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白水县旧志编修始末
发布时间:2019-06-19 点击数:5020
志书是地方的百科全书。为全面了解历代《白水县志》编修概况,本章对各个时期编纂的《白水县志》简要作以介绍。
第一节 旧志编修概况
《白水县志》由知县庄创编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简称《庄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梁善长续编四卷,简称《梁志》。至今230余年再未续编。两志期间,明万历时知县刘梦阳续编六卷,简称《刘志》。清顺治年间知县王永命续编二卷,简称《王志》。乾隆四十四年知县王希伊续编志稿二卷,简称《王志续稿》。后曾对《王志》重印一次(年月不详)。民国十四年(1925),又重印《梁志》200部。
1981年编志工作开始后,本县仅存《梁志》四本,余志县内无存。后经多方查询,除《庄志》失传外,《刘志》、《王志》、《王志续稿》先后通过北京和陕西省图书馆复印,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二节 旧志简介
第一部 《庄志》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嘉定州例贡生庄(字乐忍)任白水知县时,创编了《白水县志》。久已失传,详情不知。
第二部 《刘志》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定州举人刘梦阳,任白水知县时,续编《白水县志》六卷。第一卷:沿革、星野、疆界、城廓、县治、学宫、辖属、里甲、风俗。第二卷:山川、形势、津渡、桥梁、堡镇、邮铺、物产、赋役。第三卷:秩官、名宦、儒术。第四卷:帝纪、科贡表、乡献、武略、贞节、方技、隐逸、古迹、坛庙、寺观、祥异。第五、第六卷:艺文。1986年5月从北京图书馆复印数套(缺五、六卷),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三部 《王志》
清顺治四年(1647)六月,白水知县王永命(辽东海州人),撰修《白水县志》上下两本。内容有:分野图、自序、星野、沿革、山川、封域、厄要、城隍、治廨、学宫、田亩、户口、赋役、镇堡、津渡、土产、典祀、风俗、邮铺、名宦、人物、武功、监椽、孝友、隐逸、贞烈、方伎、流寓、古迹、寺观、陵墓、菑洋、异、艺文。民国十四年(1925),重印梁善长编纂的《白水县志》时,序中已言:“《刘志》、《王志》久已失传”。1981年新编白水县志工作开始后,从陕西省图书馆找到了“王志”,即复印一份,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四部 《梁志》
清乾隆十九年(1754),白水知县梁善长(广东顺德县人,进士)参阅《刘志》、《王志》,经调查搜集资料编纂《白水县志》一部,共四本。内容较《王志》丰富。卷首包括:序、跋、姓氏、凡例、目录、县境图等。卷一系地理志,包括:星野、祥异、山水、疆域、风俗、物产等。卷二系建置志,包括:县治沿革、城池、衙署、学校、 坛壝、庙祠、乡里、市镇、铺、营汛、桥渡、古迹等。卷三含四志,其一食货志,包括:地亩、户口、赋税、杂税、盐课、积储等;其二官师志,包括:郡守、知县、县丞、主簿、巡检、典史、教谕、训导、把总、职官品秩胥役印记等;其三选举志,包括:进士科、乡科、贡士、国学生、椽吏、武会科、武乡科、行伍、乡饮宾、寿官、农官、封赠、恩荫、旌表等;其四人物志,包括:人物、列传、侨寓列传、坟墓等。卷四系艺文志和杂志,艺文志包括:赞、诰、铭、记、序、解、文、墓表、墓志铭、告示、诗等。杂志包括:别传、轶事等。
清和中完,守关使者张坦和陕西同州知府王嘉会为其写了序。
