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常宁县志 乾隆续常宁县志 康熙锦江志略 康熙九年麻阳县志
发布时间:2019-11-13 点击数:2801
同治常宁县志十六卷首一卷又名同治常宁志
玉山、唐训方修,李孝经等纂。玉山,字两峰,蒙古人,同治七年(1868)至十二年常宁知县。训方,字艺渠,邑人,道光举人,湘军将领,官兵部侍郎、安徽巡抚,著有《常宁诗文存》、《唐中丞遗集》、《里语徵实》。孝经,字竹溪,邑人,廪生,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举人,拣发广西一等知县,直隶州知州,掌教常宁双蹲书院十余年,著有《石塘诗集》。是志上承嘉庆杨志、葛志,下续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邑事,始修於同治七年,乡贤名宦唐训方增订删削订定,时经三载,同治九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於是年。正文分三十二门二十一目,约一十六万八千字,为常宁九修县志。书无凡例,目录曰"例目",卷首列图十幅。山川记湘山宜水等百余处;乡都记廉政桥、薜公桥等主要桥渡百三十余处;古迹纪程颐、朱熹二贤祠、桃花书院、禹銮石等名人遗址;物产收录丰富,记稻谷蔬菜五十八种,瓜果药材九十八种,竹木花草百三十六种,禽兽鳞介六十八种,昆虫货品三十九种,对研究常宁物种,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贵的史料;艺文收录常邑名人著作数百种,并巳原著序跋及评介;宫庙详记咸丰同治年间邑人随唐训方征剿太平军阵亡员弁勇丁名单五百八十人,以及其他战役阵亡者百四十余人;新纪专记邑境五洞民瑶、山瑶居所形势和风俗习惯,有裨史实考证,是研究常宁瑶族的重要文献资料。是志城垣、山水、官署、学校诸门,皆集前人所为按语及题记诗词,另具一格。全书体例适当,类目清晰,资料丰富,文字简洁,为湖南县志上乘。有同治九年(1878)右文书局刻本,民国二十年(1931)文贤书社重印本。
乾隆续常宁县志二卷又名常宁县续志
葛凤喈修,吴山高等纂。凤喈,字韵楼,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举人,嘉庆二十一年(1815)至二十五年常宁知悬。山高,字月岩,邑人,岁贡,候选儒学教谕。是志上承嘉庆四年杨志,下续嘉庆五年至二十四年近事,始修於嘉庆二十四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於二十四年。为嘉庆四年杨志的续补增修本。所辑史事,上断嘉庆四年,下迄二十四年。正文分五十六门(志)十九目,约六万字,为常宁八修县志。上卷四十一门(志),按杨志目录排列,内容稍增,户日志续至嘉庆二十二年;津梁志增补薛公桥六百余字;他如古迹、公署、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椎法、蠲政、职官、学校、祠庙、边防、寺观、选举、封荫、人物各志,略有增补。下卷十五门(志),典籍志增补著述者五十二家,书目九十一种。隐逸、方技、艺文、祥异、杂识、外纪,亦有增补。续志纂修者,用时一年,增补辑编六万馀字,虽体例类目仍旧,然亦属可贵。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1977年抄本。
康熙锦江志略一卷
