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您可以在网站右上角“县志搜索”框里输入县志名称搜索,如果没有您所需的县志或地方志,那就是管理员正在忙碌的录入县志,请您联系微信/QQ:85920253 帮您查找,谢谢!

县志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县志资讯

光绪双流县乡土志 光绪双流县志 民国双流县志

发布时间:2019-02-01 点击数:1934
光绪双流县乡土志

清佚名编。此志编纂于光绪末,未著编纂姓名,亦无序跋。分历史、地理、物产三部分,每部分又列若干细目,历史中以历代战事记述较详,如明末张献忠陷成都而进双流;清咸丰、同治年间蓝大顺、二顺、李永和率农民起义军攻双流,经温江而直达川陕边境之争战。地理中对县境水道、水利修建及灌溉之记载较俱史料价值。物产所载比之县志更详,于民间手工业之历史发展、近况、未来之开拓均详为记述和论证,颇有价值。书未刊印,今存清末抄本和1960年传抄本。

光绪双流县志

清彭琬等修,吴特仁增订。此即四卷本光绪《双流县志》。民国二十一年(1932)特仁之孙吴琦将是志(特仁校订本)辑入吴氏《养正堂遗书》之中再次刊印。分为两卷,有李国才序,吴琦补刻序,清乾隆黄锷、光绪彭琬旧序。参阅“【光绪】双流县志”条。

民国双流县志

刘佶修,刘咸荥纂。刘佶,字莲舫,四川崇庆人,民国六年(1917)任双流县知事。刘咸荥(1856—1949),字豫波,别署豫叟,世籍双流,后寓成都,为刘沅之孙,其父刘桂文为光绪六年(1880)进士。刘咸荥少承家学,少年聪颖,喜画兰石,举秀才后,在家授徒,光绪二十三年(1897)拔贡,服阕后,曾任达县教谕,援例授内阁中书,不久返蓉。刘咸荥不乐仕进,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清末曾任教于尊经书院、省城高等学堂,并任成都府中监督,曾被选为咨议局议员,后在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讲授经、史、诗、词等,1920—1921年主纂《双流县志》五卷,内容丰富新颖,得方志体要。抗日战争时期,他以社会贤达身份被特邀为四川省临时参议会议员,常请假不出席,即使出席也多陈民间疾苦,不激不随,为人敬仰,初列七贤,后尊五老,著有《静娱楼诗文存》《楹联类刊》《劝善全集》及杂著、戏剧《梅花岭》和诗、书、画等。民国九年(1920),知县刘佶倡修新志,聘县名士刘咸荥(字豫波)、刘咸焌(仲韬)、宋元熙(字吉存)任总纂,历时一年县志稿成,由于经费短绌,刊印有限。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人筹款崇葺文庙落成,于其中附设文献委员会,拟采访增纂县志,但囿于时间紧迫,故先重印民国十年的县志,以广流传。

此志有刘佶、沈燕贻、殷鲁等序;清乾隆黄锷、嘉庆杨芳灿、光绪周廷揆、彭琬等旧序。目录分图考,建置沿革(表附),疆域,形势、风俗、山川、城池(市镇附)、公署(各局所附)、关隘、津梁、祠庙、陵墓、寺观、古迹、金石、赋税、户口、蠲贷、土产、学校、祀典、武功、军警、自治(实业、水利、慈善附)、职官(政绩附)、科目、仕宦、封赠、荫袭、乡贤、忠烈、孝义、耆寿、隐逸、流寓、列女、方外、方技、著撰、艺文、杂志、祥异、外纪等目,多沿袭双流县前清旧志而略有损益。此志分目杂乱,显然不适合于近代社会政经的发展。成书于民国时期,而于清末民初县内发生的重大事故则极少记载。该志总纂刘氏豫波仲韬兄弟在当地颇负文名,也是成都五老七贤之一,其学问自不同一斑,但该志实在算不上名志佳作,实为可憾。今存有民国十年(1921)铅印本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县文献委员会重排本。

 

中国县志大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