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县志资讯>县志新闻
县志公告 县志新闻

民国时期承德县县志下落之谜

发布时间:2018-11-17 点击数:1485
承德地方修志,始自清代道光8年(1828年),承德知府海忠氏以承德向无志乘,公暇采辑,悉遵《热河志》程式而另类分门,广所未备,阅三载,《承德府志》告竣。自此以后,中阅百年迄无续录。民国17年(1928年),国民政府曾令全国各县篡修新志,翌年,乃设“承德县修志局”,兹经各社团各绅耆共同推举县绅胡家珏为篡修,承德名师、省立师范国文教员于龄和校长宣本荣为参校,并聘请寿增等当地名士20余人为采辑、采访、测绘、会计人员。据胡家珏先生《伴雪簃日记》载,“已巳年春二月初一,过午天微雪,会同仁于舍间,构设县志门类,起步始笔”…….

胡家珏,字式如,前清进士,任翰林院编修,升任礼部主事,员外郎,并以右侍郎记名,乃塞外热河一代名流。民国期间,曾任热河教育厅厅长、热河清理旗地宫产处处长等职。胡家珏出任县志总篡,深知责任重大,“修志一事,既可观察人文、并且关联政治”,他精心拟定修志革新办法,开宗明义提出修志宗旨应为人民而作,且当此内政待修,外交方亟之日,“而于领土之主权,人民之趋向,尤致意焉”。胡家珏以县政府维挚之殷,与乡人士垂诿之重,勉膺其职。以地方之人,用地方之款,办地方之事,为地方之光,劳心劳力,均所不辞。同仁顾念“文献凋零已及百岁,及今收拾补苴,已苦搜罗未备,若再因循废必致淹没无存”,克服困难,奋力投入抢救地方文献史料工作。“地方民众均尚踊跃输将,即辑访各员,亦恪勤将事”,效率大为提高,工作进度大大加快。一年多来,他近乎半尽义务,服务乡邦,尽职尽责,不遗余力。五易其地,先在县公署,后移行官清舒山馆,又二仙居,再迁南营子昶毓华宅,最后总篡于西小街胡氏家中。

全志费时一年零两月,于民国19年(1930年)6月始告编成。计成书48卷,391560字,装订正副本各四函。胡家珏将正本送县政府查核,并转呈省政府审定后,妥速付刊。副本为预防散佚及补行校勘,由县政府妥善存储,无使遗失。

《承德县志》是民国时期继清代《热河志》和《承德府志》之后,一次较大规模的地方志编纂工作,是构建热河承德方志的系列工程,是承德各界人士及社会名流辛勤修志的卓越成果,是胡家珏先生对承德方志的一大贡献。它比较详实的展示了清代鸦片战争之后至民国初叶100年间的承德地方历史画卷、人文景观和社会发展,是当代修志难得的珍本。

《承德县志》是在民国初叶集一方之文献编纂而成的志书,自有它的时代烙印和局限。那么,对于今天而言,还有什么作用和价值呢?

尽管今日还未见到这部志书,但从当年胡家珏先生的多次呈文和告成后透露出来抄录于《承德县志》某些资料的档案中,我们可以窥见到,在洋洋39万言的县志中,详载了大量科学资料(地质、土壤、山势、水文、气候、生物)以及地方年鉴(物质状况、经济状况、人事习俗、社会组织、政治人物、人物分布),可作“资治”、“辅治”之用,这些珍贵资料,对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研究等仍有很大参考价值。例如:(1)矿藏资料:记载“承德矿产甚伙”,分列种别、产额、分布等。(2)物产资料:记载了谷类、蔬菜类、果类和特产类,特别指出特产类的热梨、人参、白蜂蜜、疙瘩榆及楠木桌等。(3)地理气候资料:承德一年四季平均气温和雨量情况。(4)民族资料:记载种别、人数、分布、来源等......同时,县志中还有关于历代人口、文化教育、职官、交通等方面的大量有价值的资料。

这部蔚为大观的编纂完竣的志书,在转呈省政府的审定后,于民国19年(1930年)8月2日,签呈退回,要求县政府“格外加以审查更正”。胡家珏不久举家内迁北京。《承德县志》是否问世,另外,作为书稿的正副本落于谁手,这之后成了承德史志界的一桩公案。

 

中国县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