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县志新闻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明清郧台志和郧阳府志述略

发布时间:2019-10-09 点击数:2800
郧界楚韩秦蜀之冲,位江汉褒斜汝洛之中。郧阳与鄂豫陕川四十余处联络,崇峦斗峻而牙错,天设之险。故明至清初郧阳行台置二百余年;至清末郧阳府设置四百多载。其间,共修志书九次,两修郧台志,七修郧郡志。兹将明清郧台志、郧阳府志情况述略于下。

郧阳行台建置始末

郧阳提督抚治都御史行台,简称“郧台”,是为朝廷处置流民,安定地方而设置。自元至明南山老林、巴山老林多聚流民谋生。明初禁山,“使流民不得入”。为反抗朝廷禁山,成化元年(1465年),刘通、石龙领导流民于房县大木场举行起义,往来襄邓川汉;六年(1470年),李原、小王洪又领导流民于南漳县起义。朝廷对流民所采取的禁、驱、剿、遣无济于事。为了生计,流民去而复聚,老林流民问题成了皇帝的心病。朝廷时有开明者,如国子监祭酒周洪谟及李宾等,根据东晋处置侨民的经验而著《流民说》:前朝处置流民甚得其道,设州县以抚之,置官吏,宽徭役,使守生业,则流民皆齐民矣,何以逐为?天子从其言。成化十二年(1476年)二月,命左副都御史原杰前往荆襄,抚治流民。原杰大会湖广、河南、陕西等省的抚、按、藩、臬抚治流民。于是湖广割竹山地,分置竹溪县,割郧津之地,分置郧西县;河南割南阳、汝州、唐县地,分置南召、伊阳、桐柏三县;陕西析商县地为商南、山阳二县,升商县为商州,又割旬阳地,分置白河县。新置八县及郧阳府。又于马良坪、上津立堡。在穆册、赵保、杨埠等处添设巡检司。郧县地方广阔,迫近汉江,通竹山、房县、上津、旬阳、淅川等处,为四通八达要地,东抵荆襄,西通陇汉,北达商洛,南接夔夷,应合展筑城池,添设府卫,控制地方,抚安军民。原杰趁时修筑,以抚流逋,以守地方,为千载幸甚!于是湖广行都指挥使司,郧阳抚治,都御史行台驻郧城。清初沿明制。郧阳老城斯时相当省会城市,达二百零四年之久,在明一百六十八年,在清三十六年(自明成化十二年到清康熙十九年)。

郧阳行台辖区

郧阳抚治,若按明制,当初为临时差遣,其抚治区域,亦不依省区职权界限,其管辖的区域范围均临时书于敕书。郧台辖区,据敕书旨意有变更,但基本辖区始终未变更。若按明万历《郧台志》载,其基本辖区为五道五府八州五十二县。抚治区域称总镇,镇的监察区称道,镇辖府(州),府(州)辖县。郧阳府辖七县,襄阳府辖七州县,荆州府辖十三州县,南阳府辖十三州县,汉中府辖十六州县,西安府的商州辖四县,以上为总镇的基本辖区。除基本辖区外,敕书上还有暂管区域。如嘉靖、隆庆间敕书有暂辖湖广省的承天府和德安府;隆庆五年(1571年)暂辖“四川下川东川北兵巡等道并各属府卫州县等衙门暂属尔节制”(敕都御史凌云翼语),时指四川的夔州府及忠州地区。建镇之始还辖河南汝宁府汝州的伊阳县。八州指襄阳府的均州,荆州府的夷陵州和归州,南阳府的邓州和裕州,汉中府的宁羌州和兴安州,西安府的商州。镇的监察区称道:郧襄曰下荆南道,荆州曰上荆南道,河南南阳曰汝南道,陕西汉中曰关南道。以上道分分守道和分巡道,守道和巡道各有其驻地,不驻一地。商州曰商洛道,只设分守道。分守道由参议或参政充任,分巡道由副使或佥使充任。

军卫,郧阳设有湖广行都指挥使司,若按嘉靖《湖广图经志书》记载,辖七卫十所,即荆州卫,荆州左卫,荆州右卫,瞿塘卫,襄阳卫,安陆卫,郧阳卫;夷陵守御千户所,德安守御千户所,随州守御千户所,竹山守御千户所,均州守御千户所,长宁守御千户所,远安守御千户所,枝江守御千户所,忠州守御千户所,房县守御千户所。万历二年(1574年),上谕改“提督抚治郧阳等处都御史”为“提督军务兼抚治郧阳等处”。加强了郧阳抚治的军事权力,以提督军务为主,以抚治为兼。

