考异俱明所指。"其三,"于各类无可入而又不宜遗者"汇入志余门;其四,职官、选举、人物三门头绪繁密,前载多误,是志或依衔名,或以时代,各分数类,一览了然。惟不立诗文门,"同有章句涉及此境者散人各门内,因事分隶",惜为微瑕。有乾隆二十二年(1757)刻本。
光绪会同乡土志拟稿
佚名修纂。 是志不分卷目,为光绪年间修纂,记事止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全书近三万字。是志广采博收,资料丰富,对县邑之历史政治、兵事耆旧、风土人情、氏族户口、宗教实业、地理概貌、古迹祠庙、桥梁学堂、山川水利、物产贸易等均记载详备,层次分明,言词简洁,是一部较好的乡土志书。有清抄本。
光绪重修会同县志十四卷首一卷
孙炳煜等修,黄世昌等纂。炳煜,字耀廷,河南荥阳人,同治进士,光绪元年(1875)会同知县。世昌,号乐堂,邑人,同治拔贡,州判。是志成书于光绪二年,同年付梓,记事止于光绪元年,为嘉庆志重修本。正文分十五门八十五目,约十二万字。有县境、县城等图。体例和内容因袭旧志者多,较嘉庆志略详。外纪志载灾祥、兵乱颇详,如有关清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军将领石达开攻破县城以及咸丰同治间太平军在邑境活动情况的记载,是珍贵的近代史料。秩祀志记庙祀、坛祀、祈祷、救护、家祭、图文并茂。人物掌故,分列于秩官、选举、人物、列女四志,具秩祀各占全书的四分之一,都是重头类目。是志新增食货志一门,记邑中户口、田赋、起解、存留、屯田、杂税、惠恤、物产,堪称得当,与嘉庆志大异其趣,足见著者卓识。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民国间石印本。
嘉庆会同县志十二卷首一卷
朱澎等修,夏昌言等纂。澍,字润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州厅经历,嘉庆二十三年(1818)会同知县。昌言,字湘渔,湖南湘潭人,嘉庆优贡,嘉庆二十三年会同县儒学教论。是志抬修于嘉庆二十四年,同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分五十六目,约二十九万字。有县境、县城等图。是志博探兼综,较乾隆志叙事稍详,类目新增水利、典籍、金石、外纪,分述邑中经济、文化等史事,又增设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榷政、矿厂、蠲政等目,义例明晰,言词简略,颇具特色,为研究会同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保存和提供了重要资料。有嘉庆二十四年(1819)刻本。
乾隆会同县志十卷首一卷
于文骏修,梁嘉瑜纂。文骏,江苏金坛人,乾隆进士,会同知县。嘉瑜,字湘怀,号兰皋,邑人,雍正拔贡,山西偏关知县,投文林郎、知州,著有《澹园全集》。是志始修于乾隆十八年(1753),记事亦止于是年,翌年成书付梓。正文分十门六十七目,约十七万字。有县境图、县城图等。舆地、建置、礼制、田赋、官师、选举、人物、形势、外纪、艺文诸志,资料颇为详备,文词亦简洁无繁。如外纪志灾祥目记明清间境内发生的四次地震以及其他自然灾害,叙述目记雍正十三年(1735)苗族人民起义反抗清朝统治阶级的壮举都较为详细,是珍贵的史料。是志体例完整,博采穷搜,详思考订,勘酌损益,不失为一方史乘佳构。有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977年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