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留言板
收藏本站
首页
县志下载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县志资讯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下载须知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分类
北京
天津
河北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浙江
山西
安徽
内蒙古
湖南
河南
山东
江西
上海
江苏
广西
陕西
广东
湖北
福建
甘肃
台湾
云南
海南
港澳
四川
青海
贵州
西藏
宁夏
新疆
文物图集
宗教资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县志下载
>
陕西
>
明嘉靖雍大记(校注版)PDF下载
明嘉靖雍大记(校注版)PDF下载
价格:
¥10.00 元
格式:PDF 电子版
购买咨询:
县志介绍
明嘉靖雍大记(校注版)PDF下载
校注说明
雍大记三十六卷,明代前七子之一何景明纂。此校注依据的底本为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藏国家图书馆所藏明代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刻本之缩微卷。正文半页十行,行二十一字,四周单边,单黑鱼尾版心,镌‘雍大记卷某’。
一、标点:底本原文无标点断句,此次整理,一律采用新式标点。并按竖式排版格式,对地名、人名、专用名一律标以专名号;书名号则采用号表示。
二、分段:原文不分段,此次整理按文意进行分段,并於段後出简注。
三、校勘:对原文所引古籍,以现存之善本加以校勘;有原碑者,以原碑校之;有拓本者,以拓本校之。
四、简注:力求简洁精练,不作繁琐考证。
五、其他:原文阙如之字,一律以口表示之。凡俗体字、缺笔字,一律迳改为正体字。
前 言
雍大记,中国古代首部具有全陕通志性质的地方志书,明代何景明纂修。当时为修陕西通志开局立例,何景明时任陕西提学副使,召集学官生徒,分辑编写。工未完,景明因病去官,由时任佥事的周宗化继任完成。共三十六卷,明嘉靖元年(一五二二)刊刻。前有博学工文时称“关中三老”之一的段炅序,後有嘉靖诸生大藏书家吴岫跋。
一
何景明,(一四八三至一五二一),明代文学家,前七子之一。河南汝阳府信阳(今河南信阳)人。字仲默,号白坡,一号大复山人,人称大复子。其父信,号梅溪,陕西渭源驿丞,娶李氏,生景明等四人,景明居小。景明自能言,记忆力超人,“六岁能诗,八岁能文”,被呼为“神童”(罪惟录何景明列传,四部丛刊本)。明孝宗弘治十一年(一四九八),年仅十五岁的景明应乡试,一举高中本省榜第三,引起一时轰动,秦藩宗族贵人皆欲一睹其风采,以至於“所至聚观若堵”(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弘治十五年(一五〇二),景明十九岁,又以第三高中进士榜,授中书舍人。在京师与名满天下的李梦阳、文冠山河的边贡等交游文坛,并与李梦阳、康海、边贡、徐祯卿、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王九思等人共同向腐朽的“台阁体”发难,发动了文学拟古运动,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时号“弘治十才子”。正如何景明在其所纂雍大记卷三十五志贲中所说:“余于文取其系於其地者已矣。其古歌诗亦然。至於近体多而弗录。”体现了其效古人、法古文的复古思想,何景明也因此成为明代文坛“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和“四大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的首领,并成为嘉靖、隆庆时期“後七子”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的开山人物。