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县志新闻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永顺宣慰司志 宣统永绥厅志 同治永绥直隶厅志 乾隆永绥厅志

发布时间:2019-09-16 点击数:2931
永顺宣慰司志

佚名纂修。原书卷数及所设门目不详,今存卷二,九门九目,约三千宇。是志旧传为清初彭姓土司所作,记土司历代源流及顺治前後各类情况皆详实明晰,是最早记载湘西少数民族历史的文字资料。官制门叙土司之建置、辖地、所设官员;祠庙、公廨门反映土司之规模;洞寨门罗列宙蛮洞寨三百八十余个,言及自然环境、耕作方式;旗甲、粮赋门概述军事与经济的治理方法。最官史料价值的是有关三知州、六长官的记载,志中一一分叙了南渭州、上溪州、施溶州、驴迟洞、腊惹洞、麦着黄洞、施溶洞、田家洞、白崖洞的沿革、形胜及名姓土官世袭;记向、田、黄、江、张五姓各至十代左右,而自彭万金到彭宗国的彭姓土司知州则沿袭十七代,俱名姓确凿,是考证土官制度及研究少数民族人物的珍贵原始文献。惜原书久佚,残存抄本书口部分霉乱,某些记载尚待查考,有清抄本。

宣统永绥厅志三十卷首一卷

董鸿勋纂修。鸿勋,字湘A,直隶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副贡,历任古文坪厅、永绥厅同知,另撰有《光绪古文坪厅志》。是志续修同治志,宣统元年(1909)八月始,九月成书,并《永绥厅乡土志》六卷。全书分八门五十八目,约九十万字。其分门别目,一仍前志,惟卷帙约增五倍,内容繁富,织悉靡遗,所补同治六年(1867)至宣统元年永绥各类史事,极富史料价值。兴图凡二十七幅,详疆域、城垣、水道、山脉、里团,城堡、碉楼、公署、学校、局所亦备列之;志中记形胜、关隘、风俗、苗峒、六里语言及兵制、屯防等最详,言语篇六里歌谣翻译收苗语竹枝词四首,苗歌二十八首,其中《新亲过门留客送客歌》等皆以苗语记音,下附汉文翻译,对挖掘、整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具有一定价值;营建门教育志记全县三十八所学校概况、学堂毕业表、预算经费表等,是研究清末湘西教育史的珍贵原始资料。志中侧面反映农民起义历史的记载亦多,如建置门二十四道上谕记乾嘉时吴八月、石三保等苗民暴动,政略门《王恂传》记光绪四年哥弟会起义,文苑门张开霁记咸丰三年(1853)洪秀全攻安陆事,皆有参考价值。是志应例庞大,惜义例芜杂,文词繁冗,按语、论赞、序跋、凡例等反复为词,且自评自跋,有炫夸之嫌,实不足取。有宣统元年(1909)铅印本。

同治永绥直隶厅志六卷

周玉衡等修,杨瑞珍纂。王衡,浙江萧山人,举人,同知,后升永顺知府。瑞珍,字聘侯,永绥(今湖南花垣)人,举人。是志乃四续厅志,成书於同治元年(1862),七年付梓,记事止於六年。正文分八门四十目,约二十五万字。旁搜博采,详审精当,是研究苗族历史的重要资料。疆域目记民村百十三座,苗寨四百四十三座,可考汉、苗杂居及苗民迁居情况;苗峒日记苗备弁兵、苗民土地物产、言语服饰、风俗习尚,其中记"打冤家"、"跳鼓藏"等旧俗尤详;它如兵制、屯防、剿抚、政略、忠烈等目内均有大量原始资料,有裨苗史考证。艺文门约十一万字,几占全轶之半,其中奏疏最多。雍正八年(1730)巡抚赵宏恩上《筹办六里善后事宜疏》、嘉庆元年(1796)总督和琳上《苗疆善後章程六条》等,於研究"改土归流"、"乙卯苗变"等均有珍贵价值。另职官门收雍正八年至同治六年人物三百四十四人。丛谈门有关遗闻逸事,言苗事亦详切,惟田赋鲜有记载,分目亦多芜杂参错之处,是为不足。有同治七年(1868)刻本。

乾隆永绥厅志四卷

段汝霖纂修。汝霖,湖北汉阳(今武汉)人,举人,乾隆十一年(1746)同知。永绥(今花垣)旧为苗民聚居地,雍正八年(1730)归流,乾隆三年同知梁璨始修厅志,未能正集;汝霖奉檄续修,乾隆十六年成书,分二十四门,计六万字。是志记载据实可徵,为苗疆之重要历史文献,有很大的民族学与民俗学研究价值。如开创门记六里苗地归流始末及建置细况;风俗门新增《永苗风俗十条》,详叙苗族各种习俗;都里门备载六里二百五十五处苗寨之寨名、设官;田赋、户役门详记人口增减、赋役变化;艺文门收《溪州铜柱记》、《永绥善后事宜原文》等文,皆可考苗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惟城郭、学校记载简略;灾祥、人物门实为虚设,致有"卷帙不富、体例失当"之讥。有乾隆十六年(1751)刻本,1977年胶卷本。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