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古海陵县志 海安考古录 天顺如皋县志 嘉靖如皋县志 万历如皋县志
发布时间:2019-11-20 点击数:2696
咸丰古海陵县志
六卷首一卷(清)王叶衢辑 清咸丰5年(1855)稿本;1962年12月扬州市古旧书店据石麟画馆藏咸丰稿本油印本。油印本更为名《[咸丰]海安县志》。海陵县,始建于汉元狩6年(前117),明洪武初省入泰州。叶衢生平见下篇。此书纂于清咸丰5年。凡6卷首1卷。卷首序、凡例、天文图、四境图、舆地图;卷1建置、职官(知州、巡检、盐政、外委、书院山长)、官署;卷2疆域、水利(河、港、涵)、祠祀、寺观、古迹;卷3人物(仕绩、科名、儒林、孝友、笃行、义举、文苑、艺术、寿考、流寓、隐逸、释老);卷4列女(烈女、烈妇、贞女、节妇、孝女、孝妇、才女、贤妇);卷5艺文(诗、歌、词);卷6碑记、撰述。《四境图》和《疆域》所示地域,大致包括今泰县,海安县大部分辖区,其余记述内容与《海安考古录》大同小异,编排则有所变化。其时海陵县废置已480多年,所记又多是废县以后至当朝人事,而具体内容基本不出海安一镇,通阅全志,对古代海陵县不甚了了,以“古海陵县”名志,有名不符实之嫌。又,油印本更名《海安县志》,更为不确。古之海陵县至少含今海安,泰县,东台,大丰数县,以海陵为海安,也容易产生混淆。
海安考古录
四卷(清)王叶衢辑 民国2年(1913)抄本,民国11年铅印《海陵丛刻》本。叶衢,生卒年不详,清江苏泰州海安镇(今属海安县)人。据韩国钧《跋》,他“秉性诚恪,践履笃实,闭门著书,不乐仕进。虽年登耄耋,遭人而问,犹孜孜不倦”。此书初成于道光29年(1849),至咸丰5年(1855)又略作增补。民国8年韩国钧编印地方丛书《海陵丛刻》,将该录列为第13种,于民国11年铅印问世。全书凡11类。卷1建置、水利;卷2寺观、祠祀、古迹;卷3人物、列女;卷4冢墓、禁令、艺文、杂记。所记海安镇地理人文,时间无统一上限,以明清为主,止于咸丰4年。内容大部分摘自扬州、泰州以及东台等府、州、县志,少数据零散文献及口碑资料整理、考证而成,对府、州、县志所载海安史料,多有拾遗补缺,勘误辨讹。此书未以志名,但内容体例与志相协,是海安镇唯一的一部旧方志类专书。
天顺如皋县志
四卷(明)周鼎纂 明天顺8年(1464)纂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鼎,浙江余姚人,举人,天顺8年至成化9年(1478)任如皋县教谕。该志国内早佚,序文于历代地方旧志及文献中亦未见。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嘉靖重修如皋县志
十卷(明)童蒙吉修,谢绍祖等纂 明嘉靖39年(1560)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作谢绍祖纂修,误,今据书前童蒙吉《序》及书后谢绍祖《重修如皋志跋》。蒙吉,明成都人,嘉靖32年以文林郎来任如皋知县,后升知府。绍祖,明海阳县(今广东潮安)人,举人,嘉靖35年来任如皋县儒学教谕,后升安徽怀远知县。嘉靖39年,去刘永准。陈源清《如皋县志》虽只20余年,但城墙加固、县学迁址、赋额更定、巨细政俗、俱未及载,且原书间有“弗备弗核”处,而当年夏麦颇收,民力稍宽,蒙吉遂嘱庠生钱相、胡机、从位、朱装等草创,李廷诤、冒承礼校正,县学教谕绍祖、训导叶时宣总其成而重修县志。绍祖辈参考刘永准、陈源清嘉靖15年之志,博采群编,广询耆宿,条分类辑,《陈志》弗备者增之,弗核者正之,未两月而告成。凡10卷。卷1区域:沿革、分野、疆界、形胜、山川、郡镇、古迹;卷2建置:城池、公署、儒学(书院、社学附)、坊市(街巷附)、铺舍、津梁、坛祠、宅墓、寺观;卷3食货:贡赋、土产;卷4典礼:公仪、祀典、封赠、风俗;卷5官政;户口、徭役、水利、武备、盐策、草荡;卷6杂志:灾祥、事纪、景物;卷7秩官;官制、列官、宦绩;卷8人物;名贤、辟荐、科贡、武勋、才胥、义民、列传、孝子、隐逸、流寓、节妇、仙释、贞烈拾遗;卷9~10诗文。