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川县志》和她的地方主官
发布时间:2018-12-04 点击数:1091
《陵川县志》和她的地方主官
——改革开放40年陵川县志工作回顾
秦宝龙 焦国锋
县志工作是一项以编纂县志、收集整理地情资料为主的文化活动。古人云:“郡县之有志,犹国之有史也。”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县志编纂。我县的县志工作也逐步纳入全县工作总盘子,取得了骄人成绩。回顾多年来的工作,正是由于历任县级主官的真心呵护,县志工作才在全省“两个全覆盖”(二轮县志和综合年鉴实现公开出版“全覆盖”)中走在前列。尤其是进入新时代,县委、县政府对县志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倾注了更多支持,推动县志部门围绕全县农林文旅康事业和“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三基建设”三件大事,挖掘出了系列地情资料和旧版县志等文化书籍,极大地满足了广大读志、用志人群的需求,实现了县志工作由“单一的县志编纂”向 “县志编纂、地情资料编辑、旧志整理、年鉴编纂、行业志乡村志编修”五业并举的方志事业转型升级,为全县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志编纂顺应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了解历史的可靠方法就是看志。这样做,可以较快地了解一个地方的山川地貌、乡情民俗、名流商贾、桑麻农事,可以从中把握很多带有规律性的东西。”改革开放后,随着读志用志人群的增多,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逐步建立,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编修地方志的工作热潮。我县的第一轮《陵川县志》(国家将改革开放后统一安排的第一次修志称为第一轮志)于1991年5月启动实施。县志办克服工作人员少、时间跨度长、个别单位不积极配合等困难,历时六载,完成了120万字的初稿。1998年4月,时任县长赵学梅亲自审核了《陵川县志》初稿,她遵循“开门修志、众手成志”的原则,组织在职与离职干部38名,分编定人,充实资料,核对史实,不断完善和提高志书质量。经过3个月的笔耕笔战,终将《陵川县志》送审稿修改完毕。7月初,县委、县政府邀请省、市史志专家学者十余人召开评审会。评审之后,县志办的同志根据反馈意见,潜心钻研,精雕细刻,对《陵川县志》23编98章110万字的书稿进行了最终修改审定。至此,第一轮《陵川县志》圆满完成,并于1999年2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荣获山西省政府地方志成果三等奖。
第二轮《陵川县志》上限1997年,下限2007年。这十年间,陵川的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为了完整、准确、翔实记述这段历史,根据省、市二轮修志工作要求,县委、县政府把续修《陵川县志》摆上了突出位置,于2006年10月启动编纂工作。2007年7月,完成第一稿。2008年4月完成第二稿, 6月完成征求意见稿。在编纂过程中,时任县长茹栋梅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出于对历史的崇敬和热爱,她对县志编纂更多了几分关心和支持,多次过问修志工作,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为县志编纂工作配备了电脑、打印机、文件柜等办公设备,将地方志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了修志工作有序开展。二轮《陵川县志》于2009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全书设24编79章,共 112万字。二轮修志能在2年多时间完成出版,归功于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对县志工作在人、才、物三方面的全力支持。
地情编研紧扣节点
在编纂县志的同时,县委、县政府积极支持县志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开展地情资料挖掘和研究。2003年陵川县委提出了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建设“旅游大县、文化大县、畜牧大县、药材大县”的战略目标,时任县长焦光善责成县志办工作人员积极投入到以挖掘陵川旅游资源为主的旅游志书《王莽岭志》编研之中。为方便下乡搜集资料,焦光善县长为县志办解决了工作用车,大大加快了《王莽岭志》的编辑进程。《王莽岭志》反映了陵川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脉络,集中展示了我县王莽岭、凤凰欢乐谷、棋子山、黄围、西溪、锡崖沟等景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宣传陵川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付印后的《王莽岭志》成功入选山西省旅游景区志系列丛书。
