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县志新闻>同安点校现存最早县志《大同志》,预计今年9月前出版!

同安点校现存最早县志《大同志》,预计今年9月前出版!

发布时间:2018-06-11 点击数:1607

千年古县同安


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壮观的同安梵天寺。(通讯员 何东方 摄)


新中国成立以前,同安曾八修县志,留下了丰富的文史资料。


从去年起,同安区对现存历史最久远的地方志《大同志》进行点校,这是同安区第二次点校县志。


目前,点校工作已完成初稿,预计今年9月前即可出版,为10月底在马来西亚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同安联谊大会献礼。


同安孔庙。(通讯员 张亚红 摄)


同安区方志办负责人介绍,古同安辖域包括今天的金门县、厦门市各区(海沧区新阳街道、海沧街道除外)及龙海市角美镇。因此,同安县志的点校,对于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全市的历史资料库,有重要意义。


今天


就跟晨晨一起来了解


《大同志》的故事


【背景】


《大同志》始于清朝


《大同志》是现存最早的同安地方志书,纂修于康熙五十三年(1713年)。全书包括卷首和内文12卷,有舆地志、规制志、水利志、官守志、物产志、人物志、征文志等21篇分志,记述了同安县的建制、山川、水利、物产、风俗、人物等。


《大同志》的主修是时任县令朱奇珍,他于康熙五十二年(1712年)到同安就任县令,为同安办了很多实事。正巧,朱奇珍上任这一年距同安万历年间修志时隔一百年,他感到有必要重修县志,遂组织县里的生员、贡生17人,完成了《大同志》的编纂工作。


同安区方志办介绍,点校《大同志》即是对它进行编辑加工,使之成为可靠的、便于阅读的出版物。


详细来说,就是先把原文断句、加标点,再把原文中的繁体字直接改为简体字,异体字改为通用字,再更正原版本中的错字、别字。还要对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地名、职官、典章制度,及有不同说法者加以注释,以便阅读。


【过程】


来之不易的地方志


同安区方志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新中国成立之前,同安曾在明朝成化、正德、隆庆、万历,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以及二十世纪初八修县志,但由于“兵燹迭经”,明朝版方志全部遗失,目前官方仅存康熙、乾隆、嘉庆和二十世纪初四个版本的《同安县志》。


事实上


就连这仅存的四部方志也是得来不易


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兴起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浪潮。当时的同安县方志办在长达数年的寻找后,终于在首都图书馆发现了《大同志》的存在。


随后,同安县方志办老主任洪辉星远赴北京,通过胶卷拍摄才把《大同志》带回了故乡。


四部旧志,长年以来一直“三缺一”。直到去年5月,同安区方志办主任洪汇前在省图书馆里发现并引进乾隆版《同安县志》的影印本。


目前,乾隆版《同安县志》正在同安区图书馆的协助下,进行古本制作。对于其他旧版志书的搜寻工作,同安区方志办仍在坚持着。


【意义】


增进文化自信


同安区方志办介绍


新中国成立后,同安曾两修志书


可以说同安的志书记录十分完整


那么为什么同安区还要点校《大同志》


此举意义何在?


厦门最早书院文公书院。 (通讯员 何东方 摄)


原来,2006年,同安曾点校出版了二十世纪初的《同安县志》。志书一经出版,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内外同安籍乡亲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海外同安乡亲通过各种渠道上门求书,希望通过志书了解家乡的历史及文化。社会各界要求点校和出版发行旧版《同安县志》的呼声与日俱增。


此外,点校出版《大同志》,还可以与《同安县志》互为补充,展示不同时代同安的地情和文化风貌,进一步丰富同安的历史文献、丰富同安的地方文化内涵,增进同安人的人文情怀和文化自信。


去年7月,在同安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同安区政协文史委的积极推动下,同安区方志办正式启动《大同志》点校工作。