民国十四年(1925)冬,鉴于《梁志》“板归乌有,存书晨星,苟不补救之,恐将继《刘志》、《王志》而湮没矣”,于是再版重印200部。郃阳知事邑人田霈霖为重印写了序。
《梁志》现陕西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及本县文化馆、县志办公室均有存。
第五部 《王志续稿》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白水知县王希伊(江南保应县举人)编修《白水县续志》两本共七志。地理志包括:祥异、山水风俗。建置志包括:城池、学官、庙祠。食货志包括:赋税。官师志包括:知县、典史、儒学、训导、把总、选举、贡生、武举、监椽。人物志包括:笃行、流寓、烈女。艺文志包括:碑、诗、杂志等。
《王志续稿》未正式刊印,本县已无存,1981年新编白水县志工作开始后,从陕西省图书馆发现了手抄本(孤本),即抄回一部,现存县志办公室。
第三节 旧志序言选录及其他
一 明《刘志》序
盖闻善理国者,视文献之兴废;善理身者,视元气之存亡。志其一邑之元气乎?固文献之渊薮也。白水新志既成,刘大夫俨然问序于不侫。余谛观之,则见仓圣制造文字,为万世斯文之鼻祖;老彭氏好古信述,尼父尊比之。而六经藉以发舒。一圣一贤,生斯宦斯。而龙山凤谷不啻五岳高,而四溟,此其始生之元气王矣。即如蔡黄门者,五色云笺文房共□□一方技乎?而功与天壤俱,是又资养元气之菽粟不可一日无者,彭衙先得之。其在明兴日后尤有可述者:刘光哲不会魁乎?王谔不解元乎?侯恂与子自明先后甲第,恂官大中丞,明方面潘栗、刘昂俱列左辖,科名宦业,冠于海内。独以百五十年仅仅七八人,元气信充矣,而犹未满也。嗣后寥寥有年,殆羸且瘠,而元气无害。大夫刘公,挟岐黄之奇术,负卢扁之神智,取旧志而针砭之。尊苍帝于帝纪,仰雷蔡于方技。起例命辞,繁荫殊致,是故景循良则膏梁饱矣;恤里甲则药石投矣;复赋役八分则呻吟绝矣。扼暗门之要害而神气而张;吊雪山之忠勇而精神日强。自兹联登巍科,自兹继陟台鼎,可以寿国脉,可以肥天下,其所补世道宁浅浅哉?昔长卿壮志题桥,蜀人未之奇也。一践西京,献赋上林,王孙咋舌俯气,恨尚女之晚,若大夫者足以当之。岂锦江之采,峨眉之秀,毓而为人间世一出乎!何蜀之多才也?猥不自多犹问奇,不侫乃不妄,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寂寂似家子云。而才非其匹,大夫亦耳食口矣!大夫善绩种种,更仆未悉,修学宫、称文昌、存恤民隐,有茹浆饮水之操,卓然三秦良吏。香馥来自飞霞,倘所谓天开或运非耶!是宜井孝廉道之也。
大明万历三十七年已酉流火月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蒲城中台杨应宿撰。
二 清《王志》序
王永命曰:稽古立国虽小,莫不有史。诚以史上述王章,内守庙籍,非是则盟会、朝贡、举无所考信故志仿史例,一邑之田赋、山川、官秩、人物、风俗,亦俱于斯乎在。志与史相纲维,其所表著,不重与。然而创志之难,较史又不无异焉。史艰于衡断而富于摭采,志逸于评次而窘于讨论;况夫山城下邑,荒唐误传,牵合惑听,设微信古之胸,救时之识,而欲随人齿颊,浮洗剽袭,余且愈滋愧矣。第不揣固陋,拟搦管于白,不能已己者,良繇。余初令白,值城经三破,烟火寂寥,余招集辑柔,始渐还室家。今几逾年,岂敢谓果臻治理,但间出衢巷,睹邻舍栉比,鸡犬熙游,差有饮酒醵乐,年鸣鸣作拊缶声,余闻不觉色喜曰:“白复效尔杜康氏之薄酿也邪!不然,何尚沿习嗜数十年前酸涩故态若是?”因翻白志,并捡白附同州志。窃嫌白志近杂,同记白又略,冀不蔓不漏庶聊成一瘃。而因白循缩手,卒不敢削草。既恩世无子长,难道市券肆簿,终废记注?今夏政暇,遂僭授志事,按迹从旧,造意维新,撰凡三十二篇。总之借彼部署,嘘我性情,间有痛为简汰,以洗积闷,亦或稍稍点缀,希开昔人生面。惟前无试誉,后难标准,类阁笔停思,悭施一字。是则余心不匿,皎与众见,斯固可矢励云尔.顾余尤有说者:志以彰往砥俗,亦以存变诫后。今盗贼出没,控御奚在?民穷财尽,增加何已?试览余厄要、城隍、户口、里马,则白民骨髓焦竭,可洞彻底裹。而余为白,斗地拮据,血诚亦或腥闻纸上多矣。若云文实拘拙。不堪资玩,斯又余空腹卑牧之所愿受教者也,复何辞。
