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金堂县乡土志 民国金堂县续志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金堂采访录
发布时间:2019-02-01 点击数:2686
光绪金堂县乡土志
刘肇烈等纂。刘肇烈,湖北监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金堂县知县。乡土志之编纂,乃是清末奉学部所颁命令和格式(时在光绪三十一年)而开展的,旨在作为各地初等小学堂的乡土教材。此志编于刘肇烈莅任之时,而具体编辑事宜则为县举人陈昌运。分十二门,约5万字,十之四五采录旧县志所载,十之二录自县衙档册,其余资料自民国采访蒐集得来。于历史、人物收载为详,与县志所载无大差异。倒是商务门所载甚有价值,有关于本县土特产品之出人贸易、生产情况(粮、棉、油、叶烟、水果等)无不备载。此书未刊印,仅存清末抄本和1960年传抄本。
民国金堂县续志
王暨英等修,曾茂林等纂。王暨英,四川大邑人,民国六年(1917)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字树堂,金堂人,清光绪举人,历任山西武乡、石楼等县知县,太原高等检察厅检察官。该志始修于民国七年(1918),成书于民国十年(1921)。该志编成时,王暨英已另赴他任,由接任县知事庞龙(重庆黔江人)撰写序文并刊刻印行。民国七年(1918),金堂县续修县志,曾氏叙其修志始末谓:“戊午奉部檄催,邑士绅始议续纂县志。嗣省符迭颁,先后督成。爰取旧志,赓续重修,有者仍之,无者增之,缺者补之,略者祥之。殚精竭虑,载历寒暑,而于山脉水系,不殚险远,竭数人数十旬之力,跋涉其境,登履其巅,堪其支脉源流,寻其分合起伏,绘为全图,附以详说,俾阅者一目了然,似较前志差近详备。
该志续同治志,但编纂体例不全同于旧志,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如新学堂的建立、分布,新兴工商业的崛起与发展,以及政府机构的改革与变更等。共十卷,分别为卷首舆图志(附治城街道图);卷一疆域志(沿革、旧制、界址、大势、山川、交通、礼俗、气候、物产);卷二建置志(城池、街巷、官署、坊表、局所、坛庙、专祠);卷三食货志(户口、田赋、榷税、杂捐、仓储、水利);卷四教育志(学校、宗教);卷五实业志(农业、工业、商业);卷六官师志(知县、典史、教谕、训导、汛厅、知事、警佐、典狱、视学、实业所长);卷七选举志(科第、援例、行伍、学校毕业、议员);卷八士女志(行谊、忠义、耆寿、列女);卷九古迹志(城镇、庙塔、宅墓、金石、植物);卷十艺文志(著述、传、碑、墓志、记、序、诗),共六十五目。其中艺文门志下收录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该志还增补了同治旧志中缺失的有关蓝、李起义的详细资料,同时收录了民国清末民初地方政事、税收、兵燹、匪患等史料。今存民国十年(1921)刻本。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金堂采访录
陈时江纂。陈时江,字鹤村,金堂人,四川公立法政学堂毕业,官四川雅州军事巡警厅长,署仁寿、崇宁等县知事。此志编纂于民国十三年(1924),当时四川通志馆设立,准备开修省志,委各县官绅采送资料以备录用。时江乃蒐集各种旧乘,然后采访近年文献,参照民国十年旧志体例编纂成书。门目设置亦极详细,分十二门四十六目,其下再列细日达百九十八目附二目之多,约30余万字。门目名称不尽同于旧志,有如法象、图经、五行等。这种分门设类法在旧方志中尚属少见。此志保存清末民初川西平原的经济史料较多,例如:当时一些乡镇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川西平原和沱江流域货物集散地和转运枢纽,繁荣程度往往超过县城,“四方商贾辐辏,以烟、酒、粮为大宗,为省城商务此道之外栈,每年贸易达千万。”但全书内容则与民国十年(1921)旧志相差无几,因历时仅三载,史料所增有限,且三年中亦无重大政事变化。此外,陈时江还蒐集编纂了《金堂县清代文献类编》一书,分十四卷,约10万余字,内容即为金堂县清代有关着述及诗文辞赋,即一般旧方志中艺文门所收载者,不过此文献类编更加详尽。两种书均未刊印,采访录有两部民国十五年的抄本,文献类编仅一部民国十五年(1926)抄本。
