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彭县志 嘉庆崇宁县志 光绪灌记初稿 光绪灌县乡土志
发布时间:2019-02-01 点击数:2272
嘉庆彭县志
清王钟钫等修,彭以懋等纂。王钟钫,浙江嘉善人,监生,嘉庆十四年(1809)任彭县知县。彭以懋,四川华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甘肃敦煌县知县,后弃官归里,居彭县天彭山中。此志乃奉敕纂修。嘉庆十六年(1811),省府檄征邑乘以备纂修《大清一统志》之需,而彭邑向无旧志可稽,由时任彭县知县的王钟钫领衔,一边派员广事采访蒐集资料,一边延请归隐天彭山的彭以懋出来总事编纂,同时荟萃群书,以备采录,然后以《大清一统志》之义例进行编纂。历时三载至清嘉庆十八年(1813)冬,编纂出彭县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彭县志》。该志由知县王钟钫主纂,彭县训导沈致极协纂,原甘肃省敦煌知县彭以懋、会宁知县蔡会沂、广西新宁知州陈谠、举人候选知县窦方瑑、举人候选知县陈昭分别担任分纂,由贡生、廪生唐开晋等七人分别担任资料收集、采访,总校为彭县典史杨宗器,分校由学生、庠生李立本等四人承担。这十九位博学之士,经过三年辛勤笔耕,考疆域之轮廓,记山川之流峙,辨风土人情之异同,民庶物产之繁殖,宣教化而示劝惩。根据当时的状况,世达年湮,编成简断,文献两无可征,何以酌古准今以垂永久?编纂诸君,对彭县这一素称蜀汉名区、绣坦相错、玉河潆洄,控松龙、降都会,十紧六雄久据扼要,形势这雄胜、山川之奇秀、民风之淳厚、人物之环伟,绿叶朱荣、熙天跃日,不仅牡丹有谱竞丽争奇,坦地之饶,特产之繁富,成为修志人普遍的共识,故此以一片赤诚热爱彭县之心,至史所载由术古人之文采,近事则征诸邑中之俊髦、广征博采、集思广益,终于编纂成这一《彭县志》。书中,十分诚恳地道出:辨五土之宜,罗千载之事,合史家志传之体,彬彬乎其质,其文疑启寡闻,识有未逮。是所望于后之博物君子焉。
此志分四十二门附一门,约14万字,图文并茂,语言简练而精当,文约事丰而笃实,体例可谓之规范,分别四册,共四十二卷,各以类从。分述星野、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场市、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寺观、陵墓、兵制、铺递、蠲财、盐法、茶政、选举、封荫、政绩、官宦、忠义、孝友、列女、隐逸、仙释、艺术、祥异、风俗、物产、特产、金石、艺文等等。其艺文门为重头,几占全书三分之一,收载不少历代有关于彭邑之诗文辞赋,著名者如宋代陆游的《牡丹谱》、《花释名》,胡元质的《牡丹谱》等,对古代天彭牡丹及其他各种名花卉记述甚详。山川门中对境内之山水如天彭山、九陇山等记述亦颇为详尽。今存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
嘉庆崇宁县志
清刘坛等纂修。刘坛,顺天通州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嘉庆十三年(1808)任崇宁县知县。此志乃奉敕纂修。清康熙7年(1668)撤崇宁县而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复置,1958年分别并人郫、彭二县。前无旧乘,省府檄征邑志,刘坛于嘉庆十七年集县人士共商之,举事编纂。功将毕而坛卒于任所。江苏昭文廪生张大錞接署县事,继其志而芟繁归简,历年余而编纂成书,置豊润举人李自超来任知县,略作删订,于嘉庆二十一年刊行。崇宁县的区域,据清嘉庆《崇宁县志》舆地图记载:“北至彭县界十四里;东至新繁郫邑界二十里;南至安德铺(今安德镇)郫邑界十五里;西至桂花、丰乐场三十里,再至灌县界十一里。”此志分四十一门,约7万字,各门类记事大多简略,有些门类仅数十言,如铺递、武功等。以艺文门最详,约3万字,诗文词赋、记传碑铭俱全,其中有关汉代隐居于邑境横山之学者严尊的记述较多,有李白、岑参等唐宋名人之诗,亦有清代川中名人如刘慈、彭端淑、张邦伸等人的诗文。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