时顺治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序。
三 清《梁志》序
乾隆祭酉夏,余奉
简命来守同州郡,检各属旧志多漫灭不可读,而白水尤甚,盖不修者百余年矣。越明春,邑令梁君崇一乃重辑之,而属叙于余。余发而阅之,见其纲罗甚富,采择极精,举旧志之讹者正之,缺者补之;分为四卷,其纲八、其目六十有四。缕拆条分至纤至悉呜呼!何其备也。余观梁君之志,而梁君之学与梁君之治均于此可想矣。夫三代以上,学于治,出于一,故学醇而治盛;三代以下,学于治,出于二,故学薄而治荒。盖古之学者,学古而后入官,凡体国经野之道,化民成俗之方,与夫朝廷之典章制度,民生之休戚利病,靡不有成竹于胸中。一旦出膺民社,举而措之,行所无事。此无他,其素所讲求者熟也。今之学者则不然,方其未仕也。所诵者诗书,所攻者帖括,曰:此为学也,所以稽古。及其既仕也,所习者刑名,所务者钱谷,曰:此为治也,所以服官。由是自旦至脯,倥惚喧嚣,求一刻之暇而不可得。至咨以境内事,如疆域之广袤,山川之厄塞,古圣先贤之里闰,孝子节妇之梗概,且茫然无以应,而况欲搜讨旧闻,折衷己意,以勒成一邑之志也,能者几何?乃若梁君之宰白水也,以其所学,敷而为治,政通人和,岁且无事,爰以公余重辑邑志。自地理、建置、食货、官师,以及选举人物、艺文、杂志,俱一一详著于篇。将所谓体国经野之道,化民成俗之方,与夫朝廷之典章制度,民生之休戚利病,当必有讲明切究,而不徒托诸空言者。于以导扬。
盛治,润泽苍生,岂不休哉!此余所以观梁君之志,不惟重其学,且以觇其治,而因有厚望于梁君也。若夫北主秦峰,南宾尧,西环白水,东绕洛川,其间规模雄壮,民物殷繁,览是志者,寓目而自得之,余可无赘也巳。时皇清乾隆甲戍孟春谷旦。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陕西同州府事加一级、又议叙一等功加一级、石城王嘉会撰。
四 重刻邑侯三韩王公旧县志启
国史邑志,丕著典章。夏鼎商,爰垂制度。任百家腾踔,礼乐要在从先,矧-县源流,文献端宜存旧。白水县志,邑侯三韩王公永命,修于顺治四年者。例遵古法,治以循称,当干戈垂定之时,急休养余生之命。此本根之已正,更文采之聿宣。仁义之言蔼如,雄刚之气瑟若。极周详于考核,细大无遗。标节目以光昭,规模甚远,三十二篇,崇论闳议。奏广乐于钧天,上下两卷。士习民风,布阳春于瘠土当年被泽,已忘所不能忘。此而残编,幸考之有可考。才如子产,犹因三子之功,郑无裨谌,曷成四国之赖,元矣鲁邦之宝王。宣在所瞻。洵乎召伯之甘棠,尚其勿剪。而版章磨灭,付之蔓草荒烟。即什袭珍藏,等于蛛丝鱼蠹。何待迟之又久,固已有焉若无。希伊暂对前茅,漫从后劲,景崇高而企响往。顾力何堪,别黑白一定一遵。此心未洙。询味声于相似,约绅士以重新。字仅两万有奇,价在二十以内。众擎易举,计日观成,谨启。
五 重印《梁志》启
志书尚矣。《白水县志》,清乾隆间梁公修刻,迄今百余年未葺,残缺竟不可读。辛亥革军兴,板毁于兵,今求残缺者亦不可得矣。乙丑夏,朝邑徐绍南君来官斯土,甫下车,即奋志图治;见县志废置,集绅议修辑,佥曰:可。因设局从事焉。复念谋新固佳,讵可舍旧,况梁志跋云:“取是志与旧志并观而参考之,则未必无小补。”按梁所称旧志,指刘、王两志而言。夫刘志、王志久已失传,稽古家考献无徵,夙深抱憾;然刘志、王志不得而见,得见梁志者,犹可也。今梁志板归乌有,存书晨星,苟不补救之,恐将继刘志、王志而湮没矣,后之人第欲取梁志与新志参观之,不可得已。于是以再版咨众,咸无异议。乃命工重印,为部者二百。中以县图故谬,改用测绘,并增《重修暗门记》暨后土、三义庙变革小注两则。余仍旧贯。噫!徐公之心诚挚矣。余不文,不克宣扬公德,特志缘起于卷首,俾览之者,食谷而念田入,饮水而溯源流也已。
