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志(1986-2005)》出版
2016年6月1日上午,在新建的杭州市方志馆开馆之际,历时13年编纂而成的《杭州市志(1986-2005)》(以下简称第二轮《杭州市志》)正式公开发行,这是近年来杭州市最为宏大的文化工程之一,将为全市人民了解杭州改革史、探索史、发展史提供最翔实、最权威的资料,为更多人了解杭州、热爱杭州打开一扇精彩的文化之窗。
1000余万字一部杭州的改革开放志
地方志是“一方之全史”,横陈百科,纵述史实。第二轮《杭州市志》从2002年启动至2015年完成出版,经历了长达13年的时间。该志分自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献等6卷7册47篇,共1000余万字,充分结合杭州的城市定位和城市特点,确立“把握地情特点,突出时代特征,浓墨人文特色,记好发展变化”的编纂思路,并以杭州深厚的人文积淀为内涵,反映了20年的辉煌成就和发展经验。该志采取相对集中与分散记述相结合的方法以记好改革开放;加大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记述分量以突出时代特色;特设西湖、西溪等篇以反映杭州地域特色;特设多个专记、附录以加强志书记述深度,力求全面、准确、客观反映20年来杭州市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连绵不断地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特有的优秀文化传统。杭州素有“文献之邦”“方志之乡”美誉,史上流传下来的珍贵志书汗牛充栋。据了解,社会主义时期第一轮《杭州市志》记述了杭州地域内从古至1985年两千多年的沧桑巨变,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二轮《杭州市志》,可以说是杭州市的一部改革开放志,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杭州在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和辉煌成就。”市志办主任蒋文欢表示。
13年编纂历程凝聚修志人心血
修志要有奉献精神,更需耐得住寂寞。13年的编纂历程,承载了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对地方志工作的殷切期望,汇聚了150多家承编部门的集体力量,更凝结了千百名修志工作者常人难以想象的辛勤汗水。他们肩负传承杭州文脉、存续杭州历史、建设文化名城的光荣使命,淡泊名利、兢兢业业、默默无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79岁高龄仍奋战在修志一线的叶菊伟,脾脏切除手术前一天还在校对年鉴的黄建生,填补杭州市数千年水利、林业发展史无专业志书历史空白的杨企平……一大帮杭州修志人,在条件艰苦、工作辛苦、待遇清苦的情况下,克服工作量大、时间紧、人手少等困难,怀着对地方志事业的一腔热血,默默无闻地耕耘在修志战线上。
历久弥新的地方志编修,保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文明进步,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近年来,杭州市志办已逐步形成“志、鉴、书、刊、馆、库、网”七位一体工作体系,建立“杭州日记—杭州月志—杭州年鉴—杭州市志”,记录杭州发展的完整工作链,探索走“互联网+方志”新路子。“我们将以第二轮《杭州市志》首发为新的起点,继续发挥地方志在记录发展、传承历史、资世垂鉴、服务大局方面的优势,全面推进地方志事业取得新进展。”蒋文欢说,市志办还将以建设杭州市方志馆为载体,全面系统梳理杭州市市情资料,找准方志馆建设和文物保护的结合点,找准市情展示和方志文化的结合点,找准服务大众和资政育人的结合点,努力使杭州市方志馆呈现历史与现实交汇的独特韵味,打造杭州市民共有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