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徐州府志介绍及下载
发布时间:2019-03-12 点击数:4322
[正统]彭城志 十九卷/(明)宋骥纂修·—明抄本。——徐州古称彭城,辖境相当于今之徐州市区及铜山县,丰县、沛县和安徽省萧县、砀山县。
骥,生卒不详,浙江余姚人,宣德8年(1433)始任徐州学正。此志编于正统2年(1437),成于次年正月。骥在序言中自称“重修”,是对于永乐本《彭城志》(今已失传)而言。正统6年秋,“户部行移徐州申送”地方志乘,接任学正刘羽“因旧书而图之”,并作《新增纂图彭城志序》。此外卷首还有文华殿大学士,通政使司右参议,邑人权谨《彭城志序》。卷1历代建置沿革、建郡本末总考、郡表(沿革表)、分野、疆域、形胜、城垣、坊郭乡镇;卷2职役,公署、军卫,学校,医学,阴阳学,僧正司;卷3山川,卷4户口、田赋、屯田,两税,农桑,岁课、孳牧、物产、土贡;卷5寺观(庵院附)、祠庙,坛壝,惠政,桥梁(河渡附);卷6驿传、仓库、铺舍;卷7古迹(杂著附);卷8历代名宦,历代人物,贡举、旌表,释道(方技附);卷9杂志,卷10~13萧、砀、丰、沛;卷14碑,卷15~16记,卷17杂述,卷18序,卷19诗。其中《职役》仅著明朝一代之制。此志是现存最早的徐州志书,《河防》、《漕运》记载尤详,所创《僧正司》一目,记洪武15年(1382)设置的僧人道士管理机构,对宗教史研究颇有价值。但缘仓促所成,分类设目间有不当之处,脱页、倒页亦多。
[弘治]重修徐州志 十卷/(明)马暾撰·—明弘治7年(1494)刻本。——已残,今存2卷:卷1~2。
暾,字廷震,徐州人,曾任山西潞州(今长治县)知州。《[顺治]潞安府志》云其“赈穷孤,恤流移,兴学育才,表励风俗。留任九年,有利必兴,有废必举。相传州治贤守,公为第一。”本志编纂过程,据书前林瀚《序》,他曾博搜群经子史至百余部,“凡事有关徐者,悉摘之”,历经数年,4易其稿,以个人之力乃成。弘治7年,徐州知州何宗理“嘉廷震用心之勤,考订之精,而一州典章足以传信”,遂将稿本寄送京师,请国子监祭酒林瀚题序,并付梓工高手刻板印刷。此志仿《大明一统志》体例,并略加变通,凡旧志未及记述而今录之者,于其下注曰“补遗”,旧志已有记载但言之不详而增之者,于其下注曰“补注”。卷首林瀚序,徐州总图、郡城、萧、沛、砀山,丰县图、沿革简表、凡例,考证书目,卷6~9类于[正统]《彭城志》的卷10~13,卷10略似于《正统志》的卷9,其他各卷纲目为:卷1建置沿革志、郡名志、分野志、疆域志、风俗志、形胜志、城郭志、山川志(井泉并)、土产志、田赋志、户口志、公署,卷2学校志,坛壝志、宫室志、桥梁志,铺舍志,闾里志、寺观志,祠庙志、陵墓志,古迹志、职官志,封建志,卷3名宦志,流寓志,人物志、孝义志,列女志,科贡志,方技志,玄释志、灾祥志,卷4~5词翰志。本志是今存最早的刻本徐州志。卷首附录《考证书目》为其特色,其中引用失传书籍尤见珍贵。
(嘉靖)徐州志 十二卷/(明)何莘修,梅守德、任子龙纂·—明嘉靖间刻本;抄本。
莘,广西桂林人,举人,嘉靖26年(1547)任徐州知州。守德,字纯甫,号宛溪,安徽宣城人,进士出身,因忤严嵩被贬来徐就任户部分司主事,监督广运仓粮储,后出知绍兴府,累迁云南参政,归退后建书院讲学,人称“宛溪先生”。子龙,字跃之,号雨川,浙江象山人,道士。梅、任2人谈吐合契,遂议修志。知州何莘等地方官吏积极参与事务,终成其事。书中未注纂修年代,记事止于嘉靖26年。首冠按察副使王梃叙言。卷1州境,州治,县境、县治等图11幅,卷2沿革,职官、选举表,卷3天文志;星野、灾祥,卷4~5地理志,山川、田赋;卷6~9人事志:官署,学校、户役,漕政、祀典,兵防(附兵变)、方外、杂记,卷10封建传,卷11宦绩传,卷12人物传,末附与修官吏,抄采,校正等人员名单。此志舆图附有文字介绍,而且说明颇详,图说对照,便于检读。《兵防》,《兵变》专目的设置,突出了徐州的军事重镇地位。书中将《田赋》与《户口》分开,《山川》与《漕政》离析,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谓其“虽符史法……用之不善,反足为全体之累”。