刘肇烈等纂。刘肇烈,湖北监生,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金堂县知县。乡土志之编纂,乃是清末奉学部所颁命令和格式(时在光绪三十一年)而开展的,旨在作为各地初等小学堂的乡土教材。此志编于刘肇烈莅任之时,而具体编辑事宜则为县举人陈昌运。分十二门,约5万字,十之四五采录旧县志所载,十之二录自县衙档册,其余资料自民国采访蒐集得来。于历史、人物收载为详,与县志所载无大差异。倒是商务门所载甚有价值,有关于本县土特产品之出人贸易、生产情况(粮、棉、油、叶烟、水果等)无不备载。此书未刊印,仅存清末抄本和1960年传抄本。
民国金堂县续志
王暨英等修,曾茂林等纂。王暨英,四川大邑人,民国六年(1917)任金堂县知事;曾茂林,字树堂,金堂人,清光绪举人,历任山西武乡、石楼等县知县,太原高等检察厅检察官。该志始修于民国七年(1918),成书于民国十年(1921)。该志编成时,王暨英已另赴他任,由接任县知事庞龙(重庆黔江人)撰写序文并刊刻印行。民国七年(1918),金堂县续修县志,曾氏叙其修志始末谓:“戊午奉部檄催,邑士绅始议续纂县志。嗣省符迭颁,先后督成。爰取旧志,赓续重修,有者仍之,无者增之,缺者补之,略者祥之。殚精竭虑,载历寒暑,而于山脉水系,不殚险远,竭数人数十旬之力,跋涉其境,登履其巅,堪其支脉源流,寻其分合起伏,绘为全图,附以详说,俾阅者一目了然,似较前志差近详备。
该志续同治志,但编纂体例不全同于旧志,增加了不少新内容,如新学堂的建立、分布,新兴工商业的崛起与发展,以及政府机构的改革与变更等。共十卷,分别为卷首舆图志(附治城街道图);卷一疆域志(沿革、旧制、界址、大势、山川、交通、礼俗、气候、物产);卷二建置志(城池、街巷、官署、坊表、局所、坛庙、专祠);卷三食货志(户口、田赋、榷税、杂捐、仓储、水利);卷四教育志(学校、宗教);卷五实业志(农业、工业、商业);卷六官师志(知县、典史、教谕、训导、汛厅、知事、警佐、典狱、视学、实业所长);卷七选举志(科第、援例、行伍、学校毕业、议员);卷八士女志(行谊、忠义、耆寿、列女);卷九古迹志(城镇、庙塔、宅墓、金石、植物);卷十艺文志(著述、传、碑、墓志、记、序、诗),共六十五目。其中艺文门志下收录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该志还增补了同治旧志中缺失的有关蓝、李起义的详细资料,同时收录了民国清末民初地方政事、税收、兵燹、匪患等史料。今存民国十年(1921)刻本。
民国重修四川通志金堂采访录
陈时江纂。陈时江,字鹤村,金堂人,四川公立法政学堂毕业,官四川雅州军事巡警厅长,署仁寿、崇宁等县知事。此志编纂于民国十三年(1924),当时四川通志馆设立,准备开修省志,委各县官绅采送资料以备录用。时江乃蒐集各种旧乘,然后采访近年文献,参照民国十年旧志体例编纂成书。门目设置亦极详细,分十二门四十六目,其下再列细日达百九十八目附二目之多,约30余万字。门目名称不尽同于旧志,有如法象、图经、五行等。这种分门设类法在旧方志中尚属少见。此志保存清末民初川西平原的经济史料较多,例如:当时一些乡镇因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川西平原和沱江流域货物集散地和转运枢纽,繁荣程度往往超过县城,“四方商贾辐辏,以烟、酒、粮为大宗,为省城商务此道之外栈,每年贸易达千万。”但全书内容则与民国十年(1921)旧志相差无几,因历时仅三载,史料所增有限,且三年中亦无重大政事变化。此外,陈时江还蒐集编纂了《金堂县清代文献类编》一书,分十四卷,约10万余字,内容即为金堂县清代有关着述及诗文辞赋,即一般旧方志中艺文门所收载者,不过此文献类编更加详尽。两种书均未刊印,采访录有两部民国十五年的抄本,文献类编仅一部民国十五年(1926)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