光绪灌记初稿
清彭洵纂。彭洵,字古香,灌县人,廪生,历官四川合江教谕,陕西麟游、三水(今旬邑)蒲城、商南等县知县,曾纂修《麟游县新志草》十卷。此志乃彭洵于商南任所之暇时依据灌县新、旧志乘删补而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自行刊印。分九门四十四目附二目,约10万字,各门类记事较简明,所谓不滥入、不混书、不随声附和者也。《灌记初稿》曰:“沿革虽易,而形势之胜,实西来第一门户。”故以舆地记和水利记收载为重点,岷江两岸之山山水水,都江堰历代水利工程之修筑,其史料不亚于光绪续志所载,因灌地本以山水胜迹为著称。记载物产也颇为详尽,例如,对“青城贡茶”作了详细的叙述:“自康熙十三年布政司檄饬县属青城山三十五庵僧道,餐采芽茶八百斤,内栋极美贡茶六十斤,陪茶六十斤,官茶六百八十斤”。今存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光绪灌县乡土志
清钟文虎修,徐昱、高履和纂。钟文虎,陕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灌县知县。徐昱,字价民,灌县人,同治举人,官四川会理州学正,总纂同治《会理州续志》二卷。高履和,灌县人,光绪恩贡。此志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局编纂,翌年成书刊行,时钟文虎离任,云南人何廷璐接掌县事,督工刊毕,并作序以记之。共分十五门,约4万字,虽未明确分部,其烦序实为历史、地理、物产三部分。其商务门对本境特产之木材、药材、皮毛、蚕丝、白蜡等生产情况及贸易情况记载极详,为其他乡土志所不及。其他门类与县志出入不大,比县志所载为略。今存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清王钟钫等修,彭以懋等纂。王钟钫,浙江嘉善人,监生,嘉庆十四年(1809)任彭县知县。彭以懋,四川华阳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官甘肃敦煌县知县,后弃官归里,居彭县天彭山中。此志乃奉敕纂修。嘉庆十六年(1811),省府檄征邑乘以备纂修《大清一统志》之需,而彭邑向无旧志可稽,由时任彭县知县的王钟钫领衔,一边派员广事采访蒐集资料,一边延请归隐天彭山的彭以懋出来总事编纂,同时荟萃群书,以备采录,然后以《大清一统志》之义例进行编纂。历时三载至清嘉庆十八年(1813)冬,编纂出彭县有史料记载以来的第一部县志《彭县志》。该志由知县王钟钫主纂,彭县训导沈致极协纂,原甘肃省敦煌知县彭以懋、会宁知县蔡会沂、广西新宁知州陈谠、举人候选知县窦方瑑、举人候选知县陈昭分别担任分纂,由贡生、廪生唐开晋等七人分别担任资料收集、采访,总校为彭县典史杨宗器,分校由学生、庠生李立本等四人承担。这十九位博学之士,经过三年辛勤笔耕,考疆域之轮廓,记山川之流峙,辨风土人情之异同,民庶物产之繁殖,宣教化而示劝惩。根据当时的状况,世达年湮,编成简断,文献两无可征,何以酌古准今以垂永久?编纂诸君,对彭县这一素称蜀汉名区、绣坦相错、玉河潆洄,控松龙、降都会,十紧六雄久据扼要,形势这雄胜、山川之奇秀、民风之淳厚、人物之环伟,绿叶朱荣、熙天跃日,不仅牡丹有谱竞丽争奇,坦地之饶,特产之繁富,成为修志人普遍的共识,故此以一片赤诚热爱彭县之心,至史所载由术古人之文采,近事则征诸邑中之俊髦、广征博采、集思广益,终于编纂成这一《彭县志》。书中,十分诚恳地道出:辨五土之宜,罗千载之事,合史家志传之体,彬彬乎其质,其文疑启寡闻,识有未逮。是所望于后之博物君子焉。
