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下载>陕西>陕西省泾惠渠志(1991版)PDF下载

陕西省泾惠渠志(1991版)PDF下载

  • 价格:¥10.00 元
  •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生物发生与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水是生命的三大要素之一。水、对人类来说,是“不可须臾离也。”然而水之为物,又常常是桀骜不驯的。要使它就范,服务于人类,就必须对它加以驾驭,给以合乎规律的利用,可化害为利,否则,则害大于利,甚至有害无利。司马迁说:“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一语道出了古往今来江河沧桑对人类的多少甘甜与辛酸!

    我国地处东南亚季风区域,雨水不匀,旱涝不时,洪旱灾害几乎无年无之,对农业威胁特甚,地处西北的陕西省尤其如此,故有识之士,咸知:“水利举而百业兴”的至理,历代许多执政者都把兴水利、除水害作为发展农业和治国安邦的第一要义,且事迹卓著,史不绝书。

    恩格斯说:“农业生产常因缺水而引起地方性的歉收”,因而,“灌溉是农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灌溉究竟起于何时?已不可考,有些学者认为,有农业即有灌溉,但迄无定论,还有待于考证。陕西的灌溉事业,有史籍可考的,当推周代始祖公刘引泉灌溉,事在3600年以前;战国末期(前246年),秦开郑国渠引泾灌溉,也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

    郑国渠的建成,实开陕西大型灌溉之先河。秦、汉、隋、唐虽历经沧桑,累废累兴而经久不辍,宋、元、明亦代有建树,终因年代久远,“河日下,渠日仰”,引水口节节上移,洪水威胁加剧,灌溉效益降低,引水少而役使繁,得不偿失;迨至清季,不得已而“拒泾引泉”,灌溉面积所剩无几,使引泾灌溉走向衰落。然而历史上泾渠管理之严密,组织之健全,制度之完善,仍不失为历代楷模。

    清末民初,旱魃屡屡猖獗,特别是光绪二十六年(1900)和民国18年(1929)年的特大年馑,关中赤地千里,饿殍载道,因而有复郑白、渭白之议。适有我国著名水利科学家、蒲城李仪祉者,两次留德,学成归来,怀着振兴中华水利的崇高理想,抱定“做大事,不做大官”的坚定决心,以消除洪旱、拯民于水火为己任,为国家培养水利技术人才不遗余力,常思功追郑国,造福桑梓。

    民国11年(1922),李仪祉回陕,任省水利分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筹划关中水利,踏遍仲山泾水,总结历代引泾工程经验,借鉴西方科学技术,提出引泾第一、二期报告书,但因政局不稳,工款无着而离开陕西。

    民国19年(1930),杨虎城主陕,李仪祉应杨之邀再度返陕,任建设厅长,主持陕西水政,开展引泾工程,经惨淡经营,奔走呼号,得省政府拨款与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及檀香山爱国华侨捐款襄助,以工代赈,终于完成建设泾惠渠之伟业,重振郑国渠之雄风。

    泾惠渠实为陕西运用近代科学技术于水利之肇始,不但促使“关中八惠”及陕南、陕北水利工程相继兴起,且为全国近代水利揭开了序幕,功在不朽。

    1949年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泾惠渠的建设与管理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举凡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均有不少成就。特别是几经投资改善和扩建,使渠、井、抽水相结合,灌排相济,控制沼盐,修管并重,用水保证率提高,灌溉面积扩大一倍以上,蔚为关中高产稳产之大型灌区,加之管理经验之积累,及人才辈出等成就,均今非昔比,值得大书特书。

    引泾灌溉之历史,自汉以来,散见于“二十五史”者颇多,宋、元以后,特别是明、清两代,各种版本的《陕西通志》及引泾灌区各县《县志》,亦多有记述。另有多种引泾专论、专志,如元代宋秉亮《泾渠条陈》、李好文《泾渠图说》,明代袁化中《开钓儿嘴议》,清代王太岳《泾渠志》、蒋湘南《后泾渠志》,民国年间高士蔼《泾渠志稿》以及历代金石碑文等,无不褒郑国故事而思弘扬光大之,然而就其全面性,资料性,科学性而言,当首推今日新编之《泾惠渠志》。新志结构严谨,篇目有序,资料翔实,体例完备,图文并茂,文字质朴流畅,融历史成就与专业知识于一炉,远远高出历代撰述,此不仅由于后来者居上,实由于我国社会主义优越的建设条件使然。一编在手,古今纷陈,诚为陕西乃至全国灌溉事业发展之专著珍本,当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极佳之乡土教材,具有存史与资治的功用,对于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激励来者为光辉的水利事业献身均将发挥巨大的启迪与鼓舞作用。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