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县志新闻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盘山志(清乾隆) 钦定清凉山志 平山县新编乡土志

发布时间:2018-11-29 点击数:2009
《盘山志》,16卷,卷首5卷,清蒋溥纂修,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武英殿刻本。版框19.3cm×13.9cm。 半页9行,行21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二十年御制序、蒋溥等人的书表、目录、凡例。10册2函。石青绢书面,米色绢签、包角,米色丝线,宋锦函套。叶内有双层衬纸 。

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蒋溥等人在康熙年间所修《盘山志》的基础上续修本志,增补了一些内容,卷帙由10卷增加到16卷。记事自古至清乾隆修此志之时,汉以后各代记述较详。在编排体例、卷次安排上也与前不尽相同。首卷分为巡典、天章;正文分为图考、名胜、寺宇、流寓、方外、艺文、物产、杂缀等。增刊了40幅图,如:盘山全图、行宫全图、静寄山庄、太古云岚、层岩飞翠、半天楼、池上居、农乐轩以及古中盘、上方寺、少林寺、云净寺、莲花峰等,绘刻精致。

《钦定清凉山志》,22卷,清董诰等纂,清乾隆年武英殿刻、嘉庆十六年(1811年)增刻本。板框19.8cm×13.9cm。半页9行,行20字,四周双边,白口,单鱼尾。卷前有乾隆五十年(1785年)上谕、嘉庆十六年上谕、目录及文殊法像、清凉山全图等图10幅。8册1函。

《钦定清凉山志》属于历史地理类山水志。清凉山即山西省五台山,系太行山余脉,是中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因其地夏无暑热之感,气候凉爽,故称清凉山,又称清凉胜地。清高宗、仁宗皆曾至此巡幸。从明嘉靖至清康熙朝曾几次修纂山志,但清高宗弘历认为这些志书“体例俱有未当”,故于乾隆五十年命军机大臣派员重修。乾隆本22卷:圣制二卷,天章四卷,巡典一卷,佛迹一卷,名胜一卷,寺院二卷,历代崇建一卷,灵感二卷,方外二卷,历代艺文二卷,国朝艺文二卷,杂志一卷,物产一卷。书中内容丰富,涉及清凉山的名胜古迹、人物事件及有关诗词歌赋等。嘉庆十六年三月,仁宗巡幸清凉山,命文颖馆续修山志,将清帝历次至此巡幸之事载入。

嘉庆本在乾隆本基础上续增,分卷情况相同,在卷一首增补一页,卷六末增补两页,卷七末增补一页。所增页码与前后不连接,并有董诰等人的按语和题跋。所增内容为圣祖于癸亥仲春西幸、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高宗六举西巡及其自丙寅至丙午间五莅台山之事。所增篇页之版式、字体与原书迥异。在武英殿修书处档案内有嘉庆十六年董诰等奉旨增补此志并刊刻告成的奏折。

此本之前,有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刻、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修本;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刻满文本、蒙文本、藏文本;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刻本《清凉山新志》;清乾隆五十年武英殿刻本等。

《平山县新编乡土志》,不分卷,附舆图一幅,清方汝霖编,田荫隆纂,清光绪末年抄本。版框28cm×17cm。蓝绫包角,半页9行,行25字,无边栏,工笔楷书字体。舆图50.2cm×70.4cm,叠九折,外敷裹红纸,纸面小楷手书“平山县舆图”。此图为木刻套印,标注详明,绘制精巧。本书1册,与《平山县志》合函。

平山县位于河北省西部太行山麓。西汉初置蒲吾县,隋置房山县,唐代改称平山,清代属直隶正定府,后平山县沿用至今。

据明嘉靖《平山县续录志》记载,平山县“则前此当修志,修于何时无考”。清康熙、咸丰、光绪等朝又多次续修。乡土志的纂修是以光绪末年学部颁行的《乡土志例目》为程式,为给中小学堂提供乡土志教材而编。志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前后之事。民国年间续编的《平山县志料集》基本沿袭了乡土志的模式。

清光绪《平山县新编乡土志》正文仅1册,甚简要。内容为历史、政绩录、兵事录、户口、宗教、氏族、实业、地理、物产、商务等类,类名不统一,各类目记事亦有详略。记事文字多者数页,略者仅20余字。该志体例与旧志不同,增补了宗教、实业、商务等内容。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记述了庚子年帝国主义侵略军入侵所造成的骇人听闻的惨状。有关资料称此志“通览全书似未完成之稿本”。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本为孤本。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