民国岁次乙丑仲冬既望,郃阳县知事,邑人田霈霖志。
第一节 旧志编修概况
《白水县志》由知县庄创编于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简称《庄志》。清乾隆十九年(1754),知县梁善长续编四卷,简称《梁志》。至今230余年再未续编。两志期间,明万历时知县刘梦阳续编六卷,简称《刘志》。清顺治年间知县王永命续编二卷,简称《王志》。乾隆四十四年知县王希伊续编志稿二卷,简称《王志续稿》。后曾对《王志》重印一次(年月不详)。民国十四年(1925),又重印《梁志》200部。
1981年编志工作开始后,本县仅存《梁志》四本,余志县内无存。后经多方查询,除《庄志》失传外,《刘志》、《王志》、《王志续稿》先后通过北京和陕西省图书馆复印,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二节 旧志简介
第一部 《庄志》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嘉定州例贡生庄(字乐忍)任白水知县时,创编了《白水县志》。久已失传,详情不知。
第二部 《刘志》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嘉定州举人刘梦阳,任白水知县时,续编《白水县志》六卷。第一卷:沿革、星野、疆界、城廓、县治、学宫、辖属、里甲、风俗。第二卷:山川、形势、津渡、桥梁、堡镇、邮铺、物产、赋役。第三卷:秩官、名宦、儒术。第四卷:帝纪、科贡表、乡献、武略、贞节、方技、隐逸、古迹、坛庙、寺观、祥异。第五、第六卷:艺文。1986年5月从北京图书馆复印数套(缺五、六卷),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三部 《王志》
清顺治四年(1647)六月,白水知县王永命(辽东海州人),撰修《白水县志》上下两本。内容有:分野图、自序、星野、沿革、山川、封域、厄要、城隍、治廨、学宫、田亩、户口、赋役、镇堡、津渡、土产、典祀、风俗、邮铺、名宦、人物、武功、监椽、孝友、隐逸、贞烈、方伎、流寓、古迹、寺观、陵墓、菑洋、异、艺文。民国十四年(1925),重印梁善长编纂的《白水县志》时,序中已言:“《刘志》、《王志》久已失传”。1981年新编白水县志工作开始后,从陕西省图书馆找到了“王志”,即复印一份,现存本县县志办公室。
第四部 《梁志》
清乾隆十九年(1754),白水知县梁善长(广东顺德县人,进士)参阅《刘志》、《王志》,经调查搜集资料编纂《白水县志》一部,共四本。内容较《王志》丰富。卷首包括:序、跋、姓氏、凡例、目录、县境图等。卷一系地理志,包括:星野、祥异、山水、疆域、风俗、物产等。卷二系建置志,包括:县治沿革、城池、衙署、学校、 坛壝、庙祠、乡里、市镇、铺、营汛、桥渡、古迹等。卷三含四志,其一食货志,包括:地亩、户口、赋税、杂税、盐课、积储等;其二官师志,包括:郡守、知县、县丞、主簿、巡检、典史、教谕、训导、把总、职官品秩胥役印记等;其三选举志,包括:进士科、乡科、贡士、国学生、椽吏、武会科、武乡科、行伍、乡饮宾、寿官、农官、封赠、恩荫、旌表等;其四人物志,包括:人物、列传、侨寓列传、坟墓等。卷四系艺文志和杂志,艺文志包括:赞、诰、铭、记、序、解、文、墓表、墓志铭、告示、诗等。杂志包括:别传、轶事等。
清和中完,守关使者张坦和陕西同州知府王嘉会为其写了序。
民国十四年(1925)冬,鉴于《梁志》“板归乌有,存书晨星,苟不补救之,恐将继《刘志》、《王志》而湮没矣”,于是再版重印200部。郃阳知事邑人田霈霖为重印写了序。
