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重修安乡县志 乾隆安乡县志 乾隆重修安乡县志 康熙26年安乡县志 康熙5年安乡县志
发布时间:2019-09-01 点击数:1720
光绪重修安乡县志八卷
张绰修,曾之亨等纂;盛赓续修,罗佩芴增补。赓,字朴人,江苏普陵(今常州)人,光绪四年(1878)至六年安乡知县,擢桂阳州知州,佩芴,字云阶,邑人,举人。是志据乾隆十三年张志续修重校,光绪四年开局,六年成书付梓。体例篇目,一仍旧志,内容新增十余条,志末有光绪六年知县盛赓序文。山川道里,典章文物,订误未添;秩官人物,仕进列女,新补条文,如例贡记事至乾隆十五年,宦业补周佐略历等。民国王镖《安乡县志序》云:“光绪庚辰(1880)盛知县赓感旧志残缺,复奉省局檄聘举人罗佩芴,增补十余条,自加序文,及宣统己酉(1909)邑教谕毕万钟重印百部,均无穷增,难得续修”。今观传本,实有增添,应为光绪续修增补重校本。有光绪六年(1880)盛赓木活字印本。
乾隆安乡县志二卷
何磷修,黄宜中篡,刘振鹤辑录。振鹤,字步云,国学生,澧州人。是志据乾隆十七年(1752)《宜隶澧州志林》辑录而威,卷一舆地志,分图说、星野、建置沿革、藩封;卷二职官志:分名宦等。卷端题:“国学生刘振鹤步云氏手录,遵澧州知州何磷合属全志。”计二册,约五万字,可补安乡乾隆张志之遗漏,抄写工整,内容丰富,是一部辑抄县志佳本,有清刘振鹤抄本。
乾隆重修安乡县志八卷
张焯修,曾之亨等纂。焯,字裕如,号伟斋,云南浪穹(今洱源)人,乾隆进士,乾隆十年(1745)至十六年安乡知县。之亨,孛小泉,号巨源,邑人,贡生,新田教谕,候补州判,著有《寻乐轩文集》。是志上承康熙五年(1666)王志和康熙二十六年王志,下续康熙後期至雍、乾间近事。始修於乾隆十三年春,冬成书付梓,记事止於是年。正文分八志四十三门二十目,约十六万字,为安乡十一修县志。县记录存安乡周秦以来大事,详纪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杨么起义史事,堤垸记垸陂堰塘四十一处,录明代修建堤垸始末,以及康、雍、乾修复情况,有裨於湖区堤垸研究,公赋记明清土田、税粮。户口、官民、塘亩数,物产记谷蔬果药,竹木花草、禽兽鳞介、牲畜昆虫百多种,是研究水乡安乡农业经济的重要资料。讥祥记载宋庆元四年(1198)至乾隆十二年水旱灾害七十余次,地震四次,丰稔大有年二十三次,记明天启元年(1621)冬大雪四十日,鱼多冻死,河可行车,诚属罕见。是志重经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新设通考,以讥祥、古迹、丘墓、寺观、杂辨属之,别具风格。有乾隆十三年(1748)胞与堂活字印本。
康熙二十六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王基巩纂修。基巩,字乔庵,三韩(今内蒙喀喇沁隆化)人,例监,康熙十八年(1679)安乡知县。安邑昔无全志,明初仅有续编,经正德间汇集纂修、万历中杨心传续修、康熙丙午(1666)王氏增补,遂毁于兵燹。是志上承前志,续戊申以后史事,始修于康熙二十二年,记事亦止于是年,康熙二十六年成书付梓。正文分九志(门),无附目,十卷为考证,卷未杂著两卷,约十万字。卷首图经三幅,次列县治总图。“县纪”名纪,以纲前志;沿革志记建制自唐虞迄清依朝代列表;赋役志记历代田土赋税均徭人丁甚详,尤于均徭杂税多达十余种,如祠庙供给、儒学膳夫、步贡盘缠、河渡开支、驿马粮银等,俱需百姓摊派,剥削之重,可见一斑。秩官、选举、名宦名门,按朝代记官制,列科甲,再依姓氏传略。如名宦(晋)应詹、王基巩,俱有传略。