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和民国各时期《历城县志》介绍
发布时间:2018-12-05 点击数:3181
历城修志始于明崇祯四年(1631),建国前先后纂修历城县志9次,其中成书6部,另有县志稿1部,县乡土调查录1部,1部编纂未成,仅形成采访记录数册。建国前修成的六部分别是:
明崇祯六年(1633)历城知县贵养性主修《历乘》;
明崇祯十三年(1640)历城县知县宋祖法主修《历城县志》;
清康熙六十年(1721)历城知县李师白重修《历城县志》;
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 前历城县知县胡德琳主修《历城县志》;
民国八年(1919)前任历城县知事靳巩、历城县知事滕鸿嘉主修《续修历城县志》。
历城位于山东省中部。历城县于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建置,因地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西晋永嘉之后,济南郡治迁至历城,从此历代郡、国、州、府治所均设在历城。从明朝始历来为山东省政治中心,并为山东首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8年历城县改属济南市。
明代崇祯《历乘》
始编于明崇祯四年(1631 年),翌年写成志稿,后经增删改订,于崇祯七年或八年(1634-1635年)刊刻印行,为历城县历史上第一部县志。由历城县知县贵养性主修,刘敕主纂。全书18卷,约10万字。原刻本藏于北京国家图书馆,现有1959年中国书店影印本传世。
明崇祯《历城县志》
始编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春,历时不到半年即编纂成稿,遂即刊刻印行。历城知县宋祖法主修,叶承宗纂。全书16卷,约15万字。后人评价该志较《历乘》体例简而记事丰,且“考据博洽,词理腴俊”。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博物馆、北京国家图书馆等藏有该志。
清康熙《重修历城县志》
重修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 年),同年刻印发行。历城知县李师白主持重修。对前志很少改动,仅在部分纲目中略加增补,对个别错讹作了订正。山东省图书馆、北京国家图书馆藏有该志。
清乾隆《历城县志》
成书于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 ,乾隆三十八年刊刻印行。历城县知县胡德琳主修,李文藻、周永年、盛百二等编纂。全书共50卷,首1卷,约48万字。该志尚繁不尚简,正文中片言只字皆有依据,引文皆注出处,体例较为完备,征引博洽,记事详而不杂,出版后即见称于世,成为方志界纂辑派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佳志。全国各主要图书馆均有收藏。
《乾隆历城县志》主修胡德林,字书巢,又字碧腴,广西桂林人。曾任历城知县,曾主持修编多部山东地方志书。著有《碧腴斋诗存》。
1.编纂李文藻(1730-1778),字素伯,一字苣碗,号南涧,山东益都人。历任恩平、潮阳知县,官至桂林府同知。为清代著名藏书家、金石学家文学家。
2.编纂周永年(1730-1891),字书昌,又字书愚、静函,号林汲山人,山东历城人。著名藏书家,为我国图书馆业先驱者。
《乾隆历城县志》的三位主要修编人以严谨的治学精神,飞扬的文采修撰该志,成为研究济南历史的重要文献。
清道光《历城县志条款采访册》
清道光年间为编纂《济南府志》提供资料时形成。由崔云辉等辑录成稿,分装8册,约10万字。稿本,今存山东省图书馆。
民国《续修历城县志》
始编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成书于1926年,前后历时近20年,由于辛亥革命爆发,中间搁置8年之久。民国期间的历城县知事靳巩、滕鸿嘉先后任主修,毛承霖任总纂。该志上承清乾隆《历城县志》,下限清宣统三年(1911年)。全书54卷,分装20册,约34万字。全国各大图书馆均有收藏。
民国《历城县乡土调查录》
始编于1925年,成书于1927 年,1928年出版发行。历城县实业局编纂,局长孙宝生任主编。所记内容上限1912年,下限1927年,以记载经济资料为主。该志采用编、章、节、目体,约6.5万字。馆藏较广。
新编《历城县志》:
新编《历城县志》始修于1984年,搜集资料1000多万字,于1990年11月正式出版。本志上限1840年,下限1985年。全书由概述、大事记、专志、人物、附录5部分组成,专志共设28篇,依次为:政区、自然地理、人口、农牧渔业、林果业、水利、工业、交通运输、邮电、商业、粮油、经济管理、城乡建设、财税、金融、科技、党派团体、政权·政协、司法、民政、劳动人事、军事、文化、文物、教育、体育、卫生和社情民俗。
《历城县志正续合编》
是2007年由济南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为张华松[等]点校,改书为套装1-5册。自2005年以来,在济南市委宣传部的策划下,来自济南社科院等的专家学者将《历城县志》中学术地位较高的一部正志和一部续志,整理成《历城县志正续合编》,成为一部首尾完具反映历城和济南历史的志书。改书体例一致,年代衔接,详细地记载了自古代至清末历城县(济南)的地理、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历史沿革、诗文著作以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变革与兴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