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绥宁县志 康熙绥宁县志 光绪城步县乡土志 民国城步县志稿 同治城步县志
发布时间:2019-09-22 点击数:2923
乾隆绥宁县志二十卷
程际泰、幸超士纂修。际泰,安徽徽州休宁(今芜湖)人,监生,乾隆十三年(1748)绥宁知县。超士,拔贡,补浏阳教谕。是志成於乾隆十八年(1753),为康熙杨志续修本。正文分三十六门八十八目,记事自唐宋至乾隆年闾,首为天文、地理、建置、沿革,舆图新旧备载,沿革详考史书。继之记疆城、山川、城池、绥宁的自然风貌,一目了然。又继以记赋税、积贮、学校、祀典,於是邑的经济、财政、民生概况、文化教育、社会风貌、风俗习惯,备载详胆。民俗与沿革目中记载了苗、瑶、侗族历史及风俗,对研究少数民族的演变,提供了重要史料。武备门记述哨堡兴府、师旅往来,并新增武职目;古迹门记寺观、神庙、名冢墓,人物、职官、选举等门记名宦、乡贤、忠孝、节烈、均不落俗套,优於旧志。艺文门专载自元至清的札、序、书、引、记、诗详备,颇具特色。是志卷末终记历届知县颁发有关吏治、民事的檄文、律令,对当地的社会历史风貌,可览一斑。有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965年抄本。
康熙绥宁县志五卷
杨九鼎修,周文濂纂,范成龙续修。九鼎,字虎林,浙江杭州人,由拔贡升岳州府同知,康熙四年(1665)至十一年绥宁知县。文濂,字又茂,邑人,岁贡生。成龙,字黍六,辽东开源(今辽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二十四年绥宁知县。是志上承明嘉靖高志、万历秦志,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史事。始修於康熙十年,翌年成书付梓,续修重印於二十四年,记事止於二十四年。正文分三十六目,约三万余字,为三修绥宁县志。首列康熙十一年祝昌、杨九鼎、周文濂《绥宁县志序》,康熙二十四年范成龙《县志序》,诸序详是志纂修续修刻印始末;沿革载绥宁自宋元以来县治变迁隶属历史;山川记山坡岭岩,溪河水洞,潭井三十五处;塘堰记塘四十八口,堰五十一座;古迹记莲塘坛、废徽州及八景等名胜古迹,均有裨於绥邑历史文物考古;武备记哨堡八座,述历朝统治者国绥宁四周苗瑶环居,故朝廷追设哨堡镇守,以防苗瑶两族起义反抗;物产记邑境动植物百六十一种,有助於开发山区资源;秩官记宋以来各类职官;科甲、乡举、岁贡记绥宁科第文人百五十余人;艺文收录宋苏轼清杨九鼎、陈信中等人诗文数十篇,皆有裨於文学史研究及人物检索。是志体例完备,条理井然;杨志原本,略有差错;范氏续修,趋於完整;正讹纠误,增补成秩。惜篇幅短少,文字过省,致使部分邑事不能入卷,实为美中不足。惟为现存最早志书,尚可视作善本。有康熙十一年(1672)刻,二十四年(1682)续修增刻本。
光绪城步县乡土志五卷
张汉渠、程起凤编纂。是志修於光绪末年,分十七门,约两万字,记事自明至清光绪年间。体例不甚完备,分目简单,编次无序,无序跋凡例,亦无徵引和说明文字,所立宗教、矿产两门,内容阙如,全书资料缺乏,多取材自《(道光)宝庆府志》褊纂而成,十分简略。主要载录一地之方物,自然地理、经济,而略於政史,於一般方志所包涵的掌故、艺文、职官、选举,人物等志内容,都无涉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
民国城步县志稿
湖南文献委员会编。是志系民国为编写湖南省志而撰写的有关城步一地的原始材料,主要类目为一概况,二自然环境(包括风土、气候、生产等),四交通,五聚落,六土地利用情况,七农业,十一财政状况,十二社会状况,名人傅略。共约五千字,内容十分简略,无序跋凡例说明文字,基本属数据表格等统计性材料,只具汇集资料性质,其编次次序,中间数字,亦不知何由阙如。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稿本。
同治城步县志十卷
盛铎源修,戴连璧、张文尉纂。铎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同治五年(1866)城步知县。连璧,邑人,拔贡生,衡州府教授。文尉,邑人,岁贡生,候选训导。城步有志,始自前明,康熙二十四年(1685)修,乾隆五十五年(1790)有续修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制版,被毁十之三四,印本抄本残缺不全。是志上承嘉庆本体例,记事自明至清同治四年,在旧志的基础上,共分四十门,约二十万字。城步地处险要,居者多为少数民族,外侮内斗,武事不断,明清两代变乱多起,兵制武功记载武备军纪状况及守险方略,十分详细,其中对瑶侗少数民族虽极尽贬抑和诽谤,但亦为不可多得的史料。是志还详於人物。因旧志可资借鉴者少,史料缺乏,是志体例完整、内容充实、分类合理等方面,都嫌欠缺,且分目繁杂,义例松散,如田赋与古迹、城池相类,物产、祥异殿於艺文之后,武备、兵制与赈济、积贮、蠲政混为一卷,实为芜杂,殊属不伦。是志虽有上述不足之处,对了解城步的社会自然风貌、政治、军事、经济历史都不无裨益。有同治六年(1867)文友堂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印同治六年本。