前有崔桐嘉靖15年《如皋县志》旧序,童蒙吉嘉靖39年《重修如皋县志序》、如皋县图,后有谢绍祖《重修如皋志跋》。各门前均有无题小序。记事基本起于宋代,迄于嘉靖39年,而以明代史事为详。资料去取,颇为严格。人物必道德、文学、义行可以作为人师者方予收录,若一节一艺卓然超群的则另志之。寺观、仙释非古刹现存或传记显著者不录,其旧志所收而当时已废或者事涉荒诞不稽者一概予以删除。诗文类和家诗文不收,一般墓志也不收。《灾祥》记有如皋军民抗倭事,《流寓》和《诗文》收有文天祥脱身南归事及其有关篇什,均有一定史料价值。《名贤·胡安定先生》并无编者片言只语,只排列蔡襄《墓志》、《古传》、欧阳修《墓表》、《举留管勾大学状》、赵宜《谱录》及《扬州府志》所纂《胡瑗传》、《麈史》等《遗事》14则。不惟资料集中、珍贵,亦且编纂手法堪称独特。
万历如皋县志
十卷(明)李廷材等修,吕克孝等纂 万历46年(1618)邑人李上林校刻本;清顺治间增补万历刻本。纂者卷首所记姓氏为吕马孝,今据书前序文及乾隆、嘉庆《如皋县志》。廷材,字柱可,广东高要人,进士,万历42年至44年如皋县知县,后迁为洧州令,卒于京口(今镇江)。克孝,字公原,清浦人,万历25年应天乡试第一,授如皋县县学教谕。卷首孙慎行称纂修过程“始自高要李公(廷材),继自商城熊公(奋渭),成之者则绣水李公(衷纯)。前后历三令而成,秉笔者肇自学博吕公原(克孝)。赞成者学博蒋光甫(绍奎)”。凡25篇、表6,类7。卷1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县学图、海边图、守备营图、安民营图;卷2~4建置考、星野考(五行附)、疆域考(形势附)、山川考、方俗考、赋役考;卷5秩官表、选举表;卷6公署纪、学校纪、海防纪、柯祀纪;卷7循良传、人物传;卷8、9艺文略、古迹略、方外略;卷10杂事。每卷前有弁言,后附“外史氏曰”。书首置序文5篇。孙《序》谓:“坝南江以固风气,塞牙桥以通运道,清民灶以均徭役,建沙营以戢奸宄,广制额以兴文运,崇祀典以风忠义”,“皆旧志之未备”。可见保存了不少地方史料。民国时人评为,“颇征文献,而义例未明,比属少舛。”
六卷首一卷(清)王叶衢辑 清咸丰5年(1855)稿本;1962年12月扬州市古旧书店据石麟画馆藏咸丰稿本油印本。油印本更为名《[咸丰]海安县志》。海陵县,始建于汉元狩6年(前117),明洪武初省入泰州。叶衢生平见下篇。此书纂于清咸丰5年。凡6卷首1卷。卷首序、凡例、天文图、四境图、舆地图;卷1建置、职官(知州、巡检、盐政、外委、书院山长)、官署;卷2疆域、水利(河、港、涵)、祠祀、寺观、古迹;卷3人物(仕绩、科名、儒林、孝友、笃行、义举、文苑、艺术、寿考、流寓、隐逸、释老);卷4列女(烈女、烈妇、贞女、节妇、孝女、孝妇、才女、贤妇);卷5艺文(诗、歌、词);卷6碑记、撰述。《四境图》和《疆域》所示地域,大致包括今泰县,海安县大部分辖区,其余记述内容与《海安考古录》大同小异,编排则有所变化。其时海陵县废置已480多年,所记又多是废县以后至当朝人事,而具体内容基本不出海安一镇,通阅全志,对古代海陵县不甚了了,以“古海陵县”名志,有名不符实之嫌。又,油印本更名《海安县志》,更为不确。古之海陵县至少含今海安,泰县,东台,大丰数县,以海陵为海安,也容易产生混淆。
海安考古录
四卷(清)王叶衢辑 民国2年(1913)抄本,民国11年铅印《海陵丛刻》本。叶衢,生卒年不详,清江苏泰州海安镇(今属海安县)人。据韩国钧《跋》,他“秉性诚恪,践履笃实,闭门著书,不乐仕进。虽年登耄耋,遭人而问,犹孜孜不倦”。此书初成于道光29年(1849),至咸丰5年(1855)又略作增补。民国8年韩国钧编印地方丛书《海陵丛刻》,将该录列为第13种,于民国11年铅印问世。全书凡11类。卷1建置、水利;卷2寺观、祠祀、古迹;卷3人物、列女;卷4冢墓、禁令、艺文、杂记。所记海安镇地理人文,时间无统一上限,以明清为主,止于咸丰4年。内容大部分摘自扬州、泰州以及东台等府、州、县志,少数据零散文献及口碑资料整理、考证而成,对府、州、县志所载海安史料,多有拾遗补缺,勘误辨讹。此书未以志名,但内容体例与志相协,是海安镇唯一的一部旧方志类专书。