陈五典撰。是志始撰于康熙十年(1671),十一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不分门目,仅列篇名,约一万三千字,为三修麻阳(锦江,麻阳古称)志书。首列康熙十一年荆柯《锦江志略序》,庄周祚《锦江志略序》,陈五典《麻阳县志序》。三序详述是志纂修刻印始末;正文收录有关麻阳地理、疆域、都甲、山川、形势、八景、风俗、古迹、学校、学制、建置、城郭、公署、坛祠、桥梁、水利、秩官、食货、人物、艺文、哨堡、屯卫等序、论、赞四十余篇,全面评述麻阳明末清初邑事,可补康熙九年陈志之遗漏。所收序论,部分载于前志,但略有增新。是志体例独特,内容广博;凡麻邑史事,一一备载。于稽古证今之中,寓经世安民之策;读外纪,而知方城之不可分也,观哨所,而知历代苗瑶史事;通览全书,则麻阳山川形势,人文古迹,历历在目。虚实结合,是湖南地方志中的理论专著,有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1977年胶卷本。
康熙九年麻阳县志十卷
陈五典纂修。五典,字茗峨,江南大湖(今安徽)人,选贡,康熙元年(1662)至十年麻阳知县。是志上承明万历十八年(1580)蔡志,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邑事,始修于康熙八年,九年成书付梓,刊竟问世。记事止于八年。正文分十门四十六目,约十六万字,为二修麻阳县志。方舆分地图、沿革、星野、疆界、山川、都甲、古迹、形势、附八景、风俗、灾祥十一目,前列小序,次为麻阳县舆地图。山川记西晃山、苞茅山、庚子洞、锦水、龙门溪、剑溪滩等三十六处,逐条附列注释,详载山川历史沿革;都甲独立为目,记麻阳旧编三十九里,因苗患,明永乐元年析绝户为屯田,缩作七里,以控制苗民;古迹条项亦附注释,载锦州(今锦和)、富州(今高村)、庐阳、龙门县、黄陵城、庙山、桐坡、马坡三寨的原始,有助于文博考古;形势详麻阳南恃锦水,万山雄峙,地连溪峒,路通云贵,内扼苗瑶咽喉,外为辰沅屏障,湘西险要固寨之地,为历代兵事重镇;城池记洪武至崇祯邑城兴建修复始末;风俗概述邑人依山而居,临水而渔,民风朴素;灾祥记元至正苗民起义,主簿田德明平定,以及明成化十六年(1480)、嘉靖十九年(1540)、二十三年、二十九年苗民起义及朱明王朝镇抚苗族史事,有助苗族史研究;水利独具特色,分都记堰一百五十六座,述麻阳历代堵河设堰,因地制宜,引水灌田的水利工程;艺文列文诗二类,存著作百六十余篇。是志体例完备,门目清晰;类有小序,序论结合。只存四卷,难窥全貌,是为遗憾。有康熙九年(1670)刻本,1977年胶卷本。
玉山、唐训方修,李孝经等纂。玉山,字两峰,蒙古人,同治七年(1868)至十二年常宁知县。训方,字艺渠,邑人,道光举人,湘军将领,官兵部侍郎、安徽巡抚,著有《常宁诗文存》、《唐中丞遗集》、《里语徵实》。孝经,字竹溪,邑人,廪生,道光二十年(1840)恩科,举人,拣发广西一等知县,直隶州知州,掌教常宁双蹲书院十余年,著有《石塘诗集》。是志上承嘉庆杨志、葛志,下续道光、咸丰、同治三朝邑事,始修於同治七年,乡贤名宦唐训方增订删削订定,时经三载,同治九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於是年。正文分三十二门二十一目,约一十六万八千字,为常宁九修县志。书无凡例,目录曰"例目",卷首列图十幅。山川记湘山宜水等百余处;乡都记廉政桥、薜公桥等主要桥渡百三十余处;古迹纪程颐、朱熹二贤祠、桃花书院、禹銮石等名人遗址;物产收录丰富,记稻谷蔬菜五十八种,瓜果药材九十八种,竹木花草百三十六种,禽兽鳞介六十八种,昆虫货品三十九种,对研究常宁物种,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可贵的史料;艺文收录常邑名人著作数百种,并巳原著序跋及评介;宫庙详记咸丰同治年间邑人随唐训方征剿太平军阵亡员弁勇丁名单五百八十人,以及其他战役阵亡者百四十余人;新纪专记邑境五洞民瑶、山瑶居所形势和风俗习惯,有裨史实考证,是研究常宁瑶族的重要文献资料。是志城垣、山水、官署、学校诸门,皆集前人所为按语及题记诗词,另具一格。全书体例适当,类目清晰,资料丰富,文字简洁,为湖南县志上乘。有同治九年(1878)右文书局刻本,民国二十年(1931)文贤书社重印本。