[万历]徐州志 六卷/(明)姚应龙纂修·—明万历5年(1577)刻本。
应龙,浙江慈溪人,万历2年始任萧县教谕。协修者严淮,砀山县教谕,云南大理人,庄重,邑人。全书共6卷。卷1州总图、州境图,州治图,县境图,县治图、沿革、星野、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城池,卷2古迹、土产、职官、公署、学校,卷3兵防、漕政,河防、赋役;卷4祀典、选举、宦绩,卷5人物,卷6封建,灾祥、方外、杂记,末附凡例和纂修者姓氏。其中《赋役》记述较其他部分为详,“盖以水患频仍而役繁赋重,欲观者垂隐恤焉”,从而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史料,反映了封建经济政策的残酷性。志中将相关资料集中于各条目之下,附注虽繁,但互证极便。不足的是有些资料的归类不尽合理,如有关燕子楼的诗篇分载《古迹》、《杂记》两卷中。
[顺治]徐州志 八卷/(清)余志明修,李向阳纂·—清顺治11年(1654)刻本。
志明,清顺治中曾任徐州知州。向阳,字孝乾,又字晴寰。天启5年(1625)赴京会试,因拒绝魏阉以“大魁”拉拢,故不得入闱,后亡匿于镇江金山寺。崇祯末曾出任金山卫(今属宝山县)教授。明亡后以遗老自居,屡辞征召。全书共8卷。卷首有淮徐兵备使胡廷佐和余志明《序》2则。卷1舆地:州境,县境,山川、古迹,卷2建置:城池,漕政,兵防、赋役、河防,公署,驿铺,卷3儒学,上丁,陈设图、祀典,卷4宦绩: 职官制、职官题名,选举,武途,恩荫,卷5人物(附隐逸),卷6文苑:诰谕、誓、诏、议、疏,表、序、书、记、诗、赋、铭,卷7阃德,卷8会览:谱序,灾祥、丛纪,侨寓、方外,方技,风俗,土产。此志试图从体例上有所革新。然不合理之处甚多,如《会览》虽为创格,但未免芜杂。
[康熙]续徐州志 八卷/(清)臧兴祖修,吴之元等纂·—清康熙22年(1683)抄本。
兴祖,满族正红旗人,康熙22年就任徐州知州。之元,乡邑贡生。同纂的尚有贡生吕维扬及生员6人。此志是奉朝廷“博采群志之檄”的仓促之作,书前题名为“徐州续修新志草本”。记事上限至顺治11年(1654)。卷首有淮徐按察使刘元勋《序》。类目设置类于《顺治志》,唯增《帝王》、《税制》、《关税》、《桥梁》4目。有近半篇目下注曰“见前”(指《顺治本》)而正文不录一言。续记的篇目有:漕政、兵防、河防、铺驿,儒学、祀典、职官题名、选举科贡、武举、恩荫、人物、隐逸、诰谕、疏、议、记、诗、赋、铭、阃德、灾祥。所收材料限于州邑而不含属县。
[康熙]徐州志 三十六卷/(清)姜焯纂修·—清康熙61年(1722)刻本。
焯,山东昌邑人,康熙51年始任徐州知州,下车即览方志,以为“徐虽一郡,实关天下安危,其为志未可苟焉”。焯在任10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前期多忙于政事,修志当是在任后期之举。卷首重载顺治本胡廷佐《序》和余志明《序》,新增江南督学使者郑任钥、江南提刑按察司佥事潘尚智2《序》和自《序》,并录上级官府对修志的批文10篇。卷1图考(郡邑总图、州图、城池、图、萧、沛、丰、砀山四县图及云龙山、子房山、凤冠山、楚王山、皇藏峪、歌风台、朱陈村、雁池诸图)、建置;卷2星野,祥异,卷3疆域、形胜(风俗附)、城池(都鄙附),卷5河渠(黄河,漕河,汴河、徐州洪,吕梁洪、阐座浅铺),卷6田赋、仓务(关税、邮政附),卷7兵防、兵变,卷8帝王(后妃附),封建,卷9—12官师,卷13公署(铺驿附)、学校,卷14祀典,卷15古迹(寺观附);卷16~17选举,卷18~19政绩;卷20~25人物;卷26列女,卷27侨寓、方技、仙释;卷28~35艺文,卷36杂纪。其中《公署》所附《铺驿》,记述的都是前代内容,当时的有关资料则以《邮政》作为子目附于《仓务》。内容较为详细,引用文献资料都经过反复校勘。分类条目也能打破前志格局,有所创新。本“史之体,临文不讳”之旨对旧志中尊称相习,一概改以姓名记之,并仿陆陇其《灵寿志》例,将八景之类削而不载。《舆图》线条清晰。《中国方志大辞典》对它评价颇高;“避免了顺治《徐州志》、康熙二十二年《续徐州志》人多手杂、仓卒掇拾、主修乏才之缺点,参照部分明代方志,使有清以来徐州方志之质量有明显提高。注重一山一水一事一物之实地考证,为本志一大特色。”