若按清同治《郧阳志》记载:“自明成化始设抚治,驻郧阳,其属秦之金、商、汉中;豫之南阳;楚之襄阳、安陆、德安、沔阳、荆州、施南、宜昌及蜀之夔忠等处,皆其控制,山川联络,广袤殆数千里。抚治王以旂有图镌之碑。”王以旂嘉靖十七年(1538年)七月抚郧,十八年春绘图,以明其险要。

郧阳首抚原杰,以诗的形式明其辖区地域范围。《南平佳地诗》云:“平地沃壤远环山,聚气藏风不等闲;秀脉遥盘千里外,清流合泻两峰间。无徵旧县基犹在,有益新城筑弗悭;敷政更需贤令尹,成周治化可追攀。”诗中的“秀脉”和“两峰”,指秦岭和巴山山脉。“清流合泻”,指汉水及汉水流域。标题“南平”。这些均指示出了郧阳抚治辖区范围,是楚韩秦蜀流民聚集区域,将现平安祥和地景象。

郧台志述略

郧阳提督抚治都御史行台志,是中国现藏唯一的一部台志。国有一统志,省有通志,府州有郡志,县有邑志,郧台志相当于省级的通志。但《郧台志》体例不同于一般的通志体例。明代两次纂修郧台志。

1、明嘉靖《郧台志略》

郧台志略始修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郧阳抚治叶照主修,知府徐桂等纂。二十六年(1547年)七月付梓。

《郧台志略》凡九卷,即建置卷、奏疏卷、勘劄卷、钱谷卷、户口卷、甲兵卷、刑名卷、学校卷、著述卷等。郧台略志为治郧而作,早佚。郧阳抚治都御史和知府徐桂分别作《郧台志略》的前序和后序。郧台志略前序、后序尚存。

嘉靖二十六年三月,叶照以言官论列引疾离郧。四月,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于湛抚郧,金台于湛增补是志。《浙江采集遗书总目》云:是志“建置始末,起成化迄嘉靖止”。据《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史部载,《郧台志略》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有藏。

2、明万历《郧台志》

郧台志万历十八年(1590年)刊本。裴应章修,彭遵古等纂。

《郧台志》共十卷,为卷目体,依次为建置卷、舆地卷、宪体卷、宦跡卷、官属卷、版籍卷、兵防卷、储饷卷、奏议卷、著述卷等。自郧台建置之始,即为抚镇流民,安定地方而设立,故郧台志内容不同于一般的通志体例以省为纲,府、州为属目,而以总镇区域内的事务为纲,而后再领类目,故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譬如宪体卷领敕谕、勘劄、关防、符騐、旗版、仪节、公移等7个类目;储饷卷领屯田、月粮、军饷;奏议卷载有数十件疏文;兵防卷领军兵、标兵、戍兵、民兵(附机兵)、义勇(附弩手)、弓兵、官马、军器、营房等7个类目;官属卷分文职、武职而载;版籍卷详户口、税粮。如此列纲目记载,皆通志乃致方志中所不经见者。由此看出,郧台志非为备掌故而作,乃为治郧而作。正如裴应章序中云:“兹志也,将以一其事权,明其职掌,沦浃周流,其元气精神俾四肢、百骸、五官、九竅咸联属而听令于吾心,以成大同无我之化,此余修志之意也。”志详官联、联掌者,正以此耳。

郧台志原属刘承干嘉业堂藏,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系海内外孤本。纸墨完好,仅目录后县界图前缺一页,卷二第二页缺一页,弥足珍贵,故据影印本复制,以广其传。十堰市档案馆收藏其影印本复制,装订4册。

郧阳府志述略

郧阳府是为处置流民而设置。明代成化十二年(1476年)析湖广襄阳府的属县而设置。即郧县、上津、房县、竹山四县置。同时析郧县的武阳二、三、四、五、六里和上津县的津阳四个里,即今黄云、香口、马鞍、羊尾,置郧西县;析竹山县的尹店设置竹溪县;弘治三年(1490年)五月,郧阳抚治戴珊奏析房县的修文、宜阳各二里置保康县,十年(1497年)十一月,遵旨设保康县,十一年任苏惠和为知县,始筑县城。明代,郧阳府辖7县。清代,郧阳府辖六县,顺治十六(1659年),上津县并入郧西县,郧阳府辖郧县、郧西县、房县、竹山县、竹溪县和保康县。郧阳府自明成化十二年迄清同治九年止,计407年,修府志7次,这些志书展示了郧阳400余年的历史风貌,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到目前从海内外收集到郧阳府志及郧台志共7种版本。