明史称何景明“志操耿介,尚节义,鄙荣利”(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正德初年,宦官刘瑾窃权乱政,景明主持正义,上书吏部尚书许进,劝其秉公执政,不为奸臣所用,措词极其激烈,被刘瑾所知,遂被罢官回乡。刘瑾败死後,正德六年(一五一一),景明经大学士李东阳推荐,复任中书舍人,直内阁制敕房经筵官。後李梦阳入狱,众人皆不敢秉公直言,唯何景明上书吏部尚书杨一清,力陈梦阳不当获罪之由,从而救出李梦阳。正德年间,朝政日益腐败,皇帝不但招收宦官作为义子,任其挥霍权力,而且於内廷招养边外佛僧,倍加宠幸。正德九年(一五一四),景明借乾清宫灾,上疏直言“义子不当蓄,边军不当留,番僧不当宠,宦官不当任’(明史卷二八六文苑二),可见其秉性正直的一面。正德十二年(一五一七),景明升任吏部验封司员外郎,十三年(五一八),升陕西提学副使。在任陕西提学副使期间,景明教学生专攻“经术世务”,选择优秀学生到杨一清一所创建的正学书院学习,亲自讲解经学,培飬出一了许多优秀的人才,史称“关中人材於斯为盛”(何大复先生年谱龙溪精舍丛刻本)。正德十六年(一五二一)六月,何景明因疾辞职回乡,不久病故,年仅三十九岁。何景明一生勤奋耕耘,留下了丰富的词赋文章和着作,除雍大记外,尚有大复集三十八卷,何仲默集十卷,大复论一卷以及四箴杂言、何子杂言、律吕进解等十馀部。
二
雍大记的版本主要是明代嘉靖元年即公元一五二二年刊本,收藏於国家图书舘、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南京大学图书馆、西安碑林博物馆、台湾傅斯年图书舘等,为十六开綫装古籍,上下左右单栏,黑鱼尾下有书名、卷数、页数,单页十行二十一字。
三
雍大记记述的范围为今陕西、甘肃二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青海省东南部,这一带古称雍州,故名雍大记。
雍,尚书禹贡分天下为九州,雍州、梁州分别为其一,记载雍州则称“黑水、西河惟雍州”,指的是秦岭以北的陕西中部、北部和甘肃西部的地域;记载梁州则称“华阳、黑水惟梁州”,指的是今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及四川束北部的地域。雍大记所记范围,即禹贡九州中之雍、梁二州之地。明史沿袭此说。明史卷四十二地理志称陕西为“禹贡雍、梁二州之域”,洪武九年(一三七六)置陕西承宣布政使司,管辖地域东至华阴,与河南、山西界;南至紫阳,与湖广、四川界;北至河套;西至肃州。领府八:西安、凤翔、汉中、延安、庆阳、平凉、巩昌、临洮。属州二十一,县九十五。西安府领华州、商州、同州、耀州、乾州、邠州等六州及长安、咸宁、咸阳、泾阳、兴平、临潼、渭南、蓝田、鄠、盩厔、高陵、富平、三原、醴泉、华阴、蒲城、商南、洛南、山阳、镇安、朝邑、合阳、韩城、澄城、白水、同官、武功、永寿、淳化、三水、长武等三十一县;凤翔府领陇州一州及凤翔、岐山、宝鸡、扶风、眉、麟游、汧阳等七县;汉中府领宁羗州一州及南郑、褒城、城固、洋、西乡、凤、沔、略阳等八县;延安府领鄜州、绥德州、葭州等三州及肤施、安塞、甘泉、安定、保安、宜川、延川、延长、清涧、洛川、中部、宜君、米脂、吴堡、神木、府谷等十六县;庆阳府领宁州一州及安化、合水、环、真宁等四县;平凉府领泾州、静宁州、固原州等三州及平凉、崇信、华亭、镇原、隆德、灵台、庄浪等七县;巩昌府领秦州、阶州、徽州三州及陇西、安定、会宁、通渭、漳、宁远、伏羗、西和、成、秦安、清水、礼、文、两当等十四县;临洮府领河州、兰州二州及狄道、渭源、金等三县;兴安州领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等六县。基本沿袭了雍大记所记之地域。而明史置本属汉中府的兴安州即金州於临洮府之後,稍显混乱,不如雍大记将金州及所属平利、石泉、洵阳、汉阴、白河、紫阳各县置汉中府条下合理。