开今志传今志纂修者之先声。人物志记自晋迄清乡贤车胤、段弘十人,侨寓(汉)马台七人,忠义节烈多人。“考证”实为艺文志,收录辨、记、序。跋、诗、文百余篇,有明永乐《木铎训词》和康熙二十二年《新颁木铎训词》,用以教化惠民,似今乡规民约,有助於对民俗学的研究。还收录当代作者如王基巩作品甚多。是志体例谨严,取材精审,文省事繁,言简意赅。志前冠序,後附论赞,当代人记当代事,信实可证,但收录纂修者作品,并为白己作传,不无自我宣扬之嫌。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康熙五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王之佐修,樊尚焕等纂。之佐,字钧右,辽东(今辽宁)人,汉军荫生,康熙二年(1664)至十二年安乡知县,沔阳知州。尚焕,字天章,邑人,两次纂辑邑乘。是志上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志,顺治五年(1648)吴志,下续顺治、康熙近事,始修于康熙五年,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是年。为安乡八修县志。存卷三、四,门目不详。存卷土田目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永乐元年(1403)、十年、宣德年间、康熙元年(1662)官民田塘总数,有助于研究安乡明清时期的可耕田亩面积;税粮目记北京税丝绢、南京农桑绢疋数丈尺寸数,荣府、楚府禄米、澧州禄米之数量,可管窥安乡往昔农业经济概况;建设门惠政目记安乡儒学藏书十五种,百三十册;书院府学目载范文正公读书堂,文乡书舍之历史沿革;祠庙目录存祠堂庙宇十八所,其中伏波将军庙、范文正公祠、保堤庙、赵子龙庙,有助于民俗学的考证。是志遍采明隆庆至清康熙史事,辑录成册,门类适当,史料可信,虽为残本,亦是难得的文献。有康熙五年(1866)刻本,1977年胶卷本。
张绰修,曾之亨等纂;盛赓续修,罗佩芴增补。赓,字朴人,江苏普陵(今常州)人,光绪四年(1878)至六年安乡知县,擢桂阳州知州,佩芴,字云阶,邑人,举人。是志据乾隆十三年张志续修重校,光绪四年开局,六年成书付梓。体例篇目,一仍旧志,内容新增十余条,志末有光绪六年知县盛赓序文。山川道里,典章文物,订误未添;秩官人物,仕进列女,新补条文,如例贡记事至乾隆十五年,宦业补周佐略历等。民国王镖《安乡县志序》云:“光绪庚辰(1880)盛知县赓感旧志残缺,复奉省局檄聘举人罗佩芴,增补十余条,自加序文,及宣统己酉(1909)邑教谕毕万钟重印百部,均无穷增,难得续修”。今观传本,实有增添,应为光绪续修增补重校本。有光绪六年(1880)盛赓木活字印本。
乾隆安乡县志二卷
何磷修,黄宜中篡,刘振鹤辑录。振鹤,字步云,国学生,澧州人。是志据乾隆十七年(1752)《宜隶澧州志林》辑录而威,卷一舆地志,分图说、星野、建置沿革、藩封;卷二职官志:分名宦等。卷端题:“国学生刘振鹤步云氏手录,遵澧州知州何磷合属全志。”计二册,约五万字,可补安乡乾隆张志之遗漏,抄写工整,内容丰富,是一部辑抄县志佳本,有清刘振鹤抄本。
乾隆重修安乡县志八卷