程际泰、幸超士纂修。际泰,安徽徽州休宁(今芜湖)人,监生,乾隆十三年(1748)绥宁知县。超士,拔贡,补浏阳教谕。是志成於乾隆十八年(1753),为康熙杨志续修本。正文分三十六门八十八目,记事自唐宋至乾隆年闾,首为天文、地理、建置、沿革,舆图新旧备载,沿革详考史书。继之记疆城、山川、城池、绥宁的自然风貌,一目了然。又继以记赋税、积贮、学校、祀典,於是邑的经济、财政、民生概况、文化教育、社会风貌、风俗习惯,备载详胆。民俗与沿革目中记载了苗、瑶、侗族历史及风俗,对研究少数民族的演变,提供了重要史料。武备门记述哨堡兴府、师旅往来,并新增武职目;古迹门记寺观、神庙、名冢墓,人物、职官、选举等门记名宦、乡贤、忠孝、节烈、均不落俗套,优於旧志。艺文门专载自元至清的札、序、书、引、记、诗详备,颇具特色。是志卷末终记历届知县颁发有关吏治、民事的檄文、律令,对当地的社会历史风貌,可览一斑。有乾隆十九年(1754)刻本,1965年抄本。
康熙绥宁县志五卷
杨九鼎修,周文濂纂,范成龙续修。九鼎,字虎林,浙江杭州人,由拔贡升岳州府同知,康熙四年(1665)至十一年绥宁知县。文濂,字又茂,邑人,岁贡生。成龙,字黍六,辽东开源(今辽宁)人,康熙二十一年(1682)至二十四年绥宁知县。是志上承明嘉靖高志、万历秦志,下续天启、崇祯、顺治、康熙史事。始修於康熙十年,翌年成书付梓,续修重印於二十四年,记事止於二十四年。正文分三十六目,约三万余字,为三修绥宁县志。首列康熙十一年祝昌、杨九鼎、周文濂《绥宁县志序》,康熙二十四年范成龙《县志序》,诸序详是志纂修续修刻印始末;沿革载绥宁自宋元以来县治变迁隶属历史;山川记山坡岭岩,溪河水洞,潭井三十五处;塘堰记塘四十八口,堰五十一座;古迹记莲塘坛、废徽州及八景等名胜古迹,均有裨於绥邑历史文物考古;武备记哨堡八座,述历朝统治者国绥宁四周苗瑶环居,故朝廷追设哨堡镇守,以防苗瑶两族起义反抗;物产记邑境动植物百六十一种,有助於开发山区资源;秩官记宋以来各类职官;科甲、乡举、岁贡记绥宁科第文人百五十余人;艺文收录宋苏轼清杨九鼎、陈信中等人诗文数十篇,皆有裨於文学史研究及人物检索。是志体例完备,条理井然;杨志原本,略有差错;范氏续修,趋於完整;正讹纠误,增补成秩。惜篇幅短少,文字过省,致使部分邑事不能入卷,实为美中不足。惟为现存最早志书,尚可视作善本。有康熙十一年(1672)刻,二十四年(1682)续修增刻本。
光绪城步县乡土志五卷
张汉渠、程起凤编纂。是志修於光绪末年,分十七门,约两万字,记事自明至清光绪年间。体例不甚完备,分目简单,编次无序,无序跋凡例,亦无徵引和说明文字,所立宗教、矿产两门,内容阙如,全书资料缺乏,多取材自《(道光)宝庆府志》褊纂而成,十分简略。主要载录一地之方物,自然地理、经济,而略於政史,於一般方志所包涵的掌故、艺文、职官、选举,人物等志内容,都无涉及。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抄本。
民国城步县志稿
湖南文献委员会编。是志系民国为编写湖南省志而撰写的有关城步一地的原始材料,主要类目为一概况,二自然环境(包括风土、气候、生产等),四交通,五聚落,六土地利用情况,七农业,十一财政状况,十二社会状况,名人傅略。共约五千字,内容十分简略,无序跋凡例说明文字,基本属数据表格等统计性材料,只具汇集资料性质,其编次次序,中间数字,亦不知何由阙如。有民国三十六年(1947)稿本。
同治城步县志十卷
盛铎源修,戴连璧、张文尉纂。铎源,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同治五年(1866)城步知县。连璧,邑人,拔贡生,衡州府教授。文尉,邑人,岁贡生,候选训导。城步有志,始自前明,康熙二十四年(1685)修,乾隆五十五年(1790)有续修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重修制版,被毁十之三四,印本抄本残缺不全。是志上承嘉庆本体例,记事自明至清同治四年,在旧志的基础上,共分四十门,约二十万字。城步地处险要,居者多为少数民族,外侮内斗,武事不断,明清两代变乱多起,兵制武功记载武备军纪状况及守险方略,十分详细,其中对瑶侗少数民族虽极尽贬抑和诽谤,但亦为不可多得的史料。是志还详於人物。因旧志可资借鉴者少,史料缺乏,是志体例完整、内容充实、分类合理等方面,都嫌欠缺,且分目繁杂,义例松散,如田赋与古迹、城池相类,物产、祥异殿於艺文之后,武备、兵制与赈济、积贮、蠲政混为一卷,实为芜杂,殊属不伦。是志虽有上述不足之处,对了解城步的社会自然风貌、政治、军事、经济历史都不无裨益。有同治六年(1867)文友堂刻本,民国十九年(1930)活字印同治六年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