天顺如皋县志
四卷(明)周鼎纂 明天顺8年(1464)纂修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未著录。鼎,浙江余姚人,举人,天顺8年至成化9年(1478)任如皋县教谕。该志国内早佚,序文于历代地方旧志及文献中亦未见。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馆。
嘉靖重修如皋县志
十卷(明)童蒙吉修,谢绍祖等纂 明嘉靖39年(1560)刻本。《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作谢绍祖纂修,误,今据书前童蒙吉《序》及书后谢绍祖《重修如皋志跋》。蒙吉,明成都人,嘉靖32年以文林郎来任如皋知县,后升知府。绍祖,明海阳县(今广东潮安)人,举人,嘉靖35年来任如皋县儒学教谕,后升安徽怀远知县。嘉靖39年,去刘永准。陈源清《如皋县志》虽只20余年,但城墙加固、县学迁址、赋额更定、巨细政俗、俱未及载,且原书间有“弗备弗核”处,而当年夏麦颇收,民力稍宽,蒙吉遂嘱庠生钱相、胡机、从位、朱装等草创,李廷诤、冒承礼校正,县学教谕绍祖、训导叶时宣总其成而重修县志。绍祖辈参考刘永准、陈源清嘉靖15年之志,博采群编,广询耆宿,条分类辑,《陈志》弗备者增之,弗核者正之,未两月而告成。凡10卷。卷1区域:沿革、分野、疆界、形胜、山川、郡镇、古迹;卷2建置:城池、公署、儒学(书院、社学附)、坊市(街巷附)、铺舍、津梁、坛祠、宅墓、寺观;卷3食货:贡赋、土产;卷4典礼:公仪、祀典、封赠、风俗;卷5官政;户口、徭役、水利、武备、盐策、草荡;卷6杂志:灾祥、事纪、景物;卷7秩官;官制、列官、宦绩;卷8人物;名贤、辟荐、科贡、武勋、才胥、义民、列传、孝子、隐逸、流寓、节妇、仙释、贞烈拾遗;卷9~10诗文。前有崔桐嘉靖15年《如皋县志》旧序,童蒙吉嘉靖39年《重修如皋县志序》、如皋县图,后有谢绍祖《重修如皋志跋》。各门前均有无题小序。记事基本起于宋代,迄于嘉靖39年,而以明代史事为详。资料去取,颇为严格。人物必道德、文学、义行可以作为人师者方予收录,若一节一艺卓然超群的则另志之。寺观、仙释非古刹现存或传记显著者不录,其旧志所收而当时已废或者事涉荒诞不稽者一概予以删除。诗文类和家诗文不收,一般墓志也不收。《灾祥》记有如皋军民抗倭事,《流寓》和《诗文》收有文天祥脱身南归事及其有关篇什,均有一定史料价值。《名贤·胡安定先生》并无编者片言只语,只排列蔡襄《墓志》、《古传》、欧阳修《墓表》、《举留管勾大学状》、赵宜《谱录》及《扬州府志》所纂《胡瑗传》、《麈史》等《遗事》14则。不惟资料集中、珍贵,亦且编纂手法堪称独特。
万历如皋县志
十卷(明)李廷材等修,吕克孝等纂 万历46年(1618)邑人李上林校刻本;清顺治间增补万历刻本。纂者卷首所记姓氏为吕马孝,今据书前序文及乾隆、嘉庆《如皋县志》。廷材,字柱可,广东高要人,进士,万历42年至44年如皋县知县,后迁为洧州令,卒于京口(今镇江)。克孝,字公原,清浦人,万历25年应天乡试第一,授如皋县县学教谕。卷首孙慎行称纂修过程“始自高要李公(廷材),继自商城熊公(奋渭),成之者则绣水李公(衷纯)。前后历三令而成,秉笔者肇自学博吕公原(克孝)。赞成者学博蒋光甫(绍奎)”。凡25篇、表6,类7。卷1县境图、县城图、县治图、县学图、海边图、守备营图、安民营图;卷2~4建置考、星野考(五行附)、疆域考(形势附)、山川考、方俗考、赋役考;卷5秩官表、选举表;卷6公署纪、学校纪、海防纪、柯祀纪;卷7循良传、人物传;卷8、9艺文略、古迹略、方外略;卷10杂事。每卷前有弁言,后附“外史氏曰”。书首置序文5篇。孙《序》谓:“坝南江以固风气,塞牙桥以通运道,清民灶以均徭役,建沙营以戢奸宄,广制额以兴文运,崇祀典以风忠义”,“皆旧志之未备”。可见保存了不少地方史料。民国时人评为,“颇征文献,而义例未明,比属少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