[乾隆]徐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石杰修,王唆纂·—清乾隆7年(1742)刻本。
杰,字虹屯,浙江嘉禾桐乡人,雍正9年(1731)曾任徐州知州,一度调任邳州知州,乾隆2年升任徐州知府。峻,字次山,号艮斋,江南虞山(今常熟)人,雍正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调监察御史,到任3天,即弹劾御史台长官,有直声。曾在《大清一统志》馆供职14年,分担8省及边外等地志稿编写工作。善书法,著有《艮斋诗文集》。乾隆5年春3月,王峻应石杰重礼相邀抵徐纂志,“凡五阅月而稿成”。开篇有王峻、石杰序文2则。卷首图序、八属县总图,铜山、萧、砀山,丰,沛、邳州、宿迁、睢宁8县图,府城图,府署图、府学图,云龙书院图、河图。卷1分野,疆域、建置沿革(附表)、形势、风俗、城池,卷2山川,卷3—4河防,卷5赋役(人丁、屯田,仓务、杂税附)、物产,卷6公署、学校(书院附),卷7兵制、乡镇、驿递、关梁,卷8坛庙(寺观附)、古迹,陵墓,卷9—13职官,卷14~15封建、名宦,卷18~21人物(流寓、方技,仙释附),卷22~23列女,卷24~28、艺文,卷29大事记,卷30祥异,杂记。此志为徐州最早之府志,因清雍正11年徐州由州升府,析州邑置铜山县,并将邳州,宿迁县,睢宁县来属,故内容较州志有显著增加。将旧志《兵变》更之曰《大事记》,以编年形式附后,既有所创新,也便于检览。然此,志仿一统志、通志之例,《城池》内不载街坊,未免教条。且帝王后妃史书已详,方志内也不宜单列一类。
[同治]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清同治13年(1874)刻本。
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9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6年始任徐州知州。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非人,咸丰元年中举,曾拜曾国藩门下,官至内阁中书,纂志时为云龙书院主讲。性恬退,文清澈,有《俭德堂文集》等10余种著作。骏谟,字元征,清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嘉学者方履篯子,“不求闻达,行谊卓然”,有《敬业述事室文稿》传世。此志于同治12年由吴、朱倡议,得到漕运总督张兆栋等支持,除延聘刘氏、方氏之外,还请金廷栋,方楷(骏谟子)担任分纂,于次年冬稿成。卷首冠有江苏布政使恩锡《序》,卷2略同于《乾隆府志》的卷首,其余各卷为:卷1宸翰,卷3晷度表,卷4沿革表;卷5纪事表;卷6职官表,卷7爵封表,卷8选举表,卷9人物搜古表,卷10舆地考,卷14祠祀考,卷15学校考,卷16建置考,卷17兵防考,卷18古迹考,卷19经籍考,卷20碑碣考,卷21宦绩考,卷22人物传,卷23列女传,卷24志叙,卷25叙录。书末有前任知府汪尧辰所撰《后序》,略记成书过程。本志不拘于《江南通志》的窠臼,而又不违背地方志的体例要求,以图、表、考、传为编序,分类设目,条理清楚。《纪事表》于各朝年号下分时政、兵事,祥异3项分别记事,易于检览,便于对照。古籍中出现的有姓名无事迹的乡人,书中列为一表,曰《人物搜古表》,瞿宣颖誉此为“特创之格”,“用此法以驭史传之繁,可以省文博载也。”比起《[道光]苏州府志》的贪多务博,堪称简约精当。但此表拘于编序,使舆地与沿革不能相应,稍嫌不足。
