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于都县历次纂修县志简况
发布时间:2019-06-10 点击数:2293
江西省于都县自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癸酉年)以来,至解放前先后组织过15次编写县志,其中南宋2次、明代5次、清代7次、民国1次;共有14次成书。根据有关史料记载,现将逐次修志简况叙述如下,以飨读者。
01、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癸酉年),邑令邱钦若(奉议郎)首次主修《雩都图经》(今佚)。
02、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戊戌年),知县周颂(庐陵人,儒林郎)主修《雩都县志》(今佚)。
03、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丁巳年)志(今佚)。县丞蒋逵和龙城举人、训导脱瑛主修,孙思远纂修。
04、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己未年)志(今佚)。福建长乐举人、知县高伯龄主修,本邑举人袁端纂修。
05、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年)志(今佚)。余姚举人、知县许来学主修。
06、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丙寅年)志(今佚)。贵州清平卫举人、知县刘壁主修,邑人进士袁淳、贡生黄褒纂修。
07、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甲午年)志(今佚)。道州人、知县黄应元主修,邑人隆庆五年进士李涞纂修。
08、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志。长山贡士、知县李祜之主修,本邑举人易学实、梅贲英纂修。二个月志成,共14卷。
09、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年)志。盛京锦县人、知县卢振先主修,本邑管奏锳、尹元贡、曾绍裕、康同跋4位举人和曾绍侃纂修。共14卷。
10、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辛未年)志(今佚)。衡阳监生、知县左修品主修,邑人副榜宋启传、曾跃龙纂修。
11、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丁丑年)志。直隶静海举人、知县高泽叙主修,邑人进士段彩纂修。邑人黎章炇、管尚隆、黄士堂、黄字毓、曾贤宰、曾大忠等分修。三个月志成,全志14卷。
12、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丙戌年)志。顺天宛平举人、知县钮士元倡修(后调离),湖北巴东拔贡、知县何应桂承修(后调离),浙江太平进士、知县黄濬主修。本邑举人宋惟驹、李起翀、肖玘和易霖、刘名谦、刘名随等分修。
13、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年)志。湖北松滋副榜、同治衔前雩都知县颜寿芝倡修,福建长乐进士、前署雩都县事即用知县陈翔犀承修,直隶肃宁举人、知县王颖主修,本邑举人何戴仁、洪霖纂修,廪生教谕张炳分修,拔贡生洪祖皓参校,监生李化鹏编修、督刊,共16卷,是本县自宋修志以来投入人数最多的一次,包括主修、编修共计110多人,资料比较广泛真实,历时两年多始告完竣,包罗了本县历次修志的内容和成果。1985年6月,我县从于都历代旧志中选择了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同治十三年版《雩都县志》为底本,组织人员进行了断句、校点、注释等工作,历时一年半,依照旧志版本原貌整理重印了少量的《雩都县志》,全志共17卷约30万字。2014年11月,县政府拨出专款,照原版本再印《雩都县志》,以使这部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于都古代县志在今后的历史延续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4、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年)志。知县许金策主修,肖新普、黄鼎薰编修。共14卷,该志基本上是同治十三年志的翻版,少数几处增加的内容,不足前志字数的1%。
15、1943年,成立由县长秦一尘兼任县志局长的编志机构,草拟了各专志采访提纲和一级编写目录,较之清代以前的县志纲目,有新的特色,但因时局紧张而流产。
供稿:江西省于都县志办公室
01、南宋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癸酉年),邑令邱钦若(奉议郎)首次主修《雩都图经》(今佚)。
02、南宋理宗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戊戌年),知县周颂(庐陵人,儒林郎)主修《雩都县志》(今佚)。
03、明正统二年(公元1437年丁巳年)志(今佚)。县丞蒋逵和龙城举人、训导脱瑛主修,孙思远纂修。
04、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己未年)志(今佚)。福建长乐举人、知县高伯龄主修,本邑举人袁端纂修。
05、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丁未年)志(今佚)。余姚举人、知县许来学主修。
06、明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丙寅年)志(今佚)。贵州清平卫举人、知县刘壁主修,邑人进士袁淳、贡生黄褒纂修。
07、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甲午年)志(今佚)。道州人、知县黄应元主修,邑人隆庆五年进士李涞纂修。
08、清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壬寅年)志。长山贡士、知县李祜之主修,本邑举人易学实、梅贲英纂修。二个月志成,共14卷。
09、清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戊子年)志。盛京锦县人、知县卢振先主修,本邑管奏锳、尹元贡、曾绍裕、康同跋4位举人和曾绍侃纂修。共14卷。
10、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辛未年)志(今佚)。衡阳监生、知县左修品主修,邑人副榜宋启传、曾跃龙纂修。
11、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丁丑年)志。直隶静海举人、知县高泽叙主修,邑人进士段彩纂修。邑人黎章炇、管尚隆、黄士堂、黄字毓、曾贤宰、曾大忠等分修。三个月志成,全志14卷。
12、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丙戌年)志。顺天宛平举人、知县钮士元倡修(后调离),湖北巴东拔贡、知县何应桂承修(后调离),浙江太平进士、知县黄濬主修。本邑举人宋惟驹、李起翀、肖玘和易霖、刘名谦、刘名随等分修。
13、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甲戌年)志。湖北松滋副榜、同治衔前雩都知县颜寿芝倡修,福建长乐进士、前署雩都县事即用知县陈翔犀承修,直隶肃宁举人、知县王颖主修,本邑举人何戴仁、洪霖纂修,廪生教谕张炳分修,拔贡生洪祖皓参校,监生李化鹏编修、督刊,共16卷,是本县自宋修志以来投入人数最多的一次,包括主修、编修共计110多人,资料比较广泛真实,历时两年多始告完竣,包罗了本县历次修志的内容和成果。1985年6月,我县从于都历代旧志中选择了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清同治十三年版《雩都县志》为底本,组织人员进行了断句、校点、注释等工作,历时一年半,依照旧志版本原貌整理重印了少量的《雩都县志》,全志共17卷约30万字。2014年11月,县政府拨出专款,照原版本再印《雩都县志》,以使这部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于都古代县志在今后的历史延续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14、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癸卯年)志。知县许金策主修,肖新普、黄鼎薰编修。共14卷,该志基本上是同治十三年志的翻版,少数几处增加的内容,不足前志字数的1%。
15、1943年,成立由县长秦一尘兼任县志局长的编志机构,草拟了各专志采访提纲和一级编写目录,较之清代以前的县志纲目,有新的特色,但因时局紧张而流产。
供稿:江西省于都县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