此志分四十二门附一门,约14万字,图文并茂,语言简练而精当,文约事丰而笃实,体例可谓之规范,分别四册,共四十二卷,各以类从。分述星野、沿革、疆域、形势、山川、户口田赋、水利、城池、场市、关隘、津梁、古迹、公署、学校、祀典、寺观、陵墓、兵制、铺递、蠲财、盐法、茶政、选举、封荫、政绩、官宦、忠义、孝友、列女、隐逸、仙释、艺术、祥异、风俗、物产、特产、金石、艺文等等。其艺文门为重头,几占全书三分之一,收载不少历代有关于彭邑之诗文辞赋,著名者如宋代陆游的《牡丹谱》、《花释名》,胡元质的《牡丹谱》等,对古代天彭牡丹及其他各种名花卉记述甚详。山川门中对境内之山水如天彭山、九陇山等记述亦颇为详尽。今存嘉庆十八年(1813)刻本。
嘉庆崇宁县志
清刘坛等纂修。刘坛,顺天通州人,嘉庆十年(1805)进士,嘉庆十三年(1808)任崇宁县知县。此志乃奉敕纂修。清康熙7年(1668)撤崇宁县而并入郫县,雍正七年(1729)复置,1958年分别并人郫、彭二县。前无旧乘,省府檄征邑志,刘坛于嘉庆十七年集县人士共商之,举事编纂。功将毕而坛卒于任所。江苏昭文廪生张大錞接署县事,继其志而芟繁归简,历年余而编纂成书,置豊润举人李自超来任知县,略作删订,于嘉庆二十一年刊行。崇宁县的区域,据清嘉庆《崇宁县志》舆地图记载:“北至彭县界十四里;东至新繁郫邑界二十里;南至安德铺(今安德镇)郫邑界十五里;西至桂花、丰乐场三十里,再至灌县界十一里。”此志分四十一门,约7万字,各门类记事大多简略,有些门类仅数十言,如铺递、武功等。以艺文门最详,约3万字,诗文词赋、记传碑铭俱全,其中有关汉代隐居于邑境横山之学者严尊的记述较多,有李白、岑参等唐宋名人之诗,亦有清代川中名人如刘慈、彭端淑、张邦伸等人的诗文。今存嘉庆二十一年(1816)刻本。
光绪灌记初稿
清彭洵纂。彭洵,字古香,灌县人,廪生,历官四川合江教谕,陕西麟游、三水(今旬邑)蒲城、商南等县知县,曾纂修《麟游县新志草》十卷。此志乃彭洵于商南任所之暇时依据灌县新、旧志乘删补而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自行刊印。分九门四十四目附二目,约10万字,各门类记事较简明,所谓不滥入、不混书、不随声附和者也。《灌记初稿》曰:“沿革虽易,而形势之胜,实西来第一门户。”故以舆地记和水利记收载为重点,岷江两岸之山山水水,都江堰历代水利工程之修筑,其史料不亚于光绪续志所载,因灌地本以山水胜迹为著称。记载物产也颇为详尽,例如,对“青城贡茶”作了详细的叙述:“自康熙十三年布政司檄饬县属青城山三十五庵僧道,餐采芽茶八百斤,内栋极美贡茶六十斤,陪茶六十斤,官茶六百八十斤”。今存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光绪灌县乡土志
清钟文虎修,徐昱、高履和纂。钟文虎,陕西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灌县知县。徐昱,字价民,灌县人,同治举人,官四川会理州学正,总纂同治《会理州续志》二卷。高履和,灌县人,光绪恩贡。此志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开局编纂,翌年成书刊行,时钟文虎离任,云南人何廷璐接掌县事,督工刊毕,并作序以记之。共分十五门,约4万字,虽未明确分部,其烦序实为历史、地理、物产三部分。其商务门对本境特产之木材、药材、皮毛、蚕丝、白蜡等生产情况及贸易情况记载极详,为其他乡土志所不及。其他门类与县志出入不大,比县志所载为略。今存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