《梁志》现陕西省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及本县文化馆、县志办公室均有存。
第五部 《王志续稿》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白水知县王希伊(江南保应县举人)编修《白水县续志》两本共七志。地理志包括:祥异、山水风俗。建置志包括:城池、学官、庙祠。食货志包括:赋税。官师志包括:知县、典史、儒学、训导、把总、选举、贡生、武举、监椽。人物志包括:笃行、流寓、烈女。艺文志包括:碑、诗、杂志等。
《王志续稿》未正式刊印,本县已无存,1981年新编白水县志工作开始后,从陕西省图书馆发现了手抄本(孤本),即抄回一部,现存县志办公室。
第三节 旧志序言选录及其他
一 明《刘志》序
盖闻善理国者,视文献之兴废;善理身者,视元气之存亡。志其一邑之元气乎?固文献之渊薮也。白水新志既成,刘大夫俨然问序于不侫。余谛观之,则见仓圣制造文字,为万世斯文之鼻祖;老彭氏好古信述,尼父尊比之。而六经藉以发舒。一圣一贤,生斯宦斯。而龙山凤谷不啻五岳高,而四溟,此其始生之元气王矣。即如蔡黄门者,五色云笺文房共□□一方技乎?而功与天壤俱,是又资养元气之菽粟不可一日无者,彭衙先得之。其在明兴日后尤有可述者:刘光哲不会魁乎?王谔不解元乎?侯恂与子自明先后甲第,恂官大中丞,明方面潘栗、刘昂俱列左辖,科名宦业,冠于海内。独以百五十年仅仅七八人,元气信充矣,而犹未满也。嗣后寥寥有年,殆羸且瘠,而元气无害。大夫刘公,挟岐黄之奇术,负卢扁之神智,取旧志而针砭之。尊苍帝于帝纪,仰雷蔡于方技。起例命辞,繁荫殊致,是故景循良则膏梁饱矣;恤里甲则药石投矣;复赋役八分则呻吟绝矣。扼暗门之要害而神气而张;吊雪山之忠勇而精神日强。自兹联登巍科,自兹继陟台鼎,可以寿国脉,可以肥天下,其所补世道宁浅浅哉?昔长卿壮志题桥,蜀人未之奇也。一践西京,献赋上林,王孙咋舌俯气,恨尚女之晚,若大夫者足以当之。岂锦江之采,峨眉之秀,毓而为人间世一出乎!何蜀之多才也?猥不自多犹问奇,不侫乃不妄,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寂寂似家子云。而才非其匹,大夫亦耳食口矣!大夫善绩种种,更仆未悉,修学宫、称文昌、存恤民隐,有茹浆饮水之操,卓然三秦良吏。香馥来自飞霞,倘所谓天开或运非耶!是宜井孝廉道之也。
大明万历三十七年已酉流火月
赐进士第奉政大夫户部云南清吏司郎中蒲城中台杨应宿撰。
二 清《王志》序
王永命曰:稽古立国虽小,莫不有史。诚以史上述王章,内守庙籍,非是则盟会、朝贡、举无所考信故志仿史例,一邑之田赋、山川、官秩、人物、风俗,亦俱于斯乎在。志与史相纲维,其所表著,不重与。然而创志之难,较史又不无异焉。史艰于衡断而富于摭采,志逸于评次而窘于讨论;况夫山城下邑,荒唐误传,牵合惑听,设微信古之胸,救时之识,而欲随人齿颊,浮洗剽袭,余且愈滋愧矣。第不揣固陋,拟搦管于白,不能已己者,良繇。余初令白,值城经三破,烟火寂寥,余招集辑柔,始渐还室家。今几逾年,岂敢谓果臻治理,但间出衢巷,睹邻舍栉比,鸡犬熙游,差有饮酒醵乐,年鸣鸣作拊缶声,余闻不觉色喜曰:“白复效尔杜康氏之薄酿也邪!不然,何尚沿习嗜数十年前酸涩故态若是?”因翻白志,并捡白附同州志。窃嫌白志近杂,同记白又略,冀不蔓不漏庶聊成一瘃。而因白循缩手,卒不敢削草。既恩世无子长,难道市券肆簿,终废记注?今夏政暇,遂僭授志事,按迹从旧,造意维新,撰凡三十二篇。总之借彼部署,嘘我性情,间有痛为简汰,以洗积闷,亦或稍稍点缀,希开昔人生面。惟前无试誉,后难标准,类阁笔停思,悭施一字。是则余心不匿,皎与众见,斯固可矢励云尔.顾余尤有说者:志以彰往砥俗,亦以存变诫后。今盗贼出没,控御奚在?民穷财尽,增加何已?试览余厄要、城隍、户口、里马,则白民骨髓焦竭,可洞彻底裹。而余为白,斗地拮据,血诚亦或腥闻纸上多矣。若云文实拘拙。不堪资玩,斯又余空腹卑牧之所愿受教者也,复何辞。
