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淮安府志 万历淮安府志 天启淮安府志 崇祯淮安府实录备草
发布时间:2019-12-19 点击数:4085
正德淮安府志
十六卷图一卷明薛修,陈艮山纂明正德13~“年(1518~1519)刻本。字全卿,魏县人。明弘治9年(1496)进士。历知旌德、建平诸县,正德8年任淮安知府。艮山,字景善,莆田人。弘治14年进士。正德10年任山阳教谕。此志起笔于正德12年,稿成后由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致仕顾达(字存道,直隶大河卫人。成化14年进士)校正,“辍工于13年”。卷12《官守》,记事止正德14年。此志为现存最早的淮安府志,且为海内孤本,原本现藏台湾。首冠舆图27幅,以揭一府之全势。全志分16卷:卷1~2建置:沿革、郡名、郡表、分野、疆域;卷3~4风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5~6规制:城池、街市、坊镇、里图、津梁、官制(建官表)、公署;卷7~8学校:儒学、社学、书院、科贡;卷9民事:户口、贡赋、课程、孳牧;卷10兵戎:甲兵、民兵、屯田;卷11祠祀:坛壝、祠庙、寺观、陵墓;卷12官守:漕运、台使、部使、郡守、县令、教职;卷13人物:人物、贞烈、流寓、仙释;卷14古迹;卷15纪异;卷16词翰:文献、旧遗、名英世纪。该志文简事详,去取得当,讹误尚少。《建置》一改郡县志多拟《汉书》,以天文为首的旧例,重在实用。《人物》中义民、武职,仅录旌表和有大功者,去其冗杂,实为可取。全志不记修志源流,使前此府志失去考索.明初大运河成为漕运的唯一水道,而淮安府为南北转运咽喉,而书中类目不设漕运、河防,未能反映地方特色。
万历淮安府志
二十卷(明)郭大纶修,陈文烛纂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文烛,字玉叔,明沔阳人。嘉靖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卿。隆庆4年(1570)至万历2年任淮安知府。著有《二酉园诗文集》。据山阳(今淮安市)县学训导、浙东黄九川此书《跋语》:“淮安乃天下名郡,幅员千里,其间事端如林,旧志舛驳,且历年久,所当增损者无算”,陈文烛来任后,患之,始为此志。全书凡20卷。卷1郡代纪、郡县表;卷2秩官表、人物表;卷3建置志;卷4田赋志;卷5河防志;卷6学校志;卷7兵卫志;卷8祥异志;卷9艺文志;卷10循吏传;卷11宦迹传;卷12名将传;卷13忠列传;卷14名贤传;卷15仕籍传;卷16隐逸传;卷17侨寓传;卷18孝义传;卷19贞节传;卷20外传。前有序、目录、图谱、附图16帧。《郡代纪》远溯黄帝、颛顼,尧舜时期,下迄明代。郡县、秩官、人物一律列表,简洁明了。《宦迹》、《名将》、《忠烈》、《名贤》、《仕籍》诸传所收人物颇多,较能体现“淮安乃天下名郡”的特点。各卷之前均有小序,交待本卷缘起、内容,卷后附以跋语,总论本卷,或就其中某一重要事物作出评论。当时的漕运总督衙门驻于淮安,而本志仍不设《漕运》,一蹈《正德志》复辄,未免失当。
天启淮安府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明)宋祖舜修,方尚祖纂明天启6年(1606)刻本;崇祯增刻本;清顺治5年(1648)递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遗漏首一卷。祖舜,山东东平人。明万历44年(1616)进士。天启3年任淮安知府,升陕西兵备副使。尚祖,福建莆田人。举人。明天启2年任东河船政同知,崇祯元年(1628)升任应天府知官。该志纂修姓氏后记有“天启6年丙寅五月端午吉旦竣梓。”但卷14《选举志·举人》己事却止于崇祯2年,说明崇祯间有人增修过。又志首有清顺治5年淮安知府索荣衮《重修淮安府志序》,故定为明天启6年刻清顺治5年递修本。原本藏台湾,稀世罕见。全书分为12志,首为淮安府舆地图说,图凡18幅。