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人物:卢植、朱育、罗含、常璩、贺循、虞预、孔灵符
卢植
字子干,东汉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年时师事经学大师马融,通今古文经学。建宁年间,征为博士,后拜九江、庐江太守,年余,又征拜议郎,与蔡邕等在东观校中书五经记传,补续汉记。卢植时称海内大儒,所撰《冀州风土记》,为我国最早的地记之一。
朱育
三国吴国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人。字嗣卿,孙亮太平三年(258)为郡门下书佐,后任东观令,加任侍中。少好奇字,常依体象类,造作异字千名以上,著《幼学》一卷。为郡门下书佐时,对太守濮阳兴问,言会稽郡人物及吴会分郡事,凡数千百言。所撰志书《会稽土地记》一卷,其载皆涉地理。鲁迅先生认为该志是“会稽地记最古之书”。别著有《毛诗答杂问》四卷。
罗含
字君章。晋耒阳人。初为湘州主簿,复充郡功曹,旋任宜都太守,累迁散骑常侍、侍中,仍转廷尉,长沙相,及致仕,加中散大夫。含著《湘中记》三卷,综述湘州山川、物产、民俗,是为湖南有地志之始。虽原书久佚,后经辑录,吉光片羽犹见典型,已刻入《麓山精舍丛书》。
常璩
字道将,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少好学,后在成汉李势时曾任散骑常侍,掌著作,孙盛称之为“蜀史”。晋穆帝永和三年(347),桓温伐蜀,常璩劝李势降;桓温以常璩为参军,随之建康。著有《华阳国志》十二卷、《汉之书》十卷。《汉之书》早佚。《华阳国志》为现存最早的、比较完整的地方志书之一。它记载了公元四世纪以前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以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的历史、地理,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贺循
字谚先,晋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任武康令,侍御史,会稽内史,左光禄大夫等职。与顾荣、纪瞻同为支持司马睿的南方士族政治代表。对会稽地区的山川形貌,风俗人情谙熟,曾主持开凿绍兴平原西兴运河。故其所撰方志《会稽记》内容丰富。惜已失传,惟鲁迅有辑本一卷,收录其记载会稽地理传说的佚文四则。贺循别著有《表服谱》、《表服要记》及文集二十卷。
虞预
东晋会稽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字叔宁,少好学,有文章。历任县功曹、主簿、佐著作郎、领著作郎等职。其憎嫉玄虚,雅好经史。著作除叙述会稽历代名人的地方志书《会稽典录》二十四卷外,还有《诸虞传》十二篇、《晋书》四十余卷。
孔灵符
南朝刘宋时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历任会稽太守、南郡太守、丹阳尹等职。根据耳闻目见会稽郡的自然社会状况,编撰了《会稽记》,系记述会稽郡的地方志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