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新修成都府志》(五十八卷)
【天启】《新修成都府志》(五十八卷),明冯任修,张世雍等纂。冯任,字重夫,浙江慈溪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进士。万历四十五年(1617)任成都府知府,崇祯八年(1635)至十一年(1638)任山海巡抚。张世雍,原名世基,四川潼川(今三台)人。崇祯四年(1631)辛未科进士,任刑部主事。
明代纂修成都府志,始于明宣宗宣德初年(1426)。这在明天启《成都府志》中有所提及,冯任撰的《成都府志后序》称:“宣庙初,五羊陈公廷器乃锐为成都府志,亦仅仪禆湛之业。后五十年为成化丙申,襄城李公勉复加纂辑,称全书,而今已放佚不可睹矣。”陈琏,字廷器,广东莞县人,明太祖洪武二十三年(1590)举人,历官河南许州,安徽滁州、江苏扬州等知州,明永乐后期升任四川按察使,正统初(1436)升南京礼部左侍郎。陈琏虽有修志之举,然终未竟其事。留待五十年后,即明宪宗成化十二年(1476),李敏“复加纂辑”。李敏,字公勉,河南襄城县人,明景帝景泰五年(1454)进士,授御史,明宪宗成化年间升任四川布政使,后官至户部尚书。李敏纂修的“成都府志”(原名《四川成都志》二十五卷),虽称为全书,但经过一百四十五年之后,到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时,便已“放佚不可睹”,如今更是片纸无存,莫可稽查了。今可睹者,最早即为明天启初年撰修的府志。
《新修成都府志》是在成化十二年(1476)李敏(字公勉)倡导编修的《四川成都府志》基础上编纂的。开局于泰昌元年(1620),以知府冯任等为总裁,谢寿举、张世雍、杨懋方、李莅等进行补充、完善,于万历四十六年(1618)成书,天启元年(1621)刊印。此书张世雍用力最多。全书分四十一门八十目,约75万字。因其是四川布政司首府的志书,所以书首有四川巡按监察御史薛敷政(江苏武进县进士)、四川左布政使,后升为四川总督的朱元燮(朱燮元,字懋和,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市)人。万历二十年(1592)进士。以平蜀黔乱而加少保进少师。《明史》卷249有传)、四川按察司副使戴燝(福建长泰县进士)皆为之撰写了序文,书末有冯任后序。朱燮元序言成书原委、体例甚详,其曰:“戊午之祀,不佞自陇移蜀,至则《通书》告成,已盛传矣。次第涉猎,见其纲领具举,伦次得宜,如纪大宗,然序昭序穆,而不详昭穆之玄支也。如纪江汉,然为沱为潜,而不详沱潜之条派也。非不能详,不及详也。是史传之体要也。若乃《成都郡志》,直如四体之有筋骸,然不可不问其详矣。今分类若干目,合帙若于卷,灿然大备。其山川、建置、城阁、祠宇、科目,总之不离省志者十九。至于犹是疆域也,省以总延袤,而此则州邑有编户之相错,徼外有番部之震邻,内顺外严,不可不详也。犹是赋役也,省以总征输,而此则户口几十四万,税粮几四十万,比于诸郡,不翅倍之,民力民脂,不可不详也。犹是水之力,而或勤流凿,或费堤防。犹是盐之力,而开产者十一,待哺者十九,利兴害伏,不可不详也。凡此重申画之条,切畏怀之虑,杜侵渔之衅,昭功令之垂,必不得与民变更者也。至于以名宦列传者,省志三百,郡益以二百有奇。各怀其政教之泽,而共考诸断碣之遗,不如是,无以别仁暴也。以忠节列传者,孝义列传者,贞烈列传者,省以类聚,郡则井而列之,省以旧述,郡则博而传之,不如是,无以修人纪也。以人物列传者,郡益省而三之,以隐逸列传者,郡益省而倍之。尚论者取以传信,好德者举尔所知,不如是,无以大劝戒也。此不得不与时污隆者也。若乃艺文,诏世诸体灿焉,众美绚焉。特于省志一一标录,非成都之豪杰,即其纪言事于成都者也。是书也,罗材于文学,采议于物情,而折衷之于郡伯,良工询苦心矣。余考记载,常璩作《华阳志》,自先汉至晋初四百岁,而士女可书者得四百人。后自晋初至周显德凡七百岁,而寥寥无称。其他湮没,亦复称是。岂前后文献,顿尔悬殊,祇无作者,遂成旦昼!有志之士,安得不熙不失乐生之心,殆为第一义。善乎,罗琛之言曰:”床上有百钱布被,甑中有数升麦飰。苏张巧说于前,韩白按剑于后,将不能一夫为盗,况贪乱乎!“今之郡守,即古之节度安抚,以水鉴者一面,以人鉴者千古。得是编而存之,前车具在,劝戒炯如,殆守作志之深心哉!余不佞,特为表而出之。”
全志编撰体例为:卷一舆图、凡例,卷二成都纪、分野、山川志、疆域志,卷三风俗志、建置志、学校、城郭、公署、祠庙、宫室、关梁、寺观、陵墓、古迹,卷四赋役志,卷五食货志,卷六水利志、盐法志、驿传、仓巡杂署,卷七官职沿革表,卷八属官守表,卷九属官守表,卷十至卷十二官守列传,卷十三科第表,卷十四至卷十五岁贡表,卷十六至卷二十二人物列传,卷二十三忠节列传,卷二十四孝义列传,卷二十五侨寓列传,卷二十六隐逸列传,卷二十七至卷二十八贞节列传,卷二十九仙释列传,卷三十至卷五十八艺文志。
此志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一种成都府志。其资料来源,除水利资料为各县提供外,多因袭前人,并参考其他杂史、杂著,陈陈相因,无甚新意。“凡例”首条便称:“成都旧志,今总无考。因旁搜史传,合郡县之散见者,博采而编辑之。”虽未明言,但从全志的内容来看,较多的则是来自明正德、嘉靖、万历等朝纂修的《四川总志》。其中以人物和艺文两门所占比重较大。职官、科举、人物共二十三卷;而艺文则多达二十九卷,几乎占全书的一半。艺文大多取自杨慎等《全蜀艺文志》和杜应芳《续补全艺蜀文志》。舆地部分篇幅虽然不算很大,但对于明代以前成都府所属各州县之山川疆域、城池关津、古迹名胜、风俗民情等记载颇详。而明代成都府所辖地域较广,共领六州二十六县,为清代建制的二倍以上。这对于研究成都古代地域之沿革变迁、名迹风物极有史料价值。
今存天启元年(1621)原刻本,藏美国国会图书馆,国内仅有传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