【佚志】
徐地记 二卷/晏范模撰。
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徐地记》二卷,晏范模。”范模,生平未详。
徐州人地录 二十卷/(后魏)刘芳撰。
芳,字伯支,彭城丛亭里人,楚元王刘交之后,历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等职,于经书音训学问精赡,《魏书》、《北史》均有传。《北史·刘芳传》曰:“芳撰《徐州人地录》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及后之书目著录:“《徐地录》一卷,刘芳撰。”张国淦认为“盖即《徐州人地录》之残本。”原本早佚,今有《金溪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徐州记 阳晔撰。
《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阳晔《徐州记》。”同书卷42并有引文。《中国古方志考》述及《永乐大典》卷2260六模“五湖”引《徐州记》一条,实为侨置江南之南徐州,非江苏西北之徐州。
彭门记
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引《彭门记》1条。彭门,即彭城,亦如范成大《吴郡志》又曰《吴门志》。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此记是郡志,非县志。原本佚,今存《金溪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彭门纪乱 三卷/(唐)郑樵撰。
《新唐书·艺文志》:“郑樵《彭门纪乱》三卷。”小字附注:“庞勋事”。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亦记唐人郑樵此书,释文为“记懿宗朝徐州庞勋事。”庞勋事,即庞勋起义,系发生于唐末的戍卒起义。此书《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
彭门古今集志 二十卷/(宋)李震纂。
《宋史·艺文志·地理类》:“李震《彭门古今集志》,二十卷”。震,宋汴(今开封)人。靖康初,金人迫北宋京城开封,震当时为小校,率所部300人出战被执,临刑前犹骂不绝口。
[嘉定]重修徐州图经
《宋史·艺文志·地理类》:“《重修徐州图经》三卷,嘉定中撰。”《大明一统志》卷18《旧图经》:“《徐州·风俗》:风俗高迈。”
[永乐]彭城志 (明)祝原礼纂。
正统《彭城志·权谨序》:“国朝永乐十八年,朝廷命天下郡县各修志书上于礼部,而吾州始有志。”同书宋骥《序》:“访诸生以郡志,初得于州治中……乃前庠司祝原礼及各县执教事所共成也。”原有永乐18年(1420)稿本,今早佚。
徐州并属县志 (清)傅维麟撰。
《明书·经籍志·拾补》:“《徐州并属县志》一册。”此书为傅维麟私撰。维麟,清顺治进士,曾任清廷工部尚书,《明书》为其私撰,推知《徐州并属县志》当纂于明或明以前。
[嘉靖]吕梁洪志 八篇/(明)冯世雍撰。
世雍,字子和,明江夏(今武昌)人,嘉靖癸未2年(1523)进士,嘉靖5年(1526)就任吕梁洪工部分司主事,著有《三石文集》。此志是其供职期间编撰的一部徐州水运专志,原有明嘉靖初徐州刊本,内容依次为建置篇,山川篇、官师篇,夫役篇,漕渠篇,祠宇篇、艺文篇。篇首有序言,篇末有赞语,体例严谨规整。《四库全书总目》有提要说明,四库馆臣所见为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今亦失传,现存明吴郡袁褧嘉趣堂所辑《金声玉振集·水衡》节录本。