1、明正德《郧阳府志》及“郧阳府专辑”

据知第一部《郧阳府志》始修于明代正德初年,府与县分载。府志早佚。

明(嘉靖)《湖广图经志书·郧阳府专集》。湖广通志于成化二十年(1484年),由提学副使薛纲纂修,正德十四年(1519年)副都御史吴廷举续修,嘉靖元年(1522年)春刻板。志书前刊吴廷举《续修湖广通志序》,后载江夏赵迁《续湖广通志后予》和吴廷举《书读湖广通志后》。

通志20卷,卷1是藩司、臬司、都司、行都司,卷2至卷19是14府和4州,卷20是施州卫。《湖广图经志书》卷之九是“郧阳府”专辑。

郧阳府专辑内容分28类:舆图、建置沿革、形胜、风俗、山川、城池、坊乡、土产、户口、田赋、公署、学校、书院、宫室、惠政、关梁、铺舍、寺观、祠廟、坛址、陵墓、古跡、各宦、流寓、人物、科甲、列女、诗文等。薛纲纂修时,户口、田赋的统计数据是成化八年(1472年)的数据,吴廷举续修时添用正德七年(1512年)的数据。吴志将薛志延续了40年。它是郧阳府建置前4年的数据和郧阳府成立后36年的数据,也包括正德初郧阳府志的数据。因此,湖广图经志书卷九郧阳府专辑的28个门类的内容,反映了郧阳府建置初期的基本情况,弥补正德郧阳府志佚失的不足。

日本尊经阁文库藏明嘉靖元年刻本影印的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嘉靖)《湖广图经志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其卷之九《郧阳府专集》已放大复印,存于十堰市档案馆。

2、明万历《郧阳府志》

万历六年(1578年)刻本,由郧阳抚治右副都御史徐学谟主修;襄王府纪书周绍稷纂。

万历郧阳府志凡三十一卷,三十门类,分为图经、郡纪、沿革、星野、城池、山川、形势、选举表、秩官表、公署、食货、物产、学校、风俗、兵政、祀典、关堡、津梁、水利、铺舍、古跡、丘墓、寺观、宦绩、人物、流寓、列女、仙释、杂记、艺文(分两卷)等。是志乃据正德郧阳府志及郧县志、房县志等增修而成。志中人物多见县志而未录。而正德旧志是郡、邑分别记载;万历府志则以郡为纲,以邑类附,较便观览,为是志写作表述的一大特点,为清代郧阳历次府志所模仿。是志每门类前有序,后有论,即有导读作用又揭示规律;前置“郡纪”,可谓今志的大事记,起到概述的作用。这些均反映出是志的记述特点。食货门类如户口记载了郧阳府成立后6个年份数据:成化十八年,弘治十五年,正德八年,嘉靖元年,嘉靖四十一年,万历元年,县志部分记载了明朝以来的数据,加了洪武十八年、永乐十年、天顺六年。尤其是详载了万历六年“丈量天下田亩”郧阳的详细情况,为推行“一条鞭法”打基础。水利门类序曰“民惟邦本,食惟民命,而水为万物之母”,堰塘陂的记载较详。房县潵澥堰,世传为西周尹吉甫所凿,堰碑元至正间尚存。郧县盛水堰,明成化间知县戴琰穿,计400余丈,弘治中都御史王鉴之檄府重修并撰堰记,有碑。

据今考之,是志为万历中刻,板匡14.5公分,高20.2公分,花口,鱼尾,每半页10行,乃刘承干吴兴嘉业堂故物,现藏台湾图书馆。纸墨完好,仅缺卷30第68页。同治郧阳志云是志已失,现已托人自台湾复印,十堰市档案馆藏复印件。

3、清康熙《郧志类编》

郧志类编纂修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由郧阳别驾仇昌祚主修,郧阳拔贡李绍贤纂。

《郧志类编》知府刘作霖作序,序云:郧志类编在明万历《郧阳府志》基础上,“以史为据”进行“校正、删补”,“上下万千年间,郧之事事尽此一书”。是志今无存。

4、清康熙《湖广郧阳府志》

康熙郧阳府志始修于康熙十九年(1680年)。知府刘作霖纂修,知府杨廷耀续成并刊刻。

《湖广郧阳府志》计42卷,卷首为序言、图经、卷之一至卷之二十八分别为:总考、星野、城池、形势(附山水)、公署、秩官、学校、祠祀、风俗、兵政、物产、赋役、水利、铺舍、关堡、津梁、宦绩、选举、人物、忠孝、列女、褒封、古跡、仙释、陵墓、流寓、事记,卷之二十九至四十二为艺文,共14卷,分13类:敕、赋、词、歌、诗、书、序、记(上下)、碑、议、铭、文等。是志篇目各自为门类,不分纲目。门类表述特点,以郧府为总,分述属县。从赋役门类记述看出,郧阳经济衰败不堪。是志海内外均有藏本,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收录。其影印本复印件十堰市档案馆有收藏。