时顺治四年六月二十八日序。
三 清《梁志》序
乾隆祭酉夏,余奉
简命来守同州郡,检各属旧志多漫灭不可读,而白水尤甚,盖不修者百余年矣。越明春,邑令梁君崇一乃重辑之,而属叙于余。余发而阅之,见其纲罗甚富,采择极精,举旧志之讹者正之,缺者补之;分为四卷,其纲八、其目六十有四。缕拆条分至纤至悉呜呼!何其备也。余观梁君之志,而梁君之学与梁君之治均于此可想矣。夫三代以上,学于治,出于一,故学醇而治盛;三代以下,学于治,出于二,故学薄而治荒。盖古之学者,学古而后入官,凡体国经野之道,化民成俗之方,与夫朝廷之典章制度,民生之休戚利病,靡不有成竹于胸中。一旦出膺民社,举而措之,行所无事。此无他,其素所讲求者熟也。今之学者则不然,方其未仕也。所诵者诗书,所攻者帖括,曰:此为学也,所以稽古。及其既仕也,所习者刑名,所务者钱谷,曰:此为治也,所以服官。由是自旦至脯,倥惚喧嚣,求一刻之暇而不可得。至咨以境内事,如疆域之广袤,山川之厄塞,古圣先贤之里闰,孝子节妇之梗概,且茫然无以应,而况欲搜讨旧闻,折衷己意,以勒成一邑之志也,能者几何?乃若梁君之宰白水也,以其所学,敷而为治,政通人和,岁且无事,爰以公余重辑邑志。自地理、建置、食货、官师,以及选举人物、艺文、杂志,俱一一详著于篇。将所谓体国经野之道,化民成俗之方,与夫朝廷之典章制度,民生之休戚利病,当必有讲明切究,而不徒托诸空言者。于以导扬。
盛治,润泽苍生,岂不休哉!此余所以观梁君之志,不惟重其学,且以觇其治,而因有厚望于梁君也。若夫北主秦峰,南宾尧,西环白水,东绕洛川,其间规模雄壮,民物殷繁,览是志者,寓目而自得之,余可无赘也巳。时皇清乾隆甲戍孟春谷旦。
赐进士出身、中宪大夫、知陕西同州府事加一级、又议叙一等功加一级、石城王嘉会撰。
四 重刻邑侯三韩王公旧县志启
国史邑志,丕著典章。夏鼎商,爰垂制度。任百家腾踔,礼乐要在从先,矧-县源流,文献端宜存旧。白水县志,邑侯三韩王公永命,修于顺治四年者。例遵古法,治以循称,当干戈垂定之时,急休养余生之命。此本根之已正,更文采之聿宣。仁义之言蔼如,雄刚之气瑟若。极周详于考核,细大无遗。标节目以光昭,规模甚远,三十二篇,崇论闳议。奏广乐于钧天,上下两卷。士习民风,布阳春于瘠土当年被泽,已忘所不能忘。此而残编,幸考之有可考。才如子产,犹因三子之功,郑无裨谌,曷成四国之赖,元矣鲁邦之宝王。宣在所瞻。洵乎召伯之甘棠,尚其勿剪。而版章磨灭,付之蔓草荒烟。即什袭珍藏,等于蛛丝鱼蠹。何待迟之又久,固已有焉若无。希伊暂对前茅,漫从后劲,景崇高而企响往。顾力何堪,别黑白一定一遵。此心未洙。询味声于相似,约绅士以重新。字仅两万有奇,价在二十以内。众擎易举,计日观成,谨启。
五 重印《梁志》启
志书尚矣。《白水县志》,清乾隆间梁公修刻,迄今百余年未葺,残缺竟不可读。辛亥革军兴,板毁于兵,今求残缺者亦不可得矣。乙丑夏,朝邑徐绍南君来官斯土,甫下车,即奋志图治;见县志废置,集绅议修辑,佥曰:可。因设局从事焉。复念谋新固佳,讵可舍旧,况梁志跋云:“取是志与旧志并观而参考之,则未必无小补。”按梁所称旧志,指刘、王两志而言。夫刘志、王志久已失传,稽古家考献无徵,夙深抱憾;然刘志、王志不得而见,得见梁志者,犹可也。今梁志板归乌有,存书晨星,苟不补救之,恐将继刘志、王志而湮没矣,后之人第欲取梁志与新志参观之,不可得已。于是以再版咨众,咸无异议。乃命工重印,为部者二百。中以县图故谬,改用测绘,并增《重修暗门记》暨后土、三义庙变革小注两则。余仍旧贯。噫!徐公之心诚挚矣。余不文,不克宣扬公德,特志缘起于卷首,俾览之者,食谷而念田入,饮水而溯源流也已。
民国岁次乙丑仲冬既望,郃阳县知事,邑人田霈霖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