[嘉靖]徐州洪志 十卷/(明)陈穆撰。
穆,字舜宾,浙江鄞县人,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嘉靖中徐州洪工部分司主事。《明史·艺文志》著录:“陈穆《徐州洪志》十卷。”清宋定国等《国史·经籍志补》著录;“陈□《徐州洪志》十卷,二册”。此书原有明嘉靖年间刊本,但《四库全书总目》未见著录,可见亡佚较早。
州志略 八卷。
清康熙61年姜焯所修《徐州志·艺文》:“《州志略》八卷,沛人撰,纪载甚详,分别帝王、封建、监司、行台、镇将、郡僚、国僚、县僚、美恶皆备,考据亦确,而姓字不传,甚可惜也。”
骥,生卒不详,浙江余姚人,宣德8年(1433)始任徐州学正。此志编于正统2年(1437),成于次年正月。骥在序言中自称“重修”,是对于永乐本《彭城志》(今已失传)而言。正统6年秋,“户部行移徐州申送”地方志乘,接任学正刘羽“因旧书而图之”,并作《新增纂图彭城志序》。此外卷首还有文华殿大学士,通政使司右参议,邑人权谨《彭城志序》。卷1历代建置沿革、建郡本末总考、郡表(沿革表)、分野、疆域、形胜、城垣、坊郭乡镇;卷2职役,公署、军卫,学校,医学,阴阳学,僧正司;卷3山川,卷4户口、田赋、屯田,两税,农桑,岁课、孳牧、物产、土贡;卷5寺观(庵院附)、祠庙,坛壝,惠政,桥梁(河渡附);卷6驿传、仓库、铺舍;卷7古迹(杂著附);卷8历代名宦,历代人物,贡举、旌表,释道(方技附);卷9杂志,卷10~13萧、砀、丰、沛;卷14碑,卷15~16记,卷17杂述,卷18序,卷19诗。其中《职役》仅著明朝一代之制。此志是现存最早的徐州志书,《河防》、《漕运》记载尤详,所创《僧正司》一目,记洪武15年(1382)设置的僧人道士管理机构,对宗教史研究颇有价值。但缘仓促所成,分类设目间有不当之处,脱页、倒页亦多。
[弘治]重修徐州志 十卷/(明)马暾撰·—明弘治7年(1494)刻本。——已残,今存2卷:卷1~2。
暾,字廷震,徐州人,曾任山西潞州(今长治县)知州。《[顺治]潞安府志》云其“赈穷孤,恤流移,兴学育才,表励风俗。留任九年,有利必兴,有废必举。相传州治贤守,公为第一。”本志编纂过程,据书前林瀚《序》,他曾博搜群经子史至百余部,“凡事有关徐者,悉摘之”,历经数年,4易其稿,以个人之力乃成。弘治7年,徐州知州何宗理“嘉廷震用心之勤,考订之精,而一州典章足以传信”,遂将稿本寄送京师,请国子监祭酒林瀚题序,并付梓工高手刻板印刷。此志仿《大明一统志》体例,并略加变通,凡旧志未及记述而今录之者,于其下注曰“补遗”,旧志已有记载但言之不详而增之者,于其下注曰“补注”。卷首林瀚序,徐州总图、郡城、萧、沛、砀山,丰县图、沿革简表、凡例,考证书目,卷6~9类于[正统]《彭城志》的卷10~13,卷10略似于《正统志》的卷9,其他各卷纲目为:卷1建置沿革志、郡名志、分野志、疆域志、风俗志、形胜志、城郭志、山川志(井泉并)、土产志、田赋志、户口志、公署,卷2学校志,坛壝志、宫室志、桥梁志,铺舍志,闾里志、寺观志,祠庙志、陵墓志,古迹志、职官志,封建志,卷3名宦志,流寓志,人物志、孝义志,列女志,科贡志,方技志,玄释志、灾祥志,卷4~5词翰志。本志是今存最早的刻本徐州志。卷首附录《考证书目》为其特色,其中引用失传书籍尤见珍贵。
(嘉靖)徐州志 十二卷/(明)何莘修,梅守德、任子龙纂·—明嘉靖间刻本;抄本。