乾隆续常宁县志二卷又名常宁县续志
葛凤喈修,吴山高等纂。凤喈,字韵楼,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举人,嘉庆二十一年(1815)至二十五年常宁知悬。山高,字月岩,邑人,岁贡,候选儒学教谕。是志上承嘉庆四年杨志,下续嘉庆五年至二十四年近事,始修於嘉庆二十四年,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於二十四年。为嘉庆四年杨志的续补增修本。所辑史事,上断嘉庆四年,下迄二十四年。正文分五十六门(志)十九目,约六万字,为常宁八修县志。上卷四十一门(志),按杨志目录排列,内容稍增,户日志续至嘉庆二十二年;津梁志增补薛公桥六百余字;他如古迹、公署、盐法、茶法、钱法、木政、椎法、蠲政、职官、学校、祠庙、边防、寺观、选举、封荫、人物各志,略有增补。下卷十五门(志),典籍志增补著述者五十二家,书目九十一种。隐逸、方技、艺文、祥异、杂识、外纪,亦有增补。续志纂修者,用时一年,增补辑编六万馀字,虽体例类目仍旧,然亦属可贵。有嘉庆二十五年(1820)刻本,1977年抄本。
康熙锦江志略一卷
陈五典撰。是志始撰于康熙十年(1671),十一年成书付梓。记事亦止于是年。正文不分门目,仅列篇名,约一万三千字,为三修麻阳(锦江,麻阳古称)志书。首列康熙十一年荆柯《锦江志略序》,庄周祚《锦江志略序》,陈五典《麻阳县志序》。三序详述是志纂修刻印始末;正文收录有关麻阳地理、疆域、都甲、山川、形势、八景、风俗、古迹、学校、学制、建置、城郭、公署、坛祠、桥梁、水利、秩官、食货、人物、艺文、哨堡、屯卫等序、论、赞四十余篇,全面评述麻阳明末清初邑事,可补康熙九年陈志之遗漏。所收序论,部分载于前志,但略有增新。是志体例独特,内容广博;凡麻邑史事,一一备载。于稽古证今之中,寓经世安民之策;读外纪,而知方城之不可分也,观哨所,而知历代苗瑶史事;通览全书,则麻阳山川形势,人文古迹,历历在目。虚实结合,是湖南地方志中的理论专著,有康熙十一年(1672)刻本,1977年胶卷本。
康熙九年麻阳县志十卷
陈五典纂修。五典,字茗峨,江南大湖(今安徽)人,选贡,康熙元年(1662)至十年麻阳知县。是志上承明万历十八年(1580)蔡志,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邑事,始修于康熙八年,九年成书付梓,刊竟问世。记事止于八年。正文分十门四十六目,约十六万字,为二修麻阳县志。方舆分地图、沿革、星野、疆界、山川、都甲、古迹、形势、附八景、风俗、灾祥十一目,前列小序,次为麻阳县舆地图。山川记西晃山、苞茅山、庚子洞、锦水、龙门溪、剑溪滩等三十六处,逐条附列注释,详载山川历史沿革;都甲独立为目,记麻阳旧编三十九里,因苗患,明永乐元年析绝户为屯田,缩作七里,以控制苗民;古迹条项亦附注释,载锦州(今锦和)、富州(今高村)、庐阳、龙门县、黄陵城、庙山、桐坡、马坡三寨的原始,有助于文博考古;形势详麻阳南恃锦水,万山雄峙,地连溪峒,路通云贵,内扼苗瑶咽喉,外为辰沅屏障,湘西险要固寨之地,为历代兵事重镇;城池记洪武至崇祯邑城兴建修复始末;风俗概述邑人依山而居,临水而渔,民风朴素;灾祥记元至正苗民起义,主簿田德明平定,以及明成化十六年(1480)、嘉靖十九年(1540)、二十三年、二十九年苗民起义及朱明王朝镇抚苗族史事,有助苗族史研究;水利独具特色,分都记堰一百五十六座,述麻阳历代堵河设堰,因地制宜,引水灌田的水利工程;艺文列文诗二类,存著作百六十余篇。是志体例完备,门目清晰;类有小序,序论结合。只存四卷,难窥全貌,是为遗憾。有康熙九年(1670)刻本,1977年胶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