【传承】


培养文史修编人才


“点校《大同志》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以老带新。”洪汇前介绍说,点校旧志与编纂现代志书不同,点校《大同志》主要为培养具有古文基础、今后可以开展点校旧志、研究历史资料的人才。


从前点校县志时,有黄奕铁、陈金城、许兴盛三位老先生担任编辑,如今许兴盛老先生已去世,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老先生仍在笔耕不辍,中、青年一代具有古文基础及点校旧志经验的人才严重匮乏。


为此,这次方志办在区政协文史委、教育局的帮助下,特意选用了8个感兴趣、有基础的文史爱好者进行初校,最后再由黄奕铁、陈金城两位资深专家进行统校,借此挖掘、培养和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地方志工作队伍,促进同安文史研究工作发展。


洪汇前介绍说,在点校过程中,黄奕铁和陈金城两位老先生像批改作业一般一一指出他们的错误、遗漏和不足之处。通过详细指导及共同探讨,提高这批后辈点校旧志的工作水平。


【发现】


康熙年间


文人文章读起来有些晦涩


“这些文人文章读起来有些晦涩!”3月22日上午,记者来到方志办时,黄奕铁和陈金城两位老先生正对着《大同志》的最后两册,征文志(上)(下),不住地摇头。


征文志即收录记铭、诗文、序谕、状札记文、诗歌赋、记、碑文、辩、赋、序等文章的志书。能被收录其中的,都是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写得十分出彩的文章。


那为什么两位老先生还会摇头呢?


原来,明末清初文人盛行大量引用四书五经的内容,所思所想总逃脱不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9本书的桎梏。两位老先生摇头并不是说当时文人的文笔不好,而是感觉跟民国版《同安县志》中的征文相比,康熙版的征文引经据典太多,没有太多的创新思想,给校注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从这些征文中可见,在明末清初,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两位老先生说,无论如何,点校这些征文仍然有利于我们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从而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继承。


事实上,大量引用四书五经也给点校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我80%的时间都放在点校征文志里,其他分志也常常引用大量典故。”黄奕铁说,每一处引用都要找到出处,这对于明清时期熟读四书五经的文人来说并不是难事,可对于现代人来说就不那么容易了。例如:广善志概述里的“诗曰‘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又曰‘虽有丝麻,无弃菅蒯’”,就分别引用《诗经》和《左传》;祥异志概述里的“六鷁退飞,陨石于宋五”来自《公羊传 僖公十六年》。


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朱熹著的《畏垒庵记》提到的一个名叫“庚桑子”的人物。尽管黄奕铁老师毕业于北大历史系,陈金城老师毕业于厦大历史系,又都从事文史工作多年,读了许多古文,但关于“庚桑子”的著作,两人都没有印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查阅到相关资料。


高士轩不在同安主簿廨?


高士轩是朱熹任同安县主簿时,办公、居家、读书、著作的一座小屋,他的二儿子也是在高士轩里出生的。


但是这高士轩在同安的哪个位置,人们曾有不同意见。


普遍的说法认为,高士轩在同安主簿廨西北角,也就是现在厦门(同安)朱子书院的所在地。民国版《同安县志》记载,“宋绍兴间,朱子为县主簿,厅事西北有轩亢爽,署为高士轩”。大意就是公元1153年,朱熹赴任同安县主簿,在县衙西北角发现一轩地势高旷喜人,遂命名为高士轩。


可是又有学者发现,嘉庆版《同安县志》里县署图记载高士轩并不在此,而是在今“为安楼”南角。


那么高士轩到底在哪儿?黄奕铁和陈金城在点校康熙版《大同志》时找到了答案。陈金城说,《大同志》记载及县署图说明了高士轩就在同安主簿西北角,即今建的朱子学院所在地。《嘉庆志》的县署图把主簿廨当作高士轩是错误的。


目前


《大同志》二校工作已经完成


并已启动三校


预计今年9月前可面世出版


厦门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来源:综合海西晨报、厦门日报


海西晨报记者:陈雅玲厦门日报记者:吴耀东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