地方百科是供人们查检必要知识和事实资料的一方全史。2008年,时任县长茹栋梅亲自安排县志办启动了《陵川百科》的编纂工作。期间茹栋梅县长多次对《陵川百科》的编纂提出意见和建议,为《陵川百科》的“全面、准确、严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经过2年的辛勤编纂,《陵川百科》于2010年9月编纂成书,成为各界人士认识陵川、了解陵川的第一部百科全书。
民俗是千百年来流传积淀的传统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色。2012年,为了充分挖掘陵川丰富的民俗文化,时任县长石云峰安排县志办启动了《陵川民俗》一书的编纂。该书从人生礼仪、岁时节日、衣食住行、宗族村落、农家生产、市井商贸、信仰宗教、乡村社火、方言俗语等9个方面对陵川的民情风俗进行了深入解读,是对陵川人民在走向文明进步中历史足迹的最好记录。2013年4月一经出版,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该书在山西省属首部对一地民俗风情进行详细介绍的书籍,受到了时任省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茂盛主任的高度评价。
郝经是陵川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外交家,深度挖掘整理其治学理念、哲学思想、道德观念、政治观点、文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2014年,转任县委书记的石云峰和新任县政府县长胡晓刚对郝经学术研究寄予颇高希望,大力支持县志办启动《郝经言论辑录》一书的编纂。历时一年,县志办工作人员对郝经的“论学、论道、论德、论政、论文”等方面内容进行了全面的收集整理,使郝经这个历史人物在陵川人民的心中更加清晰,也为陵川人民的治学、修身、论道、理政等提供了学习范本。
进入新时代,县委、县政府发出了发展全域旅游的集结号。2016年,为了将一个全新的全景陵川推介到全国,刚到任不久的县长任彩虹经过调研,安排县志办对全县地情资料予以重新搜集订正,整理撰写《陵川概况》,旨在统一口径准确宣传陵川。经过县志办人员紧锣密鼓的工作,又几经相关领导审核,该书于2017年2月成书,先后数次被用于陵川参加国家和省级交易博览会,对外界了解陵川、认识陵川起到了重大作用。在本县,这版《陵川概况》被发至党政机关、企业、学校、景区、酒店,受到了全县机关单位、旅游景区、酒店宾馆、工业企业的好评,成为宣传陵川、推介陵川的又一重要纸质媒介。
旧志整理硕果累累
陵川旧志是陵川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挖掘整理陵川旧志对当前的旅游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县修志历史悠久,早在明弘治年间就有《陵川县志》编纂问世。但因年代久远、保护不善,本县历代的古县志散佚非常严重。第一修至第四修陵川县志均已遗佚不存,第五修至第八修也仅在北京、上海等图书馆有胶卷版,且版本价格不菲。民国22年纂修的第九修《陵川县志》县档案馆仅存1部残书。1963年纂修的第十修《陵川县志》因历史原因,没有公开出版,仅以内部资料形式印刷了200套,在文化大革命中也毁于一旦。为了充分挖掘陵川县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使古老的《陵川县志》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倾注了大量心血。他们经常垂询工作情况,了解工作进展,要求县志办根据本县实际,本着先易后难、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开展工作。2012年时任县长石云峰批准启动了清乾隆五年纂修的《陵川县志》点校。2013年,县委对县志办班子进行了调整,加快了县志点校工作的实质性进程。在点校过程中,县志办购买了《康熙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多种书籍进行专门学习培训,克服了古文的晦涩难懂、繁体字的生疏异形等多重困难,使成书质量大为提升。2013年12月审定稿完成,并以内部资料印刷发行。
2016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班子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工作更加重视。县委书记胡晓刚多次对县志办工作提出要求,指出:“县志工作就是要弄清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一定要挖掘整理好古县志、古文化,做好文化传承和文脉延续工作。”雷厉风行的县长任彩虹以一位历史学者才有的眼光审时度势,持续关心县志部门的工作,大力支持旧志整理。两年多来,在县级财力极为紧张的情况下,优先安排旧志整理翻印经费,确保旧志整理工作迈入了快车道。
2016年先行完成了清光绪八年版《陵川县志》整理,全书共30卷,书中详细记载了清光绪年间陵川的山川、城廓、疆域、物产及各方面情况,是我县旧志中最为优秀的一部。
2017年,任彩虹县长又安排寻找和整理了民国22年版《陵川县志》和1963年版《陵川县志》。其中民国22年版《陵川县志》全书共十卷,书中对陵川县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记述。1963年版《陵川县志》全书共26章,100余万字,书名由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题写,书中内容更是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旧志都成为陵川人民认识了解陵川历史的重要载体。