雍大记共三十六卷,卷一至卷八为考易,“芒芒皇垠,厥维西藩。名都钜镇,限夷蔽夏。览古悠邈,肇兹实丕。废置靡常,因革世变。廼明疆理,慎此提封,作考易。”也就是古代雍州的地理沿革志。卷九至卷十三为考迹,“易赞成形,诗称具瞻。高卑天造,经营人力。世移代谢,陵迁谷堙,爰陈国纪,以正地利。标示观省,昭诫淫德,作考迹。”也就是古代雍州的古迹名胜志。卷十四至卷十八为纪运,“帝王兴建,乘运膺图。开创嗣守,各有统绪。宰制分割,各有邦土。正统闰位,各有天命。作纪运。”也就是古代雍州的帝王谱系志。卷十九至卷二十五为纪治,“明王贤辅,立功赞业。法制谟猷,悉有经纪。霸佐谋臣,图政议事。奇中机会,利因使俗。将帅御患,守牧遗爱。上稽君道,下垂官训。作纪治。”也就是古代雍州的文武功臣志。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九为志献,“岳灵川秀,生才造俊,命世名时,盖有其人。光启後先,风流是绍,作志献。”也就是古代雍州的俊才人物志。卷三十至卷三十六为志贲,“天文地理,垂象流形。圣哲作述,维言行远。艺林词囿,矩工宗匠。炳道焕章,饬物耀德。缀笔遗篇,片言绪论。藏之缙绅,逸在山泽。碑板未灭,载籍可徵。作志贲。”也就是古代雍州的文学艺林志。
雍大记,可以说是记录陕西乃至中国西北地域的第一部通志,正如明代藏书家姑苏吴岫所说,雍大记“足以当关陕全志”,此志广泛记载了中国西部地区之人、地、事,汇聚了大量文史资料,对於今天修纂地方志,考察西部地区人情风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章学诚在“方志立三书议”中说:“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徴。三书相辅而行,阙一不可,合而为一,尤不可也。”(文史通义卷六外篇一)何景明编纂雍大记,正应证了章氏之三书说,既有仿正史纪传体所作的地理沿革志、古蹟名胜志,又有仿律令典例之体所作的帝王谱系志、俊才人物志,还有仿文选、文苑之醴所作的文学艺林志,较为全面,较为客观,可谓志书之典范。
四
何景明纂修雍大记的特点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考察与徴史相结合的史学态度:
中国古代纂修历史,历来有考察与徴史相结合的史学传统,也就是将调查研究与参考史料结合起来纂修历史。特别是关中史学家的治史态度,更是这一方面的典型。司马迁撰着史记,足迹曾徧布大江南北,凭吊先贤,探寻古迹,拜谒圣地,访问人物,考察世情,不但开阔了眼界,而且增长了见识。回朝後,更是阅尽皇家藏书,问教学术大家,为其最终完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煌煌巨着——史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班固撰着汉书,也曾广泛实地调查,在任兰台令史期间,更是翻徧了珍贵的皇家藏书,将实地调查与珍贵史料相结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断代史书——汉书。
何景明充分继承了前人治史的光荣传统,在调查研究方面,何景明的足迹几乎徧及了其所修纂的古雍州之域:
在卷一陕西条下:何景明曰:“余尝自同耀按行延、庆、凉、固,西抵临、巩,旋汉、沔、金、商而出蓝田、鄠杜,逆郿、凤,以东观於丰、镐之间,其西北皆荒漠,界於蕃虏,西南则错於巴蜀,皆湍险岩栈,由中垣行者不数百里尔,占云四塞然矣。”在凤翔府条下,何景明曰:“凤翔即岐周,今在八府为地少,然邑辏而无险阻,土物亚於西安。余至凤县,观凤鸣之山曰南岐。至成县,询古西康州有凤鸣处。”在平凉府条下,何景明曰:“余至平凉城中,千室皆荆户土墙而宋其门。”在延安府条下,何景明曰:“余观於延庆之城,延安城夹於大山长谷间,岿然壮矣;庆阳城负岩益险,下视稍隘无地。苟慎固之,皆足以为万世防。然生力微而武备弛,斯其所为虞。”在汉中府条下,何景明曰:“余观汉中形势险固,四塞若纳诸匮中,此可以为门户之扼,而不可以为宫安居也。其北至褒、西至沔、东至城固,方三百馀里,崖谷开朗,有肥田活水,修竹鱼稻,棕榈橘柚,美哉其地乎!