张焯修,曾之亨等纂。焯,字裕如,号伟斋,云南浪穹(今洱源)人,乾隆进士,乾隆十年(1745)至十六年安乡知县。之亨,孛小泉,号巨源,邑人,贡生,新田教谕,候补州判,著有《寻乐轩文集》。是志上承康熙五年(1666)王志和康熙二十六年王志,下续康熙後期至雍、乾间近事。始修於乾隆十三年春,冬成书付梓,记事止於是年。正文分八志四十三门二十目,约十六万字,为安乡十一修县志。县记录存安乡周秦以来大事,详纪南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杨么起义史事,堤垸记垸陂堰塘四十一处,录明代修建堤垸始末,以及康、雍、乾修复情况,有裨於湖区堤垸研究,公赋记明清土田、税粮。户口、官民、塘亩数,物产记谷蔬果药,竹木花草、禽兽鳞介、牲畜昆虫百多种,是研究水乡安乡农业经济的重要资料。讥祥记载宋庆元四年(1198)至乾隆十二年水旱灾害七十余次,地震四次,丰稔大有年二十三次,记明天启元年(1621)冬大雪四十日,鱼多冻死,河可行车,诚属罕见。是志重经济,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新设通考,以讥祥、古迹、丘墓、寺观、杂辨属之,别具风格。有乾隆十三年(1748)胞与堂活字印本。
康熙二十六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王基巩纂修。基巩,字乔庵,三韩(今内蒙喀喇沁隆化)人,例监,康熙十八年(1679)安乡知县。安邑昔无全志,明初仅有续编,经正德间汇集纂修、万历中杨心传续修、康熙丙午(1666)王氏增补,遂毁于兵燹。是志上承前志,续戊申以后史事,始修于康熙二十二年,记事亦止于是年,康熙二十六年成书付梓。正文分九志(门),无附目,十卷为考证,卷未杂著两卷,约十万字。卷首图经三幅,次列县治总图。“县纪”名纪,以纲前志;沿革志记建制自唐虞迄清依朝代列表;赋役志记历代田土赋税均徭人丁甚详,尤于均徭杂税多达十余种,如祠庙供给、儒学膳夫、步贡盘缠、河渡开支、驿马粮银等,俱需百姓摊派,剥削之重,可见一斑。秩官、选举、名宦名门,按朝代记官制,列科甲,再依姓氏传略。如名宦(晋)应詹、王基巩,俱有传略。开今志传今志纂修者之先声。人物志记自晋迄清乡贤车胤、段弘十人,侨寓(汉)马台七人,忠义节烈多人。“考证”实为艺文志,收录辨、记、序。跋、诗、文百余篇,有明永乐《木铎训词》和康熙二十二年《新颁木铎训词》,用以教化惠民,似今乡规民约,有助於对民俗学的研究。还收录当代作者如王基巩作品甚多。是志体例谨严,取材精审,文省事繁,言简意赅。志前冠序,後附论赞,当代人记当代事,信实可证,但收录纂修者作品,并为白己作传,不无自我宣扬之嫌。有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
康熙五年安乡县志十二卷
王之佐修,樊尚焕等纂。之佐,字钧右,辽东(今辽宁)人,汉军荫生,康熙二年(1664)至十二年安乡知县,沔阳知州。尚焕,字天章,邑人,两次纂辑邑乘。是志上承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杨志,顺治五年(1648)吴志,下续顺治、康熙近事,始修于康熙五年,同年成书付梓。记事止于是年。为安乡八修县志。存卷三、四,门目不详。存卷土田目记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永乐元年(1403)、十年、宣德年间、康熙元年(1662)官民田塘总数,有助于研究安乡明清时期的可耕田亩面积;税粮目记北京税丝绢、南京农桑绢疋数丈尺寸数,荣府、楚府禄米、澧州禄米之数量,可管窥安乡往昔农业经济概况;建设门惠政目记安乡儒学藏书十五种,百三十册;书院府学目载范文正公读书堂,文乡书舍之历史沿革;祠庙目录存祠堂庙宇十八所,其中伏波将军庙、范文正公祠、保堤庙、赵子龙庙,有助于民俗学的考证。是志遍采明隆庆至清康熙史事,辑录成册,门类适当,史料可信,虽为残本,亦是难得的文献。有康熙五年(1866)刻本,1977年胶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