莘,广西桂林人,举人,嘉靖26年(1547)任徐州知州。守德,字纯甫,号宛溪,安徽宣城人,进士出身,因忤严嵩被贬来徐就任户部分司主事,监督广运仓粮储,后出知绍兴府,累迁云南参政,归退后建书院讲学,人称“宛溪先生”。子龙,字跃之,号雨川,浙江象山人,道士。梅、任2人谈吐合契,遂议修志。知州何莘等地方官吏积极参与事务,终成其事。书中未注纂修年代,记事止于嘉靖26年。首冠按察副使王梃叙言。卷1州境,州治,县境、县治等图11幅,卷2沿革,职官、选举表,卷3天文志;星野、灾祥,卷4~5地理志,山川、田赋;卷6~9人事志:官署,学校、户役,漕政、祀典,兵防(附兵变)、方外、杂记,卷10封建传,卷11宦绩传,卷12人物传,末附与修官吏,抄采,校正等人员名单。此志舆图附有文字介绍,而且说明颇详,图说对照,便于检读。《兵防》,《兵变》专目的设置,突出了徐州的军事重镇地位。书中将《田赋》与《户口》分开,《山川》与《漕政》离析,陈光贻《稀见地方志提要》谓其“虽符史法……用之不善,反足为全体之累”。
[万历]徐州志 六卷/(明)姚应龙纂修·—明万历5年(1577)刻本。
应龙,浙江慈溪人,万历2年始任萧县教谕。协修者严淮,砀山县教谕,云南大理人,庄重,邑人。全书共6卷。卷1州总图、州境图,州治图,县境图,县治图、沿革、星野、疆域、形胜、风俗、山川、城池,卷2古迹、土产、职官、公署、学校,卷3兵防、漕政,河防、赋役;卷4祀典、选举、宦绩,卷5人物,卷6封建,灾祥、方外、杂记,末附凡例和纂修者姓氏。其中《赋役》记述较其他部分为详,“盖以水患频仍而役繁赋重,欲观者垂隐恤焉”,从而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经济史料,反映了封建经济政策的残酷性。志中将相关资料集中于各条目之下,附注虽繁,但互证极便。不足的是有些资料的归类不尽合理,如有关燕子楼的诗篇分载《古迹》、《杂记》两卷中。
[顺治]徐州志 八卷/(清)余志明修,李向阳纂·—清顺治11年(1654)刻本。
志明,清顺治中曾任徐州知州。向阳,字孝乾,又字晴寰。天启5年(1625)赴京会试,因拒绝魏阉以“大魁”拉拢,故不得入闱,后亡匿于镇江金山寺。崇祯末曾出任金山卫(今属宝山县)教授。明亡后以遗老自居,屡辞征召。全书共8卷。卷首有淮徐兵备使胡廷佐和余志明《序》2则。卷1舆地:州境,县境,山川、古迹,卷2建置:城池,漕政,兵防、赋役、河防,公署,驿铺,卷3儒学,上丁,陈设图、祀典,卷4宦绩: 职官制、职官题名,选举,武途,恩荫,卷5人物(附隐逸),卷6文苑:诰谕、誓、诏、议、疏,表、序、书、记、诗、赋、铭,卷7阃德,卷8会览:谱序,灾祥、丛纪,侨寓、方外,方技,风俗,土产。此志试图从体例上有所革新。然不合理之处甚多,如《会览》虽为创格,但未免芜杂。
[康熙]续徐州志 八卷/(清)臧兴祖修,吴之元等纂·—清康熙22年(1683)抄本。
兴祖,满族正红旗人,康熙22年就任徐州知州。之元,乡邑贡生。同纂的尚有贡生吕维扬及生员6人。此志是奉朝廷“博采群志之檄”的仓促之作,书前题名为“徐州续修新志草本”。记事上限至顺治11年(1654)。卷首有淮徐按察使刘元勋《序》。类目设置类于《顺治志》,唯增《帝王》、《税制》、《关税》、《桥梁》4目。有近半篇目下注曰“见前”(指《顺治本》)而正文不录一言。续记的篇目有:漕政、兵防、河防、铺驿,儒学、祀典、职官题名、选举科贡、武举、恩荫、人物、隐逸、诰谕、疏、议、记、诗、赋、铭、阃德、灾祥。所收材料限于州邑而不含属县。
[康熙]徐州志 三十六卷/(清)姜焯纂修·—清康熙61年(1722)刻本。
焯,山东昌邑人,康熙51年始任徐州知州,下车即览方志,以为“徐虽一郡,实关天下安危,其为志未可苟焉”。焯在任10年,励精图治,政绩斐然。前期多忙于政事,修志当是在任后期之举。卷首重载顺治本胡廷佐《序》和余志明《序》,新增江南督学使者郑任钥、江南提刑按察司佥事潘尚智2《序》和自《序》,并录上级官府对修志的批文10篇。卷1图考(郡邑总图、州图、城池、图、萧、沛、丰、砀山四县图及云龙山、子房山、凤冠山、楚王山、皇藏峪、歌风台、朱陈村、雁池诸图)、建置;卷2星野,祥异,卷3疆域、形胜(风俗附)、城池(都鄙附),卷5河渠(黄河,漕河,汴河、徐州洪,吕梁洪、阐座浅铺),卷6田赋、仓务(关税、邮政附),卷7兵防、兵变,卷8帝王(后妃附),封建,卷9—12官师,卷13公署(铺驿附)、学校,卷14祀典,卷15古迹(寺观附);卷16~17选举,卷18~19政绩;卷20~25人物;卷26列女,卷27侨寓、方技、仙释;卷28~35艺文,卷36杂纪。