而据巴蜀之粟,出秦陇之马,通荆襄之财,由来利之矣!然地远而求多,民杂而赋繁,害来於所産,灾取於所聚,然哉然哉!”又曰:“余从入蜀汉道观之,其西南曰褒谷,从褒入。南曰骆谷,从洋入。东南曰斜谷,从郿入,其所从皆殊。旧志谓首尾一谷,非是。其栈道有四出,从成、和、阶、文出者,为沓中阴平道,邓艾伐蜀由之。从雨当出者,为故道,汉高帝攻陈仓由之。从褒、凤出者,为今连云栈道,汉王之南郑山之。从城固、洋县出者,为斜骆道,武侯屯渭上由之。此四道三谷者,关南之险厄,攻取所从来固矣。”何景明的足迹踏徧了中国的西北地域,可见他是多么地重视实地调查研究,这也为雍大记作为一代信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参考史料方面,何景明查阅了大量的古籍文献和当时的实录资料。在参考正史方面,雍大记所引用的资料包括史记、前汉书、後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魏书、周书、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等等;在参考其他古籍图书方面,雍大记引用了禹贡、春秋文炳钩、广雅、山堂考索、庄子、三辅黄图、太平寰宇记、三秦记、通典、尚书、春秋左氏传、帝王世纪、说文、括地志、竹书纪年、水经注、周礼、晋中兴书、杂海、舆地广记、大明一统志、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战国策、雍州地志、地里丛编、唐b00011_00AA.jpg会宇注、元和郡县图志、春秋公羊传、尔雅、博物志、诗经、玉海、晋地道记、两京道里记、长安图志、方舆记、十三州志、云阳宫记、十六国春秋、诗括、山海经、开山图注、大宁关记、秦州记、方舆胜览、群书纂数、武经总要、国语、皇华四逹记、续汉书、阶州地理志、资治通鉴、事文类聚、纲目集览、易经、五经要义、关中记、长安记、剧谈録、十道志、三辅故事、土地记、谭宾録、范子计然、述征记、遁甲开山图、四夷郡国县道记、书经集传、周地图记、旧图经、穆天子传、玉台闲话、洋州志、西河旧事、离骚、老子、文子、明皇杂录、游城南记、三辅旧事、关辅记、武功县志、雍州图、汉武帝故事、文选、皇览、湘山野録、晏类要、舆地纲目、开元格式律令事类、汉官仪、英雄记、西京杂记、汉宫殿疏、隋唐嘉话、扬雄家谍、文献通考、程氏易传、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历年图、唐史断、刘向新序等等;在引用金石文献方面,雍大记引用大量古代金石文献,如李商隐华州西岳庙记、欧阳修华岳题名跋、卢多逊撰修武王庙碑记、程颐代人上宰相论三原郑白渠书、文礼恺横渠张先生祠堂记、杨绦褒城县山河堰记、段循泾阳县重修郑白渠记、张敏黄帝庙记、王远褒城县石门铭、翰林侍读学士潘昂霄黄河志、方孝孺吊兴平茂陵文、王裆重建耀州治记、通城渠记、米居一记静宁靖共堂、李贤绥德州儒学记、进士徐兰镇远桥记等等,所有这些,都为後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历史资料。
何景明并不是毫无立场地使用古人所留下的资料,而是对其采取了较为审慎的取舍态度。他说:“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古今地形变迁,安有常哉?是故纪战封疆多失其故,至於大谬,不可胜道也。余览旧志,若洛南县谓晋都,韩城谓韩武子采邑,复系之合阳,以合阳为晋望,近矣,而乾州亦云晋望,或易置相错,或疏远承误,恶可以画一哉?今直以地里稍通者,为定附之,俾後有可考焉尔。”可见,他不但对旧志资料内容有所取舍,而且对其有所纠正,有所订误。对於不可考证的史料,何景明更是持有非常明确的取舍态度,他说:“旧志伏羲氏以前有人皇氏,其後有女娲氏、赫胥氏、尊卢氏、昆吾氏,皆悠荒不可徴矣,故不着。”这也是雍大记在纪实、实记方面比较成功的缘由所在。