5、清康熙《郧阳府志补》

均州知州江闿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署郧阳府事,辑《郧阳府志》阙遗者为《郧阳府志补》。郧郡通判孙寅传云:“康熙二十八年,孙寅与署郧守江闿捐俸延师(办学校),士子无书籍者迹捐给之。江闿字辰六,贵州人,举人。知弋阳县有声,以课最擢均州,会署郧守,留心风俗,有郧阳府志补遗。”又云府志补遗“今不存”。已搜集到江闿《郧阳府志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已收集到《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36中,附于《湖广郧阳府志》之后。

《郧阳府志补》一卷,首有跋,所载且分补遗,辩为,修议:亟表前贤、亟访名宦、设立义学,文,诗等类目。府志补遗十堰市档案馆收藏其影印放大复印本。

6、清嘉庆《郧阳志》

《郧阳志》成于嘉靖二年(1797年),知府王正常主修,重庆贡士谢攀云纂。

是志为十卷首一卷,卷一地理,卷二建置,卷三嗣祀,卷四田赋,卷五官师,卷六人物,卷七选举,卷八兵防,卷九祥异,卷十丛记。是志采用纲目体,卷志为纲,纲下列门目。与前志比较,是志星野、艺文不充门目,是排目表述中的一大特点,对其后同治板郧阳志施影响。嘉庆郧阳府志今十堰有存。

7、清同治《郧阳志》

《郧阳志》成书于同治九年(1870年),为古代郧阳府最后修的府志。知府吴葆仪修,庆裕继修,王严恭纂。庆裕序云:“而全椒吴君觐臣出所缮府志界余,终梓,余受而读之。为纲者八,为目者三十有六,为言三十四万有奇。文约而事赅,体严而义广,披图按籍六邑风物如在户庭,而城郭、关隘、学校、赋役、军制、兵防,所以卫民命,足民食,惜民财,导民于礼仪,约民于轨。”

《郧阳志》计八卷及卷首,为纲目体,各志纲领门目如下。卷首是郧阳府及属县舆图,卷之一舆地志,领沿革及其表、疆域、形势、山川、关隘、古跡及陵墓、风俗等门目;卷之二建置志,领城池、公署及坊表、学校、里社、市集、铺递、津梁等门目;卷之三祠祀志,领祠祀及寺观;卷之四田赋志,领赋役、蠲政、税课、仓储、物产等门目;卷之五分上下,为官师志,上为官师志,下为宦绩;卷之六人物志分三,一为德行、忠义,二为选举、仕宦及封赠,三为列女、流寓;卷之七兵防志,领军制、兵事门目;卷之八丛纪志,领祥异、稡录门目。若与嘉庆府志较比,同治府志将选举卷入人物卷,祥异卷并入丛纪卷,故十卷变为八卷。并仿嘉庆府志不设星野和艺文两门类,将康熙府志艺文十四个门类分载于其他各门类中,以充实其内涵。同治《郧阳志》刻板藏郧山书院(已失),原板书竹山县图书馆收藏。十堰市档案馆收藏原板复印件。

明清郧阳行台志、郧阳志的价值

明清郧阳行台志、郧阳志是十堰市乃至鄂豫陕渝(川)边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编撰体例在中国地方志中亦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史考价值;其所载内容亦是今天研究十堰市乃至鄂豫陕川古代文学、民俗学、历史、地理、天文、矿藏、古代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特别是明、清以来社会历史发展情况不可缺少地资料宝库。

“盛世修志”,“以史为鉴”,在我们奔向小康社会的征途中,仍有许多发展的问题需要研讨解决,这就需要对基础地情资料进一步认识和探索。明清郧阳行台志、郧阳志是记述本地之自然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百科全书”,储存了大量的资源信息、科技信息和风俗人情信息,是重要的基础地情社情资料之一。充分利用好史志资源,汲取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科学决策,对于发挥区域优势,凸显地方特色,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人文和旅游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的资政借鉴意义。

明清郧阳行台志、郧阳志不仅仅是城市往事的记录,它还是城市精神的重要载体,透过它人们能触摸城市往昔和现在甚至未来的心跳,与城市进行超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在这种神交式的精神对话中找到重塑现代城市精神的原点,开拓城市新的美好的未来。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