卷1~2舆地志: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3建置志:城池、公署、驿铺;卷4~7秩官志:历代建官、皇朝宪台、漕运总兵、部使、府官、州县官、学官、名宦、宦绩、武绩;卷8学校志:儒学、礼学、书院;卷9典礼志:坛庙、秩礼、祠宇;卷10兵戎志:武署、卫所、兵营;卷11~12贡赋志:户口、田粮、征差、条鞭、杂征、课程、部税、今匠、马驿、长大、军饷、钱法、盐课、壮勇、关兵;卷13河防志:河源、分漕、堤堰、防守;卷14《选举志》:科贡、荐辟、武科、例监、勋爵、封荫、杂阶;卷15~18人物志:仕迹、列将、忠烈、孝义、儒林、文苑、隐逸、列女、侨寓;卷19~2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23~24丛纪志:古迹、寺观、丘墓、仙释、方技、祥异、瘅恶、丛谈。是志破天章、宸翰冠首的旧例,将御制文收入《艺文》,较为合理。《凡例》记述了淮安府修志源流,为研究府志原委提供了有用资料。《西游记》的作者,向有争议。卷19《艺文·淮安文目》吴承恩条目下记“《射阳集》、《春秋列传》、《西游记》。”这对研究吴承恩与《西游记》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但全志内容记载较零乱,类目统属不清,讹误不少。
崇祯淮安府实录备草
二十二卷(清)牟廷选修,吴怀忠纂清抄本;民国抄本。廷选,锦州人。清顺治5年(1648)任淮安府事。怀忠,临安人。贡生,清顺治间任淮安府训导。此书修于清顺治6年,“阅8月方克成帙”。记明天启6年(1626)至崇祯17年(1644)事。首为廷选《序》。正文分22款,每款1卷。卷1敕渝;卷2铨除;卷3户口、田粮;卷4城池;卷5学政;卷6赋役;卷7漕运;卷8科贡;卷9税课;卷10兵政;卷11盐法;卷12钱法;卷13海船;卷14马政;卷15刑名(宽宥、恤刑、辨明、审录);卷16河道;卷17战守;卷18祥异、灾伤;卷19忠孝节义;卷20建言;卷21人才,卷22隐逸。每卷首有引论提其要。文事简核。书中专立《刑名》一门,为他书罕见。卷《敕谕》,收备较详,其中有关贪官害民种种时弊的论述,对研究明末的社会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编采平列体,无所统属,次序不顺,结构松散。除此清抄本外,另有2种抄本传世。一为清抄本,今存卷1~7;一为抄本,存卷11~14。似为同一府本。与足本相较,多《官制》1卷,各卷内容多寡详略也不尽相同,似经后人增删过。
十六卷图一卷明薛修,陈艮山纂明正德13~“年(1518~1519)刻本。字全卿,魏县人。明弘治9年(1496)进士。历知旌德、建平诸县,正德8年任淮安知府。艮山,字景善,莆田人。弘治14年进士。正德10年任山阳教谕。此志起笔于正德12年,稿成后由陕西行太仆寺少卿、致仕顾达(字存道,直隶大河卫人。成化14年进士)校正,“辍工于13年”。卷12《官守》,记事止正德14年。此志为现存最早的淮安府志,且为海内孤本,原本现藏台湾。首冠舆图27幅,以揭一府之全势。全志分16卷:卷1~2建置:沿革、郡名、郡表、分野、疆域;卷3~4风土: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5~6规制:城池、街市、坊镇、里图、津梁、官制(建官表)、公署;卷7~8学校:儒学、社学、书院、科贡;卷9民事:户口、贡赋、课程、孳牧;卷10兵戎:甲兵、民兵、屯田;卷11祠祀:坛壝、祠庙、寺观、陵墓;卷12官守:漕运、台使、部使、郡守、县令、教职;卷13人物:人物、贞烈、流寓、仙释;卷14古迹;卷15纪异;卷16词翰:文献、旧遗、名英世纪。该志文简事详,去取得当,讹误尚少。《建置》一改郡县志多拟《汉书》,以天文为首的旧例,重在实用。《人物》中义民、武职,仅录旌表和有大功者,去其冗杂,实为可取。全志不记修志源流,使前此府志失去考索.明初大运河成为漕运的唯一水道,而淮安府为南北转运咽喉,而书中类目不设漕运、河防,未能反映地方特色。
万历淮安府志
