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郑珍 苏源生 赵文濂 雷以诚 史澄
发布时间:2018-10-07 点击数:1479
郑珍
清贵州遵义人,字子尹,晚号柴翁,少贫笃学,道光五年恩贡,十七年(1837)中举,官古州厅和荔波县学训导,与莫友芝合纂《遵义府志》,私撰《荔波县志稿》。生平于经最深“三礼”,又长说文之学,著有《经说》、《说文逸志》诸书。
苏源生
字泉沂,号菊村。清河南鄢陵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副榜。道、咸年间,中州讲正学者,首推倭仁、李棠阶,而苏之学尤称渊雅。著有关的《中州学案》、《国朝中州文征》。所撰《鄢陵文献志》四十卷,渊雅精确,于土地、人物、政典、学校、职官、选举、经籍、金石、大事、杂事,有图、有表、有志,考证详核,体例懿雅,洵足为志乘之善。
赵文濂
字鲤门,清涞水县(今属河北省)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授河北肥乡教谕,升任正定府教授。文濂一生好学,时以诗自娱。从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一年(1885),予纂《肥乡县志》、《井陉县志》、《正定县志》、《元氏县志》、《重修新乐县志》。所纂各志考据宏博,词义详核。唯失之过简。
雷以诚
字鹤皋,清湖北咸宁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御史、内阁侍读学士、刑部侍郎、陕西按察使、光禄寺卿等职。曾任奉天府府丞。咸丰二年(1852)补修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并作《盛京通志跋》一篇。他在“跋”中称: 《盛京通志》始修于雍正末年,蒇事于乾隆初。因年深月久,字迹脱落甚多。如不及时补修,必将无用。道光三十年(1850)来沈视学,倡议补修,得到同事者赞助,参新旧本校核,又觅昔年初印原本对照,两月事竣,总计应行修补并全换页者,共三万余字。并撰有《(同治)咸宁县志》。
史澄
原名淳,后改澄,字穆堂,原籍江苏,后移居广东,占籍番禺。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国史馆纂修、实录馆协修、国子监司业、顺天、福建、山西乡试考官、詹事府中允等职。后回广东掌教丰湖、端溪、粤秀书院。著志书有《广州府志》、《番禺县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广东重刊道光《广东通志》,史澄是总校之一。尚著有《安和堂示范》、《鉴古迩言》等多种。
清贵州遵义人,字子尹,晚号柴翁,少贫笃学,道光五年恩贡,十七年(1837)中举,官古州厅和荔波县学训导,与莫友芝合纂《遵义府志》,私撰《荔波县志稿》。生平于经最深“三礼”,又长说文之学,著有《经说》、《说文逸志》诸书。
苏源生
字泉沂,号菊村。清河南鄢陵县人。道光二十年(1840)副榜。道、咸年间,中州讲正学者,首推倭仁、李棠阶,而苏之学尤称渊雅。著有关的《中州学案》、《国朝中州文征》。所撰《鄢陵文献志》四十卷,渊雅精确,于土地、人物、政典、学校、职官、选举、经籍、金石、大事、杂事,有图、有表、有志,考证详核,体例懿雅,洵足为志乘之善。
赵文濂
字鲤门,清涞水县(今属河北省)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授河北肥乡教谕,升任正定府教授。文濂一生好学,时以诗自娱。从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十一年(1885),予纂《肥乡县志》、《井陉县志》、《正定县志》、《元氏县志》、《重修新乐县志》。所纂各志考据宏博,词义详核。唯失之过简。
雷以诚
字鹤皋,清湖北咸宁人,道光三年(1823)进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御史、内阁侍读学士、刑部侍郎、陕西按察使、光禄寺卿等职。曾任奉天府府丞。咸丰二年(1852)补修乾隆元年《盛京通志》,并作《盛京通志跋》一篇。他在“跋”中称: 《盛京通志》始修于雍正末年,蒇事于乾隆初。因年深月久,字迹脱落甚多。如不及时补修,必将无用。道光三十年(1850)来沈视学,倡议补修,得到同事者赞助,参新旧本校核,又觅昔年初印原本对照,两月事竣,总计应行修补并全换页者,共三万余字。并撰有《(同治)咸宁县志》。
史澄
原名淳,后改澄,字穆堂,原籍江苏,后移居广东,占籍番禺。清道光二十年(1840)进士,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编修、国史馆纂修、实录馆协修、国子监司业、顺天、福建、山西乡试考官、詹事府中允等职。后回广东掌教丰湖、端溪、粤秀书院。著志书有《广州府志》、《番禺县志》;清咸丰十一年(1861)广东重刊道光《广东通志》,史澄是总校之一。尚著有《安和堂示范》、《鉴古迩言》等多种。
上一篇:方志人物:温训 雷春沼 曾作舟 陈乔枞 谭莹 下一篇:四川地方志县志文献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