2018年5月,受县政府委托,县志办又整理翻印了清乾隆四十三年版《陵川县志》。10月,我县康熙十三年纂修的《陵川县志》又被确认找到,并达成复制协议准备付印。至此,我县现在存世的旧志已全部得到挖掘保护。
在两年多的旧志整理过程中,任彩虹县长全力支持县志办开辟多种渠道搜集旧志版本,并通过自己的关系帮助县志办寻找旧志。此外还鼓励县志办总结经验,提高整理翻印质量。县志部门的同志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八方求索,不顾鞍马奔波之劳顿,不顾讨价还价之嘲讽,矢志不移投身工作,使我县旧志整理工作在全市乃至全省都走在了前列。系列旧志的整理翻印,使积淀深厚、内容丰富的陵川方志文化资源以一定规模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满足了人们了解历史、认识陵川、挖掘优秀文化资源的需要,也使我县的古县志得到了恢复和保护。省市地方志办公室对陵川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年鉴编纂规范推进
2003年,我县开始了陵川年鉴编纂工作,但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年鉴编纂工作时断时续,编出的年鉴都以内部资料形式印刷。这不仅不利于《陵川年鉴》的对外交流,更不利于我县年鉴编纂水平的提高。2016年,上任伊始的县长任彩虹,以新时代领导特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确提出:“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方志工作‘一纳入、八到位’要求,足额保证年鉴编纂印刷经费,《陵川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至此,我县的年鉴编纂走上了规范、科学、严谨的正常轨道。与此同时,县志办在年鉴编纂过程中,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瞄准精品年鉴,严格执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山西省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将精品意识贯穿于编纂全过程,严把政治关、体例关、史实关和文字关,在篇目设计、二级目提炼、文字运用、数据真实性等方面狠下功夫,每年年鉴都做到了4编4校4审,确保了《陵川年鉴》的品质和质量逐年提升,从2013年至今,实现了连续五年受到省级表彰。
行业、乡村志齐头并进
随着读志用志人群的不断扩大以及人们对传统文化认识的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机关单位和乡(镇)村都开始注重志书编纂。1980年以来,我县行业志方面先后有《陵川县交通志》《陵川建设志》《陵川电力工业志》《陵川县民政志》《陵川县水务志》《陵川县曲艺志》《陵川县军事志》《陵川县老干部志》《陵川县老干部综治办志》《陵川县人民医院志》等10部编纂出版;乡村志方面先后有《崇文镇志》《平城镇志》《杨村村志》《礼义村志》《城西社区志》《椅掌村志》《小召村志》《后山村志》《下川村志》《玉泉村志》《附城村志》《沙上头村志》《杨寨村志》《石井村志》《曹庄村志》等15部出版。这些行业志和乡村志的编纂出版,有力地补充了陵川县志没有记述到的内容,为丰富和完善全县各行各业的史志资料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县志是对一县历史的鲜活记忆,历史将永远记住哪些关心县志工作和致力于县志事业的人的名字和身影。回首改革开放40年来陵川的修志历程,我县的县志工作能从“单一的县志编纂”向“县志编纂、地情资料编辑、旧志整理、年鉴编纂、行业乡村志编修”五大方面全面进军,形成全县上下修志用志的大好局面,不仅有赖于全县广大史志工作者潜心修志、淡泊明志的无私奉献方志精神,更加有赖于历届县委、县政府主官对县志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没有他们为县志工作把航定舵,没有他们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县志事业就根本不可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
展望未来,美丽陵川正处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阶段。作为新时代的县志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11613”发展战略和全县农林文旅康事业发展,积极致力于挖掘陵川县传统文化资源,为全县的“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三基建设”三件大事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为服务陵川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编纂更多更好的精品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