二十卷(明)郭大纶修,陈文烛纂明万历元年(1573)刻本。文烛,字玉叔,明沔阳人。嘉靖进士,历大理寺评事,大理寺卿。隆庆4年(1570)至万历2年任淮安知府。著有《二酉园诗文集》。据山阳(今淮安市)县学训导、浙东黄九川此书《跋语》:“淮安乃天下名郡,幅员千里,其间事端如林,旧志舛驳,且历年久,所当增损者无算”,陈文烛来任后,患之,始为此志。全书凡20卷。卷1郡代纪、郡县表;卷2秩官表、人物表;卷3建置志;卷4田赋志;卷5河防志;卷6学校志;卷7兵卫志;卷8祥异志;卷9艺文志;卷10循吏传;卷11宦迹传;卷12名将传;卷13忠列传;卷14名贤传;卷15仕籍传;卷16隐逸传;卷17侨寓传;卷18孝义传;卷19贞节传;卷20外传。前有序、目录、图谱、附图16帧。《郡代纪》远溯黄帝、颛顼,尧舜时期,下迄明代。郡县、秩官、人物一律列表,简洁明了。《宦迹》、《名将》、《忠烈》、《名贤》、《仕籍》诸传所收人物颇多,较能体现“淮安乃天下名郡”的特点。各卷之前均有小序,交待本卷缘起、内容,卷后附以跋语,总论本卷,或就其中某一重要事物作出评论。当时的漕运总督衙门驻于淮安,而本志仍不设《漕运》,一蹈《正德志》复辄,未免失当。
天启淮安府志
二十四卷首一卷(明)宋祖舜修,方尚祖纂明天启6年(1606)刻本;崇祯增刻本;清顺治5年(1648)递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遗漏首一卷。祖舜,山东东平人。明万历44年(1616)进士。天启3年任淮安知府,升陕西兵备副使。尚祖,福建莆田人。举人。明天启2年任东河船政同知,崇祯元年(1628)升任应天府知官。该志纂修姓氏后记有“天启6年丙寅五月端午吉旦竣梓。”但卷14《选举志·举人》己事却止于崇祯2年,说明崇祯间有人增修过。又志首有清顺治5年淮安知府索荣衮《重修淮安府志序》,故定为明天启6年刻清顺治5年递修本。原本藏台湾,稀世罕见。全书分为12志,首为淮安府舆地图说,图凡18幅。卷1~2舆地志:星野、疆域、沿革、形胜、山川、风俗、物产;卷3建置志:城池、公署、驿铺;卷4~7秩官志:历代建官、皇朝宪台、漕运总兵、部使、府官、州县官、学官、名宦、宦绩、武绩;卷8学校志:儒学、礼学、书院;卷9典礼志:坛庙、秩礼、祠宇;卷10兵戎志:武署、卫所、兵营;卷11~12贡赋志:户口、田粮、征差、条鞭、杂征、课程、部税、今匠、马驿、长大、军饷、钱法、盐课、壮勇、关兵;卷13河防志:河源、分漕、堤堰、防守;卷14《选举志》:科贡、荐辟、武科、例监、勋爵、封荫、杂阶;卷15~18人物志:仕迹、列将、忠烈、孝义、儒林、文苑、隐逸、列女、侨寓;卷19~22艺文志:文目,疏议、序记、诗赋;卷23~24丛纪志:古迹、寺观、丘墓、仙释、方技、祥异、瘅恶、丛谈。是志破天章、宸翰冠首的旧例,将御制文收入《艺文》,较为合理。《凡例》记述了淮安府修志源流,为研究府志原委提供了有用资料。《西游记》的作者,向有争议。卷19《艺文·淮安文目》吴承恩条目下记“《射阳集》、《春秋列传》、《西游记》。”这对研究吴承恩与《西游记》有较高的资料价值。但全志内容记载较零乱,类目统属不清,讹误不少。
崇祯淮安府实录备草
二十二卷(清)牟廷选修,吴怀忠纂清抄本;民国抄本。廷选,锦州人。清顺治5年(1648)任淮安府事。怀忠,临安人。贡生,清顺治间任淮安府训导。此书修于清顺治6年,“阅8月方克成帙”。记明天启6年(1626)至崇祯17年(1644)事。首为廷选《序》。正文分22款,每款1卷。卷1敕渝;卷2铨除;卷3户口、田粮;卷4城池;卷5学政;卷6赋役;卷7漕运;卷8科贡;卷9税课;卷10兵政;卷11盐法;卷12钱法;卷13海船;卷14马政;卷15刑名(宽宥、恤刑、辨明、审录);卷16河道;卷17战守;卷18祥异、灾伤;卷19忠孝节义;卷20建言;卷21人才,卷22隐逸。每卷首有引论提其要。文事简核。书中专立《刑名》一门,为他书罕见。卷《敕谕》,收备较详,其中有关贪官害民种种时弊的论述,对研究明末的社会政治状况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全编采平列体,无所统属,次序不顺,结构松散。除此清抄本外,另有2种抄本传世。一为清抄本,今存卷1~7;一为抄本,存卷11~14。似为同一府本。与足本相较,多《官制》1卷,各卷内容多寡详略也不尽相同,似经后人增删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