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县志下载:〔乾隆〕福建续志 〔道光〕重纂福建通志 〔民国〕福建通志
〔乾隆〕福建续志
本志清为乾隆《福建通志》的续编。记述内容始自乾隆丙辰(1736),修纂并刊行于乾隆戊子(1768)。福建总督杨廷璋主修,翰林院编修沈廷芳、吴嗣富总纂。全书共九十二卷,统三十二门,都八十余万言,确能用本时期的资料,补葺前志所阙遗。如在兵制内增海防,选举内加词科,尤为前志所未逮。此外则改户役门为户口门,洵属循实正名,以寺观附方外门之后,允称叙事连贯。至祠祀的补列姓名,人物的备征史传,更见稽讨之勤。徒以纂者受到时代局限,仍不免以封建伦理为典谟,无稽的星野为可信,且理学别传未见特色,物产补增,微得重复,不为微疵。但在当时不失为一部较完善的志书,足为后世修志的参考。
〔道光〕重纂福建通志
清道光九年(1829),闽浙总督孙尔准开通志局,聘福州鳌峰书院山长陈寿祺为总纂,历时六年,未成书而寿祺卒,由分纂高澍然继任总纂。时梁章钜以布政使家居,倡联省绅条举志稿有五不善,请发稿公勘,澍然愤而辞职,通志局解体,分纂各携稿而去,或秘匿不出。后至道光十五年(1835),巡抚徐继畲聘编修魏敬中为总校,魏本唐为副续成其书,刻未半而止。同治六年(1867)又设局刊印,次年完成,故亦称为同治志。全书原稿本为四百卷,由于上述修志纠纷,成书仅二百七十八卷,首七卷,统四十目一表。中缺《艺文志》和《道学传》。其中除陈寿祺于自纂《形势》、《山川》二门多所补订外,其余如王捷南《地理沿革考》之翔实,冯登府《金石志》之博采,陈善、高澍然《列传》之雅驯, 《职官表》综核之可参六典, 《经籍志》派别之可寻家法, 《方言考》通转之可悟小学,均有超轶前志之处,因此甚为后代所推许,且为民国《福建通志》修纂之所本。
〔民国〕福建通志
全书以总卷五十一、分卷六百一十统五十门。1916年福建巡按使许世英最初议修,聘沈瑜庆为正总纂,陈衍为副总纂。后许世英离职,由督军兼省长兼署巡按使李厚基主修,派陈元凯为提调。除沈、陈二人仍为正副总纂外,协纂有刘瀛、何振岱。沈、陈二人合订凡例公布,颇改前志门类,以用人、行政、兵事、民事、巨狱归《通纪》,并分立户口、科举、职官、疆域等年志,并增设版籍、船政、外交等。原定三年成书,但几经周折,延至1935年福建省政府陈仪始决定交教育厅限期半年修成,继由汪涵川等拾遗补缺,于1937年续成全书。本志卷帙浩繁,记载详赡。首列通纪,系据历代正史及诸家著述涉入福建的,分年摭录大事,对全志内容起了提纲的作用。海军、外交、船政等门,系属新增,采访颇周;金石一门,搜集既富,考释尤精;方言一门,分类条录,解释精详,是研究福建方言的一项重要资料。特别是入志材料,都一一标出所本,事有未明或杂说纷纭的,则同时并存,不妄加臆断。但成书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而仍袭前志之弊,舆地有星野,人物有神仙,尤其下限仅截至清末,民国大事未入记述,说明纂者的观点泥古而未刷新。但仍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