二是纪实与评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雍大记不但在经实方面展现了作者的实践和理论功力,以纪实的方法,对於雍州的人、地、事进行了如实的纪载和综合,而且对於所记之人、地、事,加以评价议论,给後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雍大记三十六卷,其中八卷为古代雍州的地理沿革志,较为翔实地介绍了西安府及其所附属的六州三十县、凤翔府及其所附属的一州七县、平凉府及其所附属的三州七县、延安府及其所附属的三州十六县、庆阳府及其所附属的一州四县、巩昌府及其所附属的三州十四县、临洮府及其所附属的二州三县、汉中府及其所附属的二州十三县以及甘州卫、肃州卫、庄浪卫、西宁卫、凉州卫、永昌卫、山丹卫、镇番卫、沙州卫等九卫和古浪守御千户所、镇夷守御千户所、高台守御千户所三守御千户所等的地理沿革情况。又其中五卷为古代雍州的古迹名胜志,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古雍州的终南山、太白山、积石山等山,浐水、潏水、延水等水,龙首渠、三白渠、漆渠等渠,昆明池、太液池、曲江池等池,少陵原、龙首原、五丈原等原,黄河、汉江、洋河等河,灞桥、东渭桥、中渭桥等桥,大明宫、未央宫、阿房宫等宫,上林苑、禁苑等苑,周五王陵、汉景帝阳陵、唐太宗昭陵等陵及汉董仲舒墓、霍去病墓、唐李靖墓等墓。又其中五卷为古代雍州的帝王谱系志,详细介绍了周武王发及周代各帝王、秦始皇嬴政及秦代各帝王、汉高祖刘邦及汉代各帝王、西晋及前赵刘曜、前秦苻坚、前凉张轨、後秦姚苌、西燕慕容冲、西秦乞伏国仁、後凉吕光、南凉秃发乌孤、北凉段业、西凉李暠、夏王赫连勃勃、西魏元修、后周宇文学等帝王和隋文帝杨坚及隋代各帝王、唐高祖李渊及唐代各帝王等的谱系。又其中七卷为古代雍州的文武功臣志,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大禹辅舜治理水患、后稷辅尧为农师、百里奚相秦、萧何相汉、张骞出西域、刘晏相唐、范仲淹相宋、徐逹辅太祖立明等事蹟。又其中四卷为古代雍州的俊才人物志,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仓颉造字、苏武牧羊、关西夫子杨震、兰台令班固撰汉书、令狐德棻修周书、药王孙思邈、占候李淳风、诗圣杜甫、诗僊李白、诗王白居易、书法家柳公权、关学大师张载等人的事蹟。又其中七卷为古代雍州的文学艺林志,收集和保留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如汉扬雄的甘泉赋、长杨赋、班彪的北征赋、张衡的西京赋、晋潘岳的西征赋、唐贾至的临潼旌儒碑、柳宗元的盩厔终南山祠记、盩厔太白山祠记、李庾的咸阳西都赋、杜牧的阿房宫赋、李商隐的华州西岳庙记、欧阳修的华岳题名跋、李方直的邠邠州节度使院记、魏徴的麟游九成宫碑铭、宋范仲淹的宁州狄梁公庙碑、论西事剳子、元虞集的奉元路庙学记、潘昂霄的黄河志、明秦简王的陕西鼓楼记、李东阳的重修正学书院记、王云凤的三原弘道书院记、项忠的泾阳县广惠渠记、薛碹的黄河赋以及魏曹植的三良诗、唐李白的登太白峯诗、杜甫的题潼关吏诗、韦应物的蓝岭精舍诗等历史文献。
在翔实地介绍了古雍州的地理沿革及人物圣贤事蹟以及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何景明并对此作了比较客观的评价。在西安府条下,何景明曰:“陕西八府,西安府凡三十六州县,土物盖鼎七府而加一二,非古雍秦上地哉!然赋役亦加於七府矣。夫它省悉有京运关内,则留赋以赡三边。比边储外乏,百姓内困,何邪?地力不加而非赋之供日广也。”不但说明了西安府在陕西行省经济财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而且分析了边储外乏、百姓内困的根本原因并不在财力的困乏,而在於边患不断、苛捐杂税的繁重不堪。在陕西苑马寺条下何景明评曰:“诸寺苑不治,则三边无马。今以汉中之茶牧羗氐之马,甚利。故必茶法行,斯马政可举矣。”提出了加强边贸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建议。