其中《公署》所附《铺驿》,记述的都是前代内容,当时的有关资料则以《邮政》作为子目附于《仓务》。内容较为详细,引用文献资料都经过反复校勘。分类条目也能打破前志格局,有所创新。本“史之体,临文不讳”之旨对旧志中尊称相习,一概改以姓名记之,并仿陆陇其《灵寿志》例,将八景之类削而不载。《舆图》线条清晰。《中国方志大辞典》对它评价颇高;“避免了顺治《徐州志》、康熙二十二年《续徐州志》人多手杂、仓卒掇拾、主修乏才之缺点,参照部分明代方志,使有清以来徐州方志之质量有明显提高。注重一山一水一事一物之实地考证,为本志一大特色。”
[乾隆]徐州府志 三十卷首一卷/(清)石杰修,王唆纂·—清乾隆7年(1742)刻本。
杰,字虹屯,浙江嘉禾桐乡人,雍正9年(1731)曾任徐州知州,一度调任邳州知州,乾隆2年升任徐州知府。峻,字次山,号艮斋,江南虞山(今常熟)人,雍正2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调监察御史,到任3天,即弹劾御史台长官,有直声。曾在《大清一统志》馆供职14年,分担8省及边外等地志稿编写工作。善书法,著有《艮斋诗文集》。乾隆5年春3月,王峻应石杰重礼相邀抵徐纂志,“凡五阅月而稿成”。开篇有王峻、石杰序文2则。卷首图序、八属县总图,铜山、萧、砀山,丰,沛、邳州、宿迁、睢宁8县图,府城图,府署图、府学图,云龙书院图、河图。卷1分野,疆域、建置沿革(附表)、形势、风俗、城池,卷2山川,卷3—4河防,卷5赋役(人丁、屯田,仓务、杂税附)、物产,卷6公署、学校(书院附),卷7兵制、乡镇、驿递、关梁,卷8坛庙(寺观附)、古迹,陵墓,卷9—13职官,卷14~15封建、名宦,卷18~21人物(流寓、方技,仙释附),卷22~23列女,卷24~28、艺文,卷29大事记,卷30祥异,杂记。此志为徐州最早之府志,因清雍正11年徐州由州升府,析州邑置铜山县,并将邳州,宿迁县,睢宁县来属,故内容较州志有显著增加。将旧志《兵变》更之曰《大事记》,以编年形式附后,既有所创新,也便于检览。然此,志仿一统志、通志之例,《城池》内不载街坊,未免教条。且帝王后妃史书已详,方志内也不宜单列一类。
[同治]徐州府志 二十五卷/(清)吴世熊、朱忻修,刘庠,方骏谟纂·—清同治13年(1874)刻本。
世熊,字紫湄,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同治9年始任分巡河务兵备道。忻,字忻泉,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同治6年始任徐州知州。庠,字慈民,号钝叟,江西南非人,咸丰元年中举,曾拜曾国藩门下,官至内阁中书,纂志时为云龙书院主讲。性恬退,文清澈,有《俭德堂文集》等10余种著作。骏谟,字元征,清阳湖(今江苏武进)人,乾嘉学者方履篯子,“不求闻达,行谊卓然”,有《敬业述事室文稿》传世。此志于同治12年由吴、朱倡议,得到漕运总督张兆栋等支持,除延聘刘氏、方氏之外,还请金廷栋,方楷(骏谟子)担任分纂,于次年冬稿成。卷首冠有江苏布政使恩锡《序》,卷2略同于《乾隆府志》的卷首,其余各卷为:卷1宸翰,卷3晷度表,卷4沿革表;卷5纪事表;卷6职官表,卷7爵封表,卷8选举表,卷9人物搜古表,卷10舆地考,卷14祠祀考,卷15学校考,卷16建置考,卷17兵防考,卷18古迹考,卷19经籍考,卷20碑碣考,卷21宦绩考,卷22人物传,卷23列女传,卷24志叙,卷25叙录。书末有前任知府汪尧辰所撰《后序》,略记成书过程。本志不拘于《江南通志》的窠臼,而又不违背地方志的体例要求,以图、表、考、传为编序,分类设目,条理清楚。《纪事表》于各朝年号下分时政、兵事,祥异3项分别记事,易于检览,便于对照。古籍中出现的有姓名无事迹的乡人,书中列为一表,曰《人物搜古表》,瞿宣颖誉此为“特创之格”,“用此法以驭史传之繁,可以省文博载也。”比起《[道光]苏州府志》的贪多务博,堪称简约精当。但此表拘于编序,使舆地与沿革不能相应,稍嫌不足。
