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法伟堂 袁昶 来维礼 杨深秀
发布时间:2018-10-08 点击数:1511
法伟堂
字容叔,一字小山,清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 1889)进士。国子监学正衔武定府学教授。精于音韵金石之书,校勘说文解字,经典释文。著有《听训馆韵书》、《山左访碑目》等。曾任青州海岱旌贤书院讲席总教,培育人才颇多。为《宣统山东通志》总纂之一。光绪十三年(1907),曾主纂《益都县图志》此志文图并茂,堪称佳本。
袁昶
字爽秋,清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由户部主事转总理衙门章京,办外交事务多年,戊戌变法时,以太常寺卿在总理衙门行走。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力主镇压。八国联军进犯大沽,朝议和战,他与徐用仪等反对围攻使馆,被杀。纂《光绪吉林志略》,著有《渐西村人集》、《安般簃集》、《乱中日记残稿》。
来维礼
字敬舆,号椒园。清青海西宁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候补道员。曾主讲西宁五峰书院。光绪三年(1877)西宁知府邓承伟聘维礼等纂修《西宁府续志》,经四出采访,务征实迹,于次年脱稿。此志上接《西宁府新志》,下补百余年间变更事宜,体例整饬,记载详明。此志之成,实多维礼之力。另著有《治家琐言》、《双鱼草堂诗集》各一卷。
杨深秀
原名毓秀,字漪春,号子,山西闻喜人,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氏博通经史,善属文,梁启超称之为“山西儒宗”。光绪初年受闻喜县令陈作哲嘱托,撰《闻喜县志斠》三卷、《闻喜县志补》四卷、《闻喜县志续》四卷。《斠》以考订前志舛谬见长, 《补》以金石最详且精, 《续》则专记前志之后的事迹。杨氏用正误、补缺、赓续的方法,分别修志,且随前志刊行,甚得学人邑绅之赞誉。光绪八年(1882)受山西通志局聘,协助王轩、杨笃编修山西通志,亲自写成《星度谱》二卷、《古迹考》八卷。
字容叔,一字小山,清山东胶县人。光绪十五年( 1889)进士。国子监学正衔武定府学教授。精于音韵金石之书,校勘说文解字,经典释文。著有《听训馆韵书》、《山左访碑目》等。曾任青州海岱旌贤书院讲席总教,培育人才颇多。为《宣统山东通志》总纂之一。光绪十三年(1907),曾主纂《益都县图志》此志文图并茂,堪称佳本。
袁昶
字爽秋,清浙江桐庐人。光绪进士,由户部主事转总理衙门章京,办外交事务多年,戊戌变法时,以太常寺卿在总理衙门行走。光绪二十六年(1900)义和团运动兴起,力主镇压。八国联军进犯大沽,朝议和战,他与徐用仪等反对围攻使馆,被杀。纂《光绪吉林志略》,著有《渐西村人集》、《安般簃集》、《乱中日记残稿》。
来维礼
字敬舆,号椒园。清青海西宁人。光绪九年(1883)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候补道员。曾主讲西宁五峰书院。光绪三年(1877)西宁知府邓承伟聘维礼等纂修《西宁府续志》,经四出采访,务征实迹,于次年脱稿。此志上接《西宁府新志》,下补百余年间变更事宜,体例整饬,记载详明。此志之成,实多维礼之力。另著有《治家琐言》、《双鱼草堂诗集》各一卷。
杨深秀
原名毓秀,字漪春,号子,山西闻喜人,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杨氏博通经史,善属文,梁启超称之为“山西儒宗”。光绪初年受闻喜县令陈作哲嘱托,撰《闻喜县志斠》三卷、《闻喜县志补》四卷、《闻喜县志续》四卷。《斠》以考订前志舛谬见长, 《补》以金石最详且精, 《续》则专记前志之后的事迹。杨氏用正误、补缺、赓续的方法,分别修志,且随前志刊行,甚得学人邑绅之赞誉。光绪八年(1882)受山西通志局聘,协助王轩、杨笃编修山西通志,亲自写成《星度谱》二卷、《古迹考》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