在宁夏中卫条下,何景明评曰:“宁夏、甘肃二镇皆在河外,无患,岂不以有人哉!黄河大限,河套膏壤,乃隙其地,使虏越大限南牧而巢之,甚无讦犬虏入河,则灵韦当冲,固靖安兰而西受寇,全陕终岁扰动,其为无计甚矣。今欲经营其地,民力不足举也。若罢诸无益事,出内藏积羡有余力矣。夫城守堠望,以保大限,徙民置官,而据膏壤,岂非万世事哉!”在卷十四经运秦三王条下,何景明评曰:“秦之霸也,累世而帝,其帝也再世而亡。成败相及,福祸不远。而至积功之极,乃积恶之盈也。何足疑哉!”在卷十五纪运汉诸帝条下,何景明评曰:“秦燔诗书,坏井田,废封建以愚黔首,塞先圣蔽後世。汉兴至文、武百年,而礼文制度盖彬彬盛矣。然封建非古意,赋法地制亡不可,至其收集遗经,使天下学士诵习之,圣人之典頼以後见,此岂非万世功哉!”对秦汉政治之兴衰作出了较为中肯的评价。
对於如何巩固边防、减轻国家边防压力,何景明指出:“灵武及诸边盐池之利,祛其积弊,通之可以益兵缓民,而率以饶豪猾势要,乃计锱铢之求,於编户因利制用之道,其何以行之哉!”(雍大记卷五考易)“临、巩相比,昌稍蕃庶矣,临洮地小,而生理特鲜。唯河州行茶通蕃贾市马,边之利哉!边之利哉!”(雍大记卷六考易)“秦以长城断胡河西之地,不在经理。汉武开边,始置河西五郡。东晋、北朝张、吕据王,乃有都会。宋入於夏。有元并之。明兴,建司卫,立学校,重臣良将制御之,独武功修哉,文命渐被矣。然荒哉逖乎,变乱靡常,法治略而不可详执,所宜然哉!”(雍大记卷八考易)
三是继往开来的志书典范:
陕西被誉为自古帝王都,历周秦汉唐,有十三朝王朝建都於此。上下数千年间,典章制度、兴衰治乱之迹,光耀於史籍,历代皆有着述。汉魏间有三辅黄图,晋葛洪有关中记,宋程大昌有雍录,宋宋敏求有长安志,宋吕大防有长安图记等。何景明纂修雍大记,就是在历代纂修地理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加上自己的调研访问,亲身考察,对於明代雍州的疆域给予了比较完整的解读,可以说雍大记的纂修,具有继往的性质。
陕西第一部通志是明代弘治年间伍福主持修纂的,但此书并未流传下来,成书於明代嘉靖二十一年(一五四二)由马理主持纂修的陕西通志,就是在雍大记的基础上完成的。王邦瑞在其所撰陕西通志序中说,在陕西通志之前,尚有一统志、陕西志等,其中包括有何景明编修的雍大记,这说明雍大记的编修,对於後来纂修的陕西通志铺垫了较好的基础,具有开来的作用。
当然,这部通志性质的急就章,也有其缺陷所在。首先是由於时间短促,又加之出自众手,其写作质量有待提高。比如所引用古书断章取意,且不着出处;所选人物前後顺序时有颠倒,如卷二十六魏臣张湛後列元臣宋规,之後又列隋臣牛弘、苏威等;卷二十八五代人任圜後列北周人秦族,之後又列五代人陶谷等。或重复互出;所用文字因仿古而失真,如沿革志曰考易,艺文志曰志贲等。其次是其出版质量有待提高。其排版有错乱之处,如卷二十八第七、第八、第九页互倒;卷三十五曹植三良诗“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句误错简於卷三十六唐太宗幸武功所生故宅庆善宫赋诗之後;卷三十六唐太宗幸武功所生故宅庆善宫赋诗之“隰,储峙积京坻。共乐还谯燕,欢此大风诗”句误错简於本卷唐太宗冬猎于武功赋冬狩诗之前。又有阙字作涂墨之处置者,如卷三十一柳子厚兴州江连记文中“率忠口仁”之阙字、卷三十四参议刘宪府学文庙乐器记文中“非口功於一方一时可比”之阙字等。
吴敏霞
二〇〇八年七月
客服 QQ: 1224567231(微信同号)
交易流程: 联系客服 → 沟通确认 → 微信或支付宝付款 → 邮箱或QQ发货
如果没找到您想要的县志或资料也可联系客服帮您代查找、代下载,中国县志大全网7×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扫一扫加客服QQ
扫一扫加客服微信
上一个:
镇安县志点释(清)PDF下载
下一个:
宜君县志(清雍正、顺治合订本)PDF下载
在线客服
QQ交谈
联系方式
我要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