【佚志】
徐地记 二卷/晏范模撰。
明焦竑《国史经籍志》著录:“《徐地记》二卷,晏范模。”范模,生平未详。
徐州人地录 二十卷/(后魏)刘芳撰。
芳,字伯支,彭城丛亭里人,楚元王刘交之后,历中书侍郎,国子祭酒,侍中等职,于经书音训学问精赡,《魏书》、《北史》均有传。《北史·刘芳传》曰:“芳撰《徐州人地录》二十卷。”《旧唐书·经籍志》及后之书目著录:“《徐地录》一卷,刘芳撰。”张国淦认为“盖即《徐州人地录》之残本。”原本早佚,今有《金溪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徐州记 阳晔撰。
《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阳晔《徐州记》。”同书卷42并有引文。《中国古方志考》述及《永乐大典》卷2260六模“五湖”引《徐州记》一条,实为侨置江南之南徐州,非江苏西北之徐州。
彭门记
宋初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引《彭门记》1条。彭门,即彭城,亦如范成大《吴郡志》又曰《吴门志》。据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此记是郡志,非县志。原本佚,今存《金溪王氏汉唐地理书钞辑》本。
彭门纪乱 三卷/(唐)郑樵撰。
《新唐书·艺文志》:“郑樵《彭门纪乱》三卷。”小字附注:“庞勋事”。南宋郑樵《通志·艺文略》亦记唐人郑樵此书,释文为“记懿宗朝徐州庞勋事。”庞勋事,即庞勋起义,系发生于唐末的戍卒起义。此书《宋史·艺文志》亦有著录。
彭门古今集志 二十卷/(宋)李震纂。
《宋史·艺文志·地理类》:“李震《彭门古今集志》,二十卷”。震,宋汴(今开封)人。靖康初,金人迫北宋京城开封,震当时为小校,率所部300人出战被执,临刑前犹骂不绝口。
[嘉定]重修徐州图经
《宋史·艺文志·地理类》:“《重修徐州图经》三卷,嘉定中撰。”《大明一统志》卷18《旧图经》:“《徐州·风俗》:风俗高迈。”
[永乐]彭城志 (明)祝原礼纂。
正统《彭城志·权谨序》:“国朝永乐十八年,朝廷命天下郡县各修志书上于礼部,而吾州始有志。”同书宋骥《序》:“访诸生以郡志,初得于州治中……乃前庠司祝原礼及各县执教事所共成也。”原有永乐18年(1420)稿本,今早佚。
徐州并属县志 (清)傅维麟撰。
《明书·经籍志·拾补》:“《徐州并属县志》一册。”此书为傅维麟私撰。维麟,清顺治进士,曾任清廷工部尚书,《明书》为其私撰,推知《徐州并属县志》当纂于明或明以前。
[嘉靖]吕梁洪志 八篇/(明)冯世雍撰。
世雍,字子和,明江夏(今武昌)人,嘉靖癸未2年(1523)进士,嘉靖5年(1526)就任吕梁洪工部分司主事,著有《三石文集》。此志是其供职期间编撰的一部徐州水运专志,原有明嘉靖初徐州刊本,内容依次为建置篇,山川篇、官师篇,夫役篇,漕渠篇,祠宇篇、艺文篇。篇首有序言,篇末有赞语,体例严谨规整。《四库全书总目》有提要说明,四库馆臣所见为户部尚书王际华家藏本,今亦失传,现存明吴郡袁褧嘉趣堂所辑《金声玉振集·水衡》节录本。
[嘉靖]徐州洪志 十卷/(明)陈穆撰。
穆,字舜宾,浙江鄞县人,嘉靖戊戌(1538年)进士,嘉靖中徐州洪工部分司主事。《明史·艺文志》著录:“陈穆《徐州洪志》十卷。”清宋定国等《国史·经籍志补》著录;“陈□《徐州洪志》十卷,二册”。此书原有明嘉靖年间刊本,但《四库全书总目》未见著录,可见亡佚较早。
州志略 八卷。
清康熙61年姜焯所修《徐州志·艺文》:“《州志略》八卷,沛人撰,纪载甚详,分别帝王、封建、监司、行台、镇将、郡僚、国僚、县僚、美恶皆备,考据亦确,而姓字不传,甚可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